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碧蹄馆之战后,壬辰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明朝和日本不断就议和条件进行交涉,最终日本答应撤军,明朝遣出册封使至朝鲜,准备待日军尽数撤退后渡海赴日。在此期间,朝鲜对于封贡议和极其厌恶,对遣使参与议和的提议更是强烈反对。然其迫于压力,不久动摇,同意遣使。再后议和失败,朝鲜则迅速遣使赴明请兵,积极备战。这些反应及态度变化,既反映出“自我中心”思潮影响下,朝鲜王廷诸多心理、举措与“事大”传统的冲突,又反映出军事受挫情况下,朝鲜在面对日本时更为强调自身文化优越性的心态。黄慎出使日本,记录了册封议和的种种细节。通过这一视角,我们可以了解封贡议和活动中朝鲜层面的详实状态,进而揭示当时多重且多变的东亚国际关系。  相似文献   

2.
后金朝鲜议和与李廷龟的外交活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627年,后金与朝鲜之间爆发"丁卯之役",战争的结果是朝鲜被打败,双方议和。作为中朝关系史上的重要人物,时任兵曹判书的朝鲜重臣李廷龟,参与对后金的议和活动,见证了双方的订盟事宜。之后,后金与朝鲜在一系列具体问题上展开外交交涉,李廷龟也在其中发挥出一定的作用,努力为朝鲜争取最大限度的权益。考察李廷龟在后金与朝鲜议和前后的活动及其作用,有助于更加明晰地了解16世纪末17世纪初的后金与朝鲜关系发展史。  相似文献   

3.
16世纪末,由丰臣秀吉的野心和私欲酿成的东亚战祸──文禄·庆长之役(中国史称“万历朝鲜役”或“万历日本役”),殃及朝、中、日三国。与此同时,经过战乱,众多的朝鲜人被俘去日、大量的朝鲜本图书遭劫掠,致使朝鲜的朱子学、医学、印刷术、制陶瓷术等在日本广泛深入地传播。回顾距今400年前的这段历史,颇有启示。  相似文献   

4.
万历壬辰战争的"和议"活动中,朝鲜派遣义僧惟政与日方将领加藤清正进行了接触。虽然朝鲜意欲离间日本内部关系的战术计划未能得以实现,但通过双方的数次交涉,朝鲜更为详细地了解到日本的谈判条件,对日方的无理要求进行了驳斥与拒绝,这也成为朝鲜在和谈中表达自身诉求、维护切身利益的一个重要场域。加藤清正所提出的议和条件,绝非"一己之见",而是丰臣秀吉意志的反映,展现出丰臣秀吉意欲"胁控"朝鲜的意图所在。而陷于内部争斗的议和诸方,由于缺乏理性有效的战略沟通,对加藤清正提出的"交邻"建议,没能给予更多的关注。于是,各方诉求的难以调和,也就注定了和谈必然破裂的结局。不过,朝鲜与日本的这次外交接触,在一定程度上为后来双方"邻交"关系的恢复埋下了伏笔。  相似文献   

5.
张荫桓是近代著名外交家。在甲午中日战争的议和谈判中,张荫桓积极参与议和方针的策划,并被选派为议和大臣到日本谈判,日本方面以中国议和使臣“全权不足”为由拒绝谈判,文章从中日两方面剖析张荫桓赴日谈判被拒的原因。回国后,张荫桓继续协助李鸿章对日议和,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职役是传统王朝国家征兵调役的依据,与赋役制度有密切联系。朝鲜王朝赋役制度下,职役又称“国役”,包括官职、军役、乡役等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种役种。户籍大帐通过登记个人职役,设定了个人与国家的关系。职役体系体现了王朝国家对人丁的控制方法,不管是“良人”还是“贱民”,原则上都要载入官修户籍。随着职役征调运作的体系化,朝鲜王朝的人丁管理逐渐出现中央集权化倾向。呈现在官修户籍大帐上的户籍数字反映了国家财政、劳役需求与地方社会内部秩序之间逐渐出现的平衡关系。  相似文献   

7.
朝鲜问题一直是福泽谕吉关注的焦点之一.甲午战争前,福泽所阐述的朝鲜政略论与日本政府所制定的朝鲜政策大体上不谋而合,认为朝鲜是日本国防上的“防卫线”,且实施朝鲜政略能消除日本国内的矛盾,但其前提是要废除《天津条约》对日本的“束缚”.其朝鲜政略论的实质是,在其具有西方殖民主义特点的文明观的掩盖下,希望以所谓亚洲“文明之先导者”的身份“促进”朝鲜的“文明开化”,并以此来实现日本的“国家利益”.  相似文献   

8.
1883—1885年的中法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虽然清军在此战争中取得了一些胜利(亦是近代清朝对外战争中唯一取得过的胜利),但是最终仍是以清政府屈辱妥协议和签约为结局。故历来史著皆称这场中法战争,是中国“不败而败”,而法国“不胜而胜”,并指责清廷议和是卖国投降云云。笔者认为,综合当时的军事战略与战场局势、国际政治外交与清朝内外形势进行客观辩证地认真分析,那么得出的结论就并非是出于主观激愤情绪的“不败而败”和“不胜而胜”了。  相似文献   

9.
在宋金关系史上,金太祖阿骨打一朝始终同宋保持着和平联盟的关系。金太宗吴乞买时期对末发动了战争,一直战火连绵。其间虽然也有个别人想同宋议和,但由于主战的粘罕一派掌权,真正的议和未曾实行,只是作为战争的辅助手段,搞过一些议和活动,不过是在新的形势下采取的“以和议佐攻战”政策的一个重要内容而巳。只是到了金熙宗统治时期才改变了原来的对宋政策,与宋真正议和息兵,两国一时出现了和平相处的局面。为什么金熙宗时改变了对宋政策?其作用如何?这是本文试图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十三世纪末,中日关系史上发生过蒙元征日事件,前后两次。第一次发生于公元1274年,蒙古忽必烈至元十一年;日本文永十一年,日本史上称“文永之役”。时在南宋度宗咸淳十年。这次战役是尚未灭掉南宋政权以前蒙古统治者发动的。第二次发生于公元1281年,元世祖忽必烈至元十八年,日本弘安四年,日本史上称“弘安之役”。时在南宋灭亡后第三年。经过两次战役,中日间出现交恶状态是必然的。但史书关于这方面的记载往往不详,接触这个历史事件时不好作出恰如其分的判断。本文试就这个问题进行初步的考议供商量。  相似文献   

11.
1907年8月,日本在东北朝鲜族最大的聚居区龙井设立“统监府间岛派出所”之后,便开始进行对朝鲜族的教育渗透,以便最大限度地“怀柔”和利用朝鲜族扩大对东北的侵略。20世纪初,日本对朝鲜族的教育侵略,主要是通过殖民主义教育机关及补助学堂的设立、殖民主义教育政策的推行、对朝鲜族民族主义教育机关的控制与取缔等途径来进行的,而且其教育宗旨始终未离“忠良臣民之养成”的殖民主义教育之谱。  相似文献   

12.
甲午战争期间,主要帝国主义国家几乎都参与了“调停”活动。它们应清廷或朝鲜之请.斡旋于中日之间或奔走于它们相互之中。它们于战前“调停”“撤兵”;战中“调停”讲和;战后“调停“还辽”。表面上是为了维护朝鲜的“独立”和中国不受侵犯,实际上则是为了各自的利益,是对中朝两国的外交干涉和利益的出卖。  相似文献   

13.
辽东半岛石棚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棚是指用三一四块板石套合在一起立在地上作为壁石、上覆一块大盖石的一种古代巨石建筑物。它形如桌子,又象棚子,因而,欧洲称它为“桌石”、“多尔门”;朝鲜称它为“支石”、“撑石”;我国称它为“石棚”、“姑嫂石”、“石庙子”。石棚的分布很广,它在世界很多地区都有。从欧洲的丹麦、法国、德国、英国、苏联、荷兰、比利时、葡萄牙、西班牙、意大利,非洲的埃及、阿尔及利亚、突尼斯、摩洛哥,直到亚洲的叙利亚、土尔其、印度、马来群岛、日本、朝鲜和我国等地。我国的石棚,古籍已有记载。《汉书》中写到:“孝昭元凤三年正月,泰山莱芜山南匈匈有数千人声,  相似文献   

14.
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蓄谋已久,毗邻朝鲜的“东满”,是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满蒙的栈桥。日本帝国主义在“满蒙拓植政策”中别有用心地扬言“延吉道是日本势力范围,为朝鲜的延长,作为新领土的获得,有保全的必要,……经由大连和安东,进入满州非通过沈阳不可,因此惹起中国人民的注意,有莫大的障碍,由延吉道进入是可免前项的不利。……”欲盖弥彰,不打自招,“东满”在日本帝国主义心目中,是个战略要地,因之,妄图夺取“东满”,把“东满”作为立脚点,进而鲸吞我国东北。为达到此目的,日本帝国主义在“东满”,早在二十世纪初便挑起了许多事端。1907年8月,他们借口“保护朝鲜人”,公然派遣侵略军进驻延吉县龙井镇,并在龙井设立“朝鲜统监府  相似文献   

15.
还记得那股“韩流”吗?1997年中央电视台播放《爱情是什么》,从此韩流开始席卷中国,历经十年,韩流不仅没有消失,反而在亚洲很多国家得到很好的发展。究竟是什么因素使得“韩流”能长盛不衰呢?韩国位于素有“三千里锦绣江山”之称的朝鲜半岛,北邻中国和俄罗斯,东面与日本隔东海相望。面积为9万多平方公里,约占朝鲜半岛总面积的45%。总人口约4600万,是地球上人口密度最高的国家之一。韩国传说中的始祖——谭君在公元前2333年在平壤定都,国名叫朝鲜(古朝鲜)。之后经历了新罗、百济时期、统一新罗时期、高丽王朝时期、李氏朝鲜时期、日本统治时…  相似文献   

16.
孙中山的一生固然是革命的一生,然而,作为“革命家”的孙中山,一生除暴力革命活动外,还有若干协商或议和活动,以往学界通常偏重于探讨或彰显其暴力革命的一面,而忽略甚至贬低其协商活动。所以如此,与20世纪国人对革命的误读及漫长的中国革命实践有关。事实上,孙中山政治思维有着革命与协商的两重性,这与其独特的教育背景及对现代政治文明的体认不无关联。  相似文献   

17.
金中建是朝鲜近代独特的哲学家、思想家和教育家。又是一位杰出的反日人士。他是1910年~1920年代“极元哲学”(或称元宗主义、唯我哲学)的创始人。他根据极元哲学原理,提出了“大共和无国”的世界改造论。在中国东北,他不仅进行反日民族独立运动,而且在各地创办学校,培养反日人才,特别是致力于将来为实现“大共和无国”社会而从事“主义村”建设的实践活动,直至生  相似文献   

18.
日本陆军中佐斋藤季治郎写的《间岛视察报告书》(1907年),是为了在延边地区筹设“统监府派出所”而搜集的情报。其核心内容是假定“间岛”境界线,将朝鲜人创制的原本指称图们江沿岸的“间岛”扩充为区域概念,不但包括图们江以北地区(东间岛),还包括二道松花江以北地区(西间岛)。如果说东间岛的界定与朝鲜移民占据多数有关,那么西间岛的界定则主要是日本垂涎于长白山北麓丰富的森林、矿产资源,特别是为了夺取韩边外的夹皮沟金矿。假定“间岛”范围,既为日本借口保护朝鲜人派军警进行非法扩张预设了活动空间,也为利用土门江等于松花江说,通过谈判夺取“间岛”领土权做准备,暴露了日本利用“间岛”地理概念进行扩张的侵略意图。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关于中日甲午战争与俄国的关系,先后发表了米庆余同志的《沙俄在甲午战争中充当了什么角色》(以下简称米文)、王少普同志的《沙俄与中日甲午战争》(以下简称王文)。这两篇文章有一个共同之处,即都认为沙俄在一定时期支持日本侵略朝鲜和中国。米文说“沙皇俄国把日本作为工具,暗中赞助日本对华发动侵略战争”。王文说:“从十九世纪八十——九十年代起,直到日本侵略军在东北辽东半岛登陆,沙俄对日本向朝鲜扩张和出兵持“表示支持”和“纵容态度”。战争爆发后,俄国  相似文献   

20.
翟相君同志所作《诗经之役车》一文(以下简称翟文),对于拙著《毛诗车乘考》,有所议论,重承见知、微言清酬,用共商榷.一、关于“役车”在诗经中仅出现一次,不得称通名,以及不应作为甲项诸问题.按《毛诗·唐风·蟋蟀》:“蟋蟀在堂,役车其休”.郑笺:“庶人乘役车;役车休,农功毕,无事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