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权玉华 《现代交际》2012,(12):235-236
「のだ」和「ゎけだ」是日语教学中不容忽视的两个语法项目,由于二者的相近性,使得学习者难以将二者加以区分,因而出现误用现象.为了帮助日语学习者走出使用误区,能够掌握地道的日语表达方式,本文分别从「のだ」和「ゎけだ」的用法入手,进而分别在肯定句、否定句和疑问句中解析二者的本质差异.  相似文献   

2.
「~サセテイタダク」是日语中常用的谦让表达形式,它原本表示获得别人的许可而做某事。但是现在在非这种含义的语境下也能够见到大量的「~サセテイタダク」的使用实例,这使得很多日语学习者对它的用法感到迷惑不解。为了使日语学习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サセテイタダク」的含义和用法,本文首先对「~サセテイタダク」的类型进行了分类,并将「~サセテイタダク」与另外两种谦让表达形式「オ·ご~スル」類、「~イタス」類进行了比较,用礼貌学原理分析它们之间的使用效果差异,并指出如何对它们加以区分使用。本文旨在通过这些方式对「~サセテイタダク」进行了多角度再认识。  相似文献   

3.
句末语气表达范畴作为在日语中比较难的表达,在日常生活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其中,「わけだ」和「はずだ」两个语法被频繁使用,从意义以及用法两方面的研究也有很多。「わけだ」和「はずだ」翻译成汉语的话都可以译为"应该"。所以对中国人日语学习者而言,对「わけだ」和「はずだ」之间的区分难以明确。在对「わけだ」和「はずだ」的分类中存在着相互重叠的部分,极容易引起混淆。本论文主要使用问卷调查和语料库调查的研究方法 ,围绕中国人日语学习者对句末语气范畴的习得状况进行考察和研究。  相似文献   

4.
日语中动词或动词短句作定语时,根据不同的情况需要变换不同的形态「る形」、「た形」、「ている形」、「ていた形」。由于多种形态的变化,日语学习者在使用中频繁出现误用的句子。本文借用这些句子分别对各种形态作定语的应用进行简单地分析。  相似文献   

5.
崔美玉 《现代交际》2014,(12):36-36
「ようだ」「そうだ」「らしい」是初级阶段日语学习中的重点。这三个词对于很多日语学习者来说是很难正确区分的表达方式。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灵活地运用,本文从日语学习者的角度出发,分析表示推量助动词「ようだ」「そうだ」「らしい」细微的区别用法。  相似文献   

6.
以认知语言学"原型范畴理论"为基础,以日语母语者50名、大连外国语大学日语专业150名学生为对象进行想起实验1和相似性判断实验2,旨在探析母语者和学生有关「本」的范畴构建现状。研究结果表明:母语者和学习者均认为[细长物体]为「本」的典型用法,但对比母语者,学习者过剩使用[细长物体],而对于[抽象的事件]中的[交通运行][运动轨迹][时间连续活动及事件]几乎不会使用;母语者具备以扩张动机为中心的「本」的范畴构造。学习者不具备以扩张动机为中心的「本」的范畴构造;母语者可以从「本」的典型用法即[细长物体]用法扩张到[抽象的事物]等其余七类用法。学习者只能从「本」的典型用法即[细长物体]用法扩张到[筒状物][液体]。  相似文献   

7.
日语中的动词有自动词和他动词之分,其自他性可从是否可接「を」格名词为判断,对于「焦る」这个动词,辞典中将其归为自动词,但因其可后接「を」格名词,有些学者认为应将其归入自他动词的行列,本文根据他动性的归属度对「焦る」的用法进行分析,认为「焦る」属于自动词的范畴。  相似文献   

8.
日本幕末から明治にかけて西欧からたくさんの言葉が輸入され、そして翻訳された。「美」はその一つである。しかし、翻訳語「美」の原語の意味と翻訳語の意味がしばしば混在しており、原語の持つ本来の意味の幅が狭められてしまったと思われる。また、一旦受け入れられると、言葉が独立した意味を帯びる。そうした複雑な関係が有する翻訳語「美」について、翻訳語「美」と原語「beauty」の辞書における意味、原語と翻訳語の意味、日本における「美」の捉え方をどうすればいいか、検討したい。  相似文献   

9.
日语助动词「タ」不仅可以表示过去,也可以表示动作的完成、事物的状态。而且根据语气的不同,还可以表示命令、确认、回想、感叹等语气。本文从句子中谓语的角度出发,对日语助动词「タ」进行分析,根据谓语动词的不同来举例说明日语助动词「タ」的语法功能和意义,并对「タ」的语法功能和意义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0.
日语中的授受本动词有「あげる」「やる」「さしあげる」「くれる」「くださる」「もらう」「いただく」,其对应的授受补助动词也有七种形式,对于我国日语学习者来说是一个不可避免的学习难点。恩惠性表现更好地体现了日本人的恩惠意识,在日本语教育方面可以更好地指导教学实践。从授受本动词「もらう」出发来进一步考察「~てもらう」句的恩惠性表现,更好地理清其恩惠性表现与本动词之间的关系,有助于更好地交流实践。  相似文献   

11.
无论是在汉语还是日语中,并列表达都是较频繁使用的一种语言表达方式。因此本文将汉语"和"与其存在对应关系的日语助词「と」进行对比考查,通过对比分析,发现汉语"和"的连词和介词属性分别对应的是日语助词「と」的并列助词和格助词用法。并且只有在「と」表并列、表比较的对象、表动作·状态的对象这三种情况时,才与"和"存在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2.
陈娜 《现代交际》2012,(1):36+35
日语疑问代词「何」有着双重语义功能,一是疑问功能,要求具体的说明、解释;二是指代功能,起到指示、代替作用。在接续副助词「か」后,其基本的疑问功能发生变化至消失,指示功能出现并增强。「何+か」的意义功能相较「何」的意义功能发生了两极性的改变,即随着疑问功能的弱化,指示功能逐渐增强,最后「何+か」的疑问功能弱化至消失,只保留指示功能。  相似文献   

13.
日语动词表过去肯定的「~た」「~ました」一般表示过去的动作、动作的完成或人、事物过去的状态等.名词、形容动词「~でした」「~だった」表示对主语过去情况、性质的说明.但也有不表示过去的例外情况.  相似文献   

14.
同形語について定義、分類、異同の原因と類型、形成原因といった分野から研究を展開することができる。しかも、その形成が中日流向語、日中流向語、中日互動語との三種に分けられる。本論文は「注意」を例にし、中日両言語におけるつながりと変遷を考察した。それに、コーパスと辞典を通じて、「注意」は中国に作られたことばで、その後日本に伝えて明治時期に独自の発展を経て日本で広まったと推測した。  相似文献   

15.
终助词在日语会话中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在表达说话人心情时发挥重要的作用。然而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日语学习者经常胡乱使用终助词,或者无视终助词的音调,朗读时给人感觉很生硬,导致无法把自己的心情正确地传达给对方,有时还会有失礼节。为改善这一现状,本文首先以「よ」为例,考察教材的解释说明,然后从音调角度分析其语用功能,最后提出教学对策。  相似文献   

16.
本文是以嗅觉体验过程的「感じル」句为例,考察句义结构和语法框架,使认知语言学与日语教学相结合,让学生理解人类认知与日语表达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中国的皮影戏,可谓「往事越千年」.历史悠长,是中国民间未曾断裂的文化遗产。皮影戏在中国,又称「影子戏」、「灯影戏」、「土影戏」、「皮猴戏」、「纸影戏」等,在国外则称为「中国灯影」。  相似文献   

18.
中国的皮影戏,可谓「往事越千年」,历史悠长,是中国民间未曾断裂的文化遗产.皮影戏在中国,又称「影子戏」、「灯影戏」、「土影戏」、「皮猴戏」、「纸影戏」等,在国外则称为「中国灯影」.  相似文献   

19.
「半クエスチョン」(半疑问句)是将句中单词词尾以上扬语调发音的一种语言表达形式。但其不是用于疑问句,而是用于肯定句,用于表达确认对方反应、避免断定语气、强烈强调、吸引对方注意力等功能。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中日同形词"意见—意見(いけん)"为研究对象,以词典以及北京日本学研究中心开发的中日对译语料库中的实例为基础,根据施健军、洪洁(2013)提出的汉日同形词意义用法的对比方法为参考,对"意见"进行了细致的考察。本文明确了"意见"和「意見」在语义方面呈交集关系,「意見」具有"意见"不具有的动词属性,并得出词性的不同是造成共起用法差异的一个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