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提高大城市的运作效率,应对大型城市的交通难题,我国轨道交通,特别是地铁交通建设已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逐渐形成的网络化地铁交通线路以及作为城市稀缺性资源的地铁出入节点必然会对城市空间利用产生深远影响。本文通过分析地铁建设对西安城市空间发展的影响及存在的问题,初步探讨了结合地铁建设的城市空间环境优化意识及城市设计的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2.
吴琳 《城市观察》2014,(1):180-187,159
回顾地铁发展史,作为载体之一的地铁公共艺术对城市而言,至少具有两个有益的作用:一是地域文化、彰显城市特色;二是引导市民行为、推动城市文明。有鉴于此,在当前中国城市地铁的快速发展时期,也应该同时注重地铁公共艺术的设计和建设。本文以武汉为例提出加强地铁公共艺术空间建设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3.
姜春媛 《城市》2015,(7):36-38
笔者通过对大连城市文化的调查研究,根据大连地铁品牌化设计的需要,从标识系统的基本要素和应用要素部分进行系统论述,从使用者的角度进行分析,使设计具有实际应用性.  相似文献   

4.
王啟元  李娜  王晓伟 《城市》2008,(9):64-67
以地铁为龙头的地下空间开发有节约城市土地、减缓交通压力、带动沿线房地产发展、带动城市发展等巨大优势。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若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大城市将进入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高潮。我国城市亦是如此。在地铁建设迅速发展的同时.如何更合理地开发和利用地铁地下空间,促进城市地下空间的有序开发和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地铁建设和管理者们的重点课题。  相似文献   

5.
资本经济、社会经济、新物流经济和区域经济的建设和发展离不开交通。而地下铁路建设是我国交通事业发展的重中之重。地铁空间的设计环节有助于地铁在安全性、实用性、美观性和经济性等方面得到更合理的配置,进而提高社会公共服务效率。本文就地铁空间创新设计的点和面加以列举分析,并针对地铁空间创新性建设,提出一些看法,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6.
我们知道,地铁发展为城市经济带来无限商机,孕育了地铁经济的形成和发展,而地铁经济又反过来繁荣发展了城市经济,成为城市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就是说,地铁经济是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反过来又可带动城市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特别是地铁带来的高通达性提高了沿线土地的空间利用价值,日益影响着城市的商业空间结构和土地利用形态,可以这样说,正是因为地铁交通重塑和创新了高密度的城市空间,地铁经济也就应运而生了。  相似文献   

7.
城市中心区地下空间处于岩石封闭系统中,地下建筑与地面建筑在设计及表达上具有较大差异。通过对地面建筑及城市设计方法的类比,基于凯文·林奇所提出的城市设计五要素,研究城市中心区地下—地面"双层"城市设计方法,旨在消除地下街的迷途感并增强地下空间开发的系统性。提出地下空间城市设计需要与地面城市相对应,包括"区域:空间的分区主题设计","节点:地下空间节点创造","标志:地下空间高潮点及中心","边界:地下空间界面设计","路径:导向系统及导视系统"五个方面,并形成地下、地面立体对应关系,构建完整的"双层"城市空间系统,为整个城市系统服务。  相似文献   

8.
轨道交通时代,为广州郊区化的发展带来了契机与动力,以地铁交通为导向,以站点为核心,建立郊区型综合体成为了郊区发展建设的新模式。通过对土地的混合利用和立体开发,将城市的多种职能整合在一起,而与城市交通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统一体。这种建筑空间与城市交通空间的整合形成的城市综合体,不但改善了人们出行环境,而且增强了城市的活力,促进了城市、建筑、交通的综合发展。可以说,这种“地铁+城市综合体”模式是增进城郊联系,促进郊区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地铁是城市发展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本文分析了国内外城市地铁的构建、运营以及地铁在城市化进程中的作用,进而系统阐释了地铁对广州城市发展、社会生活及生态环境的影响和意义。  相似文献   

10.
地铁作为城市的重要的交通工具,每天运载着不同的人到达城市的某一角落。地铁标志作为城市地铁的形象和符号,出现城市每个角落。其实本身代表就是城市的特色,城市精神的物化,同时也是城市实力的一种展示,以其从侧面来展示城市不同地域,不同文化。青岛地铁VI视觉形象设计核心元素LOGO设计,从大众审视的角度,以地铁标志设计的理念,针对青岛地铁标志的看法、认知、反思做出以下论述。  相似文献   

11.
本文主要基于大众点评网获取的餐饮业空间分布和评论数数据,应用空间句法模型对重庆地铁各站周边代表商业活力的餐饮业分布状况进行了空间分析。在已有对地铁客流量数据和地面交通流量数据分析的成果之上,交叉验证了空间句法模型对交通流量和使用功能两个方面分析的适用性。研究的结论显示重庆局域空间连接具有明显的吸引作用,自身可以反映出城市中心的等级和作为"超链接"系统的大尺度范围交通网络的连接机制。此外,基于大众点评网上的各站周边餐饮业分布和评论数信息,对比了重庆各地铁站点周边餐馆数量与评论总数和真实各站客流量及空间句法局域计算参数的差异,研究结论显示作为虚拟空间中的"超链接",网络信息技术与真实空间中的地铁系统类似,对城市空间的既有等级起到了放大作用。  相似文献   

12.
张秋萌  滕丽  陈信余  林仰乐  张佳宁 《城市观察》2023,(4):63-79+161-162
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TOD开发模式被视为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有效规划策略。文章主要通过构建TOD站域空间功能指标体系,对广州市220个地铁站点TOD站域空间功能指数进行计算和分析。在站域空间功能分异的基础上,再根据空间功能指数数值大小将220个地铁TOD站域划分为Ⅰ型、Ⅱ型、Ⅲ型站域,并从这三种站域类型中分别选取三个典型站点进行特征分析。研究发现,绝大部分的TOD站域为Ⅰ型站域和Ⅱ型站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当前广州市轨道交通TOD开发仍然存在很大的发展空间,其建设需进一步紧密结合“站城一体化”和“高质量发展”的规划理念,同时应重点关注地铁TOD上盖开发引导城市结构的整体优化,以期适应城市公共轨道交通的发展新趋势。  相似文献   

13.
微摘 《交通与港航》2005,19(5):49-49
<正>作为一种视觉语言,中外城市的地铁标徽设计的风格各异,但多以图案简练,清晰醒目、易认易记为主要特征。东京日本东京的地铁标徽是一变形的英文字母“S”,两端成箭头状伸展,意为地铁横贯城市的东西部。S为英文SAFETY(即安全、平安、保  相似文献   

14.
本文基于重庆市2010-2013年地面机动车流量数据及2014年地铁各站客流量数据,应用空间句法分析软件,分析了重庆城市大区域尺度范围内地面及地铁流量与空间线段地图分析结果的关联,验证了空间句法工具对城市大尺度范围流量分析的适用性。另外,基于地铁流量的实证数据,本研究重点对比测试了用空间句法分析地铁的两种建模方式:将地铁线路独立处理的"分离式"模型和将地铁线路纳入线段地图分析的"一体化"模型,发现"一体化"模型在分析站间截面流量时效果明显更好,但在分析进出站客流量时仅比"分离式"模型略好。作为结论,本文对地面和地铁两个问题的研究分别引出了连续运动和超链接两种空间机制,二者的共同作用使空间句法得以在超出视线和步行范围的大区域尺度上对城市进行有效分析。  相似文献   

15.
贾云平 《城市观察》2012,(5):32-41,67
地铁文化基本上可以归类于一种城市大众文化现象的范畴,它通常以商业性、流行性、娱乐性为其共同的特征。建设地铁文化,应以世界地铁城市的经验为标杆,融合城市文化精神,形成鲜明的地域特点。  相似文献   

16.
地铁经济对城市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广州正在建设国家中心城市,通过地铁建设带动产业发展,提升城市竞争力,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战略选择。文章就此提出了具体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地铁作为一种广告的媒介在国内已经得到广泛的认可。作为一种新媒体,它为广告主提供了新的广告投放空间。地铁广告运用地铁车厢和周边的环境形成的综合性地铁媒体,由于空间的封闭性和流动人群的典型性特征,为未来地铁广告创造了一个全新的时代。本文着重介绍地铁广告中的平面广告,对其视觉传播形态、特征及趋势的总结与梳理,可以为我国地铁广告的发展提供一点思考。  相似文献   

18.
地铁改变生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对正在酝酿的南昌地铁,人们用"地铁革命"来形容即将在"出行方式、生活方式、城市文化和城市组团"等方面产生的巨大变化。出行方式对于普通市民而言,地铁意味着穿越城市,可以用最简单最快捷的方式。地铁带来的是市区概念的延展、放大,人们衡量距离  相似文献   

19.
尹子伊 《城市观察》2021,(1):152-164
城市轨道交通是现代城市的一张名片,在缓解城市拥堵、拉动区域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具有城市传播的潜力.以广州地铁和广州有轨电车为例,关注轨交运营主体规划设计的"后台"行为和城市实体空间的多重属性,考察轨交如何连接市民与城市,建构城市形象,传播城市文化.研究发现,广州轨交通过实体景观改造形成层次鲜明、极具地方特色的立体城市空间景观,同时在动态的空间实践中满足了受众在视觉、行动和情感上的需求,将轨交空间与城市、市民联结起来,又利用文创产品和文创空间将轨交元素和城市的历史、文化和生活相结合,无形中实现了轨交空间在城市中的扩张.基于广州轨交的城市传播实践,未来其他城市的轨交空间和非文化公共空间可以引入"国家"和"地方"双重文化元素,连接城市其他主体,加强不同空间之间的联动,寻求实体空间在传播都市文明上的其他可能.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人的行为心理、认知规律等方面的研究,从环境行为学角度出发分析了地铁车站人流动线的特点,对地铁车站标识系统的信息分类与内容构成进行了探讨,并对地铁车站的标识系统设计提出了具有参考性的策略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