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理趣诗是指既蕴涵哲理性,又具备诗的审美趣味的诗歌作品,理趣诗的创作在宋代出现全面兴盛局面.宋代理趣诗的繁盛,植根于宋代社会独特的文化环境.文章梳理了理趣、理趣诗及相关的几个概念,对宋代理趣诗做了分类研究,并辨析了文学家理趣诗与理学家理趣诗的不同.  相似文献   

2.
略说宋诗议论化理趣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略说宋诗议论化理趣化朱靖华(中国人民大学中文系)对于唐诗与宋诗的区别,历来已有定评。唐诗重性情,以形象韵味取胜;宋诗重说理,以议论理趣见长。所谓宋诗的“议论化”,是指诗的艺术表现形式,即它以议论的概括方式进行诗歌创作;而“理趣化”,则是指诗歌内容方面...  相似文献   

3.
卞之琳的诗歌创作,追求主体情感的隐藏,重视节制抒情及深蕴理趣,呈现理胜于情的特点,形成了冷凝深邃的抒情品格。诗情诗形的冷凝,诗意及其传达的曲折深远,以及戏剧化、小说化、意境化融为一体的艺术表现,是其冷凝深邃的抒情品格的基本内容  相似文献   

4.
张问陶的饮酒诗在其诗歌创作中是一个重要的方面,酒伴随着船山整个诗歌创作生涯,饮酒诗无论是从数量之多还是其内容的丰富性来看都成为了船山诗歌中不可小觑的特征。本文将先概述船山的诗酒人生,接着剖析船山饮酒诗的丰富内容,最后由此探求其饮酒诗的风格特色。从而全面地论述船山的饮酒诗创作。  相似文献   

5.
宋代理学诗人的说理诗大多是枯燥乏味的语录讲义体,朱熹的说理诗也多为此体.不过作为理学诗人中的杰出代表,朱熹自有其不同凡响的地方,那就是他创作了不少富有理趣的小诗.本文以朱熹的理趣诗为论题,从作品的具体分析出发,辅之以确凿的材料,提出了以下观点:"朱熹的理趣诗是在禅宗以诗说禅方式的影响下创作出来的'示道'之作."  相似文献   

6.
向来枉费推移力,今日水中自在行--宋诗中禅的理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宋数百年间,理学独尊天下,禅风如火如荼,宋代文人,释也罢,儒也好,或身居庙堂之高,或浪迹江湖之远,他们的诗歌创作,重说理,尚议论,并以"悟"为入理、入道的途径,在形式上不主故常,有明显的散文化的倾向.诗亦偈,诗亦文,重理而以意胜的宋诗,无处不洋溢着禅的理趣.  相似文献   

7.
诗的理趣     
理,阐明道理,是逻辑思维的产物。诗,歌咏性情,是形象思维的产物。诗与理一旦相结合,比起一般纯粹抒情的作品来,要具有更为耐人寻思的力量。因为人们在阅读这类作品时,往往会引起理性上的启迪与触发,省悟出有关人生的哲思。但“理”并不等于“理趣”,魏晋时代的玄言诗,清谈玄理,然而形象苍白,味同嚼蜡。宋代理学家打出“以理为诗”的旗帜,借诗讲学,致使他们的诗通篇议论,大多是理过其辞,淡乎寡味之作。这两类诗皆无“理趣”可言。所以,诗中的“理趣”,是指诗中既表现了理性认识和客观规律,又具有审美理想和审  相似文献   

8.
论述了郑珍作为“宋诗派”的杰出代表,其诗歌创作中所流露出的宗宋特色;指出其在诗歌题材方面,学习宋诗的取材广泛,将一切日常生活的琐碎事情都写入诗中,从而“化俗为雅”;在诗歌创作手法上,学习宋诗之“以文字为诗,以才学为诗,以议论为诗”。  相似文献   

9.
“诗中有画”是王维诗歌创作重要的艺术特色。同时“诗中有乐”也是其诗歌不可多得的艺术特征。他的每首诗大都有鲜明和谐的节奏.读起来脍炙人口,集绘画美与音乐美于一身.堪称诗中佳品。  相似文献   

10.
宋诗尚理,已成为千古定论。虽然后代对其褒贬不一,但谁都不否认其中存在着不少脍炙人口,充满了理趣的诗。苏轼作为宋代杰出的代表诗人,在其毕生丰富的创作中,也留下了许多发人深省、颇耐寻味、富于理趣的诗篇。本文试对苏轼的这部分诗及其产生原因作一粗浅论述,以期对苏轼诗歌的理趣特点有一个较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作为诗人,郭沫若不但是中国新诗的奠基人,而且在中外诗论的影响下结合自己的诗歌创作实践提出了一系列诗歌创作的见解。作为诗歌翻译家,他就诗歌翻译进行了大胆的理论探索与实践,在理论上提出了“风韵译”、“创作论”、“共鸣说”和“以诗译诗”等诗歌翻译理论;在实践上有感而译,作译并举,译诗形式丰富多彩,译诗的音乐性特别强。因此,郭沫若的诗歌翻译理论与实践具有诗人译诗、知行合一的鲜明特色。  相似文献   

12.
王昌龄与李益同为唐朝的著名诗人,他们都有题材丰富的大量诗歌创作,从两人的闺怨诗入手,从他们的思想内容、表现手法等方面来比较他们在以闺怨为题材的诗歌创作方面的异同,从而展现出两位诗人不同的风格与特色。  相似文献   

13.
元好问为金元时期著名诗人,其海棠诗虽然数量不多,但却能在前人的基础上开拓创新,以我手写我心,极具个人特色,给人以独特的审美感受。总的来说,元好问海棠诗的审美特质主要表现在诗人对海棠花蕾的偏爱及对海棠花叶形色的描绘,借海棠意象表达亡国之痛,抒发飘零之苦,歌咏女性之美,并将人生哲理融入诗中,发掘咏花诗的理趣之美。  相似文献   

14.
从微观的角度具体透视诗格和诗歌创作的互动是准确认识诗歌创作和诗学理论发展的基础。晚唐五代的苦吟诗风与诗格的“磨炼”理论、晚唐五代的清雅诗风及其在诗格中的理论体现恰好体现出晚唐五代诗歌创作思潮、诗坛风气与诗格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5.
陶诗的理趣     
陶渊明淳朴自然恬淡的诗风,学术界多有论及,而其既富于情韵,又能启迪人们思维的理趣诗却没有给与足够的重视。他的理趣诗,神韵情态交融在一起,具有一种“韵外之致”,有着独特的成就。不仅在六朝独一无二,就是在整个中国诗史上也罕有所及  相似文献   

16.
沈德潜的诗除了反映现实的诗作值得肯定之外,其诗集中大量的山水诗、田园诗和怀古咏史诗也同样具有特色,值得重视。沈德潜笔下的吴地山水诗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描写其他地区山水的诗兼李、杜、韩等人山水诗之长,并富有理趣。其田园诗熔铸陶诗和盛唐诸公田园诗之神,并能自开生面。其怀古咏史诗则使事典切,诗境浑厚,能翻出新意。沈德潜备受诟病的歌功颂德诗、应制诗在其诗集中只占很少一部分,即使是这类诗,也不宜一笔抹杀。研究、评价沈德潜的诗要坚持"知人论世"的原则。  相似文献   

17.
陶渊明是我国东晋末年伟大的诗人,他的诗以崭新的内容,淳朴自然的风格,为我国古典诗歌开拓了一个新的领域——田园诗。他的诗歌创作具有亲切淳真,平淡自然的风格,浑融完整、高远入化的意境;精工凝练、本色自然的语言,真纯隽永的理趣。在艺术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他的田园诗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使山水田园诗成为中国古典诗歌的主流之一,对后世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苏轼在凤翔的诗歌创作,依据其主题可分为写景记行、咏史咏物、手足情深、寄简赠答四大类。凤翔诗在形式上以五古、七古见长。在艺术表现上,凤翔诗一方面沿袭南行诗的创作特色,另一方面,表现出进一步向苏诗整体艺术特色的掘进,强化了“以文为诗”、“以才学入诗”的艺术特色,进一步表现出豪放旷达之气,呈现出苏诗内容多歌咏自然景物,同时融入生命思索、个人情思的基本面貌,是苏诗形成期的全面发展阶段。苏轼凤翔诗最为引人注目的是反映出其初入仕便于“出”与“入”上的矛盾思想。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现代诗歌史上,卞之琳是个独特的存在,他的诗歌风格,其基本特征是冷静、距离、理趣。由于经“冷”处理,他的诗很难感动人,却能通过启迪人来实现其美学价值。同他注意感情克制关联,卞之琳总是小心地拉开诗和读者的距离,因此,读他的诗,常常没有沉浸其诗情中的感觉,而是超脱其外,隔着一段距离在审视、在体味其诗中传达出来的情绪。他的诗还追求一种理趣美,他往往把从生活中感悟到的人生哲理以一种单纯、简练的意象表达出来。  相似文献   

20.
中国传统的易象思维是山水诗与山水画相通的根源,山水画作为诗歌创作的媒介,以及诗人以山水画家的身份体验和知识结构进行诗歌创作,成为宋代山水画影响"苏门"文人诗歌创作的主要途径。山水画的"立象尽意"、"重画尽情"的思维方式和"苏门"文人以画家的身份创作诗歌,对其诗歌的取材方式、构思方法、审美风格等产生影响,从而"苏门"文人诗歌呈现出画趣、奇趣、理趣等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