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盗匪问题是清末广东突出的社会问题,在当时的文献中,常能见到诸如"粤东之盗,甲于天下"的说法。盗匪威胁民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社会动荡,不少也卷入革命党人发动的反清起义,危及当权者的统治。为消弭匪乱,稳定社会,清政府当局推行严厉清乡政策,以军事手段打击盗匪,而效果却并不明显。清末广东匪患的严重化以及政府于治理上的疲软处境,为我们进一步理解清末社会及清政府垮台的社会基础提供了更广的视角。  相似文献   

2.
粤港澳地理上相连,居民习俗相同,来往频繁,近代以来一直保持着密切联系.但自西方殖民者控制后,港澳变成不受中国法律约束的特殊地区.清末民初广东盗匪利用粤港澳之间的流动性购买先进的武器,且将港澳变成策划行动的重要基地和躲避官府缉捕的避风港.跨界流动的盗匪甚至可以接受到外来文化或先进革命思想的影响,对近代广东社会秩序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粤港澳地理上相连,居民习俗相同,来往频繁,近代以来一直保持着密切联系。但自西方殖民者控制后,港澳变成不受中国法律约束的特殊地区。清末民初广东盗匪利用粤港澳之间的流动性购买先进的武器,且将港澳变成策划行动的重要基地和躲避官府缉捕的避风港。跨界流动的盗匪甚至可以接受到外来文化或先进革命思想的影响,对近代广东社会秩序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清末民初珠江三角洲地区盗匪组建了许多堂口,规模不一,既沿袭了传统会党的组织形式与某些外在形态,又因时而发生新的改变,甚至出现了军队化的倾向。盗匪并不忌惮,公然以堂口之名勒收保护费等有之。清末民初珠江三角洲地区盗匪堂口林立,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近代工商业发展与剧烈政治变动对基层社会的影响,整体而言,传统会党影响在减弱,但非法地域势力的影响却在加剧,从中可以看到,军阀政治对近代珠江三角洲地区社会秩序的武力化影响。  相似文献   

5.
《南都学坛》2013,(5):36-41
盗匪案涉及基层社会的治安问题,这类案件的增多是社会动荡的先兆。根据盗匪团伙组织行为方式的变化情况,清代基层社会盗匪团伙案件可以分为三种类型:临时组织型、松散组织型和半军事化组织型。社会贫困化是盗匪形成的重要原因,而战乱和地理环境也是其中重要的影响因素。从清代盗匪案的类型演变和发展轨迹,能够寻找到与民国时期盗匪猖獗的现象贯穿一致的历史脉络。  相似文献   

6.
梁廷柟是清代道光、咸丰年间的广东名儒,中国近代最早"开眼看世界"的先进知识分子之一.他在鸦片战争前后,曾热情支持林则徐领导的禁烟运动和反抗英国侵略的斗争,与林则徐过从甚密,两人在"夷情观"上有许多相似之处,但也存在着差异.本文试图对两人的"夷情观"加以比较,以深化对梁廷柟思想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中国近代"公仆"思想并非源于20世纪初,而是出现于19世纪末,降及民国初期渐成时代共识.它涉及政治、经济两个领域.其主要内涵包括思想上明确"主权在民"的政治本质,地位上国民高于"公仆",道德上重义轻利无私奉献,理念上目标远大职责分明,行为上恪尽职守接受监督等方面.它既满足了传统政治体制近代转型的内在要求,更是对当时社会道德堕落尤其是政治道德堕落清算的具体化.  相似文献   

8.
论中国近代"兴女学"思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代"兴女学"思潮是近代社会思潮中的闪亮之点.其产生的社会背景源于近代民族危机的刺激,救国图存的需要以及近代思想启蒙运动和西方女权运动的影响.它的内容包括贤妻良母主义、男女平等和塑造女性健全的人格等等."兴女学"思潮为推动近代教育的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9.
中国"启蒙"概念自近代以来增添了西方文化内涵,而问题在于,近代中国的启蒙运动不自觉地将西方"启蒙"作了实用解读.通过对中西"启蒙"概念的语义分析,在比较视域下呈现中西"启蒙"概念的差异及其在中国近代以来历史运用过程中走人的误区,强调当代中国应对传统文化中启蒙资源的向善内涵、当代启蒙主体的把握以及启蒙思维方式的转换问题上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10.
清末广东巡警的创建与官绅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近代警察制度的引进自始即有地方绅权伸张的背景,1900年广州绅商最早设立巡警局。针对地方绅权的扩展,广东官方一面积极参与巡警的创建,力图控制新兴的警察力量,同时又设法利用新的警察制度收归原有的地方团练。而官方的过多干预,却挫伤了地方士绅的积极性。因为经费等问题,广东巡警之创建并不顺利,成效不彰;又因为盗匪问题,地方团练反而得以发展。1907年“警保局”在省城出现,官权不得不向绅权让步。  相似文献   

11.
“幸福广东”的提出标志着广东省委省政府在施政理念上的一个重大转变,代表了中国社会发展的未来趋势,将有力地再造新时期执政党的政治合法性。文章从社会政策学的视角对“幸福广东”进行解读,认为“幸福广东”首先是广东人的幸福,但目前碎片化的社会福利制度并不存在一个社会意义上的广东人概念。因此,必须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为实践路径加快福利广东建设,建构统一的省域公民身份,从而为“幸福广东”建设奠定坚实的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12.
海上丝绸之路与粤洋西路之海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汉代“海上丝绸之路”开始,随着航线的延伸与贸易的扩展,粤洋西路海盗此起彼伏,绵延不断。他们或割据一方,烧杀抢掠;或协作配合,与官府对抗。研究历史上的海盗现象,对于今天的社会经济建设具有 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近代以来广东民风强悍,偷盗、械斗盛行。地方吏治腐败,官员勇弁无视法纪。同治初年清军与太平军余部作战不断,加之当时自然灾害频发最终导致多匪成患。郭嵩焘抚粤时采取一系列治理匪患的措施,通过整顿吏治,严肃纲纪杜绝乱源;采用重典,严厉捕杀重兵进剿多年积匪;竭力筹饷,保障剿匪军需;并且通过疏通民气,整顿民风来改变社会风貌,最终取得了较大成果。  相似文献   

14.
未成年人犯罪已经成为日益突出的社会问题,在对待未成年人犯罪刑罚的问题上,司法机关考虑未成年人在心理和生理上的自身特点,片面追求保护的力度,轻视刑法的惩罚教育作用,在未成年人犯罪的定罪量刑上过多使用缓刑或单独处以罚金等刑罚,导致部分案件罪责刑不相适应,量刑畸轻,对未成年人达不到应有的威慑和惩罚作用.致使教育感化未成年人的目的达不到,反而纵容未成年人再次犯罪。因此,我国应引入英国等国家的“社会服务令”刑罚制度,以我国的国情为基础,建立具有我国特色的“社会服务令”制度,以便在惩罚和保护未成年罪犯两方面达到一个平衡,既矫正和帮助未成年人成长,又在最大程度上保护未成年罪犯的权益,并最终实现社会利益与未成年罪犯个人利益双赢。  相似文献   

15.
社会保障作为稳定社会的"稳定器"和保障公民基本生活的"安全网",越来越多地引起各国政府的重视.从深层次来看,社会保障制度因"人"而建立,也因"人"而发展.作为现代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社会保障一方面解决人的生存问题,另一方面为人的发展保驾护航.本文具体分析了社会保障制度与"以人为本"的关系,并就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所体现的"人本思想"进行了探讨,在此基础上提出完善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议,以图更好地为全社会成员服务.  相似文献   

16.
民国时期粤岭东诗坛曾活跃着一个诗歌社团"壶社",其诗文之多、人数之众,神交地域之广,实乃前所罕见。壶社主人蔡瀛壶,"开岭东百年风气文字神交之先"。他以文字相感召,与当世之士接。其文章道德与并世人物相辉映,时人尊为岭东骚坛之一代风流。本文以其《壶史》①为研究对象,对蔡瀛壶其人,与其诗史及其壶社诗人群之神交活动进行了前所未有的考察探究。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代家国一体的社会结构,使“齐家”有着重要的意义。传统家训是“齐家”思想的载体,有着丰厚的内涵,在文化传承和人格培养中曾起过重要作用。家训中“由家及国”的教化理念,“义为利先”的中心命题,“以德教子”的重要内容,“言传身教”“严慈相济”“因材施教”“预防教育”等方法体系,对今天的道德教育仍有借鉴意义。但古代家训中也有一些封建的烙印和糟粕,对传统家训加以现代转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对其教化体系进行现代重构,对今天的道德教育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提出了"两个必然"思想,后来,他们通过"两个绝不会"的论述解决了"两个必然"的实现条件问题,通过社会形态理论解决了"两个必然"实现的历史进程问题,通过"历史决定论与历史选择论相统一"的思想进一步解决了"两个必然"的实现主体问题。通过革命导师毕生的理论研究,"两个必然"思想形成了完整的体系。  相似文献   

19.
《庄子·外物》中的重要概念"两陷",并非指"陷入利害两端",而是指陷入是非善恶两端的价值偏执,从而造成选择上的困境.庄子试图消解善恶是非观念的偏执,"不谴是非",摆脱人们所面临的道德困境.这虽然满足了一批隐逸之士的精神需要,但就社会整体而言,和谐的社会秩序必须以良好的道德关系为基础,只有重树道德主体的自觉意识和价值信念,才能真正解决"两陷"问题.  相似文献   

20.
"公平"已经成为城郊旧村改造中效率提高与城乡社会稳定的障碍。基于"公平与效率并重"这一新视角下,文章以广东省实践为例,通过对城郊旧村改造中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了城郊旧村改造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