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1 毫秒
1.
建筑遗产的活化利用是城市历史街区更新的重要手段,而旅游利用则是建筑遗产活化利用的关键支持。本文在综述建筑遗产利用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总结了建筑遗产保护的思潮演变,并分析了旅游在其中的角色与功能。结论认为,建筑遗产保护正逐渐从单一的"原状保护"向多元化的"活化利用"转变。在这种活化利用中,旅游起着重要作用,它承担着建筑遗产空间关联、业态支撑的角色,而这种以旅游为目的的活化利用也提升了游客体验,增加了建筑遗产的吸引力,活化了城市空间结构,增加了城市竞争力。  相似文献   

2.
侯叶  王少斌 《城市观察》2021,74(4):87-94
在消费文化中,消费的符号化是最重要的特征.消费文化对人们生活方式和认知方式的影响也反映在了城市空间形象和城市建筑形象中.结合体育建筑的自身特性,提出城市体育建筑的符号化主要集中在类似于城市摩天轮的结构符号化、类似于商业建筑媒介界面的表皮符号化以及类似消费品品牌价值的明星建筑师三方面.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身国情以及中国体育建筑在消费文化影响下的片面追求符号化现象,进行"适宜的结构表达""理性的表皮设计""正确理解国外明星建筑师"的中国城市体育建筑发展理性思辨.  相似文献   

3.
正随着我国经济社会改革的深入,很多社会功能向社区转移,社区地位凸显并成为城市社会的基石,肩负起更重要的时代责任。快速城镇化和经济社会的"双转型"是目前我国城市发展的两个基本背景,而文化是城市发展最突出的标志,研究城市在很大程度上就是研究文化。伴随快速城镇化,大量人口涌入城市,不同地域背景、文化属性的人群在城市中碰撞和摩擦。与此同时,对很多城市片面强调经济建设而忽视漠视城市文化  相似文献   

4.
正4月,一则"上海将正式开展第五批优秀历史建筑申报"的新闻引起关注。据相关报道,"已有200余处优秀历史建筑、近百个风貌保护街坊、近20条风貌保护道路进入了备选名单"。对城市遗产而言,增加保护对象是有必要的,但接下来,如何避免走"仅仅挂个牌子"的老路,显然也十分重要。墨尔本的城市遗产不仅包括历史建筑和遗址等物质实体,也包括城市肌理、公园水岸等历史遗留下来的空间环境。为了管理和维护好这些城市遗产,各级政府委托专门机构进行调查研究,并定期对保护对象进行评估,提出具体措施。此外,为了提升民众生活质量,增进社会文化活力,墨尔本相关部门还会采用各种方式和途径,引导公众参与遗产保护工作,充分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赵长庚教授是老一代建筑教育家。是巴蜀地区建筑、规划、园林学科的重要开创者。通过详细阅读赵长庚先生的图文手稿并整理与其相关的口述史料。完整回顾并记述了他的人生经历。基于其在人才培养、学术理论研究、工程实践中的成就,对他为教育、城市美学等理论研究、城市景观营造方法、"城市、建筑、园林"与文化意境融合、巴蜀园林等方面作出的学术贡献进行研究,认识、理解和总结了赵长庚教授在大建筑学科及教育领域宣扬的学术思想:以文化著学问。多学科融合。以期启迪后辈。  相似文献   

6.
城市经济发展需要建筑空间作支撑,不同的经济活动有不同的建筑空间要求,而不同土地利用类型有不同的建筑容积率,因此为城市经济发展供给城市土地就比较复杂。产业与城市土地之间数量关系是实现经济规划与城市规划融合、经济规划"空间落地"的一个重要技术关键。本文利用有约束的似乎不相关模型分析经济产业与城市土地之间的关系,通过北京实证估算,该方法推算的结果比较符合实际。我们认为该方法可以广泛地应用到其它城市,在直接数据缺失的情况下,这个非调查方法的实用价值不可低估。  相似文献   

7.
北京是"一带一路"重要战略节点城市,加快推进国际航空枢纽建设,是推动沿线城市战略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基本要求。结合北京在"一带一路"战略中的地缘区位、市场潜力、国际航线、对外贸易等方面分析航空枢纽发展的基础与优势。提出北京应加强与中亚、东南亚、西亚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城市在航线上的互联互通,利用新机场建设,强化国际航空枢纽地位,支撑北京国际交往中心建设。  相似文献   

8.
从港口位置的迁移看福州市经济发展地理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港口的发展是一个城市经济增长的重要促进因素.福州作为中国东南沿海的重要城市,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但由于各种原因,其港口建设十分缓慢.福州在区域中重要的交通地位决定了福州应以"大港口、大口岸、大枢纽"为目标,建立现代化、综合性的立体交通体系,向"港口型"城市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9.
王志章  庞雅莉 《城市观察》2013,26(4):123-135
在城市化与全球化高度发展的今天,独特的"城市文化形象"已成为当今城市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升城市国际地位与竞争力最为有效的手段之一。本文在分析重庆构建城市文化形象意义的前提上,基于重庆城市文化形象现状的问卷调查结果分析,总结出重庆城市文化形象建设中的现存问题及其根源,并从明确城市定位、规范市民行为、整合公共空间、加强城市营销以及建立城市"瞭望塔"系统五个方面提出了应对策略,为重庆城市文化形象的建设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相似文献   

10.
正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建筑垃圾越来越多。垃圾问题如果处理不好,不仅对环境造成污染,还会浪费可再生资源,严重阻碍城市发展的步伐。因此,世界许多发达国家,已经把城市建筑垃圾利用作为环境保护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其有效方法值得借鉴。日本立法实现建筑垃圾循环利用日本由于国土面积小、资源相对匮乏,将建筑垃圾视为"建筑副产品",作为可再生资源重新开发利用。1977年,日本政府就制定了《再生骨料和再生混凝土使用规范》,并相继在各地建立了以处理混凝土废弃  相似文献   

11.
是谁污染了城市园林的水体 水体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在中国欧美,无论是现代园林还是古典园林,水景都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水"是城市的眼睛,城市因为有了水才显得更有灵性和活力.  相似文献   

12.
金钟范 《科学发展》2014,(9):110-112
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跨国母子企业所在地城市之间形成各种经济要素的流动和交流,城市之间的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扩大,形成跨国乃至世界性城市体系。一些城市在世界城市体系中与其他城市联系相对较多而居比较重要地位,其中一部分又进一步发展成为全球城市,表现出潜能提高、"权力"提升等发展趋向。因此,上海未来发展战略取向要包含增进与世界其他国家城市联系,最终落脚点是成为兼具向外矢量特征的世界经济中心。  相似文献   

13.
许德娅 《城市》2012,(12):53-56
一、城市建筑特色的流失在你生活的地方,如果每天不只是行色匆匆地低头前行,而是抬起头来留意一下身边的建筑,便会注意到一个问题:这些建筑的风格似乎有一种趋同的发展趋势,城市蔓延着"去风格化"的轨迹。每个城市都有相似的高楼大厦,到处都是现代化的楼宇、住宅,城市之间建筑风格的差别越来越小,自  相似文献   

14.
阅读高迪     
安东尼·高迪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建筑师,它的建筑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震撼。阅读高迪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去巴塞罗那,巴塞罗那被称为"高迪的城市",当人们对他的评价还在"是天才还是疯子"之间犹豫不决的时候,他却已经将他所有的天赋和才能赋予了这座城市,让后人在这座城市中感受他对自然的美好幻想。阅读高迪的同时看看他的设计理念设计风格对当代中国建筑会不会有什么新的启示,是一件极具现实意义的事情。  相似文献   

15.
韩培俊 《城市》2012,(10):8-10
建筑对环境的影响决定了城市对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发展绿色建筑将带动绿色产业发展,提升城市的承载能力,必将成为拉动地方经济结构性增长的重要引擎。在当前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的形势下,改变传统的城市建设发展模式,大力发展绿色建筑是建设生态宜居城市的重要途径。在住建部强有力的领导下,发展绿色建筑已成为当今我国城镇化发展的主旋律,建设绿色建筑发展的大好局面即将展开。北方严寒和寒冷地区绿色建筑联盟在天津的成立,必将进一步促进绿色建筑在这一区域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6.
梁爽 《城市》2021,(2):12-22
全面促进消费、培育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对推动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提升现代化城市形象、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具有重要意义.天津具有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优势,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背景下,亟须优化消费环境,加快形成与现代化大都市地位相适应的服务经济体系,为建成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创造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7.
俗话说"姜还是老的辣",位于英国苏格兰东海岸的阿伯丁市要我形容,就如一块老姜,"辣"得很有特色。在当今现代建筑中,多是钢筋、水泥、机制空心砖为主要建筑材料,可是阿伯丁却沾了花岗石的光,城市建筑多以石头为主。城内有不少百年以上的花岗石建筑,基本部在日常使用中,很少见到危楼,因此城市也有"花岗石之城"的美名。  相似文献   

18.
管驰明  姚士谋 《城市》2006,(6):70-73
一、绿色城市与城市绿色空间 (一)绿色城市 "绿色城市"理念最早是由现代建筑运动大师勒·柯布西耶在1930年布鲁塞尔展出的"光明城"规划里提出的.他设计了一个有高层建筑的"绿色城市",房屋底层透空,屋顶设花园,居住建筑相对于"阳光热轴线"的位置处理得当,形成宽敞、开阔的空间.他认为,城市应该修建成垂直的花园城市,在房屋之间能看到树木、天空和太阳.绿色城市理念在"二战"之后前苏联与东欧等城市重建中开始大规模地付诸实践,较典型的实例是华沙、莫斯科和平壤.绿色城市是城市的社会、经济、自然的复合生态系统,它的空间结构必须使城市内外部系统之间的能量流、信息流、物质流循环得到优化,城市各种能源实现高效利用.绿色城市拥有广阔的开敞空间,如花园、公园、农场、河流或小溪、海岸线、旷野以及和人类共存的其他物种,如植物、动物.基于生态理念的绿色城市是当今很多城市发展共同追求的目标.  相似文献   

19.
田汉 《安家》2007,(1):插4-插7
城市的协同进化是城市可持续发展所必须面临的问题,是理性和感性的焦点冲突.建筑是城市发展的表现语言,城市的协同进化已经得到社会的广泛重视,许多学者和专家对城市的"协同进化"开始关注和研究.  相似文献   

20.
袁大昌  赵博阳 《城市》2007,(11):61-63
一、引言 城市开敞空间是在城市建筑实体以外存在的开敞空间体.是人与社会、自然进行信息、物质和能量交换的重要场所。绿地系统作为城市开敞空间的主体,对于城市生态、城市环境、城市空间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在我国城市规划学科体系中很早就将绿地系统规划设置为城市总体规划中的一个重要的专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