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法律概念是法律的基本构成要素,没有法律概念,我们就不能正确地理解法律与哲学、政治学等学科之间的关系,我国的法学对法律概念的研究相对薄弱,然而,在司法实践中,要正确运用法律推理,必须首先研究法律概念.本文从研究概念入手,说明了法律概念的定义和本质以及研究法律概念的重要性,进而讨论了法律概念的解释和特点.最后对法律概念的形成、作用、演变等进行了理论分析.  相似文献   

2.
人类文明在发展中,受到众多的约束力量和控制力量,在原始社会可能更多的是道德和习惯,但如今必须依靠法律的强制性巩固统治者的既得利益,维护社会的稳定和世界和平。本文主要区分了法律与道德、习惯、行政三者的不同,并阐述了法律与道德、法律与习惯、法律与性质三者间的联系,旨在让更多人认识到法律与其他社会控制力量的差别。  相似文献   

3.
论大学生法律信仰的培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律信仰是人们对法律的无限信服与崇拜,并以之为行为的最高准则。法律知识的多寡与法律信仰的强弱没有必然的正比关系。目前高等学校法制教育中普遍存在着过于追求法律知识、争分夺秒地讲授法律条文和实用性法律知识的问题,严重忽视了法律意识特别是法律信仰的教育培养。笔者认为,我们应该在传授法律知识的同时,积极培育学生的法律信仰。  相似文献   

4.
本文基于对我国农村地区法律服务状况的访谈和参与观察,通过对职业社会学管辖权冲突理论的改造应用,发现在我国的法律边疆地区,包括律师、基层法律工作者、司法助理员、赤脚律师乃至乡镇干部和村干部在内的各种法律服务提供者构成了一个相互关联的、分化成县城、乡镇、村落三层的法律职业层级系统。这一层级系统内部的劳动分工与互动过程不仅构成了国家与乡土社会之间纠纷解决的传导机制,而且塑造了我国农村地区法律职业的基本样态,是律师业在法律边疆地区发展缓慢的一个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5.
张华 《现代交际》2013,(11):18-20
荀子是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他在发扬儒家思想的同时,吸收了法家思想,形成了其法律思想。主要有法律比附思想、法定主义思想和法律正义思想,并提出了"法义""法数""类"三个法律概念。对我们今天仍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西塞罗是古罗马一名著名的法学家。从小离开家乡广拜名师学习法律、雄辩术等知识。年轻时很早成名,后来当上元老院的执政官,想用自己的声望和法律知识缔造一个理想的法制国家。后来著书立说,写下了《论法律》《论国家》等名著。他的法律思想奠定了现代西方法律框架。  相似文献   

7.
培育公民的公民意识,有助于建设法治国家,推进社会主义法治进程,建设社会公平正义。对大学生进行法律教育的目的是培育他们的公民意识,但是目前各高校的法律教育还存在法律教育边缘化、应试教育为主导、教育主体法律素养欠缺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学校和教师共同努力,提高教师自身法律素养、创新教学方式、优化教育资源。只有解决了这些问题,才能更好地推进大学生法律教育实践,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  相似文献   

8.
所谓的法律生态化,指的是借助生态学理论来探索法律,从法律系统核心到外部结构的整体性等方面来深入思考法律,将其视为一种价值取向或者是发展的目标,让法律的内部实现一种和谐的状态。在法律体系的构建中,将生态化理念融入其中,有助于明确法律体系的关键地位。本文首先简要阐述了法律体系生态化的定义,然后分析了我国法律体系生态化正当性的现状,最后思考了关于我国法律体系生态化的正当性。  相似文献   

9.
王洪霞 《现代交际》2015,(4):168+167
融法律与英语为一体的法律英语课程具有不同于基础英语课程的独有特点。本文根据高职学生的培养目标,结合法律英语课程的定位,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法三方面对高职法律英语课程改革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0.
道德与法律具有鸿沟和界限。道德与法律的规范范围和特性各有不同,由此产生了历史上"德治"与"法治"的不同治国方略。在人类社会长期发展中,源于人性善、恶的二重性,表现出了道德与法律融合、互补的趋势。法律是道德的政治支柱,道德是法律的精神支柱。在二者冲突、融合过程中,发挥着推动社会的发展和整合的功能,二者融合、互补,是现代社会文明的标志之一,使建立合理、合情、合法的和谐社会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1.
高职法制教育构建了依托维权中心,以三大规律为基础,三大团队为核心,三大阵地为依托,三大控制为保证的3333教育模式,培养出一批具备基础法律知识和法制意识的高职院校法律梯队,制定出实用有效的培养制度,让法律走近学生,拓宽渠道,让学生全面接触与自己紧密相关的法律、法规,对其行为规范进行训练,提高学生法律判断能力和预知行为后果能力,帮助学生将学得的法律知识与法律能力联系起来,引导学生加强法律修养,提高法律素质。  相似文献   

12.
刘文斌 《现代妇女》2014,(3):I0072-I0073
法律文本表述不规范问题涉及形式和实质两个层面,形式不规范是指法律文本违反了语法、语体、标点符号等我国语言文字统一规范使用标准,实质不规范问题往往更为深刻、复杂,而涉及深层价值问题。法律文本规范化的可行建议,是从我国国情出发,分清轻重急缓而循序渐进,通过人员素质的提高,及法律技术的广泛、有效应用,使法律文本逐步走向规范化。  相似文献   

13.
袁光亮 《职业时空》2009,5(1):149-151
虽然零散的社会工作法律规定在我国长期存在,但由于缺乏统一而完整的法律,社会工作法律的涵义和体系并不清晰。为此从实证主义的角度,简要介绍了我国社会工作法律的涵义,并从调整对象、组成部分和法律渊源三个角度较为清晰地勾勒了我国的社会工作法律体系。同时,根据作者的教学实践提出了集知识讲解、案例分析和实务模拟三位于一体的教学模式,对于开展我国的社会工作法律教学具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田懋乾 《现代妇女》2014,(5):129-129
政治与法律是对立而又统一的,政治产生了立法机关从而制定了法律,并以国家强制力保障法律的实施;法律反过来却制约着政治行为的规范性。本文就从政治与法律的基本关系来探讨当前经济发展情况下,政治与法律如何更好地服务彼此。  相似文献   

15.
我国高校应继续进行包括开设法律教育课程在内的法律教育.本文在分析二十年来高校法律教育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以法律素质教育为目标的法律教育课程设置构想、法律教育与道德教育相配合的教学模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法律教育教学方法.旨在探讨高校法律教育的新途径和新模式.  相似文献   

16.
古代中国,关于司法程序的规定并不鲜见于敕令格式律,但完备的程序法体系却未曾建立过。传统法文化对程序重要性的认识不够,潜移默化的影响了近代法律人对程序的重视。及至季卫东先生发表《法律程序的意义》一文,呼吁中国法律界重视程序,程序的重要性才逐渐成为越来越多法律人的共识。该文收录于《法治秩序的建构》一书,该书对"法律程序"、"法律职业"、"法律解释"等问题的探讨给我们颇多启示,尤其是加深了我们对程序重要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法律与宗教作为共同调整人类社会的行为规范,二者之间存在着多方面的关联。从目的指向看,都调整人们的行为与生存方式;从内容来看,早期的宗教教义被法律吸收,宗教为法律的制定提供了重要参考;从功能上来看,法律与宗教对社会都具有稳定社会、凝聚社会力量、维系社会等功能。在当今社会,正确认识法律与宗教的关系对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8.
范煜君 《职业》2014,(26):170-171
本文对日本法律体系、道路运输领域的法律及运行管理者职业资格在法律中的规定做了介绍,并提出了这些规定对我国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社区法律诊所的出现,契合了党和国家的未来法律发展目标。社区法律诊所因其组成人员、丰富的解纷功能、良好的社会效果,可以在创新社会管理、服务民生、化解矛盾,方面发挥其不可替代的作用,从而有利于建设和谐社区、法治社区。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对法律的不断修改,我国的法律制度越来越完善,法律逐渐走向学术化、专业化和理性化,这就导致法律与人们的生活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脱节。法律用一定的标准来衡量和评价人们的行为,这种标准模式与人们实际生活中的行为模式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人们与现代的法律之间逐渐疏远,甚至出现排斥的现象。如果今后在制定和实行法律的过程中,能够真正把人当做考量的对象,那么就可以克服冰冷性和僵硬化等弱点,从而让现代法律具备人文关怀的特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