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布艺既是生活必需品,也是艺术品。我国民间布艺渊源很早,如刺绣在《尚书》中曾有相关的记载。中国民间布艺的影响不仅传承至今,而且还远播国外,其中日本布艺受我国传统布艺影响尤为突出。日本和服的发展可以说是直接借鉴了中国刺绣和印染技艺的,但也有所创新。中日两国的布艺乃至整个手工艺,各有特色,彼此可以互为借鉴。  相似文献   

2.
中国在明清以后,各地生产的刺绣品,逐渐形成不同的风格,以其独特的面貌著称于世。此时刺绣工艺已发展成熟形成了苏、湘、粤、蜀四大著名地方绣种派别,合称为中国"四大名绣"。巴渝民间刺绣是优美纯朴的乡土刺绣艺术的代表,巴渝民间刺绣艺术民俗特征突出的表现在:一、刺绣存在表现的方式上——是伴随着生活实用而存在的,刺绣制作主要是在服装、被面、床单、帐幔、枕套、鞋帽、背娃带、背包等之上;二、刺绣图形纹样造型上——有明显的环境地域性、寓意体现出纯净的乡土平民性、象征中的世俗生活理想性、造型风格的自然真实性、布局结构的雅俗共谐性。  相似文献   

3.
从中国民间刺绣装饰纹样的独立式纹样构成形式、象征性纹样构成形式及特定对象配以特定题材的纹样构成形式三方面看,我国民间刺绣呈现出一种可贵的"村野之质",其纹样构成是原始性、无意识的平面性造型,并有着强烈的象征性表现特征,对当今的艺术设计有丰富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4.
据考证,早在汉代霍去病、赵充国垦殖河湟、屯田戌边时,就将刺绣这种民间艺术带到了河湟地区,深受青海各族人民的喜爱。在青海湟中,汉藏刺绣、互助土族刺绣、同仁吾屯刺绣最为出众。从刺绣在宗教活动和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以及浓郁的地方色彩与随意性、质朴性等特点折射出青海湟中县的民间刺绣的民族审美意识、单纯质朴的艺术风格,其也深刻反映人们对生活的理解和美好追求。  相似文献   

5.
陕西千阳县的布艺刺绣是关陇地区民间美术的代表,具有鲜明的风格特色。千阳刺绣以其独特的造型、鲜艳且对比明确的色彩和丰富的内涵寓意表达着对生命的赞美和热爱,反映了民间艺人对于生的哲学和活的智慧的思考与理解,它既是对于美的高度追求,也是中国传统生存哲学的完整体现。  相似文献   

6.
正人物名片孟永国,中国刺绣艺术大师,温州大学温州市发绣研究所所长,温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温州发绣代表性传承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刺绣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中国民间文艺最高奖"山花奖"获得者,代表作品有《邓小平》《爱因斯坦》《丝语廊桥》等。其作品有的被作为国家或地方政府礼品馈赠外宾,有的被博物馆收藏。  相似文献   

7.
谈羌族民间刺绣和剪纸艺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羌族民间刺绣与剪纸工艺是我国的一种民族传统手工艺,有着悠久的历史。本文拟从刺绣和剪纸两个方面来谈羌族的民间艺术产品的功能、作用、文化意义和艺术价值,并指出其在现代文化中提升的前景。  相似文献   

8.
中国民间美术是中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本源文化之一,是各族人民智慧的结晶,具有珍贵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及其审美价值。中国民间美术反映了劳动者来自内心深处的高亢之歌和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创造了生活智慧和文化财富,是我国民族文化的基石和灵魂,也是一切美术创作的源头和“活水”。近年来,学术界虽然对中国民间关术的理论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对中国民间美术本源文化特征的研究还比较薄弱:对民间美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还显得不足.尤其是对民间美术本源文化的内涵认识不够,古朴的民风民俗已有所扭曲、断裂和偏移,纯朴的本源文化内涵被人们有意或无意地淡化和忽视。要使中国民间美术真正发挥其社会功能,必须立足于民间美术本源文化的基本特征与特质。  相似文献   

9.
满乡风情浓     
在新宾满族自治县,群山环绕处,风光如诗如画。清澈的苏子河水,自东向西从这片美丽的土地上流过,这里是满族的发祥地——赫图阿拉,又称兴京。这里有努尔哈赤早年创建的两个都城——老城与旧老城。在这里你可以领略到真正的满族风情,你会看到满族的民间刺绣,  相似文献   

10.
《今日南国》2010,(5):50-51
壮族的绣球以其蕴涵浓郁的民族风情和精美的手工刺绣工艺,以及七百多年的发展历史,在广西众多的民间工艺品中独树一帜。是广西壮家人定情和象征吉祥之物,同时也是广西最具特色的旅游工艺品之一。  相似文献   

11.
试论中国民间剪纸造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民间剪纸作为民间美术中的母体艺术受到众多专业美展术工作者的青睐,它独 特的造型语言、装饰趣味已被诸多平面视觉艺术借鉴运用。本文从写实、写意、审美方面 对民间剪纸造型进行了研究、比较,以便更深入地学习了解。  相似文献   

12.
对民间音乐作品进行了界定,对民间音乐作品保护制度的选择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中国保护民间音乐作品法律制度构建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3.
鲁迅所辑的《古小说钩沉》主要涉及三国到南北朝时期的志怪小说,历来为文学界所重视,并作为中国小说发展史史料而被广泛引用。在民间佛教这一尚待开拓的研究领域,《古小说钩沉》为两晋南北朝的民间佛教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史料。《古小说钩沉》的民间佛教突出灵验特色,在信仰、仪式、象征体系中形成了自己的特点。中国民间佛教的定型主要是在南北朝时期完成的。  相似文献   

14.
葫芦,曾经是母体的象征。中国民间送瓜求子的民俗行为,民间剪纸及刺绣出现的葫芦图案,民间乐器葫芦笙和葫芦歌舞,葫芦的原始功能,都具有祈生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宁夏西海固的回族民间刺绣习俗源远流长,工艺独特,种类多样。近年来,回族刺绣在向产业化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传统工艺面临萎缩甚至失传的危机。为保护和传承此项工艺,发挥回族民间刺绣非遗传承人“传帮带”作用,培育刺绣新人;将回族刺绣工艺引入职业院校课堂教学,进行教育传承;回族刺绣民营企业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重视传统技艺的传承;等举措应得到实施。  相似文献   

16.
郝浪 《百姓生活》2014,(1):46-47
昔日绣娘,如今成了创业明星 苏绣是中国四大名绣之一,已有3000多年的发展历史,具有独特的艺术特色与文化内涵。自古拥有苏绣之乡之称的江苏苏州镇湖,是苏绣的发源地。镇湖刺绣的兴起,与它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盛产蚕桑有关。镇湖地处太湖一隅,交通不便,农闲时,心灵手巧的镇湖女人纷纷拿起银针、丝线,刺花修被,贴补家用。镇湖刺绣来自民间,源于生活,历史上的镇湖刺绣,大都以日用绣品为主。  相似文献   

17.
摘 要:驱蝗神是传统社会重要的民间俗信之一,清代山东重要的驱蝗神有刘猛将军、八蜡神、金姑娘娘、沂山庙神。东平王神等。雍正二年之后,儒家化、官方化的刘猛将军刘承忠说逐渐推向民间.民间信仰文化受官方正统文化影响发生变异,刘猛将军诸说有统一趋势及民间对驱蝗神区分模糊化,民间记忆被重新塑造。晚清以后,驱蝗神信仰衰落,中国以地方社会失序走上艰难的现代化历程。  相似文献   

18.
中国历史上素有由年高有威信的耆老和乡官里正调解民间纠纷的习俗.民间调解是一种有效的民主协商纠纷解决机制.民间调解对于化解民间纠纷、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庚寅虎年即将来临,对中国人来说,生肖文化是生活的一个重要背景。虎是扶正祛邪的象征,受到民间喜爱和崇拜.被尊为“圣兽”、“山君”、“兽中之王”、“镇山之神”。民间常将虎头枕、虎头帽、虎头靴、虎画等用以避邪。  相似文献   

20.
锦州满族民间刺绣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极具研究价值。它内容博大,想像力丰富,涵义深刻,手法新颖,形式多变,是研究、挖掘满族历史文化、历史美学等方面的有力的标本。本文结合锦州满族民间刺绣实例,以视觉审美元素为主要探讨对象,从本原文化、特殊地域、主体形象、针法布局等方面对其进行了分析和梳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