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济危机背景下在校大学生理财观问题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冰秋 《宿州学院学报》2010,25(5):90-92,95
从经济爆发背景的角度,反思中国在校大学生理观存在的问题:一是理财意识淡薄,二是理财方法不当;存在这些问题的因素是传统上不重视理财教育,社会大环境对其理财观的不利影响,理财教育不完善。根据形成的原因,提出了解决问题的相应对策,以帮助在校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理财观。  相似文献   

2.
好书推荐     
《社区》2010,(18):33-33
《高薪水比不上会理财》 钱怎样才能保值?怎样筹措子女的教育经费?养老的钱从哪里来?光靠薪水,这些问题只会让你越来越焦头烂额!会赚钱是好事,会理财是大事。一生中无数的财务问题,要怎样通过理财,才能让你后顾无忧?作者以自己在华尔街多年的经验,提出了最基本的理财理念,指导我们在股票、房产、养老金等各方面的理财秘诀。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发展和国民收入分配体制的改革,居民财富不断增加,个人理财的需求快速增长。但是与个人理财需求的不断扩张相比,我国金融理财市场发展相对滞后。本文分析了我国金融理财市场现状及发展金融理财业务的必要性,对理财模式进行了探讨,并提出政策性建议,为我国金融理财市场的开拓与培育提供一种新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4.
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个人理财是商业银行开展的最为广泛的业务之一,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与此同时,也存在着诸多不可忽视的问题。随着我国金融业的发展以及市场环境的完善,这些问题将逐步得到缓解或克服,个人理财业务也会迎来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5.
在老龄化社会背景下,老年人理财对于老年人的晚年生活有着重要意义。通过2015年第四次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北京地区数据进行城镇老年人理财影响因素的分析,结果发现不同年龄段对老人是否理财的影响不完全一致,而受教育程度较高的老人、自评经济状况较好的老人、有存款的老人、名下有住房的老人、购买过商业保险的老人以及经常使用互联网的老人更倾向于理财。相关的行业应该充分把握不同特征人群的理财特点与影响因素,更好地开发老年理财产品,发掘老年客户。  相似文献   

6.
采用2011年中国老龄人口健康状况调查(CLHLS)数据,在描述农村留守老人群体特征和养老现状的基础上,运用Logistic模型探讨了个体特征、家庭特征和社会福利对农村留守老人养老模式的影响。研究发现:我国农村留守老人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从个体特征层面上看,年龄较大的、身体健康状况较差的、男性、受教育程度高的和自己(或配偶)有房屋的这几类农村留守老人群体,更容易选择正规化养老模式;从家庭特征上看,留守老人家庭收入越高、地位越高、子女数量越少越倾向于正规化养老模式,家庭出现过迁徙比没有出现过迁徙的农村留守老人更热衷于非正规化养老模式;从社会福利层面上看,所住社区有组织活动和没有参与医疗保险的留守老人更倾向于选择正规化养老模式。  相似文献   

7.
浅谈大学生的理财之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时代是学习理财的黄金时期。可是大学生在理财过程中存在很多的问题,理财能力薄弱,理财知识匮乏,针对这些问题,大学生一方面要从自身努力,掌握理财技能,另一方面,学校要为大学生提供好的提升环境,促其成功。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很多投资理财的骗局纷纷盯上了老年人,以高利息回报为诱饵,把老年人一生积蓄的养老钱以理财的名义收入囊中,等老人需要用钱去支取的时候无法兑现,才发现自己上当受骗,上演了无数家庭悲剧.  相似文献   

9.
吴敏 《社区》2014,(27):30-31
在老龄化社会,老人养老难,空巢老人养老更难。辽宁省大连市一些社区多路径创新社会管理,通过体贴细致的服务,破解养老难题,为空巢老人撑起“保护伞”。一根黄丝带 大连市沙河口区兴工街道泉涌社区,有一支“黄丝带”志愿者服务队,一共28人,他们不仅给空巢老人发放用来呼救的黄丝带,而且每日勤走勤看,发现谁家窗上系有黄丝带,就会前去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0.
中国老人的房产拥有率很高,但养老储备不足,使得以房养老模式应运而生,它将房产价值流转和养老资源供给有效结合,通过变现房产价值来补充养老资金,在提高老年人晚年生活质量的同时,也构成社会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的一部分。文章分析了以房养老保险、售房养老和租房养老3种典型的以房养老方式,以案例的形式从基本概念、计算公式、优势劣势和适应人群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阐述。最后提出了促进以房养老模式发展的政策建议,首先是加强宣传引导,培育新型养老观念,其次要完善顶层设计,构建全面制度保障,然后要创新产品种类,开展金融创新。  相似文献   

11.
许义平 《社区》2005,(20):10-11
居住在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的高龄、独居的困难老人,无论你是不是有子女赡养,都可以享受到由政府拨款的居家养老服务,仔细算来,政府每年要为这些老人人均支付2000元,并列入政府年度财政预算。自2004年开始,宁波市海曙区积极开展社会化居家养老的全新探索,构建起以社区为依托的社会化居家养老体系,在提高老年人福利水平的同时,创造了居家养老服务就业岗位,走出了一条就近、便捷、专业化、低成本的“社会养老居家化,居家养老社会化”的道路。  相似文献   

12.
晓楠 《社区》2005,(20):62-62
老年人退休之后,一般会有一些存款或退休金养老。面对市场上林林总总的投资品种,老年人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以钱生钱”的理财方法呢?老年人投资理财应把握一条总的原则,就是安全投资、防范风险。目前投资品种虽多,但各品种收益有高低,风险也有大小。一般投资收益高的,风险也大,此种投资并不适合老年人。专家建议,退休后的老年人理财,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选择适当的储蓄品种老年人最好不要将退休金都存在活期储蓄账户上或是放置在家中,要通过适当的操作实现利息最大化,比如通过零存整取的方式增加利息收益。现在一年期零存整取的利率是1.71…  相似文献   

13.
非营利组织视角下养老机构管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养老机构是养老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少子老龄化、高龄化的背景下,全国已有近200万老人在机构养老,未来将有更多的老人到机构接受养老服务。目前养老机构存在的核心问题是,政府和社会各方对养老机构的定性存在分歧,致使政策摇摆不定,或以事业视之,或以产业视之,致使养老机构的发展不能健康有序,养老服务质量不尽人意。从养老机构的工作目标、服务对象、服务过程看,这一机构是典型的非营利组织。社会上实际存在的营利性养老机构,承担了养老服务的职责,而赢利能力有限,难以获得高额利润,应予一定的政策资金支持。建设发展养老机构,应该从其非营利属性的本来意义着眼,确立履行社会责任的目标,建立宏观的行业管理体制,构建起以老人满意度为核心的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14.
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外汇理财的吸引力,对外汇理财投资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总体上将促进我国外汇理财市场的理性发展。较之以往,目前个人外汇理财主要面临三种风险:汇率风险、利率风险及投责风险。在人民币汇率改革的背景下,个人外汇理财应采取更为稳健、更为全面的投资策略,以确保投资成功。  相似文献   

15.
汉唐间中央财政职官体制的第一次变革,发生在东汉,由少府和司农分别理财演变为司农统一理财,可看作是财政领域一次迟到的封建主义变革。第二次变革,曹魏开始,隋唐之际完成,司农理财演变为户部理财,是皇帝以近弥侍臣取代三公职权在财政领域的表现。第三次变革,是唐中期为适应国家政治经济的发展变化而出现的,户部理财演变为使职理财。使职理财持续三百多年,起过积极作用,具有历史的正当性和优越性,但深受其变革自发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我国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寿命普遍延长,特别是在广大的农村地区,高龄老人的数量急剧增长。随之而来的是高龄老人的养老问题,养老问题的关键在于养老收入的充裕,从养老收入的来源入手,探讨其存在的问题及完善的措施,以助力于养老问题的解决及和谐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上海市近郊农村老人生活现状的考察发现,以"养儿防老"为内容的家庭养老模式在近郊村难以维系,并出现了低龄老人"以自我劳动为基础,以自我积累为目的,以自主分配为原则"的"自主养老"新模式.该养老模式的出现与当代家庭的深刻变迁有着密切关系,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第一,家庭结构核心化迫使老人通过"自我劳动"积累养老的物质资源.第二,家庭伦理世俗化为老人自我积累提供了持续的内在动力.第三,代际关系的离散化为老人自主分配家庭资源提供了政治空间.三者从家庭内部瓦解"养儿防老"的社会基础,从而改造低龄老人的养老观念和养老行为,促使老人选择"自主养老"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18.
上市公司委托理财作为一种经济行为,近些年来表现得相当突出和普遍,出现过阶段性的繁荣。但由于存在委托资金规模巨大、保底条款缺乏法律保护、操作约束机制不完善等因素,往往蕴含较大的风险,对这些公司的业绩及证券市场产生了负面影响。面对这些问题,应当从完善立法、健全风险控制制度、加强信息披露、强化证券民事责任等方面加强对委托理财的控制。  相似文献   

19.
需求理念下我国农村养老保障政府行为再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不断加深,我国公共服务领域养老保障体系建设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这项需要政府推动才能不断完善的重大民生工程,虽然投入了大量的人财物力,但这些资源主要流向了城镇地区。由于城镇居民生活水平普遍高于农村居民,不断提高的养老保障供给标准和相继完善的养老床位设施、供给补贴等,均能够较好地契合城镇居民养老需求。但是,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一边是逐年上升的老年人口,其中包括大量的留守老人和失能半失能老人,另一边是徒然空洞的农村养老保障和服务,使得农村成为我国养老保障体系建设的薄弱环节。近几年,地方政府开始关注农村地区养老,希望推动农村养老保障体系建设。但由于供给标准和服务脱离了居民需求,农村养老市场未能开发,造成了部分资源浪费和养老需求仍得不到满足的矛盾局面。分析政府养老保障建设忽视农村需求而存在的问题,提出应以需求理念为宗旨,从养老需求、市场发展、监督管理和制度制定等方面调整政府行为,以推动农村养老保障体系的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20.
2013年9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开展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试点”,使得“以房养老”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以房养老”是指老人将自己的产权房抵押出去,以定期取得一定数额养老金或者接受老年公寓服务的一种养老方式,在老人去世后,银行或保险公司收回住房使用权。这种养老方式,被视为是完善养老保障机制的一项重要补充。据了解,“以房养老”具体操作办法和实施计划,有望于2014年一季度出台。而近几年来,已经有一些老人选择用房子作为资源,为自己的养老提供经济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