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日语被动句是日语学习中的重点。初步掌握日语被动句基本结构的学生,常常盲目按汉语的表达习惯用日语被动句。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灵活运用日语被动句,本文从日语学习者的角度出发,分析日语被动句误用的原因,并探讨日语被动句的难点。  相似文献   

2.
姚婧 《现代妇女》2014,(12):267-268
长篇小说《我是猫》是夏目漱石的代表作,淋漓尽致地反映了二十世纪初,日本中小资产阶级的思想和生活,尖锐地揭露和批判了明治“文明开化”的资本主义社会。通过对《我是猫》中日语被动式表达方式的分析可以得出,在翻译由自动词构成的间接被动句时,可以与汉语主动句一致,也可以与汉语被动句一致,而间接被动句需与有标识的被动句一致。本文主分析《我是猫》中的日语被动式表达与翻译思路构架方式。  相似文献   

3.
语言是人类社会中表达思想、感情、想法等的主要手段。被动句这一表达方式在任何一种语言中,都是非常重要的部分。根据日本语言学者玉村文郎的解释说明,被动是动词的词汇—语法范畴内的一部分,是针对"非被动"的一种有标形式。在汉语和日语两种语言的被动句中,存在着很多相似的地方,同时,也各自有着自己的特点。因此,我认为对于日语学习者而言,能够理解日语的被动句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日语授受关系句型中对于学习者来说学习难的典型用法与对应汉语表达的比较为例,尝试认知语言学原理在对照语言学中的应用。本文使用的认知语言学原理为池上提出的事态把握理以及Traugott提出的相互主观化原理。本文的考察结果为,日语授受关系句型中体现了说话人主观把握的事态把握方式,而对应汉语表达则体现了说话人客观把握的事态把握方式;另外,相互主观化现象在日语授受关系句型中有所体现,而在对应的汉语表达中没有体现。  相似文献   

5.
在二语习得的过程中,母语往往会对学习者产生极大的影响。由于汉语和日语属于亲缘语言,两者又都拥有大量的量词,这些量词有异有同;因此,汉语母语者往往会受到汉语对日语量词学习的干扰。以语言迁移理论为基础,对比分析汉语与日语量词的异同,探究汉语对日语量词学习的影响,并从对比分析汉日两种语言的共性和个性、转变汉语固有的认知模式、创造浸入式语境三方面探讨汉语学习者在语言迁移的影响下如何学好日语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日语中的主语一直是研究者关注的问题,也是日语学习者的难题。就日语主语存在与否有过激烈的讨论,其中三上章主张废除主语。本文撇开这些问题,在认可主语的前提下,从认知语言学的视角来考察日语主语的语义特征。通过考察我们发现主语的语义是多样的,在定义或理解主语的时候,不能简单地将其看成行为主体。  相似文献   

7.
惯用语一直以来都是日语学习的一个难点。本文主张认知语言学为惯用语的认知提供了理据,并且提出隐喻和转喻的认知机制在惯用语语义扩展过程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在日语被动句中,动作主体的标识有"に"、"から"、"によって"、"で"四种。也就是说,动作主体由"に"、"から"、"によって"、"で"来表示。这四个词有时可以通用,但又各不相同。在什么场合下应该选择哪一个词,在什么场合下通用,通用的时候是否有什么微妙的差别,以及为什么会有上述的用法等,对于很多的日语学习者而言都是很头痛的事情。本文将对日语被动句中动作主体标识就上述问题进行考察。本文主要分为"に"、"から""、によって"、"で"四个部分。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认知角度对英汉被动句进行对比分析。首先在结构和功能上对英语和汉语被动句进行认知诠释,然后又对其在认知层面进行异同对比。  相似文献   

10.
徐宏亮 《现代交际》2010,(6):189-189,188
商务日语课程开设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商务日语会话、商务谈判和沟通能力,为学生从事商务工作打下基础。目前的商务日语教学培养出的学生不能适应社会需求,教学改革势在必行。范例教学模式不仅能够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外贸术语,而且能够帮助学生构建外贸流程的知识结构和认知图示,提高解决实际外贸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崔士红 《现代妇女》2013,(11):178-179
就职于日本企业是大部分日语学习者的就业倾向,而以往对于日语人才更多注重的是日语专业技能水平的培养,造成日语学习者关于日本企业文化方面的认知相对薄弱,因此出现了日本企业用人难和日语人才稳定难等问题。因此在掌握日语专业技能的同时,充分加深对日本企业文化的理解,则可以更顺畅地融入到工作中,使自身的能力得以充分发挥。本文在参考相关理论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在日本留学和工作的切身体验,阐释日本企业文化的主要特点,以及试谈如何培养日语学习者对日本企业文化的理解能力。  相似文献   

12.
日语中的授受本动词有「あげる」「やる」「さしあげる」「くれる」「くださる」「もらう」「いただく」,其对应的授受补助动词也有七种形式,对于我国日语学习者来说是一个不可避免的学习难点。恩惠性表现更好地体现了日本人的恩惠意识,在日本语教育方面可以更好地指导教学实践。从授受本动词「もらう」出发来进一步考察「~てもらう」句的恩惠性表现,更好地理清其恩惠性表现与本动词之间的关系,有助于更好地交流实践。  相似文献   

13.
"信息处理模式"认为中介语的习得过程是一个认知过程,在认知即学习的初期阶段,一个语言形式往往只是单一地映射该语言形式的核心意义。随着认知的深入,逐渐映射到其他意义。本文以日语名词修饰句中的时态习得为例,对中介语信息处理模式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14.
日语条件表达的接续词种类繁多、用法复杂,学习者常出现误用的情况。为考察"ば"和"たら"在使用时的细微差别,以具体例句为切入点进行比较研究。考察结果如下:在包含命令、劝诱、请求等语气的句子中,前句表示动作和变化时使用"たら"更为恰当;使用"ば"的句子暗含有"前句成立时后句也必定成立"的因果关系;使用"たら"的句子包含有"若前句的条件实现,会出现后句的结果"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随着中日经济、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日语专业学生数量不断增加。尤其是日本为解决劳动力不足这一现状出台的新签证政策,使得许多高职院校内开设了日语软件与服务外包类等"专业+日语"式课程,导致此类非日语专业的学习者不断增多。但与日语专业学生相比较而言,"专业+日语"式非日语专业学生日语学习成效往往差强人意。本课题主要从高职院校非日语专业学生学情分析出发,阐述有利于学生日语学习的辅导策略,以便最大限度地帮助学生。  相似文献   

16.
日语能力考试中经常出现选择适当接续词或者正确理解文章大意的考题。因为接续词的分类很多,意义各不相同,所以这种考题容易出现错误。本文通过对接续词的分类整理,让大家掌握根据上下文、前后句的逻辑关系选择适当接续表现的解题方法。  相似文献   

17.
日语中的移动动词"流れる"是个多义词,除了"液体的流动"这个基本语义之外,还可以表示"气体""气味""声音""光""时间""思想"等的传播与流动,各语义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与规律。"流れる"在语义扩展过程中,其认知焦点由流体本身向流体承载物转移,认知范围由身体容易把握的空间领域逐渐向理性的抽象的领域扩展。  相似文献   

18.
暴风明 《职业时空》2013,(5):112-114
日语专业学生在用日文撰写毕业论文时,除了论文内容、结构上的问题之外,在语言表达层面上也经常容易出现错误。这一层面上的错误很多是由于不熟悉日文论文的文体特点造成的。日文论文的文体特点包括使用“てある”体结句,多使用被动句和自发句,多使用双汉字构成的汉语词汇,不能使用终助词、缩约形、拟声拟态词等等。  相似文献   

19.
2005年岁末热播的贺岁大片《千里走单骑》,让片中和高仓健演对手戏的男二号邱林一夜走红。一个只懂几句简单英语和日语的个体导游,既而成为受人追捧的“谋男郎”,邱林一夜成名。  相似文献   

20.
日语在归类上疏于黏着语,在日语表达中虚词的使用占到很大的比例,如果没有虚词的帮助,就不能构成句子的成分,这是日语区别于其他语言的一大特点,除此之外日语的语序、语态构成也有其他语言有着明显的区别。由于受到本国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暧昧成为了日语重要的表达方式,此外繁杂与不合逻辑也是日语表达方式多样性的重要表现,本文将通过对日语表达方式和特点的分析,希望对日语学习者和相关研究人员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