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未来30年全球发展大势和中国崛起前景,将为上海深度融入全球城市网络打开更广阔的空间,为上海形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城市功能提供更强大的动力.上海作为卓越的全球城市,将突出表现在3个方面:具有全球竞争力和影响力的世界级综合性全球城市,在全球城市网络体系中发挥枢纽功能的核心节点城市,彰显中华文化特质和引领现代文明的全球城市.  相似文献   

2.
陈歌辛是一位优秀的音乐人,在音乐指挥、音乐创作与音乐演唱中都有很深的造诣,在音乐创作方面更是有极大的天赋。在其四十余载短暂的生命中为世人留下了无数优秀的作品,其中,流行音乐是占据重要的位置。本文从陈歌辛诸多流行歌曲中探讨其作品中的上海风格,以期获取更多其音乐创作的精髓,更好的欣赏其流行音乐作品。  相似文献   

3.
本文首先分析了改革开放后的城市转型以及上海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历程,之后以上海M5040意园的产业空间转化为例,剖析了城市转型过程中所表现出的空间规划另类思维。  相似文献   

4.
科学制定城市发展战略是引领城市未来发展方向的路标。在新的历史阶段,上海期待通过战略研究来探索方向、统一思想、明晰思路。未来上海城市功能的转型要顺应内外环境变化的潮流,要追寻城市功能演变的客观规律,要依据上海城市禀赋的独特因素,树立系统的观点、智慧的观点、可持续的观点和开放引领的观点,依托长三角区域建设经济、文化、生态、环境共生的世界性全球城市,用系统的观点来看上海未来全球城市的发展转型。  相似文献   

5.
曾经的上海移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埠以后上海以令人瞠目的速度发展,不仅远远超越了周围那些历史悠久、经济和文化素称发达的中小城市,而且很快成为中国以至亚洲最大的城市,还形成了一批以素质高、能力强、影响广为特征的“上海人”(尽管他们的原籍大多并非上海,很多人也不是在上海出生),根本的原因还是在于人和。具体地说,得益于租界和移民这两大要素。移民更是上海发展的基本动力,也是上海的发展不同于其他城市的重要特点。  相似文献   

6.
日前,笔者参加了一个题为“上海郊区新一轮发展动力”的专家座谈会。在收到的会议通知中有这样一段表述:“原来依靠土地批租和开发区建设,大量引进外资和房地产投资,实现高速增长的发展模式已经难以为继。”现阶段郊区的发展遇到了困难是不争的事实,问题在于这个困难是短期的还是长期的,与会者对此看法不一。以笔者之见,郊区遇到的发展困惑不仅仅是现行政策所致,更是发展模式本身出了问题的结果。说得简单一点,上海郊区的发展目标到底是什么?是中心城市的产业基地,还是中心城市的休闲基地,抑或是休闲基地加若干个大城市?说得形象一点,上海郊区是需要产业的广度,还是更需要城市的高度呢?  相似文献   

7.
朱桦 《科学发展》2010,(11):42-51
上海作为中国重要的贸易口岸城市和商业中心城市,国际贸易和商业批发零售贸易均十分发达。通过对上海服装、皮具、钟表、珠宝、化妆品五类13个进口高端消费品牌的详尽调研,研究进口高端消费品牌在上海的发展现状、背景、意义、主要趋势及其面临的问题,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从而说明发展进口高端消费品牌,对提升上海城市的综合实力,提高上海商业的发展水平,使上海成为与纽约、伦敦、巴黎和东京等并肩的国际大都市和商业中心,进一步推动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8.
在过去10年间,澳大利亚悉尼市的城市竞争力不断增强,迅速成长为在国际社会颇具影响力的世界级城市。该市市长弗兰克·萨特日前应上海市市长陈良宇邀请出席此间召开的市长咨询会,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他“现身说法”,从悉尼市经验出发,为上海打造世界级城市出点子。 让中心城区充满活力。弗兰克·萨特认为,一个世界级城市首先应该是“活力城市”。作为“活力城市”,城市中心应是在商业贸易和文化思想上“不断碰撞”的区域。其常住人口、零售额、旅游观光人数等达到世界级城市标准,提供便捷  相似文献   

9.
上海地质工作在全国创造了许多第一--第一个实现三维城市地质调查,第一个将工程地质资料共享,第一个将地质工作和土地管理结合……所有这些,也正显示着上海地质工作在城市可持续发展中独特的基础支撑作用--当我国地质工作的重心由以找矿为主转变为资源与环境并举,地质工作向多目标、多功能方面战略转移时,上海已在探索地质工作服务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新机制方面,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相似文献   

10.
以"一带一路"的国家战略导向为契机,通过积极参与其中,推动并实现城市发展的内生转型,将贯穿上海建设全球城市目标的关键过程,并使得上海的城市功能面临扩展的现实需求。本文在分析"一带一路"战略开放方式与开放界面变化的前提下,识别它给上海构建全球城市带来的主要机遇,提出上海参与"一带一路"国家战略扩展城市功能的内涵与路径,包括:依托要素流动的战略通道,推动上海"四个中心"建设的城市功能升级;通过全球价值链重构的分工通道,加快上海科创中心的功能建设;凭借全球治理模式变革的制度通道,充实和扩展上海城市发展的文化与外交功能。  相似文献   

11.
上海交通拥堵和废气污染已成为上海城市发展的阻碍,特别是世博会的来临,拥堵的交通和严重的废气污染将会影响上海城市形象的提升,因此推动智能环保节能型公交车的发展成为上海市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该文在分析上海公共交通的构成、公交车现状和公交路况对城市经济、环境、节能以及社会综合效率影响的基础上,对上海如何推动城市公交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2.
在上海“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纲要中,重点提出了上海新的城镇体系将按照“1966”规划进行建设的构想。其主要内容为,在上海未来的城市发展过程中,城镇体系主要由“1个中心城、9个新城、60个新市镇、600个左右中心村”四级不同层次  相似文献   

13.
彭震伟 《城市》2007,(2):3-5
一、上海大都市地区新城发展的基本概况 20世纪90年代以来,尤其是随着国家提出"以上海浦东开发、开放为龙头,进一步开放长江沿岸城市,尽快把上海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带动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地区经济的新飞跃"的要求,上海的城市功能和性质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并导致上海城市发展空间及功能布局的根本性变化.  相似文献   

14.
公共供水是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该文依据上海城市供水的现状,提出集约化供水是上海供水行业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正>城市公共交通是市民出行的首选交通方式,同时,也象征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和进步。它是城市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由于世界能源价格的不断上升,公共交通的巨大优势也越来越受到各级领导和公众的关注。首先是公共交通的人均占道面积<0.40m2,而出租汽车是1.4m2左右,这对缓解道路交通拥挤十分有利。上海目前有公交车辆18000余辆,按有关规定8年报废,则每年有约2000余辆要更新。从2005年到上海世博会举办还有6年,上海公交将有三分之二的车辆要更新。本文就上海新型公共汽车谈一些想法。  相似文献   

16.
上海作为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城市,面临的城市问题也是富有挑战性的。随着上海城市功能的转型,中心城区工业用地逐步退出,或保留转向都市产业和创意产业,或整体拆除重建,不断改变着城市的空间结构。在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梳理了上海中心城区工业用地多元化的退出路径,从政府、市场、社会三个层面分析工业用地退出机制。  相似文献   

17.
论大上海都市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汝熹  吴晓隽 《城市》2008,(11):37-43
一、大上海都市圈的空间范畴 大上海都市圈作为一个区域空间.从被提出起其范围界线就比较模糊.以往研究中大都把它的范围与长江三角洲等同。然而长三角这一概念本身在近20年里也出现了不同范同的指称.因此即便以长三角为范围.也有着不同地理位置的划分。现在人们一般所说的“长三角”.也有两个概念.一是指由江浙沪“15+1”个城市组成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经济协调会”的城市行政区域面积总和,它包括上海、南京、苏州、无锡、常州、镇江、扬州、泰州、南通、杭州、宁波、嘉兴、湖州、绍兴、舟山和台州,也就是今天的苏南和浙北;另一个则泛指江浙沪两省一市。  相似文献   

18.
面对未来30年上海全球城市建设的新形势和新要求,上海应以弥补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短板、全面追赶全球城市发展水平为突破口,到2020年,基本建成与“四个中心”和社会主义国际大都市相匹配的亚洲一流、国际知名的医学中心城市.为此,上海必须从战略层面出发,形成“三大四强”发展战略,以全面推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改革发展.  相似文献   

19.
联合国2015年后的发展战略从多个焦点和领域谈到了城市可持续发展,包括气候变化、工业化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经济发展、健康、教育以及环境保护。这项复杂战略的核心就是用以人为本的方法达到可持续的城市化发展,建设可持续发展城市。作为全球超大型城市,上海应对可持续发展挑战的方式,不仅会决定其所在区域和国家的发展模式,还会带来供其他城市学习的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20.
CBD是城市的核心和灵魂,也是城市经济功能重要的载体。本文从现代CBD发展的国际趋势入手,对上海城市CBD建设过程的发展状况和存在问题两个方面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上海未来CBD的建设思路。在此基础上,对上海陆家嘴一外滩核心CBD区域功能规划进行了深入具体的研究,指出了陆家嘴一外滩核心CBD发展的不足,提出了未来发展的规划目标和功能设想,并在政策和制度上提出了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