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办好一所大学并不在于大学的校园扩展了多大,不在于获得了多少资金,不在于招收了多少学生,不在于有多少重点的学科,而在于大学追求什么价值理想,在于大学以什么文化培育着社会的良知分子,在于以什么样目的引导教师和学生追求知识的研究与学习。说到底,在于大学是否承担了社会理  相似文献   

2.
沈湘 《现代交际》2008,(11):7-7
美国青年菲尔·耐特,和大多数同龄人一样,也喜欢运动。打篮球、棒球、跑步,并对阿迪达斯、彪马这类运动品牌十分熟悉。由于对运动的狂热追求,耐特在高中的论文几乎都跟运动有关,就连大学也选择在美国田径运动的大本营——俄勒冈大学。  相似文献   

3.
杨晓光  李慧 《现代交际》2012,(4):198+197
大学文化是一种较高层次的文化,追求崇高理想、讲求批判精神,是大学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的结晶,大学文化是高等教育长期发展的文化沉淀,也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基础和重要依靠力量。随着高职院校对品牌效应的关注,大学文化就已经作为高职院校自身的一张名片,影响着高职院校的发展。深入对高职院校大学文化建设的思考,有助于高职院校从外延发展,提升到内涵式发展,有助于高职院校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  相似文献   

4.
为突破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方法,追求新的教学模式,大学英语教学中广泛引进了语篇分析法,该方法以英语语篇分析为中心。文章从培养学生听力、写作及阅读能力三方面阐述语篇分析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减肥女人     
上了大学,好友兼伙(食)伴阿娜是个爱美之人,她不但身体力行地追求美,还对我"循循善诱",在饮食上严加看管。所以大学时代除留给我无数美好记忆之外,还有一种追求美而带来的饥饿感。我们就这样咬紧牙关,少食加锻炼加刻苦学习,创造了很多满意的"业绩"。至今,我还最爱看那时的照  相似文献   

6.
精神家园是人的信仰之所在,大学是人类共有精神家园的高级形式,研究高深学问、培养高等精英的大学在一定程度上成为精神家园的代名词。我国大学在信息时代观念冲突、价值紊乱的背景下精神文化建设缓慢,无力抵抗外部不良文化的冲击和侵蚀,丢失了对真善美的执着追求和大学人应有的独立原则和立场,更没有很好地发挥文化启蒙和文明引领的作用,俨然失去了精神家园的坚实阵地。后工业时代从文化的视角和时代的高度深刻认识当代大学精神家园的重建内容,是我国大学文化生态建设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观察     
大学校长腐败的制度机理 《中国新闻周刊》10月21日的文章说,大学行政官员成为腐败的急先锋,令人震惊,但并不奇怪。整个中国教育的基本特征是行政化,政府管理大学采用行政化模式,把大学当作一个行政单位对待。正是这种制度给了政府利用大学追求教育之外目的的便利。  相似文献   

8.
中国近代的大学,尽管在军阀政府的控制下,可是学校内部行政及教育工作完全是独立的、自由的;大学有学府的尊严,学术有超越功利计算之上的精神追求,教授们在社会有不可侵犯的权威,更有自尊心。所以,教授治校也成为了大学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9.
中国近代的大学,尽管在军阀政府的控制下,可是学校内部行政及教育工作完全是独立的、自由的;大学有学府的尊严,学术有超越功利计算之上的精神追求,教授们在社会有不可侵犯的权威,更有自尊心.  相似文献   

10.
李素妹 《职业时空》2009,5(8):81-82
人文精神以对人的关注为自己根本的规定性,它掣肘着高等教育的育人方向和社会文明旨趣,然而由于长期以来唯科学主义的专制,致使大学在其自我发展中失落了人文精神。必须将人文精神融入我国高等教育.才能使大学在关注人类和世界的同时也遵循对真理和实践的不懈追求。  相似文献   

11.
<正>文洁是一个聪明能干的女孩,生长在知识分子家庭,她对未来的老公有一个很重要的"考核"标准,那就是他必须有追求、有能力,必须是那种能成就一番事业的人。所以大学4图文无关  相似文献   

12.
杨丽亚 《现代妇女》2014,(6):325-326
书院精神是书院气脉不绝的关键所在,南宋四大书院在其发展历程中形成了教人成人的以人为本精神;自动学习的创新精神;尊师重道精神;崇尚自由的躬行践履精神等书院精神。当代大学存在理念荒废,身心脆弱、追求形式,思维固着、道德滑坡,关系冷漠、目光狭窄,人心浮躁等因移植西方大学制度,断裂中国书院文化,造成的弊端。要办好中国人的大学,就要传承书院精神。  相似文献   

13.
张晗 《现代交际》2014,(6):238-238
新时期的大学生具有开阔的视野、活跃的思维、勇于追求个性化的生活方式,但同时也面临着或多或少的心理问题和矛盾。本文分析了影响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的因素,提出了对于新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
冯丽云 《现代交际》2012,(6):197-199
在垄断资本的全球化拓展模式的要求下,欧洲大学作为民族国家的文化职能身份式微。迄今,"一流"继"文化"解指涉化后成为大学的主导,但所谓一流作为一种整体管理标准,其无所不包也就意味着本质上的无所指涉。研究机构担当了生产知识的社会责任,而教育公司称职地扮演了培训的角色,无论是对于理性或者文化的追思也已无法解决目前大学的职能身份危机。对于中国大学而言,是以人文学科为主导尝试共同管理,或者追求官僚科层制统一标准下大学的个性化发展?对大学职能的明晰分析将提供问题解决的方向和途径。  相似文献   

15.
"90后"大学生以其青春、时尚、个性、非主流的追求和叛逆的行为特点而与以往的教育方式和观念相区别,对于"90后"进入大学,其一年级的教育与影响关系到青年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新生进入大学后,他们与社会环境的关系被全方位地改变,进入大学是人生成长道路的新起点,也是重要的转折点之一。本研究在社会支持理论的视角下,以杭州师范大学钱江学院实行的成长伙伴制度为例,分析成长伙伴在"90后"青年大学新生适应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纵览我国大学教育的发展历程,中国大学教育面临着全新的机遇。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上,多次强调要更好地发展今天的教育事业,尤其要建设具有中国特色、面向未来、立足时代的世界一流大学。紧紧围绕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勇于承担社会、历史责任,培养时代、社会、国家所需的一流创新人才,在服务国家和社会中,不断满足新发展格局需求,成为大学发展的自觉追求。新时代中国大学教育应提升大学教育发展动力,强化大学教育的创造力、教育力和影响力,推动大学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构建教育新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17.
谢和平 《金色年华》2014,(11):28-28
一个国家的视野,能够决定他在国际格局中的地位;一所大学的视野,能够决定他施教的广度和深度;一个人的视野,能够决定他的事业和成就,更能决定他人生的高度。为学生提供国际化教育,为大学培养国际化人才,无论是对于学生而言,还是对于大学而言,都不是一种选择,而是一种必需,更是一种追求。  相似文献   

18.
王寻 《金色年华》2007,(9):17-19
在经历了1000年的科举、20多年的“知识改变命运”后,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忽然成了头号难题。不可避免地。这引发人们对于多少年来一直不惜工本地追求上大学本身的思考。  相似文献   

19.
骆笔 《女性天地》2008,(4):29-31
娇生惯养,从小花钱无度 方茹亮是家中独女、父母的掌上明珠。她的父母是大庆市知名企业的职工,收入颇丰,对她有求必应。 进入大学后,方茹亮看到身边有些条件好的同学整天买这买那,花钱如流水,觉得自己不能败下阵来。于是,她对着装打扮、吃喝消遣的追求更高了,三天两头便向家里要钱。  相似文献   

20.
西方城市人口增长的文献在过去几十年间经历了"文化转向":工作就业等经济因素让位于文化休闲等消费因素成为人口流动的主要吸引力。城市人口流动的"文化转向"在中国同样明显,尤其表现在大学毕业生群体当中。城市在大学毕业生眼中已经不再是简单的工作地点。城市是学习机器,是娱乐机器,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在城市流动选择中追求价值实现,表达自我,体验生活和分享梦想。青年大学毕业生是城市人口流动最活跃的群体。他们的城市流动目的地选择直接影响到城市社会、文化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