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3 毫秒
1.
贫困大学生的思想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难点与重点,本文论述了高校传统的对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限性,并全面探讨了加强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南都学坛》2015,(5):119-120
<正>一、高校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一)存在重形式、轻内在的现象由于贫困大学生群体在高校中占的比例越来越高,这已经引起了国家和社会的高度重视,国家也出台了一系列针对贫困大学生的帮扶、教育政策。但是部分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从思想上还没有真正重视起来,对贫困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很少进行针对性的研究和总结,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缺乏针对性,环节设计简单、流于形式,很多都是为了应付,这使贫困大学生在教  相似文献   

3.
目前高校中存在着相当数量的贫困大学生。为了构建和谐校园,必须加强对贫困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本文就这一观点,提出了加强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策略。  相似文献   

4.
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和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和发展,我国高校贫困大学生比例逐年增加,贫困大学生构成也愈来愈复杂。贫困生在思想与心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也日益突出,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不仅是高校研究的思想政治问题,也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问题。针对目前我国高校贫困生存在的问题及其思想政治教育现状,提出了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随着"拼爹"、"潜规则"等社会现象的不断涌现,在大众关注官二代、富二代等教育问题的同时,贫困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也再次走入了公众的视线。加强贫困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是高校的责任,更是家庭、媒体舆论和全社会的责任。  相似文献   

6.
刍议和谐社会理念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契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注入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新理念,构建思想政治教育新思路,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思路,应包含以人为本,关注和帮助贫困大学生,建立健全校园救助体系,倡导诚信友爱的校园氛围,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等内容.  相似文献   

7.
我国正处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现状还有待于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优化对更好地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积极的意义。在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环境过程中,要注意优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扩大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提高大学生自我选择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意识。  相似文献   

8.
对大学生群体变化的状况进行了研究,指出目前我国的大学生中,独生子女数量增多,以及贫困生群体凸显。大学生群体的这种变化给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即独生子女大学生较难融入群体生活,贫困大学生和富裕家庭出身的大学生不易平等相处。针对这种挑战,应当采取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路和对策为:加强大学生的合群性教育,注重大学生的平等人格教育,把宿舍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  相似文献   

9.
贫困大学生物质和心理的双重贫困是高校有效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双重壁垒.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要以关注贫困大学生的心理为突破口,关注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压力和心理感受,理解但不顺应他们的心理反应和某些认识偏差;实施物质援助时需尽量保护贫困大学生的隐私,关心他们的心理需要和"心理利益",避免造成不必要的心理压力和难以弥补的心理伤害;重视网络心理咨询,为贫困生创造良好的谈心环境.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入学教育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各种入学教育的统帅和灵魂,对学生整个大学期间的学习、生活有着深刻的影响,从大学生入学教育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作用、主要内容及应注意的问题等方面进行一定探讨,有益干改进和加强大学生入学教育中的思想政治教育。  相似文献   

11.
学前教育是教育体系和终身学习的开端,学前教育的发展质量与层次直接关系着亿万幼儿的成长与成才,与每个家庭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关系着祖国与民族的明天。为了调查家长对学前教育的需求及满意度,采用自编学前儿童家长教育需求及教育需求满意度问卷,对随机整群抽取的四所幼儿园的195名幼儿家长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发现:首先,学前儿童家长教育需求总均分为4.200,学前儿童家长教育需求满意度总均分为4.306。其次,小中大班儿童家长教育需求与教育需求满意度之间呈显著正相关(P均<0.01)。最后,幼儿班级、便利性服务需求、教师职责需求均进入回归方程,对学前儿童家长教育需求满意度有显著预测作用。结论:第一,学前儿童家长教育需求及满意度所得均分较高,处于中上水平;第二,学前儿童家长教育需求越高,其教育需求满意度越高;第三,家长满意度受到幼儿班级、便利性服务需求和教师职责需求因子共同影响。  相似文献   

12.
随着认知心理学理论和研究方法在教师研究中的应用,教师认知研究已逐渐成为一种新的教师研究范式。教师认知研究主要包括教师信念、教师知识和教师反思三个主要研究内容。当前师范教育改革正在实现由师范教育向教师教育的转型,教师认知研究对师范教育的发展和改革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教师认知研究和师范教育发展的有效结合,将会为师范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开辟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儒家诗教以它凸显政治教化、强调"温柔敦厚"的风格影响着后世的诗学理论和诗歌创作,对其被长久奉行的原因进行全面分析的论文尚不多见。拟从礼乐政治与《诗》的关系,"为政以德"的儒家政治诉求对诗教的需求,政教合一的体制下儒学的主流意识形态对诗教的影响,士大夫政治使得儒学、进而儒家诗教的长期奉行成为可能等方面来分析儒家诗教历代承传的原因,并强调要正确认识儒家诗教及其影响。  相似文献   

14.
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大学新生始业教育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生始业教育是大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对学生的整个大学学习生活产生直接影响,关系到学生的未来。随着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大学新生始业教育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需要高校更加重视对大学新生始业教育的研究和实践。本文通过调查,分析总结新生始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和经验,并从新生始业内容设置、时间布局、队伍建设、教育形式等方面出发,探索建构新生始业教育新模式,为新生始业教育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思想政治教育的潜能观指人是有潜能的,受教育者是有潜能的,教育者也是有潜能的,整个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便在于人的潜能的挖掘、激发和释放。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注重人的潜能(可分为个体潜能、集体潜能和社会潜能等各个不同的层面),这不仅因为它本身的存在就起源于这种潜能,它时时刻刻都现实地关联和面对着这种潜能,还因为这种潜能的发掘和现实化程度直接标志着它是否产生了实效性,以及它产生出来的实效性的大小。思想政治教育奠基于潜能,由潜能组建,由潜能推动,由潜能实现。潜能具有普遍性和无限性。人和社会的发展的过程,便是其现实的潜能不断释放出来的过程,不断自我突破和自我创造的过程。潜能和生产生活实践联系在一起。只有通过现实的生产生活实践,才能了解和发展人的潜能;只有通过潜能的释放和创造,才能推动和推进各领域的生产生活实践。  相似文献   

16.
随着高校第二课堂30多年的发展和时代对人才培养需求的变化,高校第二课堂作为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日益受到关注,成为创新教育不可或缺的阵地。它以学生成长为主线,育人过程集合了情感育人、实践育人、知识育人的功能。这些功能的实现,需要设计与经营,需要构建系统的育人机制。其中,就业导向、能力为本的育人目标是育人机制的出发点,保证活动的方向性和整体把握;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合作、探究式育人模式、激励机制有利于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保证第二课堂活动持续运行;评价机制和保障机制则为活动提供物质供应和精神支持,确保育人质量。  相似文献   

17.
摘要:采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等研究法,通过对八所广州地区的高等学校体育在塑造大学生心理素质方面的功能以及心理现状的调查进行研究分析发现,体育锻炼能有效缓解大学生的心理压力和延缓心理衰老,协调人际关系和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增强自信心和培养坚强的意志,调节消极情绪、促进人格全面发展和增进心理健康。因此,高等学校体育课程开展对学生心理健康有良好的影响,应该加快在体育教学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机制研究,在高等学校体育课中形成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机制,为素质教育与体育教学改革提供一个新思路,以期提高大学生社会竞争力与社会适应能力,为建设效率社会与和谐社会培养健康竞争人才。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围绕新时代立德树人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这些重要论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发展的最新成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新时代立德树人的重要论述深刻回答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要"立什么德""树什么人"的根本问题,揭示了新时代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践途径。深入学习研究习近平新时代立德树人重要论述,对于推进新时代我国教育改革创新、实现党和国家人才培养目标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高等教育规模化呈现出了迅猛增长的局面。尽管高校扩招改革对我国高等教育的迅猛发展起到了较大的推动作用,但同时也给高等教育质量带来了巨大的冲击。文章分析了高校扩招、高等教育规模化对高等教育质量产生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如何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相关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20.
积极心理学主要研究大学生如何体验积极情感、建构积极人格特质和积极的社会环境,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新视角.基于积极心理学的概况,结合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特点及学生自身的心理特点,以积极心理学为指导切实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分析积极心理学在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效果及启示思考,以便更好地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