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运用社会公平和法正义原则评述政治权利和义务之关系命题不仅关涉社会学、政治学和法哲学的基本命题,而且关涉社会学、政治学和法哲学的基本方法问题。这种基本方法最初对人的自然道德状况进行审视,进而审视人在进入政治社会后,作为政治共同体的成员所享有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以及他们之间的特殊作用。评析的前设条件:(1)所有的人不论其出生于何时何地,他们的政治生活都源于在政治社会中所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的实体性主体身份;(2)正在讨论中的权利不仅包括一般性政治权利,而且包括广泛的自治权利和独立权利。并在此前提下批判地评述了西方具有争论性的公平原则以及在公平原则项下的政治权利和义务实现的前提。  相似文献   

2.
《正义论》被誉为"二次大战后伦理学、政治哲学领域中最重要的著作",其研究的内容涵盖了涉及社会正义的广泛的领域,研究的社会正义问题更是关系到每个人的切身利益。罗尔斯从道德的视角来研究社会的基本结构,也就是说在研究社会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的过程中来探讨怎么样合理地划分社会利益和社会担当的问题。罗尔斯的这一思想引发了西方政治学、哲学、伦理学界对于"公共理性"与社会行为、个人权利与社会共同体要求、个人价值与社会正义、社会多元与社会统一、自由与平等、民主与秩序等重大理论问题的广泛讨论。因此,西方政治哲学界认为罗尔斯的《正义论》开启了"罗尔斯时代"。  相似文献   

3.
社会保障基础理论的核心是政治正义,政治正义的本质是社会主要制度对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分配.政治正义包括三个正义原则:权利正义原则是公民获得社会保障权的合法性依据;制度正义原则要求国家用制度来保障公民社会福利诉求的实现;分配正义原则指明了社会保障制度在效率与公平的矛盾运动中如何发展自己.  相似文献   

4.
作为自由主义代表人物的罗尔斯提出自由和平等的普遍社会正义原则,但他更看重平等,因为正义总是意味着平等.他认为正义是社会制度的首要价值,社会基本结构的正义构成了平等的基础.对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分派如政治上的自由、言论和集会自由等公民基本自由要求权利平等原则,不允许公民间基本自由存在任何差别.在收人和财富的分配上,为克服社会偶然因素和自然偶然因素对人与人造成的不平等,他在承认效率原则和形式平等所遵循的纯粹正义的程序的前提下,提出了机会的公平平等原则与差别原则结合的正义第二原则.  相似文献   

5.
试析柏拉图理想政治模式--从"哲学王"到政治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柏拉图在<理想国>中着重讨论了政治学最基本的问题,即正义和国家正义.他认为,正义意味着被统治者的利益、一人一事原则以及社会的普遍和谐.国家正义是一般正义原则的具体体现,而能最好地体现正义及国家正义的模式,就是"哲学王".但是,正义概念的内在矛盾以及现实与理想的差距迫使他对"哲学王"思想进行修改,并逐步过渡到政治家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6.
论分配正义的本质特征及内在要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配正义作为一种社会价值观念,其实质就是人们基于特定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对分配主体物质利益关系的整合。实现分配正义,必须明确分配主体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保障分配主体的地位平等;规范分配程序,实现分配主体的机会平等;坚持合理的分配原则,促进分配结果公平。  相似文献   

7.
过去的伦理学主要是义务伦理学,而社会伦理学可以看做是权利伦理学.在权利伦理这里强调权利优先于义务,道德权利是道德义务的前提.对于权利与正义何者优先的问题,应当具体考察,从社会伦理角度看权利优先于正义,而从普世伦理角度分析,普遍的正义优先于权利,这也是普世伦理理论建构的价值要求.  相似文献   

8.
"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追求公平、正义、平等等法治的基本价值.它不仅关心人的发展的代内公平与代际公平问题,以及人们环境权利与义务的正义性问题,还主张人的发展的规范性,从而实现环境发展的公平性.它把人与自然看作相互依存的平等关系,体现出人类对自我发展的尊重与对自然价值尊重的统一;它拓展了权利、义务的内涵和外延,要求实现人的发展与自然的发展在权利义务方面的统一.我们应该确立符合"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立法精神和原则,制定并实施符合"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法律法规,从而使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所追求的法治价值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9.
作为曾活跃于“后罗尔斯时代”的著名学者和活动家,I.M.扬的政治哲学始终围绕的一个核心议题就是如何应对多元时代的正义挑战。在对马克思主义、自由主义、社群主义以及多元文化论等资源的批判与借鉴中,其正义理论经历了从阶级的去中心化到经济正义的去中心化,从身份政治的去中心化到民族国家框架的超越。于批判反思中,其政治哲学的理论焦点始终投射到对现代社会结构性不正义的揭示和论证以及对规范的正义概念的探求和表述上,尤其是对不利群体和弱势群体的关切始终贯穿于其整个正义理论的批判、建构与设计之中。   相似文献   

10.
柏拉图在《理想国》中着重讨论了政治学最根本的问题,即正义和国家正义。他认为,正义意味着被统治者的利益,一人一事原则以及社会的普遍和谐。国家正义是一般正义原则的具体体现,而能够最好地体现正义及国家正义的模式,就是“哲学王”。但是,正义概念的内在矛盾以及现实与理想的差距迫使他对“哲学王”思想进行修改,并且逐步过渡到政治家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11.
2014年以来的暴力恐怖事件,造成了公民和社会的巨大损失,使得反恐立法工作势在必行,尤其要加强对公民权利义务的立法,以促进社会的稳定。国际上,各国的反恐立法中都对公民权利义务做出了规定,我国的反恐立法进程中要确立公民权利义务的基本原则,保障公民人身权和财产权、知情权、法制教育、获得帮助、人权,明晰公民的反恐义务。  相似文献   

12.
制度公正是一个社会良性运行的关键。制度公正的意蕴是由其基本的原则所表征并通过一系列原则体现出来的。这些原则包括自由与平等原则、权利与义务对等原则、公平与差别原则和社会补偿原则等。  相似文献   

13.
法律关系理论具有普适性,也是分析和研究人权、刑事诉讼人权保障问题的工具性理论。人权法律关系,是由人权法规定的国家与个人,个人与个人之间的法律关系。从法律关系的三个构成要素来看,其权利主体主要是自然人,义务主体在公法领域主要表现为国家,在私法领域主要表现为自然人和法人;人权法律关系权利主体所享有的权利即义务主体所承担的义务,包括尊重、保护和实现等义务;人权法律关系的客体包括人的生命与健康、自由与尊严、幸福。  相似文献   

14.
论社会主义社会公正的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的公正是适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公正观;社会主义公正是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与实现社会和谐的统一、是目的与手段的统一、政治与经济的统一、公平与效率的统一、根本利益与基本权利的统一.必须实现广大人民群众在政治权利上的平等;必须保证人民的经济权利不受侵犯;必须使人民群众的基本权利得到充分的保障.社会主义的公正观既要满足人民的物质利益,又要实现人民的政治利益;既要发挥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生产力的积极作用,又要遏制非公有制经济侵害社会利益的消极作用;既要维护投资者的合理利益,更要维护劳动者的正当权利.  相似文献   

15.
未成年人犯罪现象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未成年人敬畏之心的缺失是未成年人犯罪的重要原因之一。从家庭和司法两个维度对未成年人敬畏之心进行培养是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重要手段。在家庭教育方面,树立及培养未成年人敬畏之心,加强父母对于未成年人法定义务和权利的了解,从源头上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在司法途径上,进一步在法院的刑事案件审判中树立未成年人敬畏之心的底限保护,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适当多使用缓刑,防止未成年人在监狱环境内交叉感染。  相似文献   

16.
伴随《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以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若干问题的规定(四)》的施行,公司章程在公司法人治理中的地位进一步得到提升。但现代性条件下股东、公司法人以及外部社会之间的张力尚存,且现有法人理论不足以支撑公司尤其是有限责任公司的治理实践。为更好地规范涉章决议以避免其侵害股东权益,仍需进一步发掘我国公司法人理论。从股东在有限责任公司法人共同体中的特殊性权利义务出发,在公司法人差异化,章程、股东权类型化的前提下实现股东合法利益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17.
和谐社会视域下的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人类社会生活的基本背景是利益冲突而不是均衡,这就使社会公正成为社会生活的必需品。社会公正的目的不是要消灭差别,而是通过合理的制度安排,使生活在不同社会位置上的人们各得其宜。国家维护社会公正的主要表现,就是为公民提供均等化的公共服务,使每个人都拥有改善自身境况的条件和机会。公共服务均等化能够促进经济发展,保障成果共享,协调各方利益,从而推动社会和谐。改革开放三十多年,城乡之间公共服务的差距越来越大,因此,中国社会对于公正的需求更为迫切,这在客观上要求现代政府承担起更多的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18.
罪犯人权的保障理由涉及监狱功能、人权保障、法治建设、政治文明等方面。根据人权与义务辩证统一的基本原理,既要保障罪犯人权,又要强调罪犯义务,罪犯人权和罪犯义务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公民社会得以建立、公民教育得以实施的逻辑起点应是对公民概念的厘清。现代社会里的现代公民是一个统一的多维度主体,兼负权利义务的政治主体是公民最基本的身份,定义了个体与国家、社会、他人的基本关系。经济主体的确立是保证实现公民主体性的物质保证,文化主体的自觉是公民个体与他者的情感联合,而道德主体的实现是公民主体性的最高完成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