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儿童文学言说方式经历了三个阶段:成人对儿童的训诫性言说;成人对儿童的想象性言说;游戏精神下儿童的自我言说.儿童文学言说方式的转变也给予当前我国儿童教育一定的启示:我们应平等看待儿童的世界,认识和尊重童年状态本身;另一方面,成人应以合适的方式指引儿童成长,促进儿童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大地:儿童与儿童文学栖息的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地是儿童与儿童文学的场,大地赋予儿童自然属性,儿童性即土性;大地既是儿童文学之源,作家进行儿童文学情结的物化形态,又是儿童文学的表现对象和精神的象征;儿童文学的纯净的美学风格也是大地自然气息的文学体现。大地培养了儿童土性的灵魂,形成了儿童以土为美的审美眼光,大地是儿童与儿童文学的诗意之源,是儿童与儿童文学须臾不可离开的场。  相似文献   

3.
中国现代儿童文学是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外来文学影响和自身意识逐渐成熟共同作用下的"风景发现"。从西方儿童文学、人类学等"外面"接受而发现儿童文学,存在着理论"损耗"和"变形",作家往往会依据现实需要和传统习惯调整接受维度。由童年体验所导致对传统儿童文化的批判,以及在此基础之上建构的现代儿童观则深刻影响了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从"人的发现"到"儿童的发现",从"儿童问题"到"儿童文学",中国现代儿童文学之"发生"与现实"文化革命"相关,呈现出"为儿童的文学"的典型特征",儿童本位"的文学观念始终未能确立。如何处理"现实性"与"儿童性"的平衡,是影响百年中国儿童文学发展的根本问题和困境。  相似文献   

4.
新时期小说的儿童叙事表现为两种基本取向:一,作家以特别逼近于童年的心态来记录过去的自我,反映一个"原态的童年";二,作家带着既定的现实经验对童年记忆进行取舍,表现出特定意向的"被抽取的童年"。1980年代中期以来小说创作中的儿童叙事在整体上表现为"原态的童年"与"被抽取的童年"的双重变奏。  相似文献   

5.
陶行知的儿童文学创作是中国现代儿童文学史上具有拓荒意义的重要成果,其儿童文学创作的思想深度在于以儿童身份的确认作为创作的目的,其创作文本在主题和形式上表达的是真正的儿童意识、儿童声音以及儿童权利。陶行知通过完整的儿童世界的审美书写对儿童作为人的意识唤醒的行动推进,是从根本上发现儿童、解放儿童,建立其独立的人格,是作家站在文学创作立场上对于儿童童年精神的一种艺术传达。文学家的教育情怀与教育家的文学情怀是陶行知儿童文学创作实践中同质异构的两翼,共同构筑了其儿童文学创作的基础和特色,从生命、人生的角度看待童年,其笔下建构的理想儿童含蕴了为现代中国寻找健全人性的文化理想。  相似文献   

6.
儿童是一个独立的生命存在,是独特文化的拥有者。童年不仅对于整个人生具有“基础性”、“扩展性”价值,而且其本身也自有浑然天成的独立意义。正因为如此,儿童观的演进成为儿童文学审美独立的前提。而在此基础上,儿童文学成为儿童生命成长的精神通道与喜闻乐见的想象游戏,既为孩子们提供了阐释的娱乐,也成为儿童语言学习的资源,它对于儿童“化影无形、润物无声”的浸染和抚慰、昭示与引领。沉潜在童年生命里,并最终成为陪伴孩子一生的精神结构与心灵气质。  相似文献   

7.
儿童文学创作规律论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儿童文学创作规律论略张锦贻儿童文学创作的根本目的──把美给予儿童。换句话说,作家通过儿童文学创作,给儿童以美的愉悦、美的启迪和美的教育。因此,追求美的理想,创造出儿童乐于接受和十分喜爱的美的文学和文学的美,是驱使一个儿童文学作家从事儿童文学创作活动的...  相似文献   

8.
陕西作家安武林已在多维视景内开掘出了自己的儿童文学话语空间。童话、小说、童诗、散文,各文体的感性书写都印刻了其在童年境域内强烈的诗意追寻。其创作辐射到各个年龄段的儿童,涉及、思考的儿童文学命题广泛而深刻,系统关注分析其创作,彰显其深层的童年精神世界,对于推进当下儿童文学的本体认知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黄书泉 《江淮论坛》2004,(5):100-106
"大自然文学"是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全球化和现代性文学语境下产生的一种新的文学流派和形态.在中国,则是以儿童文学作家创作的大自然小说为雏形.由于社会历史文化的原因,中国古代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大自然小说八十年代以"自然、土地与人"为题材、主题的"寻根小说"只能被视为准大自然小说.当代真正意义上的大自然小说脱胎于儿童小说.从儿童小说到大自然小说的演变、转换,其内在机制是儿童文学作家的传统儿童文学观向现代儿童文学观的嬗变.大自然小说开拓了当代小说创作新的领域,显示了新的小说美学原则.进一步培育、发展.可望在小说创作方面建立当代文学新的生长点.  相似文献   

10.
应玲素 《北方论丛》2008,3(1):44-48
五四时期,周作人倡导的以"儿童为本位"的儿童观,发现并强调了儿童作为生命主体的独特的心理世界和精神需求特征,为中国儿童文学的现代自觉提供了观念上的巨大推动力。新时期以来,当代中国儿童文学的中心任务是建设与发展,人们最为关心的是儿童文学在促进儿童生理、心理健康发展,推动儿童向理想人格健全发展等方面的作用,强调儿童文学的审美性与娱乐性价值,这与周作人的儿童文学观可谓是不谋而合,从而又凸显出周作人的儿童文学理论体系的独创性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