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苗族刺绣是苗族服饰中最重要的装饰之一,而挑花是苗族刺绣中最精湛的工艺。挑花是我国传统的民族民间工艺的代表,黔东南苗族服饰是传承和发展苗族文化的重要展示之一。挑花别具匠心,具特别重要的历史研究和参考价值,它不仅源远流长,图案纹样色彩极其丰富,题材广泛,想象力丰富,装饰性强,针法细腻等,最为重要的是具有历史性故事情节,不论何时都不会过时。随着时代的发展,挑花工艺也随着人们的审美需求发生了变化,将其融入到现代时装设计中,既保护了挑花工艺,又在继承中求得发展,使其服装更加具有民族风格审美理念和艺术观赏性,也为现代服装设计师提供了美学与工艺的灵感,从而在服装设计中更能体现和推广苗族文化。  相似文献   

2.
台江县苗族女色服饰色彩具有类型多元化,地区分布差异化等特征,可谓百花齐放,是我国少数民族服饰色彩艺术的杰出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3.
服饰作为一定社会伦理的外部表现,以自己特有的色彩、服制、纹样等形式表现着这些伦理观念,从而以一定文化符号的形式构建了服饰伦理的道德内容和价值体系。通过对壮族传统服饰的色彩、纹饰、质料研究,我们可以发现壮族追求人与自然和谐、重视保护生态环境,将人与自然看成一个整体的思维模式。壮族传统服饰不管从制作方式、造型结构还是图形、色彩都展现出壮族高超制作工艺和独特的审美情趣,形象地凸显了壮族伦理道德观点的精髓。壮族传统服饰通过其丰富的伦理内涵起到维护社会秩序、教化人民的伦理作用。  相似文献   

4.
服饰作为人类生活的产物,它代表着国家及个人审美观的展现,而服装设计中的各要素更是服饰审美规律中必不可少的部分。本文主要以服装设计三要素为出发点,着重探究色彩设计对服饰美学的应用及其在服装设计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5.
青春版《牡丹亭》是一场美的盛宴,其服饰与舞台设计在昆曲演出史上可谓独树一帜。大到布景服饰,小到桌围椅帔,处处都点染着青春的色彩。整个舞台干净大方、写意生动,仿佛一座立体的苏州园林。  相似文献   

6.
苗族服饰是我国少数民族服饰苑中的一朵奇葩,是苗乡自然山水滋养下开出的艺术之花,体现着苗族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见证着苗民族坚韧的生命力,表达着苗民族在历史的沧桑苦难中仍然追求诗意栖居的生存理想。  相似文献   

7.
黄沧粟 《现代妇女》2014,(12):374-374
中国传统绘画的白描技法与服装绘画作品中白描手法都主张简练、简洁,通过“线、点”等最基本的艺术表现语言,将传统绘画与服饰绘画的张扬个性体现的淋漓尽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到来,作为国民精神食粮的艺术和时尚领域服饰逐渐来时交织相融,两者相互依存、共同发展。白描是我国传统绘画的艺术形式之一,在服装绘画中使用较为广泛,而“线”是白描艺术的基本语言。本文就中国传统绘画白描手法在服饰绘画中的应用进行了简单分析。  相似文献   

8.
服饰图案设计课程作为服装设计专业的基础课程,其主要教学目标是培养适合服装企业需求的服饰图案设计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让学生能依据市场流行的具体情况和品牌风格等因素进行服饰图案设计。传统服饰图案设计课程的陈旧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目前服装市场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因此,打破传统教学模式,改革服饰图案设计课程,也就成为服装院校培养与服装市场接轨的应用型人才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9.
刘洋  武珊 《现代交际》2011,(3):116-116
中国吉祥图案在传统服饰设计中的运用具有悠久的历史。吉祥图案运用在传统服饰上起到了装饰美化的作用,同时中国吉祥图案也借助服饰的发展得到更好的延续和继承。本文从中国吉祥图案的传统文化、内涵、工艺技术发展的三个方面分析了中国吉祥图案在传统服饰设计中的运用,从而表明了中国吉祥图案在服饰设计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0.
昆曲(Kunqu Opera),原名“昆山腔”,“昆腔”,将其源头是宋元早期南戏,历时 800 多余年,具有深厚历史积淀文化,是中国古老的戏曲声腔、剧种,到了明代才被称为“昆曲”,现又被称为“昆剧”。昆曲是中国传统戏曲中最古老的剧种之一,也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特别是戏曲艺术中的珍品,被称为百花园中的一朵“兰花”。经过年代的沉淀,昆曲在服装服饰必然也随着改变,但是戏曲服饰均匀是植根于古代服饰,并在其基础上进行美化加工,使其变得艺术化。昆曲服饰自然也不能摆脱这一基本规律,它是主要以明代服饰为源头,在发展过程中,不断融合各代的服饰式样,并根据舞台和剧本的要求不断革新而形成的。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湘西苗族花鼓舞的历史背景与演变、表演形式、音乐特色、发展的意义的探究。发现其是一项具有高度的民族性、欢娱性、健身性、表演性和广泛的适应性的民族传统舞蹈。在其发展的历程中,花鼓舞体现了延续苗家文化,促进苗族人民的身心健康发展。湘西苗族花鼓舞作为一种独具艺术特色和艺术魅力的传统民间舞蹈艺术,作为一名苗家女孩的我有责任对其作出一点贡献,通过此次对湘西苗族花鼓舞的探究希望起到为苗族花鼓舞走向更广泛的人们的视野,促进其自身的发展和给湘西苗族这块宝地的旅游业和经济发展带来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湘西苗族鼓舞在民间是一种被大众所认可的民间活动,以鼓乐和鼓舞相结合的形式表演为主在配合着具有当地特色的服饰展现出来,深受大众所喜欢.经过多年的积累和发展湘西苗族鼓舞已经有了较好的继承状态和民众基础,但现入今的社会发展对民俗艺术的生存环境造成了令人担忧影响.为了更好的保护和发扬传统民族文化,本文会对当前社会情景、艺术融合...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南昌采茶戏服饰款式的特点、款式、色彩进行全面的探究,从而让更多的人了解南昌采茶戏,了解采茶戏服饰款式的独特魅力,让人们从采茶戏中挖掘出我国传统文化的内涵,使之推动南昌采茶戏的发展,将江西省这一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好地传承下去,这对提升我省的文化底蕴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服饰是一个种族历史和现实生活的精神活动的物质体现。本文通过对藏族服饰的起源、发展和藏族服饰的审美等多方面的了解,从色彩、材质、饰品等几个方面入手结合藏服中极具代表性的服装、帽子、首饰和藏族特有的织物,以及其民族特有的审美文化,阐述了藏族服饰与现代服饰设计元素及理念的共同特性,扼要分析了藏族服饰元素在现代服饰设计中的应用,并把理论与案例相结合,剖析了藏族服饰元素应用在现代服饰设计中所带来的财富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15.
翻译行为要以翻译目的为指导,选择适当的翻译方法以实现翻译目的。《苗族村寨申遗文本》属感召型文本,翻译时要以申遗目的为指导,遵从功能目的论的目的原则、忠实原则和一致原则,将目标人群放在首要位置,调整翻译手段,着重处理苗族特色词汇、苗族文化专有项、苗族服饰和配饰等方面信息,以实现译文能完整客观地反映原文内容和传递原文信息。  相似文献   

16.
北京绢人,从头到脚都采用了中国丝绸、娟纱,人物的脸型、服饰和动作表情,充分体现出中国风貌。由于人形的主要原料是彩娟,因此人们称其为“北京娟人”。这一颇具特色的传统手工艺已入选北京高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滇东北苗族芦笙制作技艺为主要探索内容,对芦笙这一富有苗族传统文化特色的民族器乐进行了扼要介绍、对云南省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传人王杰锋的调查、对滇东北苗族芦笙传承现状、制作技及在芦笙舞蹈中的运用。笔者期望通过本文能够让更多的人认识和了解滇东北苗族芦笙,使芦笙这一传统民族器乐能够长久的传承和发展下去。  相似文献   

18.
嘎子是第一个在北京潘家园扎根的苗族人,也是第一个将苗家服饰送进中国美术馆的人。如今,苗饰生意已在潘家园形成气候,为此,所有在潘家园做买卖的苗家人都非常感激嘎于,因为在此之前,谁也无法想象,一套上等的苗族嫁衣能换回五六万元人民币。  相似文献   

19.
赤橙黄绿青蓝紫……我们的生活不能没有了颜色。颜色无处不在,每个人的情绪都会不时地受到影响。因此,适当地选择环境、服饰的色彩,我们会生活得更加健康、更加丰富多采。  相似文献   

20.
衣食住行是人生最重要的四件事,衣指的就是服饰。服饰的特点不管是在古代还是现代都有其存在的特有的时代背景,通过探讨当代服饰伦理的现象及解决对策,能够规范当代服饰的发展,为人们服饰的选择提供依据,解决当代服饰中的道德问题,提供一些关于服饰伦理理念和趋势建议。本文主要采用应用伦理学的研究方法,研究我国当代服饰伦理现象及解决途径。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分析和研究:服饰的概念和功能,伦理学的研究对象以及什么是服饰伦理;改革开放以后我国面临的服饰的伦理冲突;当代服饰伦理的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