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社会生产力系统包括了科技生产力和物质生产力两个子系统。这两个子系统的相互作用呈现出正反馈机制和负反馈机制的复杂局面。科技生产力和物质生产力的相互作用以及社会生产力内部各要素的其他矛盾运动,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内部动因。  相似文献   

2.
传统的“生产力”是指生产物质财富的“物质生产力”,这不仅与“两种生产”理论相冲突,也与现代社会赖以生存的许多物质“产品”仍依赖于自然力的生产这一现实相冲突。在某些方面,人类创造出来的物质生产力不是不够,而是过头并应予约束。现代物质生产力中已经产生出一种对自然生产和社会生活具有破坏性的力量。物质生产力与自然生产力、生产力与破坏力的协调统一,是可持续发展观的应有内涵。  相似文献   

3.
在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具体实践中,不仅要抓好物质生产力的发展,为社会生产力发展提供雄厚的物质基础,同时,还要大力发展精神生产力,为社会生产力发展提供精神动力、思想保障和智力支持.在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基础上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求,逐步改善人民群众的物质和精神文化生活.  相似文献   

4.
本文分析了传统生产力定义的缺陷,提出生产力应是自然生产力和社会生产力的统一,是人们的物质生产实践能力及其结果;新的历史务件下,先进生产力就是以信息技术、生物技术为主要标志的高科技生产力。  相似文献   

5.
物质生产力、精神生产力和人体生产力是社会生产力的3种基本形态。本文论述了它们之间的辩证关系,认为现代科技和教育对社会生产力发展起巨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的广义生产力,应当包括人自身生产力、物质生产力、精神生产力和自然生产力或生态生产力。它们的有机统一就是社会经济生产力和自然生态生产力的有机统一。马克思的广义生产力理论中内蕴着生态经济生产力思想的精华。它在当代中国的重大发展都构成马克思主义生态经济学最重要的基本理论。  相似文献   

7.
论当代知识生产力的新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广义社会生产力的角度,论述了知识生产力的属性,即人们在社会的知识生产中创造和应用知识的能力,它是社会精神生产力的体现,并对社会的物质生产起着日益重要的作用;继而着重探讨了知识生产的基本特点和知识生产力的测度方法,根据当代知识生产的创造性、高投入、高收益与高风险性,提出测度知识生产的投入、产出及知识生产效益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8.
论社会科学应用研究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科学应用研究成果转化作用于社会生产力的特征是多维的、间接的、长远的。社会科学应用研究成果转化作用于社会生产力产生的效果不像自然科学技术那样, 直接作用于物质生产或物质生产过程的有关生产力要素, 通过生产力要素的改变、影响生产力的变化, 而是从体制、制度、政策法规、决策、运筹、管理等更高层面上对生产力要素进行优化、整合,使生产力要素实现合理配置后, 再发挥作用,推动和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马克思有关生产力理论的主要观点进行了梳理,主要从生产力是一种物质力量、生产力与上层建筑的关系以及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等几个方面来展开。并在此基础上,对马克思生产力理论的当代价值进行了阐释:在大力发展物质生产力的同时重视精神生产力的发展,在大力发展物质生产力的同时加强科技的创新能力,在大力发展物质生产力的基础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在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同时重视自然生产力的发展和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10.
社会生产是多元的 ,社会生产力是人类各种生产能力的整合 ;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应该是物质生产力、人类自身生产力和精神生产力的全面协调发展 ,这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 ,也是人的本质发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1.
生产力新论——大生产观初探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我国理论界具有代表性的八种生产力定义各有其特点和不足.定义生产力范畴必须坚持两个基本原则: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范畴作系统深入的研究;必须依据现代生产力发展的实际和特点重新审视生产力.基于此,生产力的新定义是:生产力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所形成并表现出来的认识、改造和建设世界的能力系统,而生产力系统是由自然生产力和社会生产力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其中,自然生产力是其前提和基础,社会生产力是其主体和核心.在自然生产力中,自然界的自然力是其基础和要素,生物的生产力是其主体和核心;在社会生产力中,物质生产力是其基础和条件,精神生产力是其关键和先导,人才生产力是其主体和主导.而且生产力系统是一个有规律地运动发展着的统一整体;有机联系、重心转移、互动发展的生态规律是生产力系统发展的内在规律和一般法则.这种新生产力定义的提出,深化了可持续发展观的内容,深化了人与自然的统一关系,深化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同时对于深入阐述马克思"自然向人生成"的思想,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和唯物史观都有重要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生产力辨析     
本文探讨生产力问题,认为生产力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个最基本的范畴,已被广泛地使用,但理论上对生产力的阐释却是不科学的,由此造成的理论盲点是:社会生产被片面地理解为物质资料的生产,知识分子长期被排斥在生产力首要因素——劳动者之外;生产力与现阶段的主要矛盾出现了错位,社会主义失去了建设精神文明的生产力根基。在实践上,直接导致了轻视知识,歧视知识分子和“一手硬,一手软”的铸误。在此基础上,作者对生产力作了新的阐释,为人们观察、思考社会问题提供了一个新的基点。  相似文献   

13.
在整个社会生产力发展过程中,文化精神一直起着重要的作用,自有人类文明以来,文化实际上对社会生产的作用一直是存在着的。文化生产力的形成过程经历以下四个阶段:原始时代——物质与精神交混一处的低级"混沌体"时期,文化萌芽阶段;农业时代——物质与精神相剥离时期,文化生产力萌芽阶段;工业时代——物质文明主导、主体时期,文化生产力为间接生产力阶段;知识时代——精神文明反作用而逐步占主导、主体时期,文化生产力成为直接生产力阶段。  相似文献   

14.
即使在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已经成为共识性命题的今天,科学技术为什么是生产力怎样成为生产力仍然是生产力理论研究中一直没有得到很好解决的问题。把人的活动简单地区分为物质生产活动和精神生产活动,并把二者绝对对立起来是造成这种状况的根本原因。只有在精神生产活动和物质生产活动的统一中,才能理解科学技术是生产力。随着人类社会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人的活动方式发生变化,人类利用的主导资源发生转换,信息成为社会的主导资源,作为信息主要成份的科学技术成为第一生产力。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通过“劳动”贯通“劳动力和土地”这两个“资本的原始要素”,建构起融社会生产力和环境生产力于一体的生产力理论。马克思的环境生产力思想既是其生产力理论的基本思想,也构成其生产力理论的思想基础,源于对“劳动力和土地”的生育本质的发现。通过劳动力之“先天能力”,发现人本身的自然力;通过“土地”,发现自然生产力。人本身的自然力和自然生产力,其存在本质是生,生存本质是生育,灵魂是共生。所以,社会生产力与环境生产力共生,社会与环境共生,必以人与自然内在生成为基础。以此审视马克思的环境生产力思想,为人们重新认知人与自然、发展与环境,以及生产力和社会关系等打开了新视野。  相似文献   

16.
全球问题的凸现引起人们对传统自然观的反思。西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主义唯物观关于社会物质生产力和科技进步推动社会发展的理论进行诘难,主张建立一个以生态学视角为基点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历史观。马克思、恩格斯立足于人类实践,从生产力发展、科技进步推动人类社会历史进步的角度对人与自然关系进行了科学阐述。当代生态学在思路上不否认并恰恰以承认生产力发展对社会历史的推动作用为前提。马克思、恩格斯本人也有一种大自然观和维护生态环境的思想,二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正确解决这一诘难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的广义生产力,应当包括人自身生产力、物质生产力、精神生产力和自然生产力或生态生产力。它们的有机统一就是经济社会生产力和生态自然生产力的有机统一。马克思的广义生产力理论中内蕴着生态经济生产力思想的精华。它在当代中国重大发展都构成马克思主义生态经济学最重要的基本理论。  相似文献   

18.
社会生产力的进步与发展离不开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要素 ,其中人力资源要素在生产力系统中具有重要的主导地位和作用。衡量社会生产力的进步与发展 ,不仅要用物质的指标作为标准 ,而且更应以人的全面发展作为衡量的重要标准。因此 ,在实现社会生产力发展和现代化的过程中 ,必须注重人的智力资源的开发和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19.
关于"生产力"问题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人类社会已进入知识经济新时代,亦应赋予"生产力"新的定义,即"所谓生产力,即社会生产力,是人们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以谋求人类自身生存和全面发展的能力.它包括两个基本方面一是人类社会生产物质财富(或物质资料)的能力;二是人类社会生产劳动力的能力."它表示的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对自然界、社会的关系,而不仅仅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对自然界的关系".同时,作者明确指出,"管理"也是一种"劳动","管理者"也是"劳动者";管理既是形成生产力的必要条件,又是创造生产力的源泉.应当重新认识管理与生产力之间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20.
传统生产力经历了自然,土地,机器,科技四个发展阶段,每一阶段都极大地推进了社会发展,但同时也造成了生态的严重破坏。当今生产力的发展必须从耗竭型转向可持续型,保护自然生产和,解放和发展生态生产力。这也正是邓小平“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理论在新世纪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