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回商是回族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参与和贡献于社会主流经济发展的有生力量,也是回族社会经济发展中最具开拓精神和拼搏创业精神的商贸经济实践群体.本文分析了回商、回商文化的内涵以及回商的历史成因和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3.
吴忠早茶生发于拉面馆,历经了从便捷的"大众食堂"到理想的"商业社交场所",再到新型"早茶文化体验馆"的变迁,实现了从普通餐饮到地方象征符号的嬗变。通过长时间的田野调查发现,吴忠早茶文化是当地传统饮食习惯与现代生活理念相结合的产物,将最初作为单一饮食场所的拉面馆整合成了多样性文化实践的饮食空间。集合了日常饮食、商业洽谈、礼俗仪式、节庆款待、相亲交友等多种形式的共餐活动,亦成为部分人的生活方式,以及地方特色文化体验与潮流文化的象征。 相似文献
4.
“邦达昌”在康定设立商号后的第二次复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三世达赖喇嘛时期,"邦达昌"是较早开始经营中国西藏与英印贸易的藏族大商家之一,西藏地方政府把出口英印的西藏羊毛列为专卖商品,"邦达昌"家族成为当时西藏地方政府经营羊毛的代理商。十三世达赖喇嘛圆寂后,"邦达昌"开始转向中国内地与西藏之间的贸易,并于1940年由邦达.多吉在康定设立了"邦达昌"商号,原来的中国西藏与英印贸易扩大到中国西藏、内地、英印三地,使"邦达昌"的经营规模比原来大了很多。而且,最重要的是"邦达昌"为汉、藏之间建立起良好的经济联系,从而促使汉、藏之间政治、文化关系的进一步发展并充当战略性先导,在客观上为后来顺利和平解放西藏作出了巨大贡献。因此,此段历史对于"邦达昌"来讲是第二次复兴。 相似文献
5.
变机遇为动力,变政策为现实生产力,力争早日把黔江建成具有较强聚集辐射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的区域性中心城市;要发挥后发优势,保护并利用好绿色、生态资源,走差异化发展和时持续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6.
文章从近代上海回商群体的形成及该特殊群体的外在特征及文化贡献三个方面入手,阐述了近代历史上大量外来的穆斯林移民进入上海,由于其时上海城市的社会历史环境所造成的天时、地利、人和等诸多因素,为伊斯兰教的振兴发展提供了绝佳的时空条件,从而一改古时上海地区伊斯兰文化相对衰颓的旧貌.回商秉承了传统的"回回善经商"的优点,他们长袖善舞的经营活动,为近代上海增添了特殊而别样的活力,这些为数众多的穆斯林商人在各个相关的经济领域中都大显身手,其活动已成为近代上海社会经济史上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回商中涌现出诸如哈少夫、金子云、马晋卿等佼佼者,在近代上海社会里的穆斯林社区各项活动中,他们都发挥了重要的领袖作用.近代上海回商的群体特征主要表现在:其鲜明的地域色彩上,和对外部环境或城市变化适应性极强的特点;以及对社会公益事业相当热心、非常乐于帮助其他亟须救济的穷苦穆斯林兄弟;爱国立场坚定及在护教斗争上态度坚决等.而近代上海回商群体所作出的文化贡献,则集中地体现在积极增强穆斯林群众的凝聚力、重视穆斯林子弟的文化教育事业、支持和弘扬上海伊斯兰教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8.
伊斯兰教是以商业文化为特征的宗教,中国回族继承了这种特征,以至形成了以商业为根本的民族文化,形成了清真寺、市场、回回社区三者相联系的空间格局。而回商不仅善于运用社会资本,理性地处理获得的财富,而且也是文化的载体或主体之一。 相似文献
9.
唐宋时期发达繁荣的商业贸易与对外交流为回族的产生提供了良好的契机,也为城市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文章就中国社会历史与回族发展历史相关的一些相似之处作些尝试性的探索,以引发我们对回商文化在当今社会经济文化发展过程中的本质特征与显著作用进行一些必要的哲学思考,以期有益于我们早日实现跨越式发展和构筑和谐社会的总体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10.
包头回商与晋商,二者在生存环境、生存手段、经营原则等方面基本相似.但回商与晋商更多的是相异之处.回商由于信用生成时间较短,显然不利于代理人的培养,不能实现经营权与所有权的分离,激励体系的构建也遇到了困难,这些不利因素迫使回商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在和平时期更多地采取股份制,在战乱时期更多地采取独资制,以小型、灵活的方式与晋商展开竞争,展现了回商群体在艰难环境中的灵活性、协调性,显示出回商强大的生存能力. 相似文献
11.
民国时期是我国从传统向近现代演进的转型期。在近代中国社会整体变革的背景下,西北回族商业不断进行自我调整,顺应中国经济从传统向近代变迁的历史趋势,呈现出新的特点,即回族传统经营行业新变化;回族皮毛贸易外向型发展;回族商业资本向产业资本转化;回族商业新组织和商业新模式出现;回族官僚资本形成。民国时期西北回族商业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2.
回族是重庆世居的少数民族之一,其历史可上溯至唐五代时期的回回先民。历史上,重庆回族中孕育诞生了许多精英人物,其中,民国时期的温少鹤先生以其在政治、经济、教育、文化、宗教等各方面强大的影响力,为彼时重庆回族的生存与发展、壮大,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也使温氏家族在重庆回族中继续发挥着重要的力量。 相似文献
13.
本文依据近年来在广州收集到的碑刻、书籍及报刊类等回族古籍资料所记载的史实,旨在论述民国时期广州回族社会团体的活动及其所产生的社会影响。 相似文献
14.
现有研究表明,中国讲汉语的回回在晚明已经形成为一个具有共同祖先认同的独特的族类群体(民族),但是到晚清特别是辛亥革命之后,出现回回学者关于"回族界说"的争议,而且大多数回回精英都不主张回族是一个独立的"民族",也不赞成使用"回族"的称呼。本文认为回回精英的这种立场,主要是因为从西方传入的"民族"概念蕴含"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意义,而中国的回回用"争教不争国"表达了在政治上认同中国的生存策略。这种生存策略的确定,不仅与清代后期的民族压迫有关,而且也受到民国期间中国大社会(国民党和大多数主流学者)的"民族"理论和方针的影响。反观中国共产党的《回回民族问题》(1941年),一方面尊重学理,没有否认中国多民族国家中存在汉族以外的"民族";另一方面修正了少数民族"民族自决"的主张,改为民族平等下的"民族自治"。其在学理上确立了多民族国家中真正实行民族平等政策的理论基础,同时也为中国回回民族指明了不需要否认自己民族身份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5.
民国时期康区的金融财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国时期,康区金融业相当混乱,先后流行多种货币;地方财政收入微薄,百姓民不聊生,社会经济生活长期处于困顿、艰难的状态。康区的金融财政萧条与当时全国国民经济发展迟缓有密切的关系,为国际、国内大的社会政治环境所决定。 相似文献
16.
人口是社会发展的前提与基础,对人口数的还原是再现一个地区在某段时期社会状况的关键。在本文中,笔者通过对有限的资料认真详细的考证、周密细致的分析,论证了民国时期青海省人口发展具有较高的增长率——30‰左右;并以此为基础,对民国时期青海省各个年份的人口数作出估算,希冀能对青海地区社会研究提供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17.
在民国时期,为了改变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缓慢和文化落后的状况,云南各级地方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以发展云南的民族教育.其主要政策和措施有,颁布发展民族教育的法令,建立各种民族教育管理机构,对从事民族教育的教职员工实行奖励政策,对少数民族学生在生活上给予其帮助.同时,在招生和升学等方面对少数民族学生实行倾斜政策,提高其升学率.这些政策和措施,都促进了云南民族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成达师范致力于改良教育,培养经汉两通之才,来引导回族民间树立国家认同,增进回汉团结,提高回民文化,激发回族重教爱国的精神,摆脱边缘心态。这对于引导回族既保持伊斯兰文化身份,又能融入大传统社会,具有思想启蒙作用,改变了回族长期以来甘为边缘的消极心态,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19.
民国初期的回族虽然在经济及社会发展方面仍在较低层次上徘徊,但在思想与文化方面却受到近世以来涌入中国的新思潮、新文化气象以及国内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出现了回族新文化运动的热潮,回族知识分子一方面以兴学校、办报刊觉醒民众,另一方面也对回族宗教与社会习俗进行反思与改革,要求回族在应对时代变化中实现自身的社会发展。宗教观念上大力... 相似文献
20.
城市化进程中回族伊斯兰文化的调适和发展——以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迈向现代化的过程中,城市化是一种发展的必然趋势。城市化不仅是人口迁移、经济转型的过程,它还是一个社会文化转型的过程。地处宁夏平原南部的吴忠市是一个回族聚居区,吴忠的城市化进程对回族穆斯林的传统生活方式和宗教行为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本文通过对宁夏吴忠伊斯兰教发展现状的实地调查,考察吴忠回族伊斯兰教在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一些新的变化和去向,探讨吴忠回族伊斯兰文化在城市化进程中的调适和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