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现实社会中,更多的人将幸福定义为一种享受主义。文章研究了古希腊时期亚里士多德伦理学中的幸福,并分析了亚里士多德幸福观对于当今社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时期著名哲学家,他博大精深的思想为后来西方思想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其中伦理思想影响深远。幸福问题是其道德理论的核心,它与善、德性、中道等问题有着紧密的关系。他认为幸福是一种最高的善,一种合乎美好德性的实现活动,也提出了幸福主义的道德目标,指出了中道原则在幸福实现过程中的重要性,对当代生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我们身处于物质极大丰富的时代,也是精神世界严重匮乏的时代,我们需要回到哲人那里寻找通往幸福的正确路径。  相似文献   

3.
亚里士多德认为幸福是至善,是灵魂的合德性的实现活动。幸福的获得既需要灵魂的善,也需要身体和外在的善,而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来源于运气,也就导致了幸福一定意义上的偶然性。幸福难免会受到运气的影响,不仅好的运气有利于幸福的实现,坏的运气也会对幸福的获得产生很大影响。当然获得幸福也需要个人的努力,但它与运气并不绝对是对立的。  相似文献   

4.
幸福虽是人们共同的追求,但它不会凭空分配给每个人,也不是因做几次合乎道德的行为就可以终生拥有,而是钟情于那些一生为善的人。幸福也不在于消遣,因为消遣是一种休息,它不是最终的目的。幸福是至善,幸福是与德性密不可分的。但是在现代社会,人们对幸福都有着不同的理解。现代人的幸福是一个矛盾,既容易又艰难!  相似文献   

5.
幸福是人类与生俱来所要追求的事物,也是人类生活中永恒不变的主题。亚里士多德在《尼各马可伦理学》中大量阐述探讨了幸福与善。通过对幸福与善的阐述引出达到幸福的途径,对生活在纷繁复杂的现代社会的人们,具有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7.
现实中的我们都期待过一种美好的生活,实际上美好的生活也就是幸福的生活,所以我们可以说幸福是人生的最终目的。那么,什么样的生活才是好的,什么样的人生才是幸福的人生?幸福应该怎样获得呢?亚里士多德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  相似文献   

8.
文中主要从亚里士多德结构论的人性论角度出发,以《尼各马可伦理学》为依据对其结构论的人性论、至善、幸福的标准及幸福的至高境界进行了简要的阐述,粗略的梳理了他的德性幸福观学说。  相似文献   

9.
柏拉图的理念论的提出是古希腊哲学的一大重要跳跃,其对现象世界和理念世界的界定为后世哲学研究提供了启示和借鉴。柏拉图运用理性论证与生动比喻,证明了理念世界的存在,并试图构建其与现象世界的联系。亚里士多德抓住了柏拉图将共性与个性脱离的漏洞,批判了理念论,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二人作为古希腊哲学的杰出代表,不懈追求真理,为人类智慧宝库增光添彩。  相似文献   

10.
德性与幸福当作是伦理学讨论的重要问题自古都存在,上至古希腊伊壁鸠鲁学派、斯多葛学派和亚里士多德等,下至近代的幸福主义与功利主义等.为解决德福之间的矛盾,使之统一在一起,德国古典哲学的开创者康德在对前人思想的反思之后提出了自己关于德福关系的解答,通过承认人的意志自由,悬设灵魂不朽与上帝存在保证了德福相配.反思康德的带有信仰的德福关系理论,有助于进一步理解探挖德福思想,获得更多的人生启示.  相似文献   

11.
中道思想是亚里士多德伦理学的重要范畴,也是其政治学立论的基础。亚里士多德从幸福到德性,从德性到中道,再到中道在个人和城邦两个维度的运用,完满地架构起了中道的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12.
现代社会处于一种道德责任缺失的状况,这一状况使人们争相寻求解决方法。以上述问题为切入点,本文将上述问题与亚里士多德的实践智慧相结合展开讨论。就亚里士多德而言,他所提倡的实践智慧是一种相比较其他行为而更加有教养的一种知觉。通过实践智慧,给人一种新的判断能力,知道在某一种环境中何为德性的实践要求。并且对于实践智慧的理论价值及其对实践的重要意义也进行了介绍。在本文中,主要将亚里士多德的实践智慧与当今社会的道德责任的缺失相结合,并且对于目前的道德责任缺失的情况,给予正确的解决方式,并指出我们应如何面对和解决。  相似文献   

13.
穆尼尔?纳素夫曾说过:"真正的幸福只有当你真实地认识到人生的价值时,才能体会到。"我们应该在平常的工作中找寻幸福和快乐。作为教师,拥有一颗热爱学生的心,有一种兢兢业业的态度和乐于奉献的精神,我们的工作就会变得快乐,我们当教师便会感到幸福,成为幸福的教师。  相似文献   

14.
《出师表》出自《三国志·诸葛亮传》,是诸葛亮流传千古之作,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在决定北上伐魏,夺取长安之前给后主刘禅上书的表文;其不光具有历史价值,艺术价值也极高。而且从修辞学角度来看,这是一部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杰作。本文以亚里士多德修辞学的三要素——信誉诉求、逻辑诉求和情感诉求为理论依据,试图从西方修辞学视角来解读《出师表》,展示其魅力。  相似文献   

15.
孔子的中庸思想和亚里士多德中道思想在中国和西方的伦理思想史都占有重要的地位。两种思想有很多的异同点,相同观点在于都要求人们在实践的过程中,把握好度,避免过或不及,目的均是为了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但因两种思想所处国家社会制度和文化背景等方面的不同,所以又有很多方面的差异。  相似文献   

16.
亚里士多德把德性分为:一是理智德性;另一种是伦理德性。理智德性是一种思想领域内的,以至善为目的的思想自身存在状态,相反,伦理德性是一种具体的关于人的感情和行为的善恶判断选择,是在实践活动中通过长期经验积累形成习惯而达到的完善状态。理智德性有出于本性的倾向,潜在地在思想领域内给伦理德性以规范、目的导向,以在现实生活中实现伦理德性,同时也见证理智德性。德性在现实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陈芬  王骋程 《职业》2014,(6):151-152
亚里士多德的德性思想,揭示了唯有理性才是德性伦理的实质,主张人的德性就在于人的理性功能的“适度”展现,强调只有通过理性指引下的实践活动,最终才能使人获得幸福。亚里士多德把理性与德性联系起来的思想,有利于人们对当前道德领域的困境进行反思,并启发人们对伦理道德的思考和幸福生活的正确理解,这就是亚里士多德的德性思想的当代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8.
亚里士多德的美德伦理学不但定义了德性的要求,而且阐述了德性践履的方法,其中所蕴含的积极思想恰可以为我们研究当代大学生的德育问题所借鉴。大学生作为充满活力的青年群体,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主要力量;研究提升大学生道德素养的策略,不仅有助于大学生自身的发展,而且有助于构建和谐社会的良好道德秩序。  相似文献   

19.
林洪  曲博  温拓 《城市观察》2011,(1):145-157
本文分析了国民幸福理论的起源,梳理了有关幸福研究在国内外的发展情况,比较了国民幸福指数与其他相近或相似指标的关联,在调研数据的基础上对广州幸福指数进行了计算和分析。  相似文献   

20.
亚里士多德将正义诉诸于美德与规范两种维度,使其正义观既完整又深刻,既具百理论深度,又独具现实魅力。他的理论既是对前人正义理论的凝练与继承,又对其后正义理论的发展具有引领与导航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