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手绘艺术是元素是手工绘画完成的一种艺术形式,由于其具有独特的艺术性、内涵性以及灵活性而与现代平面设计相结合,本文在研究手绘艺术在现代平面设计的优势基础上探讨了其在平面设计各个领域内的创新表现,并提出了手绘艺术之于现代平面设计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前,设计可谓是遍及在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其不仅能够体现出一定的艺术感,也能够充当一个艺术文化的载体。平 面设计是当下设计行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现代化的发展,平面设计中也有融入了许多元素,经典美术便是被应用于平面设计中 的一种元素,如在过去比较有代表性的建筑、雕塑、绘画,均承载了一个时代、一个地方的艺术文化,通过在平面设计中应用经典美 术元素,可以为平面设计增添内涵、品味。本文中,便重点针对经典美术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3.
留白艺术是中国传统绘画艺术中的创作技法,现代平面设计从产生到发展受到西方美学理论影响颇深,但近些年,现代平面设计在设计元素和设计技法方面都在寻求突破,力求借鉴其他艺术形式中的优秀元素,作为优秀的中国画传统技艺,留白无疑是现代平面设计较好的借鉴对象。本文从留白艺术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作用谈起,论述留白的应用原则和应用方式。  相似文献   

4.
平面设计与绘画是两个有着很多区别而又有着一定联系的艺术形式。本文通过介绍相关背景和概念,分别论述了平面设计的内在联系以及各方面的区别。  相似文献   

5.
水墨画是中国传统绘画艺术之一,是中国重要的文化精髓。水墨意境是水墨画特色以及哲学思想的集中体现,也是水墨画不同于西方画作的重要表现。现代平面设计注重信息的传递,设计对象以实物为主,在表现手法上二者有所差异,但在创作过程中水墨艺术又对现代平面设计有借鉴意义。本文所要讨论的主要内容即如何将水墨意境之美在现代平面设计中展示出来,在现代平面设计中如何运用发挥水墨元素。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绘画中,留白是常见的绘画技法,这一技法也可应用到平面设计中,突破真实世界的意象形式,实现平面设计效果和意境的提升.本文对留白手法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进行了简单分析,希望对平面设计工作者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7.
李英翯 《现代交际》2014,(7):236-236
艺术美学作为艺术类教学的一门公开课,越来越受到诸多专业院校的重视,特别是对平面设计专业的影响越来越大。通过对艺术美学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艺术,让同学们深刻体会到作为一个艺术工作者所应有的艺术情怀,为学生以后的艺术道路指明方向,促进学生全面的发展。本文就艺术美学和平面设计相关内涵进行分析,阐述艺术美学在平面设计专业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8.
透视学是一门独立的学科,却也和绘画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可以说,脱离了透视关系的绘画算不上真正的绘画。从传统的短缩法至文艺复兴时期的线透视、光透视、色彩透视,透视学几乎贯穿了整个西方传统绘画艺术的历史。当然,透视学不仅对西方绘画产生重要的影响,对中国的散点透视也有深刻的影响。透视法不仅在中国得到广泛的传播,并且融入到中国的绘画当中,甚至形成新的绘画体系--中西结合。可以说没有透视就没有现在的绘画,而没有绘画,透视这门学科也会索然无味。  相似文献   

9.
<正>抽象主义绘画属于极具魅力和想象空间的一种绘画方式,分为几何抽象和抒情抽象,不仅为绘画种类添加了不同的艺术表达形式,抽象绘画独特的创作理念还为现代设计带来了很多的灵感,同时对平面设计造型也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分别在设计的形式、结构、色彩等方面表现出了极具抽象主义风格的创作特点。  相似文献   

10.
民间美术拥有非常悠久的历史和非凡的文化艺术价值,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历史文化艺术的积淀。近年来,中外艺术交流愈加频繁,国外的平面设计形式和理念不断向我国渗透,平面设计人员在设计过程中借鉴了大量的外国艺术形式,这虽然有效推动了我国设计事业发展,然而也使得我国的平面设计表现出了趋同性问题、艺术设计缺乏中国特色问题。长此以往,不仅不利于中国平面设计发展,更不利于中国平面设计走出国门。因此,了解中国民间美术元素,科学将之合理应用于现代中国平面设计过程,提高中国平面设计的民族特色是平面设计的"当务之急",相关人员需对之加以重视。本文就此展开讨论,希望能够为推动我国平面设计发展贡献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11.
在这个信息化快速发展的时代里,计算机技术在我国当代社会发展过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平面设计迎来了全新的发展阶段.在平面设计中,手绘是其表现的基础,是设计师惯用的一种表现手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其审美观念也在不断提升,在平面设计中,设计出优秀的作品,满足当代人们的生活需求已成为当代设计行业发展的重点.手绘艺术作为我国艺术领域中的一种重要艺术形式,近年来,随着平面设计的壮大而被广泛的应用于平面设计当中.本文对平面设计手绘艺术复苏进行了相关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李倩 《职业》2015,(21)
平面设计艺术是在历史、社会的背景下,根据时代的社会风尚和审美意识传达人们所需要的信息。在现代多元化的生活中,平面设计在生活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对我们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大,已经融入生活的方方面面。目前,对平面设计的研究多停留在设计风格、设计方法、设计元素等方面,较少对平面设计的深层次问题进行探究。在新时期,平面设计艺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根据实际情况,就如何展现平面艺术的审美思想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空白艺术的产生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空白"在中国画艺术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文人绘画尤其注重追求"无为,虚境",对画面上的虚景与实景的处理非常用心,画面上出现了许多留白之处。中国绘画的空白艺术到了元代有了很大的发展,画面上留有的空白部分被赋予了很深的意义。空白艺术在中国山水画中表现得尤为明显,是画面意境空间表达的关键所在,没有空白,山水画将失去整个画面的灵气。在中国的花鸟画艺术中,空白艺术也是主要的表现手段。空白艺术作为中国绘画的一种古老的绘画表现形式,其中包含着强大的艺术魅力,无论当代中国绘画如何创新改变,中国画中的空白艺术都不会发生改变,它是中国画独有的空间表现形式,具有巨大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4.
毫无疑问,家庭是对孩子进行艺术教育的重要场所。但是,父母很容易走进两个误区:一是将艺术理解为绘画、弹琴、唱歌等技能,认为只要熟练掌握就拥有较高的艺术素养;二是将艺术教育赋予功利目的,希望以此获得附加分数。在日复一日的机械训练下,孩子演奏流畅却没有感情,绘画精致却失去灵魂,而且感觉“艺术”毫无乐趣和吸引力。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代文化灿烂辉煌,有着五千多年的历史,石窟艺术是古代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它分布广泛,反映了我国魏晋南北朝及隋唐时期的佛教艺术。它们随山雕凿、彩绘,形象生动自然,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研究价值。我国石窟艺术尽管时间不同、地域不同,但它们所表现出来的基本特征是相同的。石窟壁画是石窟艺术的一种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独特的艺术表现风格区别于传统的绘画,其中的各种表现形式与技巧,都是中国传统设计艺术的典范。这也为现代平面招贴设计提供了更为丰富的表现元素与灵感。本文通过对石窟壁画的分析,寻找平面设计中可供借鉴的艺术表现形式与技巧。  相似文献   

16.
水墨画,是以水、墨为主,色彩为辅,纸、毛笔、绢为主要工具,把水墨流动的特性和丰富的空间层次充分发挥与表现意境的一种绘画。在现代平面设计中,水墨元素的应用越来越普遍,因此本文从中国传统水墨符号的基本内涵出发,对其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价值、应用途径以及应用策略进行探究,以期对平面设计的创新发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7.
在视觉艺术中,平面设计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平面设计是运用艺术符号表达内在涵义,同时还对设计作品中的色彩、各种图形以及文字根据整体设计需要进行处理,只有实现多种设计元素的有机融合,才能够使得平面设计作品获得良好的设计效果。本论文针对色彩、图形与文字在平面设计中的运用展开研究。  相似文献   

18.
赵灵雪 《现代妇女》2014,(3):242-243,255
"风格派"使得当时欧洲世界的平面设计的发展开始从立体主义走向完全抽象化的设计。而这种思想的主要来源是蒙德里安对绘画的探索的结果在平面招贴设计中的运用。他以高度理性、数字化的逻辑思维来构建跟规划这新的平面设计思维跟秩序。其简洁的几何形分割方法以及纯色鲜明的色块运用、非对称的原则都是"风格派"在平面设计上所推崇的。  相似文献   

19.
平面设计是一门创意艺术,也是人们视觉表现和沟通的重要方式.设计师要想通过平面设计传达出一定的思想和讯息,必须对文字、图片、符号等元素进行合理调度和创意组合.当然,平面设计在商业宣传、公益推广方面的作用也是不可替代的.文章以平面设计为研究主题,就平面设计的创作手法和重要性进行了探讨、研究.  相似文献   

20.
张新维 《职业》2016,(26):71-72
产教结合是当前中职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和主导思想.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作为综合性、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走产教结合改革之路不仅是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而且是学科内在发展的根本要求.本文结合中职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教学现状,在简要分析中职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产教结合的根本要求和发展现状的基础上,从四个方面入手重点探讨了其产教结合的教学策略,以期为中职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教学改革的深入推进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