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代伊斯兰复兴思潮的发展轨迹与中国俞正梁当代法国著名哲学家、社会学家雷蒙·阿隆在60年代断言,“人类宗教历史之初是一个布满圣物的世界。到了我们这个时代它就到了终点,就是到了马克斯·韦伯所说的世界醒悟阶段。”“宗教在这个物质的、已经醒悟的世界上只能退居...  相似文献   

2.
秦海 《社区》2014,(29):50-50
我们现在所处的世界是一个喧嚣的世界。这既是客观世界的喧嚣,也是主观世界的喧嚣。车水马龙,眼花缭乱,驴声马叫(要真的是驴声马叫那倒好了,这里用这个词,是指各种噪音也),这就是我们面对的客观世界。而心情浮躁,梦想一夜暴富、一夜成名、一步登天,乃是我们主观世界的喧嚣。我们不能不哀叹,在这个世界上,已经很难找到一个安静的所在了。  相似文献   

3.
正是许许多多对这个社会深怀责任感的学者们的不懈努力、探索和创新,才点燃了我们这个世界的文明之光 社会之进化如同生物进化一样:每一种进化与发展都是不可逆的。  相似文献   

4.
《阅读与作文》2011,(7):67-73
试想一下,如果没有华特·迪士尼,没有他的神来之作、奇思妙想和乐观豁达,这个世界将是怎样的一个世界。华特·迪士尼一手将娱乐产业改造成了我们今天所熟知的模样。他开辟了动画领域的发展道路,找到了教导和培养(孩子)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5.
以实在世界为参照系,才能说出世界,但这个既经说出的世界,便已不再是原来藉以作为参照系的、质样俱真的实在世界。以抽象性为本质的我们的思维以及表达思维的语言之终极功能,只能是对我们自身周围的世界  相似文献   

6.
自从美国的托马斯,弗里德曼在其名著《世界是平的》中宣称有十种力量碾平了这个世界,我们才这样清晰地意识到我们已经置身于与以往任何时代都不相同的一个世界。这个世界因为信息化,已经由金字塔型变成了今日的扁平型。  相似文献   

7.
这个世界有很多爱,亲人之爱、朋友之爱、恋人之爱……但所有发乎情、止于礼的爱都源于我们自己。只有我们先爱自己,才有能力去爱他人,才有可能接触到更多的爱。  相似文献   

8.
陈忠实 《社区》2013,(29):5-5
我们生活在世界上,作为一个单个的人,必然要了解这个世界。不仅了解我们身边的世界,也应该了解整个世界。在今天,了解世界的途径可能有很多,但读书,依然是最好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说服自己     
这个世界,最难说服的,是我们自己。  相似文献   

10.
潘士新 《新天地》2011,(9):87-87
社会是多变的,科技发展突飞猛进,知识日新月异,我们已无法用过去所学的,教现在的孩子去适应未来的世界。只靠传统的注入式教育已无法适应这个变迁的社会,我们要求继承传统,更希望推陈出新。因此,近二三十年来,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已成为世界各国教育的趋势。社会进步,要求工业升级、提高国力、推动科技的研究发展与创新,其根本之计应从教育着手。教育改革最重要的是我们教育的方法必须摆脱传统思想的束缚,提倡开放式的创造性思维教学,激发学生发散性思维,培养学生创造力,使学生能迈向卓越的未来。  相似文献   

11.
5年前,原中国企业家杂志社社长,现正和岛标准创办人刘东华先生曾在一次公开的活动中做过一篇题为《让世界知道我们的美好》的主题演讲。演讲激情洋溢,振聋发聩,时隔5年,记忆犹新。刘东华先生在演讲中提到,中国改革开放30年,用三十年的时间走了西方三百年的道路,中国制造、中国产品和服务一直在进步,变得越来越美好。但是,世界对我们的美好了解得还远远不够。要想让世界知道我们的美好,前提是我们一定要真的美好。如果你不美好,人家越了解你,可能就越失望。所以,我们要生产美好的产品,提供美好的服务。这一点如果我们做到了,世界不知道,世界不给我们买单,那么这个美好是难以持续的。如果我们足够美好,足够有价值,就一定要大声地巧妙地说出来,让这个世界知道我们的美好。  相似文献   

12.
我们的外部是否存在一个世界的问题自从笛卡尔以来一直困扰着近代哲学。作为"近代哲学之隐秘憧憬"的现象学试图找出这个问题的答案。而以世界问题为主题的现象学也避免了陷入唯我主义和内在主义的陷阱。胡塞尔世界概念的分析从逻辑上开始于静态构造分析,它揭示了视域世界、代现世界与观念世界之间的奠基关系,最终阐明了外部世界是主体性的意向成就,满足了"近代哲学之隐秘憧憬"。  相似文献   

13.
目前全国流行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材,在批判不可知论、论述辩证唯物主义的可知论原则时,绝大多数作这样的表述:“世界上只有未知之物,没有不可知之物。”这种提法有一定的片面性和不准确处。按这种说法,似乎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的东西存在。如果这样,我们所生活的这个世界将是怎样的一个世界呢?实际上,世界上存在的  相似文献   

14.
丁松英 《社区》2012,(24):61-61
生活,是人们停留在这个世界上的一种形式。每个人都以他自己的方式驻足于这个世界。出于人的天性,我们总会左顾右盼,小心翼翼或是正大光明地打量着他人的生活,并且在心里寻思着,别处的生活是好还是不好。  相似文献   

15.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这个世界上总有一些我们无法改变的事情.对于这些事情,我们只能做到坦然面对与接受。除此之外.我们还选择努力去改变一些事情。马克思的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世界是发展变化的,矛盾是推动世界发展变化的内因。有矛盾,才有发展变化的动力。  相似文献   

16.
童话的眼睛     
童话的眼睛明照作品是作家的一种艺术生命形式。在一个成功作家的作品中,我们不仅能窥见作家真诚而丰富的心灵世界,还能捕捉到民族精神之美的熠熠闪光。也许,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到林斯是称作家是民族的惆清.伴着共和国前进的历程,在儿童文学领域申,45年来,他辛勤...  相似文献   

17.
庄子与叔本华之死亡智慧,源于人类的生命意志,人类在此无论如何终归逃不脱人生大限。人在彼岸世界,凭藉着"灵魂"与"气"之氤氲,导引出庄子生死轮回观的真谛;叔本华则用自然不灭原理来证明人类的不灭性(轮回)。世界作为个体有生有死,但是我们人这个类、这个物种、这个理念却是永远不灭的。文章讨论了庄子与叔本华以不同的方式和跨越时空的死亡理解与诠释。  相似文献   

18.
书是人类的朋友,可我们现在越来越疏远这个朋友了。在这个充满欲望和喧嚣的时代,在这个急功近利的时代,很少有人静下心来走进书的世界了。  相似文献   

19.
法国十九世纪画家高更晚年用其全部精力创作了他自认是遗作的油画巨制《我们从何处来?我们是谁?我们往何处去?》,这幅画是综合了画家在塔希堤岛感受到的原始而纯朴的人生观而画出来的。在高更之前或之后,这个带着三个问号的哲学命题都是许多哲人和艺术家为之思索和探究的奥秒。人类在探索客观世界的同时,不懈地探索着人的自身即人的主观世界,这种探索将是无穷尽的。人与人之间,人与艺术作品之间,是能够沟通的。前者靠语言、情感、思想,后者有赖于审美欣赏和艺术评论。但在沟通的同时,也会因为各种原因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隔阂。我和…  相似文献   

20.
听,听,静静地听一我们这个世界到处有天籁之音。听,听,静静地听——世间万物都在唱着动听的歌儿。“沙沙沙”,春天来了。春姑娘丁丁冬冬地奏着美妙的乐曲;“呱呱呱”,夏天到了。一声声蛙呜划破了乡村田野的宁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