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师的回答     
《北方人》2008,(6)
有人问柏拉图:"一个贫穷的国家为什么也有富人?"柏拉图回答:"如果你把一个国家当做一个纯粹的国家那就大错特错了。因为任何一座城市都是两座城市:即富人的城市和穷人的城市。"城市是富人的城市,也是穷人的城市。而且到任何时候,穷人都会多于富人,城市的领导者在作决策的时候,一定要首先想到穷人。  相似文献   

2.
<正>有两个人:一个富贵体弱,一个贫穷强壮。两人彼此互相羡慕。富人羡慕穷人健康,穷人羡慕富人的财富。甚至,富人愿拿全部财富去换取穷人的健康,穷人愿拿身体的健康去换取富人的财富。他们这个心愿,被一个神奇的医生知晓了。医生用交换人脑的方法帮他们实现了愿望:富人从此一贫如洗,拥有了健康;穷人从此富甲一方,变得体弱多病。从那之后,两个人过上了他们渴望的生活。变成了穷汉的富人,由于拥有  相似文献   

3.
学会做穷人     
学会做穷人周洪国内一著名作家断言:从现在起到本世纪末,将决定谁是穷人谁是富人。事实上,这几年贫富分化已见端倪。所以,在进入21世纪的前夕,当务之急是我们要学会做穷人。我们不愿意做穷人。整个20世纪,我们都在同贫穷和制造贫穷的人做殊死斗争。我们父辈用了...  相似文献   

4.
从社会经济的角度讲 ,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 ,是一个富人崛起、资本积累的过程。在中国传统社会 ,富人的发展一直遇到很大的障碍 ,为富人辩护、尊重富人的观念相当薄弱。明清之际 ,为富人辩护的声音高涨起来 ,富人的价值得到空前的肯定。应该说 ,为富人辩护、尊重富人的观念具有现代精神。遗憾的是 ,这一观念迟迟没有为社会所接受  相似文献   

5.
雷抒雁 《可乐》2008,(10):49-49
家乡的人过去总说:"富人养骡马,穷人养娃娃。"甭管家里多么贫穷,孩子多么多,个个都是爹娘心中的宝贝疙瘩。心啊,肉啊,爱得不行。其实也是,穷人中兴家道的希望,养老送终的寄托,除了孩子,还能有什么呢?  相似文献   

6.
江菲 《社区》2005,(22):49-50
在北京有这样一所学校,在这里上学不用花钱;这里只接收最贫穷的农民工子女,这里的钱都是富人捐助的。动议创办这所学校的人竟是一位曾经从事物业管理工作的经理及其与她志向相投的追随者。他们坚信一种新的财富伦理能够沟通贫富,催生社会正义  相似文献   

7.
张圣荣 《华人时刊》2006,(11):52-55
中国不缺富人,缺的是富人的慈善热情。不少人认为,中国慈善还未真正开始,理由之一便是内地的富人得了“慈善冷漠病”。来自中华慈善总会的统计数据显示,该会每年所获捐款大约70%来自海外,15%来自大陆的富人,10%来自平民百姓;大陆99%的企业没有参加过捐赠。  相似文献   

8.
<正>一个理财专家在博客里假设:把社会财富比成一个系统,本来就有富人和穷人。如果,把系统清零,把社会财富重新平均分配给每一个人,结果会怎样?可以想象得到,很快平均就会被打破。因为有人会拿着分到的钱去下馆子,而有的人用分到的钱去开馆子,因为选择不同,很快,财富就又不平均了。一年以后,也许再长一点,五年以后,原来的富人还会是富人,原来的穷人,又回到了初始的状态。我们深信这不是假说,因为你我身边都有这样的两种人。贫穷或富裕靠的不是运气,也不是所谓的机遇,而是选择,一种生活方式的选  相似文献   

9.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21世纪,中国仍没有摆脱贫穷的困扰,迫切需要加深对贫穷问题的研究。对柯象峰关于中国贫穷问题的主要思想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可以发现中国的贫穷问题是由物质、生物、政治、经济、社会等多方面因素共同导致的,并且具有循环性,还可能引发一些其他的社会问题,后果严重。因此,贫穷的防治工作尤为重要,主要包括积极的贫穷预防和消极的贫穷救济两种途径。  相似文献   

10.
南京现代金报说,浙江违法生育人口中,温州占了一半。“治理富人、名人超生问题,硬办法不行,软办法不灵。”温州市计生委负责人郑锦春无奈地说,基层计生人员面对富人、名人超生,无计可施。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富人名人的增多,他们超生的现象也日益增加,各地虽加大处罚力度遏制。然而,一个无法回避的现象是:富人、名人超生现象没有减少。  相似文献   

11.
从20世纪80年代起,美国政府在开发新社区时非常注意不在一个区域集中建造一大批穷人、老人公寓,以防止低层次、低教育、高失业、高犯罪社区的滋生。让贫穷的人也能住上舒适的、与富人一样的公寓。老百姓也被纳入政府的业绩的衡量的标准。7月14日,美国“东部好莱坞”银杯(SILVERCUP)电影电视制作公司终于向当地民众妥协,同意在联合国对岸新开发区建造150套“平价房”。在今日美国,房地产开发商只要从政府手上拿土地,“我是一个商人,我不应考虑穷人”、“只为富人盖房子”的行为已经很难行得通  相似文献   

12.
嫉妒是一种不良的心态,也是一些中国人的劣根性。冯骥才的《富人区》言约意丰,针砭弊,入木三分,启人深思。作者没有从理论上条分缕析,而是运用电影中的蒙太奇手法,将三个片断连缀成文。作者将美国人、日本人、中国人面对富人区的不同心态放在一起进行比较。面对富人区,美国人的态度是"如果将来我也遇到好机会,我  相似文献   

13.
有个富人,背着许多金银珠宝去远方寻找快乐,可是走遍了干山万水也没有找到。  相似文献   

14.
有个富人,背着许多金银珠 宝去远方寻找快乐,可是走遍了 千山万水也没有找到。一天,一 位衣裳褴褛的农夫唱着山歌走过 来。富人向农夫讨教快乐的秘 诀,农夫笑着说:"哪里有什么 秘诀,只要你把背负的东西放下 就可以了。"富人蓦然醒悟-- 自己背着那么沉重的金银珠宝, 腰都快被压弯了,而且住店怕 偷,行路怕抢,成天忧心忡忡,  相似文献   

15.
张恒 《社区》2009,(15):58-58
“廉租房应该是没有厕所的,只有公共厕所,这样的房子有钱人才不喜欢。”——茅于轼此语,无论从哪个角度看,一丁点错都没有。我非常奇怪,为什么还会有那么多人批评他。据我目力所及,批评的文章虽多,不外乎是从两个方面出发:一、此举无法防止富人寻租,纯属富人生病,穷人吃药;二、从文明的角度出发,穷人不该受此侮辱。下面一一分析。  相似文献   

16.
中国的许多富人只有财富界定自己的地位,缺少道德意识和社会责任,因此就没有任何精神传统对其穷奢极欲进行制约。  相似文献   

17.
一提起富人,很多人想到的都是他们怎么有钱,怎么奢华,至于他们的生活和精神状态,却少有知晓。偶尔惊鸿一瞥,也都是他们捐了多少钱,与哪个明星有暖昧关系等等。殊不知,富人的生活千奇百态,其实亦是芸芸众生之潜规,实在没有必要去探究个明白。  相似文献   

18.
《人生与伴侣》2011,(12):50-50
穷人思维指的是穷人对待事物的思维方式,是一种让人贫穷的思维。所谓正思、正念、正行,最后终成正果,而邪思则会导致恶念、恶行,最终必将酿成恶果是也。相比之下,正思正果自然是富人思维,而邪思、恶果下必定是穷人思维。最流行的说法是人穷即是心穷,在职场中,以下几种穷人思维必须警惕,否则,你将一辈子都难成正果。  相似文献   

19.
(一)潘纪一同志要就无产阶级绝对贫穷化问题同我商榷.他在文章中也承认,或至少无法否认:(一)马克思在分析无产阶级贫穷化问题时,没有运用过绝对贫穷化和相对贫穷化这两个范畴;(二)列宁虽然运用了这两个范畴,但并不认为绝对贫穷化是一种长期持续不断的现象,而是一种"有时"出现的现象;(三)如果把无产阶级绝对贫穷化理解为工人阶级的状况"一天比一天恶化,不仅显然不符合实际情况",而且会得出荒谬的结论.这三点,正是我那篇《谈谈无产阶级绝对贫穷化问题》短文的基本论点.正是根据这些基本论点,我得出这样的结论:马罗作夫和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把无产阶级绝对贫穷化说成是一个经济规律,断言"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工人阶级的生活水平愈来愈低","工人阶  相似文献   

20.
中国没有柏林墙,但由高强度的不信任砌成的墙却存在于社会各个群体和各个角色之间,在政府和人民之间,在穷人和富人之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