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伯纳德·马拉默德的犹太道德观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伯纳德·马拉默德(1914-1986)是美国当代犹太小说家。他的作品集中反映和描写了美国犹太移民的不幸遭遇,揭露批判了美国资本主义社会的丑陋和弊端,沤歌了犹太移民的善良、诚实、坚忍和责任心等美好品质,赞美了具有追求“新生活”坚定信念的人,揭露和鞭挞了那些自私自利、贪图名利地位,耽子声色犬马之娱的不肖之徒。通过他的作品形象地展示了他的犹太道德观。在马拉默德犹太道德观中,一个有道德的犹太人应该行善、诚实、具有责任心;在人生的沉浮中,敢于追求新的生活;把个人的命运与整个犹太民族的命运紧紧相联系。马拉默德在阐述…  相似文献   

2.
1881年以来,由于俄国恶劣的政治、经济环境和不断的反犹浪潮,促使犹太人的生活日益陷入困境,而美国社会所提供的机会、平等和自由吸引大批东欧犹太人移民美国。在与美国主体文化交流的过程中,以犹太教为核心的犹太文化与以基督教为主的美国主体文化之间不断冲突和融合,形成了独特的美国犹太文化,塑造出了兼顾犹太文化传统和美国现代文化的双重文化认同。  相似文献   

3.
迈克尔·戈尔德的《没钱的犹太人》是一部重要的美国无产阶级文学作品。戈尔德在这部作品中不仅忠实地记录了大移民年代里美国犹太移民的贫穷生活和腐败的社会风气,而且还深刻地批判了一些犹太移民,特别是那些犹太上层移民的蜕化变质。在某种意义上说,这部作品在美国犹太文学发展中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并开创了美国无产阶级文学的一代风气。  相似文献   

4.
在古犹太文化中,“约”主要是用于指上帝与犹太人的立约关系。犹太文化对“约”观念的这一独特界定与理解,不仅与古近东的“约”在内涵上有着本质的区别,与基督教文化对“约”的看法也存在一定的差异。“约”观念是犹太文化及希伯来圣经中的核心观念和重要范畴,在犹太文化和希伯来圣经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同时对犹太人的生活方式以及犹太思想文化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美国犹太人委员会是美国犹太人社区中古老而富有影响力的全国性防御型组织。在苏联反犹主义和东西方冷战的背景下,美国犹太人委员会不但关注苏联犹太人命运,而且致力于切断美国犹太人与共产主义之间的联系,为教育美国犹太人不懈努力。为此,在冷战爆发之初,美国犹太人委员会开展了一系列反共产主义活动。在犹太社区内部,排斥左翼或亲共产主义组织;在犹太社区外部,联系各类反共产主义非政府组织,并借助广播、出版物等手段,宣传反共产主义思想。在冷战意识形态话语权争斗下,美国犹太人委员会的反共活动呈现出浓厚的“自由主义”色彩。  相似文献   

6.
犹太作家莫迪凯·里奇勒的小说郭继德1“求生”是犹太文学的“一个传统主题”。由于北美洲欢迎任何寻觅自由和契机的移民,不少犹太人为摆脱旧世界的迫害,渡过浩瀚的大西洋,在北美洲这个新世界里定居下来,为北美洲生活增添了异彩。他们绝大部分人为了从商的便利和得到...  相似文献   

7.
自美国犹太文学产生以来,一直备受世人关注,其不仅是美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犹太民族社会生活的精神产物。在经历了"第一代"和"第二代"美国犹太作家作品的平寂、发展与颠峰时期,"第三代"美国犹太作家更加注重犹太性的特征描写与宣扬犹太的伦理道德观念,进入了犹太性的回归阶段,思考犹太人身份建构的历程,无不体现了新生代美国犹太作家对于犹太民族命运的深切关注。  相似文献   

8.
美国犹太文学同美国华裔文学、非裔文学一样,是美国文学的重要一支.犹太作家们在犹太与美国的双重语境中,从犹太民族特有的历史传统中汲取养分,创造出了具有鲜明特色的美国犹太文学,为美国文学的繁荣与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作为一个流亡两千多年、并一直生存在异族控制中的民族,犹太人遭受了人类社会所有的苦难.因此,受难、流浪与身份问题成了美国犹太文学特有的创作主题.  相似文献   

9.
现代奥地利著名犹太小说家约瑟夫·罗特(1894-1939)于1930年出版了小说《希约普---一个普通人的故事》(Hiob. Roman eines einfachen Mannes)[1],其从标题到内容、从谋篇布局到人物形象塑造,与圣经故事《约伯记》(Hiob)存在着明显的互文关系。理解作品中体现的宗教元素,有利于把握罗特对于20世纪初东欧犹太人信仰和生活的思考,他内心对于自己犹太身份的态度及其在普遍意义上对人性的探索。  相似文献   

10.
在古犹太文化中,“约”主要是用于指上帝与犹太人的立约关系。犹太文化对“约”观念的这一独特界定与理解,不仅与古近东的“约”在内涵上有着本质的区别,与基督教文化对“约”的看法也存在一定的差异。“约”观念是犹太文化及希伯来圣经中的核心观念和重要范畴,在犹太文化和希伯来圣经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同时对犹太人的生活方式以及犹太思想文化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战后美国犹太小说几乎感应了整个社会的脉搏。题材的多样性和深刻性涉及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作为一个特殊群体的作家群,无论他们对自己的犹太身份持何种态度,他们在自己的作品中,或多或少会流露出双重文化对自己的影响。犹太文化根深蒂固的向心力与西方(美国)传统潜移默化的渲染,在他们身上迸出巨大的生命力量,这种文化的骚动与融合,造成了兼收并蓄、缤纷多彩的文学奇观。索尔·贝娄如何由开始时对犹太文化的背离最终又走向回归;辛格强调犹太文化与现代社会的冲突;罗斯的小说关注犹太人在美国社会世俗化过程中的种种困惑。所有这些都从细枝末节中揭示了美国犹太人如何在各个方面与西方传统痛苦而又成功的嫁接。  相似文献   

12.
美国犹太作家菲利普·罗斯文学世界的流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战后美国犹太小说几乎感应了整个社会的脉搏。题材的多样性和深刻性涉及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作为一个特殊群体的作家群,无论他们对自己的犹太身份持何种态度,他们在自己的作品中,或多或少会流露出双重文化对自己的影响。犹太文化根深蒂固的向心力与西方(美国)传统潜移默化的渲染,在他们身上迸出巨大的生命力量,这种文化的骚动与融合,造成了兼收并蓄、缤纷多彩的文学奇观。索尔·贝娄如何由开始时对犹太文化的背离最终又走向回归;辛格强调犹太文化与现代社会的冲突;罗斯的小说关注犹太人在美国社会世俗化过程中的种种困惑。所有这些都从细枝末节中揭示了美国犹太人如何在各个方面与西方传统痛苦而又成功的嫁接。  相似文献   

13.
文章首先介绍了犹太人的独特历史地位和文化特征,然后从宗教和语言两个因素入手,论述了面对现代冲击的美国犹太文化的内涵,而这种文化正好为犹太小说的发展提供了背景和素材,从而使犹太小说在美国文学中脱颖而出。  相似文献   

14.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随着又一次的美国移民的高潮,美国犹太文学在五、六十年代达到了鼎盛时期。这个时期的美国犹太小说,主要都是由第二、三代美国犹太移民创作的。这些小说大多聚焦于大都市郊区的美国犹太移民生活,集中反映了犹太人和反犹主义者之间的共生关系。如布鲁斯·杰伊·弗里德曼的《尾舵》(1962)和索尔·贝娄的《牺牲品》(1947);以及美国小说中哈克贝利·芬的犹太变体,如索尔·贝娄的《奥吉·玛琪历险记》(1953)、伯纳德·马拉默德的《新生活》(1963)等。与此同时,不涉及第二、三代美国犹太移民的另一种美国犹太小说正在悄然兴起。从1930年起就一度从美国小说中消失的犹太移民形象,又作为小说的主要人物出现了。这种新的移民小说,既不同于盛行的美国犹太小说,也不同于早期的移民小说。  相似文献   

15.
第二次世界大战纳粹分子的大屠杀给犹太人造成的巨大伤害,对当代美国犹太小说的创作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本文试图通过对一些犹太作品的分析,对美国当代犹太文学中以大屠杀为主题的小说进行粗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6.
马拉穆德是位杰出的美国犹太作家,其作品主要描写了其同胞的生活际遇,但是他不仅描写犹太人民的生活,更描写生活在美国的普通人的生活,其作品是普遍人性的展示。作家著名的小说《店员》中主人公,意大利异族流浪青年弗兰克从打劫杂货店主犹太人莫里斯到转变为其继承者和皈依犹太教,显示了他隐含在刻画犹太人民生活表象下的人性关怀。  相似文献   

17.
以色列、犹太、希伯来,在今天和历史上所表达的含义是不同的。在今天的语汇中,这三个词的概念基本上是明确的,不至混淆。“以色列”是一个政治实体的名称,指在巴勒斯坦的那个犹太国家。“犹太”是一个民族的名称,指生活在以色列国的主体民族,也指目前仍散居在世界各地的、有犹太血统、信奉犹太教的那部分人。“希伯来”,是一种语言的名称,指今天以色列国的官方语言,也在一部分散居的犹太人中使用。那么,今天正确地使用这三个名词,应该是:以色列国、犹太人、希伯来语,错误地使用会引起概念上的混乱。例如:我们不能把希伯来语说成“犹太语”,犹太语一般是指散居在世界各地犹太人所使用的语言,主要是指欧洲犹太人所使用的意第绪语。  相似文献   

18.
莫迪凯·里奇勒是加拿大犹太作家中最具争议的一位。他的作品主要涉及加拿大犹太人的生活,特别是对蒙特利尔的犹太人进行了全景式的真实描述,采用悲喜剧结合的写作手法,极富戏剧效果。里奇勒的作品不论是否以犹太人为主角,通过对文本和人物地探索和分析都会发现其中映射出两大主题:犹太民族身份(或民族身份)和道德主题。  相似文献   

19.
论德莱塞的《嘉莉妹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奥多·德莱塞(Theodore Herman Albert Dreiser、1871.8.27—1945.12.28)是二十世纪美国最有成就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之一。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嘉莉妹妹》(Sister Carrie、1900年)深刻形象生动地反映了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资本主义迅速发展中的美国社会现实。在美国文学史上他第一次广泛地、真实地描写了美国多阶层的社会生活,并且在写作上是“第一个充分捕捉当代美国本地气息的小说家”,为美国现实主义文学开辟了新的一页。德莱塞于一八七一年生于美国印第安纳州特雷霍特(Terre Haute)小镇。父亲  相似文献   

20.
祛魅是美国犹太作家菲利普·罗斯创作上的一个重要特征。罗斯通过描写犹太青年的反叛行为,揭示了犹太人心理层面上的祛魅,表达了犹太人对犹太传统的复杂情感。罗斯采用揭示、嘲讽、戏谑、颠覆、解构等作为其文学祛魅的方式;既祛犹太传统与犹太主流话语之魅,又祛美国主流文化价值之魅,是罗斯文学祛魅之特点;而还原人真实、本来的面目,实现人的彻底解放与自由,是罗斯文学祛魅之目的。罗斯的创作彰显了其人道主义精神实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