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文化没有形成统一的宗教,中国文化下人们对宗教的态度常常是什么都信,而缺乏信仰。本文试图从佛教在中国文化的上层和下层的不同传播及中国化的佛教,来考察世俗精神对中国文化宗教态度形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佛教是缅甸的国教,缅甸有将近89.3%的人信仰佛教,大约5.06%的人信仰基督教,3.8%的人信仰伊斯兰教,约0.5%的人信仰印度教,另有0.2%的人信仰泛灵论。尽管基督教徒在缅甸总人口中占的比重不大,而且集中在克伦、克耶、克钦等几个山地民族之中,但他们的文化程度相对较高,具有较强的参政意识,加上基督教徒在缅甸的活动和基督教在缅甸克伦、克钦等少数民族中的传播,是这一时期缅甸宗教文化发展中一个值得重视的方面,它对于缅甸的民族关系也有着长远的影响,基督教组织与境外的宗教、人权组织联系密切,所以基督教势力对缅甸的政治和民族关系的影响不可小视。  相似文献   

3.
布加 《现代妇女》2013,(12):315-315
立国于我国西北的西夏王朝,建国伊始,便同早已流行这一地区的佛教有了关系,作为西夏王朝主体民族的党项族人,很快就信仰了佛教。而在西夏统治者扶持、推崇政策的影响之下,在西夏王朝的辖区之内,佛教很快也就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和传播。西夏佛塔的建筑特点,是采用了中国传统的楼阁建筑形式与喇嘛塔建筑形式相结合的构筑方法。它体现了西夏时期佛教与喇嘛教异存而又彼此渗透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高有劳 《现代妇女》2013,(11):115-115
思想理论教育实质上是一种信仰教育。信仰教育应包括基础知识教育和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教育。传播马克思主义信仰必须与传播马克恩主义基本知识相结合,但单纯的知识传播并不能真正完成信仰教育的任务。本文以我国高等职业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的现状为背景,探索资助与育人两者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5.
唐五代宋初,敦煌地方社会几乎人人信佛,广大妇女亦不例外,佛教生活成为当时她们日常生活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尤以上层女性突出。敦煌上层女性所从事抄写经书、修建洞窟、供养捐资等宗教活动,信仰的目的主要是针对个人、家族的命运和百姓的安定,由于地位特殊,很多人效仿她们虔心信仰佛教,同时留下了许多以其名字命名的洞窟和画像。  相似文献   

6.
随着佛教地狱观念与中国本土冥界观念的不断融合,其逐渐发展成为具有我国民间特色的地狱信仰文化,清代山西蒲县东岳庙"地狱变"和地府建筑就为其典型代表,体现了因果报应、六道轮回的佛教地狱思想。基于这一信仰,清代该地方官员与民众不断对庙宇进行修缮和举行圣诞祭祀等活动,由此发展成为当地民众生活文化习俗的一部分,即为具有临汾地区特色的地狱信仰文化,其在区域文化中发挥了伦理教化和娱乐狂欢的社会功能。因此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笔者通过整理碑刻与县志来探讨清代临汾地区的地狱信仰文化,以此来阐述这一时期该地区的地狱信仰文化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特点。  相似文献   

7.
武曌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性帝王,她建立的武周政权面临着双重的正统性危机:一是以周代唐之王朝正统性,二是女身称帝的政治正当性。武曌及其政治集团通过挖掘、引进佛教弥勒信仰中所特有的净光天女"以女身当王国土"的相关记载,为武曌以女身称帝进行了有力的辩护。借助大乘佛教中弥勒信仰和不空罥索观音信仰中的相关思想资源,武曌政治集团成功地为大周政权建立了政治正统性。  相似文献   

8.
隋唐佛学是中国思想史、哲学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股佛学思潮源自佛教在中国的深远传播。魏晋时期,随着玄学的兴盛和发展,佛教在吸收了中国本土文化的一些精髓之后,一股大的哲学思潮氤氲而生且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从文化传播的视角看,佛学思想的成功源自于传播上的成功。  相似文献   

9.
藏历年是藏族人民一年中最为隆重的传统节日,从藏历元月一日开始,到十五曰结束。因为全民信仰佛教,节日活动洋溢着浓厚的宗教气氛,是一个娱神和娱人、庆祝和祈祷兼具的民族节日。  相似文献   

10.
近些年中国的宗教发展迅速,许多民众选择信教,宗教的问题成为一个热门问题.本文通过对中国信仰状况的描述和对佛教与基督教中国化过程的分析,认为中国民众的宗教信仰存在世俗化的特点.这一信仰世俗化的特点是中国文化具有包容性、时代性和强大生命力的一个原因,也是中国文化特有的产物.  相似文献   

11.
我国是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法律信仰是人们内心深处对法的价值和法的精神的一种遵从与信赖。西安市民对社会主义法律信仰存在一定的问题,这些问题是由社会和市民本身等因素作用的结果,因此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进一步提高市民的法律信仰。加快法治进程,已是当下国家治理的一个紧迫的课题。  相似文献   

12.
刘娜 《现代妇女》2013,(10):228-228,245
佛教的传入与中国化过程,是中国文化与域外文化的第一次大规模的交流与融合,而凉州及河西在这次交流与融合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寺庙是凉州众多寺观中仅存的一小部分,但它仍然是凉州佛教文化繁荣发达及各民族融合的缩影和象征.佛教的广泛传播,也是民族大融合的重要条件.正是佛教,使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人群,有了共同的精神信仰,为民族融合提供了一道地平线.  相似文献   

13.
赵海燕 《老年人》2014,(11):39-40
正信仰,是人类独有的精神财富。佛教,作为宗教信仰的一种,成为许多人生命中的明灯。它是一种强调让人内省、正视内心的信仰。千百年来,佛法渡的不是"命",而是"心"。在中国,山不在高,也不在名,然有"寺"则灵。霜华山,就因为深山中藏着一座石霜寺,整座小山也灵动起来。从湖南省浏阳市市区出发,南行70里就是霜华山,又名石霜山。山脚下,一条小溪从山上蜿蜒而来。霜华山  相似文献   

14.
基于对武汉市一位青年基督教徒的个案式访谈,描述了他的信教史、生活观念和信仰实践以及他对中国宗教和社会、教会与组织之间关系的看法和认识,揭示出了信仰是如何在他的观念和实践中表现出来的,以及他是如何借用一般生活经验和中国的社会问题、文化问题来为他的信仰辩护的。以微观的角度对一个个案进行深入的分析,有利于认识了解基督徒的信仰生活状况,以及基督教在中国传播发展的条件、状况和影响。  相似文献   

15.
新的时代创造新的信仰。方志敏用一生的赤诚热血点燃了其信仰马克思主义的理想信念,并借助中国文化、红色文化、马列主义的优秀基因共同汇聚成赣东北儿女的纯真信仰。如何克服传播中显现的面源性、革命性、先进性问题成为方志敏精神传播的现实难题。纵观全局,弘扬方志敏精神必须将政府力量、社会力量、群众力量拧成一股绳,从文化战略、地方规划和未来信仰三个方面出发,使其成为我们信仰和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将近一个世纪的传播过程中,曾激起无数坚定的共产党人为着一个共同的目标而斗争实践。然而今天,长期积累下来的教务主义与社会实践脱节使得马克思主义信仰内涵的界定变得模糊不清.马克思主义信仰竞成了一种无法激发有效行动的形式。一个民族或国家一旦失去统一的价值目标.就会陷入价值相对主义和由此带来的行为非理性主义,从而使民众丧失共同的理想和精神凝聚力。因此,明确信仰维度下的马克思主义不仅是必要的同时也是十分迫切的.这将对有效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微电影广告以一种全新的模式,突破了广告的传统思想,打破了电影的传统模式,以其独特的方式迅猛发展,势不可挡。微电影广告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但是其缺点也是不容小觑的。广告植入的无节制与不合理造成了微电影广告的过度营销,这不仅对于微电影本身是一种破坏,也使企业、商家的营销效果大打折扣。唯有把握好微电影广告的尺度,提高影片质量,不断规范微电影广告的审批制度、传播手段,真正地实现微电影广告的产业化发展,才能使其永葆活力,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18.
随着基督教在高校的迅速传播,大学生成为基督教传播的对象。对浙江省H市的调查发现,大学生信仰基督教的人数少、比例小,但绝对数字较大,且呈现增长趋势。信教动机的功利性和实用性突出、信教途径日益多元化、信仰非法基督教的情况显现等是当前大学生信教的主要特点。基督教的正向价值、大学生的现实需求、高校教育引导的缺位等是导致"基督教信仰热"现象的重要原因。解决大学生的信教问题,需从引导其理性看待基督教、妥善解决现实需求、不断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加大对宗教渗透活动的打击力度等方面来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9.
早年的求仕不得、任官、被贬、弃官和后半生的漂泊中国西南,体弱多病,经历重重磨难,遂产生一种深沉的寂寞感。杜甫不仅受到儒家传统思想的濡染,晚年对佛教教义与真理也颇为认同,在学习体会之后才发现佛理的高深玄妙。一个人的信仰是整个人生命的一部分,不应被分割,杜甫的儒、佛思想并不妨害其在文学史与诗学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20.
《第二传播——广告策划与实施的再传播策略》(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专著中提出了“第二传播”的传播学新论:“被称为‘第二传播’的广告策划与实施的‘再传播’,是一种对广告行为本身的信息延伸和再度张扬。它是一种专业性、技术性很强,并且需要一定智慧的另一种方式的广告传播手段,它是将广告人的专业成果进行文本化的演示,并在演示的过程中将广告人的心智与广告主曾经传达过的信息一并告知更广范围(即不再局限于原广告运作本身所针对的目标群体)的受众,而实现广告人和广告主双赢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