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带一路"的出现,带动了中国城镇化建设,中国呼吁各大重工型企业向第三产业进行转型,用开放理念指引东北全面振兴是当下必然选择。辽宁省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随着"一带一路"政策的出现,省政府也逐渐重视起乡村旅游的发展,本文便是在"一带一路"视角下对辽宁乡村旅游进行分析研究,希望能为辽宁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廖茂林  李菲菲  高佳琳 《城市》2017,(11):60-66
我国的城镇化进程虽然起步较工业化晚,但是由于工业化的发展速度较快,城镇化发展也极为迅速.这种超常规的发展速度纵然促使城镇化取得伟大成效,但也催生了诸多结构性问题,使得城市在转型过程中面临日趋多样的外部冲击.于是,如何提升城市应对外部风险冲击的能力或者说"城市韧性"的研究命题应运而生.笔者认为,在我国城镇化建设尚未成型的背景下,城市发展理念面临转型,建设低碳韧性城市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3.
从2009年,万盛纳入全国第二批资源枯竭城市之列,成为国家资源型城市转型试点城市,至此,万盛转型发展站到国家战略高度。当前,作为是中国西部地区面积最大、渝南黔北地区唯一的经济技术开发区,在转型发展中,面临着工业化、城镇化、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矛盾和问题,如果这些问题不能得到有效解决,必然会影响全民健康,制约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稳定。万盛依据区情、经济发展形势不断调整发展战略,结合旅游产业、大健康产业的发展,提出全面健身战略,实现万盛转型发展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4.
近日,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一些城市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热衷于造"新城",动辄规划数十平方公里的新区、新城。由于缺乏合理规划,不少"新城"成为"空城"。房地产泡沫蔓延的风险、土地资源浪费的阴影、过分依赖土地财政的隐忧,也渐渐浮现。(9月3日《人民日报》)按理说,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城镇化可以让更多人享受到城市生活的便利,但在一些地方,大张旗鼓建设的新城却遭到业主抛弃成为空城。从表面上  相似文献   

5.
董鹏  陈智慧 《城市》2015,(2):17-20
新型城镇化是一个发展中的概念,所谓"新型城镇化",是指以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伴随产业升级、农村人口不断向城镇地区转移聚集的城乡一体化过程。我国对新型城镇化的发展高度重视。十八大提出,要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十八届三中全会更明确指出,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目标为"长远的城乡一体化,包括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  相似文献   

6.
正随着我国经济社会改革的深入,很多社会功能向社区转移,社区地位凸显并成为城市社会的基石,肩负起更重要的时代责任。快速城镇化和经济社会的"双转型"是目前我国城市发展的两个基本背景,而文化是城市发展最突出的标志,研究城市在很大程度上就是研究文化。伴随快速城镇化,大量人口涌入城市,不同地域背景、文化属性的人群在城市中碰撞和摩擦。与此同时,对很多城市片面强调经济建设而忽视漠视城市文化  相似文献   

7.
伴随着我国城镇化率的不断提高,城市中存量社区更新的重要性日益显现。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资源从行政配置走向市场配置,中央城镇化会议亦强调"严控增量、盘活存量",以新区建设为主的城市建设方式正逐步转向增量与存量并行的城市经营。本文以厦门沙坡尾社区更新行动规划为例,探讨新时代背景下城市存量社区的规划转型,即"从空间设计走向制度设计,从政府主导走向自发生长,从大规模重建走向小尺度更新,从快速式突变走向渐进式营造"的更新策略,建立社区营造中心、产业培育机制和空间管理系统,以创新机制引导传统社区的有机更新。  相似文献   

8.
苗丽静  郭小楠 《城市》2019,(3):47-56
产城融合发展与城镇化效率提升作为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重要问题备受关注,而如何实现二者的互动则更为重要,这关系未来我国城镇化整体的运行质量。基于此,笔者通过对产城融合发展与城镇化效率提升的互动机制进行诠释,从有产无城与城镇化高成本并存、有城无产与城镇化低收益并存、产城割裂与城镇化低效率并存三大层面分析了产城融合发展与城镇化效率提升相互影响中的突出问题,并据此提出加大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增强城镇化经济力,完善城镇配套功能,鼓励发展新兴产业及强化城镇化中的市场化建设等实现产城融合发展与城镇化效率提升的互动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9.
开发区转型是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如何提高转型发展的质量,需要进一步明确转型的路径、模式及相关策略。本文回溯苏州开发区发展的历程,通过案例比较总结开发区发展的两种模式,提出以建设"综合性城区"为目标,构建产业、人居、生态三相互动的转型发展模式,并提出转型中若干具体的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10.
近30年来,中国的快速城镇化发展呈现相对单一的大城市和中心城市发展偏向以及极核化发展态势。"单向极核化"的发展,一方面造成大量的小城镇发展机会被上位城市所剥夺,各级中心城市近乎疯狂地发展;而另一方面,小城镇在国家城镇体系中的各类基础性支撑作用也同时丧失,不得不依赖于少量的中心城市来解决,这是导致传统城镇化中各类资源、环境及社会危机的根本症结所在。信息化、智能化等新技术发展应用形成对传统城镇化模式的潜在性变革,小城镇发展面临新的历史性机遇。中国的城镇化发展应认识到未来发展的前景与变数,"顺势而为"地进行相应的政策调整,即将"政府力"与正在崛起的"技术力"进行"嫁接"和"联姻",把推进城镇化发展的政策着力点更多地放在相对弱势的小城镇方面,构筑与市场发展取向相互作用的"反磁力",为中国的城镇化发展开辟一条自下而上的发展通道,促进城镇化的相对均衡发展,助推生态、低碳、智慧等新型城镇化发展目标的最终实现。  相似文献   

11.
周文娟 《现代妇女》2014,(9):237-237
新型城镇化是具有中国特色、健康的城镇化,是我国实现现代化的必经之路。中原经济区的新型城镇化建设进程中存在着很多问题和机遇,解决好问题,抓住机遇,以人为本,走多元化的城镇化道路,才能保证中原经济区新型城镇化建设稳步推进。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区域空间的传统研究视角以及珠江三角洲发展的特殊性归纳,引入"流-空间"的理论工具,并运用其梳理珠三角区域空间演进历程。具体而言,包括乡村城镇化、城市区域化和区域整合化三个阶段。接着,剖析珠三角区域空间转型的特征,也是本文的结论:一是"政策松动"到"政策主动"转型,二是"外向-资源驱动"向"内在-创新驱动"转型,最后是"全面铺开的城乡混合"向"优势集聚的多强中心"结构转型。最后,尝试为新时期的珠三角区域空间转型构建新的研究视野。  相似文献   

13.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已经成为大学教育大众化的主体,具有很强的活力和发展潜力。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它对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实现转型升级、内涵发展发挥着独特的作用。文章从文化传承、地方高校转型、新型城镇化建设、国际文化交流与合作等方面,分析了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4.
正新型城镇化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战略之一,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支撑和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天津处于城镇化深入发展的关键时期,深刻认识城镇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牢牢把握城镇化蕴含的巨大机遇,对天津未来的发展意义重大。一、新型城镇化的研究背景与内涵(一)新型城镇化的背景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升级、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时期和城镇化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15.
钟真 《城市》2016,(5):29-36
就地城镇化和县域城镇化可以被解读为“新型城镇化”的中国特色,然而对于其动力机制的认知还需要多样化的案例支撑.另外,关于资源型城市的研究多集中在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方面,而东北老工业基地正面临人口流出的困境,在这一背景下充分考虑这些地区的城镇化具有重要的政策意义.笔者选取辽宁省抚顺市及其下辖抚顺县这两个紧邻沈阳大都市的县市作为考察对象,以抚顺县总体规划和抚顺县域城镇体系规划为基础,并在2013年进行5年实施回访的基础上完成分析,通过分析发现:经济发展并没有带动地区城镇化,资源依赖型的产业结构更导致了碎片化的“乡头村”模式,结果是抚顺县极低的城镇化水平;由于紧邻沈阳,抚顺市的服务业发展受到“排挤”,服务业需求被沈阳市吸纳;而抚顺县的发展也由于遵循市区带动路径,呈现出内强外弱格局,结果是有县无“城”的发展格局.未来,抚顺必须坚持产业转型战略和城区升级战略,将经济发展与城镇化统筹协调,才能深化拓展可持续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16.
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是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促进城乡经济发展,加快城镇化进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举措。集约高效和合理利用土地促进县域经济的发展,加快实现土地资源向土地资本转变。因此,应当更新观念,大力支持县域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7.
徐振强 《城市》2015,(1):55-57
一、引言 新型城镇化为我国城镇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指引,为建筑工业的升级创造了战略契机.将建筑工业按照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三型创新”思路转型,是实现建筑工业与新型城镇化有机对接的关键路径.依靠新型建材原料生产、材料制备和工程应用的全生命周期创新,通过“三产协同”带动农村人口有效转移、农村人口高质量就地城镇化;以市场主体推动绿色产城融合,高质量实现就业和人居的协同提高,实现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和现代居住空间的充分嵌套,既是建筑工业升级转型的捷径,也是推进我国新型城镇化中新城健康发展的有效保证,具有较高的社会效益、生态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8.
随着国内外发展环境的深刻变化,未来5~10年,中国的新型城镇化将面临重大机遇,并将在推动经济社会转型发展中扮演重要的历史性角色。而当前最为关键的是,如何解决中国城镇化质量不高、不可持续的问题。规模发展已显瓶径改革开放以来,城镇化在拉动经济快速增长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但由于与传统的经济发展方式直接相关,其规模城镇化的特点比较突出。例如:以工业化为主导、以做大经济总量和承载投资为主要目标、以土地批租为重要手段。这种城镇化模式在推动经济增长的同时,也积累了产能过剩、资源浪费、环境破坏等突出问题。  相似文献   

19.
国内资讯     
<正>"城镇化和地方性"中德双边研讨会在北京大学召开中国目前正经历着由快转稳的新型城镇化阶段,城镇化的新模式,不仅影响着中国,也可能会影响整个世界;而德国作为世界上高度城镇化的国家之一,拥有较高的城市管理水平和丰富的城市建设经验。尤其在以人为核心和可持续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如何解决城镇化过程中人地关系所凸显的多重矛盾;如何以一种创新的方式,通过强调其自然和文化特征,实现遗产保存和城镇  相似文献   

20.
传统城镇化道路不可承受之重 城镇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历史过程,也是各国经济发展进程中不可逆转的演化规律.城镇化,不但反映了人类居住方式和生产方式的飞跃式发展,而且也反映了人类社会组织方式和生活方式的革命性变迁. 当前中国正处于经济转型升级、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时期,城镇化对于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提振居民消费、破解城乡二元结构以及建设创新型国家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