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审美趣味是特定时代和民族的历史产物,“共通感”作为趣味判断的基础必定也是先验与历史的统一,且审美趣味的繁荣与衰败决定于民族和时代的内在需要。要想创造审美趣味的时代,必须首先创造健康的社会环境和民族普遍的自由精神,教育则是达到这一目的的第一内在动力,其本质是将秩序渗透进人们的心灵,使他们的内心充满和谐的力量。时尚作为当今社会的审美趣味特征,其模仿的本质与审美趣味“自己思维”的原则所具有的主体独立人格是相悖的。时尚所带来的人的思维的整齐划一,弱化了人的批判意识,这决定着艺术的使命是去唤醒人们内心自我尊重的崇高精神。  相似文献   

2.
阳光在心里     
左丽红 《社区》2002,(10):55-55
对于我来说,生活从来都是枯燥乏味的。每天,我在同一时间内起床吃饭、上班,每天都面对那些我喜欢或不喜欢的面孔;每天都重复做一份机械无聊的工作,尤其不能忍受的是,我所在的单位效益不好,即使拼命做下来,也只能拿到区区几百元薪水,还经常拖欠。因此我特羡慕那些有钱人,他们出则有车,住则有别墅,动辄一掷千金,天天灯红酒绿,全然不必向我这样苦苦挣扎在生存线上。这还不算,而且还要时时小心迎接那些来自各方面的并不友善的目光。因而我活得艰辛无奈,我内心充满了悲哀。因为没有结婚的缘故,所以我的空闲时间很多。我常常一个人望着天花板发呆,…  相似文献   

3.
社会是一群面孔.一副面孔,就是一种情绪;一副面孔,就是一个灵魂;一副面孔,就是一个秘密;一副面孔,就是一个生命.洋洋得意的满面红光,郁郁寡欢的神情凝重;踌躇满志的意气风发,跌蹉困厄的晦色愁容.有什么样的胸怀,就有什么样的气质;有什么样的追求,就有什么样的精神.有什么样的心灵,就有什么样的表情;有什么样的性格,就有什么样的面孔.  相似文献   

4.
内心深处,每个人都渴望你会记住她的一些私人化的细节。人的内心总有一个最温柔的角落,如果触摸到了,你就找到了交流的平台。这难吗?不难,像那个米粉店的老板一样,只要记住,记住那个面孔通行证就是够了。  相似文献   

5.
五四文学,当我们说起这个名称的时候,内心总会泛起一些兴奋的涟漪。那是一个文学的黄金时代,也是人之子觉醒的时代。在那个充满激情的舞台上,思想与文学联袂翩翩,演绎了一出五彩纷呈的历史壮剧。  相似文献   

6.
幽蓝畅想     
尤束 《中国农村》2011,(12):106-112
史蒂夫·詹内蒂是一位杰出的建筑师,他的另一身份则是艺术家,尤其喜欢描绘天海一色的景象。不难想象,他为自己打造的工作室也必定以天空与大海为蓝本,隔离出一个充满艺术畅想的小世界。  相似文献   

7.
温暖传递     
能帮助别人的人,他的灵魂一定是充实而富有的;能予人温暖的人,他的内心一定温暖如春。抱抱团是一种简洁有效的温暖传递方式。一个拥抱,一个微笑,足以融化掉眉头的冰雪,驱散面庞上的阴霾。  相似文献   

8.
一个善良的人必定是有很多记忆的人。一个经常翻开记忆的人,必定也是一个善良的人。刘永学就是这样一个人,他写下的这本《寻找金玫瑰》(湖南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以闪光的片断在岁月的河流上歌吟,用记忆的方式在时间的帷幕上跳舞。  相似文献   

9.
梦圆紫禁城     
正人们常说"三十而立",其实细想想也还真是那么回事,而我也是即将跨入30岁门槛的人了,回首过往,我的内心充满了感激与满足。我有可以陪着自己一起笑一起哭的好朋友,我有时刻陪在自己身边的亲人;我有一份还算是让老家亲戚朋友羡慕的工作;我有一处号称位于北京七环外的Dreamhouse(其实是在河北燕郊);我有一个让他站着决不坐着的听话老公;最最重要的是,我们在北京  相似文献   

10.
李珍 《社区》2012,(1):62-62
"老龄化"和"核家庭(一对夫妻加一个孩子的小家庭)"这两个词是目前日本社会的两大趋势,近年来越来越多日本老人选择住进养老院度过晚年。但日本老年问题研究所专家三谷隆生指出,老人内心渴望倾诉和陪伴,需要被人关注,多和充满朝气的孩子相处能让他们精神矍铄、心情开朗。  相似文献   

11.
有个人坐出租车,路上看见一个因为超速而翻车的摩托车。车主人面孔朝下地躺在路旁,鲜血从额角大量的留出来,居然没有一个经过的人去救他。  相似文献   

12.
主编寄语     
《昭乌达蒙族师专学报》2010,(1):I0001-I0001
似乎,所有的人对于2010年的到来,都有着胜于往年的迫切与期盼。就某种意义而言,国人或许没有举世公认的浪漫,却从来不乏完美主义的情怀。新世纪进入第一个10年,每一个人的内心都充满了即将验收成果的兴奋与愉悦。  相似文献   

13.
<正>弱者普遍易怒如虎,而且容易暴怒。强者通常平静如水,并且相对平和。一个内心不强大的人,自然内心不够平静。内心不平静的人,处处是风浪。再小的事,都会被无限放大。一个内心不强大的人,心中永远缺乏安全感。不够强大,意味着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通常表现为:要么特别在意别人  相似文献   

14.
<正>一个成功的企业背后必定有成功的企业文化,也必定有一个卓越的企业家。作为比亚迪的创始人,王传福身上的激情、创新、执着、务实品质也融入到这个企业,让比亚迪打上浓重的个人烙印。  相似文献   

15.
悲观主义能不能成为一种生命学说呢?回答可以是“是”,也可以是“否”,要看回答者的气质而定。两个人生活在同样环境内,一个人会看见世界充满光明和希望,另一个人却会看见世界是漆黑一团,充满着苦难和痛苦。两个人同时死在绞架上,一个人是为了拯救自己的国家,另一个人是罪犯;同样一件事,两个人的经验却完全不同。但这样的个人事件能成为一种哲学吗?叔本华认为可以。他  相似文献   

16.
刘志轩 《社区》2002,(22):1-1
美好的家庭,是幽静的港湾,是坚实的堡垒,也是一汪永不干涸的沙漠之泉。谁若没有享受过甜得沁心的悄悄话和小天使们喷鼻的尿布香,就说明他或许拥有外面的整个世界,但绝对不拥有家的安逸。家庭不仅能抵御外界风雨的侵袭,还能给人宁静与安慰,使人洗心涤虑,怡情悦性。充满爱心的家庭最幸福。开着小车带着孩子闹离婚却又离不了的家庭,不见得比背着孩子,相互搀扶着去讨饭而又没讨得多少的家庭幸福。原因在于,它丢掉了一个幸福家庭起码应具备的东西:真诚的爱。所以,感觉不到痛苦的爱情不是真正的爱情,感觉不到幸福的婚姻必定是悲哀的婚姻。而充满爱…  相似文献   

17.
虚室生白     
叶春雷 《社区》2014,(32):52-53
“虚室生白”这个词来自庄子。“虚室”指一间空空的房子,比喻富有余裕的内心。“白”喻指“智慧”。“虚室生白”,指的是内心的空间产生真正的智慧。智慧来自内心的空间。内心的空间越大,智慧则越多。但现代人内心的空间到底有多大?这已经是一个颇让人踌躇的问题,或者说,不知我们的内心还有空间否?  相似文献   

18.
用爱心说话     
你是个永远不会缺乏耐心,也绝不会像火山爆发一样发脾气的人吗?你是不是能永远打从心底,用充满爱与平静的口吻,对孩子、伴侣与朋友说话?如果你的答案是肯定的,那就跳过这一章。否则你就要仔细读清楚了。要用爱心说话的关键,首先是要能确定你的爱,以你的爱为荣,而且要知道自己什么时候没有本着爱心去行动。当你触及到自己的内心时,你会感到与他人的心相连,你也接近了自己的智慧。你能够在这样的内心世界里讨论任何一种感觉,因为你的心是平静的,充满了安详、同情与理解。就是这样一个地方,让你在看到天真的孩子嬉耍时,会充满喜悦的泪水。在那…  相似文献   

19.
在今天的环境里,很多人的内心充满了疲倦、愤怒、内疚和无奈等情绪,甚至有厌恶生活的感觉。根源可能来自我们的观念。最妨碍我们有所突破的观念,有三个模式框。  相似文献   

20.
"经济人"是亚当@斯密为市场经济行为所作的人性假设,这一假设实际隐含着人的两张面孔,即根据需要与欲望的区别而刻画的人的面孔与非人的面孔.对市场经济行为进行道德评价时,人们往往容易混淆人的这两张面孔,致使把人的行为误认为是非人的行为而大加批判,把非人的行为误认为是人的行为而广为赞赏;或者满足人的需要而导致欲望的泛滥,禁止欲望又使正常的需要受到压抑.把"经济人"进一步划分为"人"与"非人",这有助于对市场经济行为进行较为客观合理的评价,走出市场经济行为道德评价的误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