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现代化和全球化是推动河南文化体制改革的动力之源;中原文化在文化全球化过程中具有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价值;河南文化产业的外向性选择是中原文化走向全球化的必由之路;中原文化在全球化过程中要适应时代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潘勇 《调研世界》2014,(3):28-30
本文通过对河南省郑州、焦作、漯河、安阳、商丘、周口等6个省辖市3531户居民2012年文化消费现状及文化需求情况调查,从居民文化消费、需求角度分析河南省文化产业发展现状、消费结构分布,分析影响公众扩大文化消费的因素,挖掘文化消费面临的问题及发展潜力,为河南出台扶持文化产业发展政策,引导公众合理文化消费,丰富人民群众文化生活,实现河南省从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跨越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3.
文章在分析中原文化新内涵的基础上,对中原文化海外推广的现状进行调查和梳理,分析推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据此提出有效的海外推广途径。为促进中原文化的对外传播,实现河南由文化大省到文化强省的转变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4.
阐述了中原经济发展与中原文化相结合的意义与内涵,从中原经济发展与中原文化的协调演进、广告与文化产业的互动发展等方面探讨了文化视角下的广告在中原经济建设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自河南省委、省政府2005年提出文化强省战略以来,河南的文化产业经历了一个快速发展的历程,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不可否认,河南文化产业的发展还存在着诸多不和谐现象,存在着一些制约文化产业大发展的“瓶颈”。要推动河南文化产业大发展,就应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消除不和谐现象,突破“瓶颈”制约,使文化产业成为河南经济新的增长点、经济结构战略调整的重要支撑点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  相似文献   

6.
中原传统文化与新兴文化业态的融合,要充分运用新兴文化业态中各种数字技术和软硬件载体,将博大精深的内容进行宣示;要调动一切积极性,使大众参与中原传统文化的传承并弘扬其中的民族文化精神;要找到新兴文化产业的市场切入点,将产品文化化、文化产品化,发展中原特色的文化产业。  相似文献   

7.
本文认为,经济和文化是云南现代化的两根支柱,经济大省的建设与文化大省的建设密不可分,文化大省的逻辑走向应当是文化产业大省,这既与建设旅游大省的目标相衔接,也与建设富有特色的民族文化大省的目标相衔接;文章从滇文化定位、滇文化特征、滇文化结构,以及滇文化的开发等方面论证了从文化大省到文化产业大省的必然联系  相似文献   

8.
在全球遭受金融危机冲击的严峻形势下,文化产业因其独特优势而被赋予重要的战略意义。河南省作为文化资源大省,能否抓住此次危机带来的难得机遇,关键看其对现状的认识是否清醒、制定的政策措施是否得力。利用SCP范式对河南省文化产业发展状况进行研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河南文化产业发展的路途更加顺畅。  相似文献   

9.
"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焦裕禄精神,是河南红色文化的知名品牌,是中原人文精神的集中体现,是发展河南文化产业的重要资源,是提升民众精神风貌的生动教材。深入挖掘焦裕禄精神的文化内涵与当代价值,打造以焦裕禄精神为题材的红色文艺精品,开发以焦裕禄精神为主题的红色文化旅游,发挥焦裕禄精神对各行各业的精神指导,是展示河南文化形象、提升河南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0.
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始,河南书法在省书协的强力领导下,一直保持着强劲的发展势头,形成以雄浑、厚重、质朴和豪放为特征的“中原书风”,影响波及全国。二十一世纪以来,全国高等书法教育发展迅速,作为书法大省的河南虽起步较晚,但也紧跟时代脉搏,自2002年河南大学招收书法硕士研究生到2014年郑州大学招收博士研究生,河南高等书法教育形成了完善的学科教学体系。未来,河南高等书法教育如何利用地域文化资源和人才资源,如何办出特色,成为河南高等书法教育工作者必须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河南省地处中原,是中华文化的发源地之一。河南民族传统文化种类繁多,尤其是体育旅游文化,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科学、艺术及经济地位,应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予以大力发掘和广泛传承。  相似文献   

12.
河南省传统文化资源存量丰富,但相关部门各自为政缺乏统一管理,难以实现共享和深度开发及文化产业化。基于文化生态学的视角,河南文化产业决策研究知识平台的构建,首先应建设好文化资源数据库、创意及策划人才智囊库,同时要搭建项目评估合作中心,并建立产业化、品牌化战略研究中心和文化改革发展试验区。  相似文献   

13.
以产业化推进河南文化强省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一五"规划把文化产业作为调整经济结构的重要举措,为河南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历史机遇和发展环境。以丰厚的文化资源为优势建设文化强省,对提升河南综合竞争力和影响力具有重要意义。要进一步明确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构建文化产业发展的重点体系,推进文化产业体制改革,大力加强文化市场建设,扶持民营文化产业的发展壮大,以品牌战略推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  相似文献   

14.
从世界范围来看,文化产业已经成为西方发达国家的支柱产业。从国内来看,目前已有江苏、浙江、广东、山东、江西、甘肃、四川、河南、山西、河北、陕西、辽宁、黑龙江等十多个省份提出建设"文化大省"的战略目标。本文试图从西方和中国具体国情对比分析的角度论述城市化进程中的文化产业模式,以期提高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质量。  相似文献   

15.
河南方言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文化、民俗、语言学方面都具有特殊的价值。近年来,河南方言呈现出弱化的趋势,对此,应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正确认识河南方言并且借助各种形式凸显河南方言的魅力,才能有效保护河南方言。  相似文献   

16.
档案文化与旅游资源均具文化属性,二者之间存在着关联。以河南南阳文化旅游产业为例,在档案文化视域下阐释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二者相互为用,共同发展,不但档案文化为文化旅游产业提供强力支撑,而且文化旅游产业也为充分发挥档案文化的作用提供理想化途径。  相似文献   

17.
河南打造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文化强省,需要构建河南省区域文化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并开展相应测度工作,以全面反映河南18个地市文化发展的整体水平和比较优势。通过指标体系的导向作用和相应测度评价,进一步调动各地市重视文化、发展文化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升河南文化软实力与影响力,为建设文化强省营造更为宽松和谐的发展环境。  相似文献   

18.
刘晓满 《南都学坛》2006,26(1):20-24
河南两汉诸郡国的文化发展是不平衡的,文化区域不断地变迁。西汉文化发达的河南、河内、梁国等郡国,到东汉就转移到了南阳、汝南、颍川、陈留等郡,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文化区域。文化区域的变迁主要是由各郡的地理环境、经济状况、政治地位和文化传统等因素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19.
规划和建设具有鲜明河南特色的南水北调中线生态文化旅游带,对于充分发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综合效益,促进河南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也将为河南振兴、中原崛起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分析南水北调中线旅游资源特色优势,针对南水北调中线河南段生态文化旅游带面临的形势和问题,提出建设南水北调中线河南段生态文化旅游带的总体目标和战略思路,认为应以"生态为本、文化为魂、河南特色、国际品牌"为开发原则,以"依托、整合、拓展、串联"为开发理念。  相似文献   

20.
作为我国主要农业大省和人口大省,河南省“三农”问题和社会保障问题尤为突出;作为我国重要科技大省和文化大省,河南省科技问题和文化问题比较严重。资本市场与现代农业的长效互动、资本市场与科技创新的长效融合、资本市场与文化创意的长效对接、资本市场与社会保障的长效协同,分别能够推动农业资本市场规模化、科技资本市场规模化、文化资本市场规模化、社保资本市场规模化,依次是解决河南省“三农”问题、科技问题、文化问题、社会保障问题的必要条件,也是河南省资本市场规模化发展的四个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