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映林 《社区》2013,(17):46-47
罗家伦于清华大学厥功至伟,有筚路蓝缕开拓之功。 担纲清华大学首任校长 1928年6月,国民革命军收复北京后,北洋政府控制清华的历史也宣告结束;随即却上演了外交部和大学院(由教育部改制而组建的主管全国教育的机构)争夺清华控制权的争斗。经过一番争执后,大学院和外交部达成一致:一、将清华学校改名为“清华大学”,直接受国民政府管辖。  相似文献   

2.
清华大学始于"留美预备学校",经过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飞速发展,一跃成为国内著名的高校。1928年,罗家伦长清华大学后,推行"廉洁化、学术化、平民化、纪律化"的政策,真正造就了一个现代化、独立化的清华大学。罗家伦长清华时期,"改隶废董"、教授治校、延聘名师、改组学科、重视学术研究,是清华大学发展的转折期。  相似文献   

3.
名校长与近代中国大学精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代中国大学的发展与名校长的办学理念紧密相关,中国大学精神也因这些名校长的办学理念而得以发扬光大。民国时期,中国大学精神达到了一个高峰,其中20世纪20年代的北大、30年代的清华和40年代的西南联大可谓是中国大学精神的三座里程碑。从某种意义来说,蔡元培、蒋梦麟、梅贻琦、竺可桢等名校长成为近代中国大学精神的历史化身。五四和民国时期,北大、清华表现出来的精神和风采至今让人留恋。抗战时期,西南联大所呈现出来的“名师教学”、“教授治校”、“通才教育”、“学术自由”,更是近代中国大学精神在追求宽松的文化与制度和谐共生的环境下孕育出的结果。这对于当今中国如何办大学教育,尤其是大学校长的思考和行动,仍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中美大学校长知识背景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大学校长是大学的首席学术和管理领袖,是该大学的象征,对于大学的繁荣发展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而大学校长的知识背景对校长个人的教育理念和办学实践又有着一定的影响作用。通过比较中美18所大学校长的知识背景,意在促进我国大学校长知识背景多元化的发展,使大学校长的教育背景更加全面,职业背景更加丰富,选拔出具有良好知识背景的现代大学校长。  相似文献   

5.
清华大学在南京政府初期短短几年间崛起为世界级学府,其高速近代化进程始于罗家伦而成于梅贻琦。梅贻琦洞悉中国社会发展战略需求、瞄准国际发展潮流,对接世界杰出大学的办学思路和水准,整合各种资源,完成了办学体制的重大创新,建成了多科型综合性大学,迅速实现了各界期待的"建设杰出大学"的夙愿。作为后起的新兴大学,清华不仅在国内遥遥领先,而且超过了一些欧美名校。这是中国学人创造力的生动体现,也是中华民族复兴的重要资源。  相似文献   

6.
历史的经验证明,成就斐然的著名大学,必有一批杰出的大学校长。凡杰出的校长,必有一套属于自己的优秀的治校理念与风格。优秀的治校理念与风格,必将引领大学不断发展和前进。因此,大学校长的教育理念,对办好一所学校的影响和作用是巨大的,甚至可以说在某种程度上是决定性的。  相似文献   

7.
罗家伦的青年教育观虽然是在国内外求学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但是,作为一种比较完整的思想体系,却是在任职清华大学和国立中央大学期间陆续阐发、并不断完善的。其宗旨与目标,是通过大学"完备"的教育,也是他教育观中的主体内容,则是对青年学生实施"理想信念教育、知识教育、人格教育、体格教育",以期造就出健全的体魄、注意理性、关心人类情感、有着合理知识结构、追求和谐完美的大批优秀青年。其中很大程度上寄托了罗家伦自己的人生追求、价值取向及忧国情怀。  相似文献   

8.
大学的改革和发展与大学校长的办学理念密切相关。科尔作为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首任校长和加州大学总校的第12任校长,其办学理念对加州大学的发展起着深远的影响。作者以加州大学为个案,探讨了科尔在任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校长和任加州大学校长过程中对大学发展产生的影响,以期对中国一流大学建设提供相应的参照,并对我国大学校长办学理念的构建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9.
阐述了洪堡的大学理念,其大学的任务是教学和科研,学术自由,大学自治;分析了蔡元培、罗家伦、傅斯年的教育实践活动以及教育理论和主张,论述了洪堡的大学理念对我国现当代教育家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现代大学治理是以章程为制度载体的治理,现代的大学校长是职业化和专业化的大学校长,作为大学宪章的章程中应明确对于校长的相关规定,而我国无论从国家层面还是实践层面大学章程中关于大学校长的规定还仅限于校长权力及对校长权力的监督,对校长产生机制的规定仍属空白.因此,我们有必要对这个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在大学章程中准确的定位大学校长的来源、大学校长的要求、大学校长的产生程序等校长产生机制的内容,以保证大学章程能够成为大学发展的助推器,大学校长能成为大学的领导核心和灵魂.  相似文献   

11.
大学校长的教师理念及其对治校实践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大学校长的"教师理念",即大学校长对教师的基本看法和认识。无论校长的这些看法或认识是感性还是理性的,都会带入他们所有关于教师的治校实践中,影响到大学教师的选聘、构成及其作用的发挥,继而影响到大学的教育质量和成败。在大学校长的教师理念中,"灵魂论"、"大师论"、"兼容并包"这几种典型的校长教师理念,对校长的治校实践影响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12.
大学校长扮演的社会角色,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大学承担的特殊社会使命所决定的。在计划体制下,大学的使命是按照政府制定的高等教育发展计划及相关政策,组织实施教学及其他活动,履行各种社会职能,因此,校长的主要职责是贯彻执行政府的政策指令,维持办学秩序,协调教育资源分配,解决师生员工工作和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和困难。在市场化体制下,大学作为独立的社会文化学术机构的地位逐步得到承认,在招生、教学、科研、人事、后勤等诸多方面,能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有关工作计划并付诸实施,随之而来的是大学校长角色的转换。校长在大学改革与发展中发挥着更积极主动的作用,成为大学发展目标的决策者、学术发展的领导人、教育经费的筹集者,以及新大学制度的建设者等。  相似文献   

13.
东南大学校长郭秉文以其非凡的办学成就、学识和个人魅力与东南大学的名字紧密联系在一起,而成为这所大学的象征.郭秉文成功的校长形象为我们展示了现代大学校长多方面内涵,这就是:首先,大学校长是一位学者,一个教育家,有自己独特的大学理念;其次,大学校长是一个能力很强的大学经营者;再次,大学校长是一个善于驾驭学术全局的管理者;最后,大学校长是具有人格魅力的影响者.  相似文献   

14.
对2014年中国与美国综合排名前20的共40所大学现任校长的基本特征、教育背景、工作经历等进行比较,发现中美这20所大学的现任校长群体在性别比例、初任年龄、学科背景、来源、工作经历存在较大差异。通过研究得出:我们应从大学组织的特性出发,在大学校长遴选时,重视校长来源多样化、放宽校长年龄范围、全面考察校长学术经历与管理经验,并且逐步建立适应市场资源配置的大学校长交流机制。  相似文献   

15.
大学校长的教育背景和职业背景影响着校长个人的教育理念和办学实践,进而对于高校的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对29所上海本科院校校长的教育背景和职业背景进行了调查分析总结,并对上海和美国同层次高校的校长进行了对比分析,意在探讨大学校长身份与其教育背景和职业背景间的内在关系,为大学校长的科学选拔及其履职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6.
中山大学和台湾中原大学于1999年5月10日至11日在广州中山大学召开“海峡两岸跨世纪大学文化发展学术研讨会”。海峡两岸部分大学校长及有关专家学者共40余人参加了研讨会。会议由中山大学副校长李教授主持,中山大学党委书记李延保教授、上海师范大学校长杨德广教授、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朱小曼教授、暨南大学副校长蒋述卓教授和台湾中原大学校长张光正教授、台北科技大学校长张天津教授以及参会的其他一些专家学者就“大学与社会发展、大学教育理念与现代化、通识教育与人的素质提高”等问题发表了专题演讲和述评。大会围绕着大学教育的功…  相似文献   

17.
学术背景与大学校长的治校理念和能力有内在的关联,影响到大学的发展走向。基于这一思考,从教育背景和职业背景两方面对台湾12所公立大学现任校长的学术背景进行了描述与分析表明:台湾公立大学现任校长多出身理科;台湾公立大学在遴选校长时,"母校色彩"现象很普遍;校长选拔倾向于"外部选拔模式";现任校长都拥有国外名牌大学博士学位,且具有在高校、科研单位或政府部门工作的经历;现任校长在上任前,很少有担任大学副校长的经历。  相似文献   

18.
校长不仅是主持大学校务的最高行政长官,同时也是大学的灵魂,并决定大学改革发展的方向,而大学校长的演讲是他们对大学价值等基本问题的理性思考和他们大学理想的表达。本文在讨论大学校长的重要性的基础上,阐述了大学校长之演讲何以重要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大学资源有限,校长时间有限,大学校长在学校管理中要实现高效管理必须"有所不为"才能使学校更好地发展。"有所不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大学校长的境界和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20.
浅论梅贻琦通才教育思想的文化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梅贻琦的通才教育思想是其大学教育思想的核心.在担任清华大学校长的17年间,他大力倡导并努力实践通才教育思想,创造出清华校史上的"黄金时代".撂寻梅贻琦通才教育思想形成的文化取向,能使我们更加全面和深刻地认识和把握梅胎琦通才教育思想的精神和实质,为教育思想的创新和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