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胡锦涛同志在2011年“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的“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脱离群众、消极腐败”四种危险,针对性强,切中要害,让人警醒.高校党组织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防范“四种危险”,是高校从源头遏制腐败的重要抓手.深入分析高校防范“四种危险”的必要性和关键环节,提出高校防范“四种危险”的具体措施:防范精神懈怠,保持创先争优的精神状态;防范能力不足,增强办学治校的能力本领;防范脱离群众,树立尊师爱生的公仆情怀;防范消极腐败,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  相似文献   

2.
高校自主招生可获得相对官方普通分数线的大幅优惠,因此社会普遍存有对高校自主招生引发腐败的担忧。高校自主招生可能腐败的根源不在于招生太“自主”,而恰恰在于高校根本就不够自主、不够自治。防范高校自主招生腐败的办法,体制层面在于实现大学自治,机制层面在于实现自主招生的规范化和透明化。  相似文献   

3.
加强高校廉政风险防范制度建设,增强党员领导干部抵御腐败的防范廉政风险的能力,是高校非常重要的任务。通过问卷调查对高等院校廉政风险防范制度建设的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高校应建立思想道德风险、制度机制风险和岗位职责风险等方面的防范制度,加强前期预防、中期监控、后期处置等廉政风险防范机制,进行整体防范。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制度体系缺位、制度执行力度不够和对权力的监督难,需要在这些方面采取相应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4.
高校是以学术自治为核心,承担教书育人工作,具有专业性、自治性等特征并遵循独特运行机制的特殊社会组织。高校的发展状况不仅关系到教学科研水平,也关系到年轻一代人格的塑造,影响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及国际竞争力。因此,必须对当前高校腐败事件予以深刻的认识,确立以反腐为主题的长效监督检查制度,预防并减少高校腐败行为发生。高校腐败的深层原因是行政化传统管理模式带来的权力高度集中,应通过建立长效监督检查机制实现短期目标与长期目标的有机结合,在建立有效惩戒机制、防范机制和保障机制的同时,不断推进去行政化改革。  相似文献   

5.
高校纪检监察部门应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为指针,不断加强治理和防范腐败的力度.本文提出了防止和遏制高校腐败现象应采取的几项措施.  相似文献   

6.
廉政风险防范管理是现代管理理念和科学管理方法在反腐倡廉工作中的运用,对解决高校反腐倡廉深层次问题意义重大。文章剖析了高校权力运行特点、高校风险防控的重点、消除思想误区,强化"三种意识"、抓住高校权力监督焦点,建立、健全防控措施出发,提出加强高校管理创新,杜绝高校腐败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内部审计在廉政建设中发挥着监督、预防、发现、查处和评价的作用.高校作为社会经济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廉政风险日益凸出,充分发挥审计职能作用,是防范高校廉政风险,加强廉政建设,预防和治理腐败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8.
高校腐败已经成为当代中国一种重要的腐败现象。本项研究建立在对高校干部、高校学生和学生家长三个群体的问卷调查基础之上,分别考察了高校腐败的总体状况、高校腐败的重点领域、岗位和人群、高校腐败的原因、人们对高校腐败的亲身经历及态度,并探讨了遏制高校腐败的可能的举措等问题。研究发现,高校腐败已较为普遍,尽管并不比其他领域更严重。基建工作、评审工作和招生工作已经成为高校腐败最为严重的三大领域。高校腐败与现行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管理不善有着密切的关系。遏制高校腐败的方向是走向高校善治,具体来说就是在教学科研和教学事务中让教师和学生有更多的参与,高校管理的基本信息特别是财务信息有更高的透明度,对高校管理有更多的外部监督和审计,在不同类型高校之间有更多更公平的竞争等。  相似文献   

9.
随着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国家对高校的投入力度不断增加,高校经费得到了急剧增长。与此同时,高校也成为腐败多发易发的重点领域,一些腐败案例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文章基于对高校腐败现状的研究,分析高校腐败的特点和变化趋势,进而提出高校腐败预防机制,为高校反腐倡廉建设的创新和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0.
新形势下腐败对高校的冲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教育事业的特殊性决定了人们对高校腐败的特别关注和忧虑。主要阐述了新形势下高校腐败的特点、成因 ,并提出了预防高校腐败的相应对策 :建立效率制度 ,推行校务公开 ,从源头上防止腐败 ;进行与市场经济相匹配的制度改革 ,依靠制度遏制学术腐败 ,深化财务管理 ,强化对易发生腐败部门的监督 ;加大惩罚力度 ,提高腐败成本 ,遏制腐败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集体腐败逐渐成为我国腐败的重要发展趋势,在腐败案件中占到了绝对比重。通过分析集体腐败的形成机理,运用复杂系统涌现性理论对集体腐败的涌现现象进行研究,分析集体腐败涌现过程的实现,揭示集体腐败涌现的"新质",可以更好地认识集体腐败的形成和发展规律,进而为提出治理集体腐败的公共政策建议提供一个新的理论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12.
邹燕秋 《南都学坛》2007,27(1):121-124
腐败成本低是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重要原因,提高腐败成本是加大惩治腐败力度的理性选择。要建立职业资格的限制和剥夺制度,提高腐败的政治成本;要加大经济处罚力度,提升腐败的法律成本;要建立廉政保证金制度,提高腐败的经济成本;要建立社会舆论谴责制度,加大腐败的道德成本。  相似文献   

13.
笔者在对中国腐败治理体制进行理论解析的基础上,剖析我国现行腐败治理体制的结构性缺陷,指出这种体制性缺陷是导致腐败治理成效不彰的重要原因,尝试提出了完善中国腐败治理体制的基本对策是改革公权腐败治理体系,建构社会腐败治理系统。  相似文献   

14.
腐败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历史性的难题,它正在或已经渗入各国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领域。腐败的根源,正如腐败的产生,是极其复杂的。以往我们在解释腐败的原因时,都归结为两方面,一是剥削阶级的影响,二是制度尚未完善。但是,随着反腐败斗争的深入开展和对腐败现象的深入研究,关于腐败成因的主要理论观点也越来越多,权力寻租、权力失监和现代化都会导致腐败,价值失范、道德约束乏力和强国家弱公民社会也会造成腐败,薪俸过低容易导致腐败在国际上已经成为共识,历史因素和外来因素可以诱发腐败,德治思想和清官崇拜意识导致腐败,腐败成本过低也是导致腐败的根源。  相似文献   

15.
政府组织及其官员的腐败,是带有普遍性的社会消极现象。控制和预防国家公职人员腐败,建设廉洁政府,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地方政府中腐败行为产生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政府组织及国家公职人员通过种种途径产生了租金,引发了寻租活动,即寻租性腐败。在县级政府中寻租性腐败主要寄生在权力运作过程中,有其自身的规律和特点。文章以江苏省北部某县1999年-2006年腐败案例为样本,分析了这种腐败的特点和成因,提出了从经济人和道德人两个维度出发,创新和完善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从源头上治理寻租性腐败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媒体政治信息传播语境下,媒体使用与腐败感知显著相关,官方媒体使用弱化了网民腐败感知,非官方媒体使用则强化了网民腐败感知。不同类型媒体使用对政治信任的影响差异显著,官方媒体使用对网民政治信任具有显著正向作用,而非官方媒体使用对网民政治信任具有显著负向作用。政治信任负向影响网民腐败感知。政治信任在媒体使用和腐败感知之间的中介作用,放大了官方媒体使用对网民腐败感知的负向影响,也削弱了非官方媒体使用对网民腐败感知的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17.
腐败是人们切齿痛恨的社会顽症 ,是执政党面临的重大问题。文章通过对腐败问题的分析 ,确认腐败的本质根源是权力的商品化行为 ,并就腐败产生的原因进行了研究 ,进而探寻遏制和解决腐败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8.
腐败的实质和核心是政府官员为了谋求个人私利而滥用公共权力。通过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对腐败现象的收益成本问题进行分析,认为无论是宏观层面的腐败还是微观层面的腐败,成本均大于收益,因而在微观上建立惩戒腐败和廉政激励机制、在宏观上完善制度便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9.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新时期社会转型,传统的腐败逐渐演变为非传统腐败,主要表现为权钱合作、温和腐败和跨国腐败等.其高度的隐蔽性和巨大的危害性严重阻滞了国家经济的发展和政治的稳定.为了保持经济增长,政治稳定,构建和谐社会,预防非传统腐败的发生,重在推进制度建设,加大民主监督,深化改革,积极构建反腐倡廉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20.
我国经济转型中的两极分化与反腐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济转型以来,用基尼系数来衡量,我国已由一个收入分配绝对平均的社会迅速进入一个收入差距急剧扩大、贫富两极分化不断发展的社会。腐败与此直接相关。从价格双轨制腐败到金融证券腐败,从国企腐败到税收流失腐败,再到地下经济腐败,各种腐败大大加剧了我国经济转型中的贫富两极分化。遏制两极分化的发展势头,缩小乃至最终消除两极分化,必须坚定不移地大力反腐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