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榆林地区近代基督教的传入时间大致在清末同光年间,先有商人带入,后有传教士传教,义和团运动前发展缓慢,以天主教为主。义和团运动之后至宣统年间是这一地区基督教发展的重要时期,天主教的数量和范围都有较大的发展,基督新教开始传入。民国前期这一地区的天主教稳定发展而基督新教却走向衰落。其原因与近代西方资本主义的入侵、基督教自身的渊源以及陕北民间信仰的价值取向有关。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中国近现代史及东亚基督教史的视野中,讨论了基督宗教是如何被植入中国社会并在其中逐步生长的。基督教经历了三次输入中国的失败后,在具有西方基督教背景的列强对华殖民扩张时代再度传入晚清中国,且在不平等条约支持下使得传教信教合法化,开启了基督教与中国政治力量互动及其自身成长的进程。基督教得以传入并嵌入中国社会的原因在于,从外部社会环境看,从晚清到民国在不断变化的政教关系中,除了短暂间隙,基督教一直具有维持其存在的"合法"的地位;从内部动力看,基督教自身一直因应中国社会处境主动或被动地参与社会现代性转型的改良、革命与反对外来侵略,特别是反对非基督教背景的日本侵华,谋求基督教传播和发展。基督教在近现代东亚中日韩三国中的际遇有共性也有差别。在近现代中国,基督教的传入对中国宗教传统有其补缺性。而在当下,基督教的中国化则是中国基督教存续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3.
“洋教”是当时中国人对西方天主教和基督教的统称。洋教传入贵州,始于明末清初。184o年鸦片战争以后,西方教会势力在中国取得了传教特权,贵州的洋教势力亦因此而迅速膨胀,其传播范围逐步扩展,对贵州的政治、文化产生了影响。明末清初,西方天主教传人贵州,十九世纪后期,基督新教又相继传入。洋教传入贵州的渠道主要有二:其一,是黔籍或外省籍人士在外地奉教后返乡或入黔的影响,这是洋教传入贵州最早的来源。早在明末万历年间,意大利传教士利马窦在京与官绅士人阶层交往,不少人信$f天主教,其中就有贵州举人。思南信奉天主教的…  相似文献   

4.
由武汉大学宗教学系主办的“基督宗教与当今时代国际学术研讨会”于 2 0 0 1年 5月 2 8~ 30日在武汉大学举行 ,来自美国天主教大学、美国圣若望大学、国际天主教哲学研究会、美国精神心理研究所 ,香港道风山基督教丛林、香港浸会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上海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武汉大学、浙江大学、中共中央统战部等大学、重要学术研究机构以及有关部门的专家学者 4 0多人出席了会议。与会学者主要就“基督宗教与时代变迁”、“当代基督宗教伦理”、“宗教比较与宗教对话”、“宗教与文化”、“宗教本质与意义”等一系列基督宗教的当代…  相似文献   

5.
基督教产生于公元一世纪,包括天主教、东正教和新教三个教派,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在古代中国,基督教先后四次大规模传入中国,并引起中国政府和各阶层人民的反对,对当时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迄今为止,学术界主要关注近代中国(1840-1911)基督教与中国官绅士民之间的矛盾斗争(即反洋教斗争),而对中国古代(唐朝至清朝前期)的反基督教事件很少论及.通过对比问题以分析,有助于中国古代基督教会史和社会史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试论西方宗教对西南少数民族教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论西方宗教对西南少数民族教育的影响李世平西方基督教、天主教于明清时期开始在中国广为传播,也正是在这一时期传入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明朝末年,天主教传入广西壮族地区,这是已知最早传入西南民族地区的西方宗教。清雍正年间,天主教又从四川传入云南少数民族地区。...  相似文献   

7.
2000年深秋的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基督教研究中心举办的“基督宗教与二十一世纪”研讨会上,一位戴着褐色宽边眼镜,文质彬彬的年轻人在热烈的掌声中走下讲台,他关於中国基督教面向二十一世纪的机遇与挑战所作的深刻、客观的分析报告博得了来自国内外21所大学、宗教研究机构的专家教授、海外访问学者、国内天主教与基督新教学者的赞誉。这位年轻人就是河北信德报主任兼总编辑、河北天主教神学院讲师、中国国内寥寥无几的牧灵神学硕士之一张士江。蒙召矢志追随基督张士江出生在河北威县一个世代信奉天主教的家庭。父母亲那种乐善好施和经常…  相似文献   

8.
基督宗教在中国社会处境中究竟应该如何适应和发展,这是在理论和实践中仍然存有分歧的问题。基督宗教在华应不应该"中国化"以及如何实现其"中国化"的议题看似容易实则不易。基督宗教在中国处境的复杂性既有政治原因,也有文化因素,由此使之在中西政治对话和文化沟通上赋有特殊使命。在过往历史中,基督教会顺应西方政治势力的东扩而在中国留下了种种阴影和遗憾,但这种整体氛围中的缺陷也并没有完全掩盖相关地域或地方教会及其宣教人员努力践行的服务和奉献。因此,这种双重图景使基督宗教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形势下获得了新的机遇,可以弥补过去的不足,开创未来的业绩。在仍旧延续的中西政治纷争和文化隔膜中,基督宗教信徒若以"超越东西方"的境界来在中国社会处境中积极适应和忘我奉献,则有可能重新构建真正沟通中西的桥梁。  相似文献   

9.
医院骑士团作为西欧中世纪历史上一种独特的超国家的军事宗教组织,集中体现了12—13世纪西方与东方在宗教、经济和政治利益上剧烈的冲突与融合的大背景。医院骑士团在中东地区活动的主要历史对西方中世纪文明与近代文明的深远的影响则与西欧社会深刻的基督化进程与基督教传统有紧密联系。  相似文献   

10.
明末清初,天主教和伊斯兰教对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主导地位的儒家思想的态度有很大不同天主教侧重于改造儒家思想文化,传播"福音",进而使整个中国基督教化;伊斯兰教侧重于适应儒家思想文化,"附儒而行",加速了与儒学调和及中国化的进程.两种宗教不同态度的表现和结局,有其深刻的背景和原因,它对宗教如何在中国生存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