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具体的言语交际中,要针对具体的交际对象来调整话语。性别作为交际对象的客观存在,是语境中不可忽视的一个因素。从语言实际来说,在男女两性的言语交际中,由于性别的不同,形成两性话语风格的差异。本文从语音等多方面对男女言语行为的差异进行了总结,并从社会心理、社会地位和权力、个人心理、男女生理差别四个方面分析了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语言性别差异是社会语言学的重要内容,而称谓语的性别差异具有典型性。本文从词汇的角度,研究称谓语性别差异现象的各种表现。并且,从语言视角,透视称谓语性别差异所折射的社会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3.
交际功能作为语言的最基本功能,不仅包括语言知识的学习,还包括实际的表达能力。交际理论认为,在更明确的社会背景和情境中,第二语言的学习必须强调语言与交际之间的依赖关系,通过实际的语言表达来锻炼学生的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4.
刘亚男 《现代交际》2013,(11):82-83
在日常交流中,我们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并与对方相互沟通,但是我们的交际手段不仅限于词语,还包括一些非言语的交际。非言语交际也是传递和领悟信息的重要途径。本文就非言语交际的中西文化差异展开议论,旨在为交际活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在现代交际中,我们要根据不同的语言环境进行有效的语言交流,不仅涉及语言本身,而且还涉及会话内容、话语对象和语言表达手段等。在日语交流中,人们在讨论性别差异的时候,常常会涉及终助词等有关词在词汇上的差异,可以说,终助词在会话中是提示男女性别差异的有效形式。以日语初、中级教科书中带有终助词的陈述句为研究材料,并通过量化研究男女用语的特点与差异,结果表明,终助词在国内四大外国语学校日语教科书的会话文部分,有性别差异及特定的表达形式,且目前终助词的性别差异在逐渐缩小,不分男女差异的会话在逐渐增加。  相似文献   

6.
张白杨 《职业时空》2012,(1):145-146,149
英汉两种语言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存在着许多文化差异。要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就要使他们了解两种语言间的差异以及常见的表现形式,并采取一定的策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7.
自20世纪初以来,在现代语言学领域,关于语言与性别的研究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直到20世纪60年代,随着社会语言学的发展,语言性别差异才成为语言学家研究的重要课题。社会语言学家逐渐认识到,作为一种言语标记,说话人的性别应当同其年龄、地位、角色身份这些内容同等对待,因而应当成为社会语言学研究中的一个独立研究变量。语言性别差异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语言本身性别歧视,说话人的说话方式显示出他们对男性和女性的不同态度;一类是男女使用语言的差异。本文主要是针对男女使用语言的差异展开谈论的。男女使用语言方面的差异主要体现在:词汇的选择、句法和语用方面。通过对语言性别差异的分析,发现它对外语教学有很大帮助。了解男性与女性语言的诸多差异,在外语教学领域是十分重要的。另一方面,我们需要尽可能地了解以英语为本族语的男性与女性的说话方式。  相似文献   

8.
赵江涌 《现代妇女》2014,(2):102-102
东西方的社会是在不同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所以人们的思想、信仰、习俗等都有不同程度上的差异。高职英语教学必须认识到进行东西方文化差异教育的重要性。文化差异教育是实现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对比分析是语言研究的重要手段,具体是指通过对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不同语言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进行比较。进行对英汉语言的对比有利于教学,交际和翻译。本文将从语言类型、语词、语句结构等方面阐述英汉差异。  相似文献   

10.
随着知识经济的飞速发展,交往能力的培养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作为即将步入职场的社会人,交际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交际能力包括语言表达能力和非语言表达能力,我们在培养学生交际能力的时候往往忽视非语言能力的培养,本文旨在通过阐述非语言能力的重要性来引起大学生的关注。  相似文献   

11.
贾颉 《现代交际》2010,(9):27-28
人是社会动物,社会性是人类的基本属性之一。社会使“交际”成为必需,因此作为人类,“不交际是不可能”的。本文从跨文化交际角度出发,以整齐划一的文化定势为标准开展对两性语言特征的对比研究,力图找出并解决性别文化差异给跨文化交际带来的误解和矛盾等难题。  相似文献   

12.
李忻阳 《现代交际》2010,(12):227-229
语言与文化两者之间存在着不可分割的关系,社会语言学家认为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又深深植根于语言。我们知道文化知识的学习是语言学习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中西文化差异又是英语学习中的重要内容。在现实大学英语教学中,我们在要求学生掌握英语语言技能的同时,也包括掌握语言所体现的文化内涵。英语教学不仅需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外语语言能力,而且必须要在英语教学中导入相关的文化知识,使学生了解产生这种语言的特定社会背景、社会文化、风俗习惯、民族宗教以及其风土人情等,能够在实际中进行跨文化交际。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有意识地渗透这方面的知识,并且对学生在理解、掌握效率及学习兴趣方面都会有很好的提高作用。下面主要从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教学目标和原则、教学内容以及方法等方面具体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3.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在我国整个劳动力市场中,性别收入的差距逐渐加大,很多传统的理论已经无法很好地解释当前的这种现象。因此,本文主要从社会资本理论出发,对我国八个城市中不同性别的人的收入进行调查,通过调查可以发现,收入之所以存在性别上的差异,在一定程度上是受到了社会资本的影响。而且通过深层次的分析可以发现,收入上的性别差异有12.7%可以用社会资本来进行解释,而且通过数据可以看出,如果在社会资本上存在较大的性别差异,那么收入上也会存在较大的性别差异;男性的社会资本回报率在很大程度上高于女性;女性比较欠缺社会资本是当前普遍存在的"性别隔离显现"现象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跨文化交际需要交际双方不仅具有语言能力,还有具有文化能力。社会语用失误不是语言能力的欠缺,而是社会文化能力的欠缺所致,交际双方没有完成交际场所要求的言外行为所致。跨文化交际时,由于文化背景不同,交际双方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宗教观念、和语言意向等的不同,交际一方对另一方的文化状况不了解导致在交际时把本国特有的文化意识形态强加给另一方,造成交际误解,就会产生社会语用失误。  相似文献   

15.
影视教学与留学生汉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巍 《现代交际》2010,(3):62-64
影视教学日益受到第二语言教学界的重视。影视作品作为语言教学的辅助形式在学生汉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影视教学能够让留学生在真实生动的语言环境中提高汉语交际能力,了解中国社会文化知识,提高语言学习的效率。因此,充分研究影视教学在留学生汉语学习和汉语交际能力培养中的作用具有积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6.
随着网络社交媒体的快速发展,网络交际用语形成自身相应的特点。本文通过运用社会语言学的相关知识,即从地域方言、社会方言、性别差异等角度来分析社交网络言语社区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语言中普遍存在的性别差异这一现象,男性用语与女性用语存在很明显的性别差别。女性语言在词汇和句法两个层面以及言语行为和非言语交际方面表现出区别于男性语言的特点。具体分析男性和女性在使用语言的过程中所呈现出的差异。女性用语总体上含蓄、委婉,礼貌程度比较高;男性用语则倾向于直接明了,果断直率的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18.
交际法英语教学理论是由美国社会语言学家Dell Hymes在70年代初首先提出的,Hymes认为语言能力是交际能力的一个组成部分,强调语言的社会文化特征、交际功能、语言的上下义关系,为交际法教学提供了理论根据.  相似文献   

19.
胡志仙 《职业时空》2008,4(11):63-63
随着社会的发展,单一外语语种的掌握已不能满足市场对人才的要求。因此,很多高校开设第二门外语课。作为交际工具的语言首先是有声语言,人们通过声音交流感情、传递信息,语音学习是整个语言学习的基础与关键,学习语言必先从语音开始。本文就二外法语交际技能培养中的语音教学做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和对外的交流的频繁,跨文化交际已经逐渐成为现代人类交流的突出特征。人际交流的方式主要分为语言交际和非语言交际两种方式,同语言交际相比,非语言交际方式更能够直观的表达出人们的真情实感。但大部分高校中的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一般只重视学习语言的交际而忽略了非语言交际在教学中的重要性。故本文将以非语言交际的重要性作为切入点来研究和探讨非语言交际在高校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