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简帛文献中的异文别字除异体字外,学术界一般通称“通假字”或“古音通假”。这些“通假字”里有一些异文别字是同源词(字)。这些异文别字是因同源而相通。同源词可以是同义词,但更多的是近义词。这样的异文别字相通(同源相通)才有分别词义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1997年出版的《尹湾汉墓简牍》对于研究汉代历史、地理、军事、文学、术数、职官制度、书籍制度等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本文在整理小组及时贤考释的基础上,就文字释读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例如第12木牍反面第1栏第7行:“哈具”当读为“唅贝”,其中“哈”是“唅”的讹别字,“具”是“贝”的讹别字,释文应作:“哈<唅>具<贝>”.  相似文献   

3.
六书的“假借”,是以形表意的汉字的一种表意方式。这一表意方式,是用表示另一事物的字形,来表示与之语音相同而在意义上又有其相通之处的此一事物。六书的“假借”,必是形同音同而义近,而音同义同形不同的,都不是六书的“假借”,而是用别字的同音通假。六书的“假借”,是文字学研究的对象;而用别字的同音通假,则是训诂学研究的对象。  相似文献   

4.
“飞白”辞格探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修辞学中的“飞白”辞格是一个留有较多研究空白的课题。“飞白”作为辞格的名称来源于“飞白书” ,而其中“白”的内涵是指中别字、俗语等 ,“飞”指凭空而来或故意使用的含义。书法的“飞白”与修辞的“飞白”在修饰作用上有沟通之处。  相似文献   

5.
笑话     
别字父子 从前有父子俩,都是出了名的别字先生。有一回,儿子外出经商,走到半路,忽然下起大雨,他没带伞,遂提笔写封信给父亲说:“父亲大人,儿走到半路,天下大雨,别人有命(伞),  相似文献   

6.
别字笑话     
一日,(嘉平)公子有谕仆贴,置案上,中多错谬。“椒”讹作“寂”,“整”讹作“江”,“可恨”讹作“可浪”。女见之,书其后云:“何事可浪,花菠生江;有婿如此,不如为娟。”—摘自《脚斋志异·嘉平奋子》/别字笑话~~  相似文献   

7.
纠正错别字     
许多同学的作文中,常出现一些别字。这里,我们根据有关资料,把日常应用中出错率最高的100个别字整理出来,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括号中的皆为错字、别字)。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说 :“只有不畏艰险 ,在崎岖小路上勇于攀登的人才有可能达到光辉的顶点”。校对工作的光辉顶点是什么 ?就是通过校对这一途径 ,完整无误原汁原味地将作者的思想、知识和艺术风格呈现给读者。因此说 ,校对工作是一项最大限度追求“真实”和“完善”的社会实践活动。一、失“真”失“美”现象的客观存在之所以要尽最大努力追求“真实”和“完美” ,是因为作者的作品在由原稿向永久性书刊转化阶段中 ,大量存在不可避免的失“真”失“美”现象。失“真”失“美”使作品在校样稿的初始阶段变得粗糙不堪 ,漏字、漏行、漏段 ,错字、别字、重…  相似文献   

9.
古代汉字的书写并不严格,故音同音近的可以假借。许慎所谓“本无其字,依声托事”,指的是一种假借情况,郑玄所谓“仓卒无其字,或以音类比方假借为之”,指的是另一种假借情况。而后一种情况,在后代看来,乃是一种讹误,与写别字并无多少差异。从出土的帛书《战国策》和银雀山竹简《孙膑兵法》等文物中,我们可以看到古代所谓假借的范围是相当广的。如“勺”借为“赵”,“胃”借为“谓”,“鱼”借为“吾”,“忍”借为“仁”,“遒”、“(辶酉)”借为“犹”,“节”借为“即”,“乾”借为“韩刀”,“進”借为“淮”,“贤”借为  相似文献   

10.
网络语言常被人称作”火星文“,因其有区别于传统语言的鲜明特点,赋予了日常用语很多新能指,大量借助标点符号、数字、字母糅杂成一种新的”象形文字“,属于一种特殊的语言变体。从认知语言学的理据性角度出发,通过大量实例讨论了网络数字语、网络符号语、字母组合语、旧词新义、同音别字五种情况,说明大多数网络语言是通过发掘事物之间的相似性,遵循便利及有趣的原则创造出来的,是有理据的而非任意的。  相似文献   

11.
一先从“秀才识字认半边”谈起。我们使用的方块字有百分之八九十是半边义符和半边声符的“形声字”。“裹”“蜾”“菓”等都包含声符“果”,于是我们可以判断这几个字都读“果”,这样给我们识字带来方便。但是“裸”或“倮”中也包含声符“果”,却不读“果”,而要读“瘰”(luǒ)。如果有人把“赤裸裸”读成“赤果果”,这就闹出笑话来。因此“秀才识字认半边”成了“读别字”的同义语。不过要知道,这只能怪“汉字”,不能完全怪“秀才”。“工”与“空”“红”,在读音上声母虽有差异,但发音部位全一样,都是舌根音,只是发音方法小有变异,所以读为k′-、x-①。这类语音变化现象比较容易解说。可是“果”是k-声母,而“裸”是l-声母这是怎么变来的,便成了古音学中研究的问  相似文献   

12.
何谓同源分别字?王筠《说文释例》卷八说:“字有不须偏旁而义已足者,则其偏旁为后人递加也。其加偏旁而义遂异者,是为分别文。其中有二:一则正义为借义所夺,因加偏旁而别之者也;二则本字义多,既加偏旁只分其一义也。”分别文即分别字。这里所讲的两种分别字都是形声字,是早期形声字的两大主流。其前一种,是为了解决因同音假借造成的一字写多词现象而产生的,加“其——箕”、“或——国、域”  相似文献   

13.
休闲娱乐岛     
笑林 别字大王 十年内乱时,有个叫阿狗的教卫组负责人。一天,他带着秘书来到一所学校作报告。 “同学们,你们如果像张铁生那样敢于反潮流,我也可以让你们出国,比如,到……黑西哥去。” 台下哄堂大笑,急得秘书赶紧凑到他耳边说:“墨西哥去。 阿狗先是一窘,然后又强自镇定地对学生说:“笑什么!墨不是黑的么?墨西哥叫黑西哥不也可以吗?你们要是不听我的话,我就把你们送到墨龙江去!”下面又  相似文献   

14.
辽代的碑志铭记在纪时法方面多有错误,主要体现在“误用纪时法”和“推算错误”两个方面,原因有辽人文化水平普遍偏低而致误、作者的疏忽以及出于风水考虑而刻意修改等。通过对辽代碑志铭记中的纪时法进行研究,即可以解决部分金石文字之残泐问题,亦可纠正现今学者们在辽纪时法方面存在的编年、推算、别字等错误,对深入研究辽代金石文字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5.
清末在敦煌石室发现的变文,是唐五代间的民间文学作品,它的作者或传抄者,大多是处于社会低层的“下里巴人”;它的语言,也大抵是当时的口语,其中俗字、别字、俗语词之多,保存口语材料之丰富,实为它书所未有.它对于推究古今语音演变之轨迹,考索宋元白话之沿溯,都有着重大的参考价值.而且变文湮埋一千多年,未经后代校刻窜乱,保存了  相似文献   

16.
<正> 古代学者把通假叫做假借,与六书之假借同名,朱骏声说:“夫假借之原有三:有后有正字先无正字之假借……;有本有正字,偶书他字之假借……;有成用已久,习讹不改,废其正字,专用别字之假借…….”①第一种情况指六书的假借,后两种情况指行文中的通假,具有假借之名.近人亦不乏沿袭着,或为区别二者,不得不用“无本字假借”与“有本字假借”、“造字之假借”与“用字之假借”等累赘的区别语.这样的表述,异实同名,除了带来行文的不便和理解的困难以外,更主要的是掩盖了通假与假借的区别.  相似文献   

17.
对明代高启 783首乐府诗、古体诗进行研究 ,归纳其韵部系统 ,发现了一些特殊的语音现象。如 :灰泰合口呼押入支微部 ,尤侯部唇音字“妇”押入鱼模部 ,佳韵韵系部分字押入家麻部 ,鱼模部与支微部相押 ,皆来部个别字与支微部个别字相押 ,寒先部与真文部混押等等  相似文献   

18.
假借本无其字,通假是古人写的别字,词典的注音与释义需要对这二者有所区分。假借造字形成古今字,古字注音当以古代韵书作依据。今字音有变化的应注出区别;通假字今音与本字音不同,宜遵“读以本字”之训注本字音。假借造成古今字以不用“通”字为是。词典在通假义列立上错收与漏收较多,没有严格按通假义的概念去把握,没有注意通假时限,没有注重词义、声韵分析,对训诂术语缺少认识,盲目信从旧注,有的回避书证,避繁就简,大量歧异都缘于对通假义的认知。后起字之间的借用,词典可取用“通”字。  相似文献   

19.
唐代有两首《登鹳雀楼》诗 ,一首是“白日依山尽”,下面是另一首 :迥临飞鸟上 ,高出世尘间。天势围平野 ,河流入断山。这一首全唐诗作畅当诗。然李翰《河中鹳雀楼诗序》言“前辈畅诸题诗上头”,而不言畅当。司马光《续诗话》、彭乘《墨客挥犀》、沈括《梦溪笔谈》均载鹳雀楼有畅诸诗 ,而不言畅当。一九八三年 ,我到敦煌 ,查敦煌唐写本残卷 ,见有此诗 ,作者确系畅诸。原诗系五律 ,题作《观雀楼》,诗云 :“城楼多峻极 ,列酌恣登攀。迥林飞鸟上 ,高榭代人间。天势围平野 ,河流入断山。今年菊花事 ,并是送君还。”——残卷别字甚多。“观”是“…  相似文献   

20.
出于规范的需要,俗体字和别体字历来都是作为正体字的对立面加以否定的。但是通过对大徐本俗别字的分析我们发现俗体与相应的正体相比,具有表意显著化、示音准确化、形体简单化、结构合理化等特点。俗别字的意义在于:(1)体现了汉字音化的趋势;(2)坚持了汉字表意的传统;(3)降低了汉字的繁难程度;(4)提供了汉字产生新字的广阔源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