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9 毫秒
1.
在技术不断加速的环境下,慢文化在各领域的兴起是一种值得反思的现象.从技术决定论角度看,技术追求效率的本质导致快文化的形成;从社会制约论观点出发,人类过往的生活方式与节奏呼唤慢文化的复归.快文化与慢文化的对峙,本质上是技术与人对主体权力的争夺.从技术与社会互动论角度分析,技术之速亦可以创造文化之慢,从而达到人与技术和谐共处的局面.  相似文献   

2.
波德里亚对技术社会的后现代主义批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具有世界影响的后现代主义领军人物,波德里亚对现代技术社会进行了深刻的和富有特征的批判。其批判性的成果主要针对三个方面来展开,即现代技术本身的性质、技术社会与消费主义的内在联系以及现代技术的本质在大众媒体中的完成。这三个方面的批判性分析在一定的意义上汲取了马克思学说的灵感,并承继着法兰克福学派社会批判理论的传统,但其基本性质乃是后现代主义的。因此,从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看,虽然波德里亚对现代技术社会的批判是深刻的和切中肯綮的,但却包含着明显的理论局限性他的批判从根本上来说缺乏一种积极的、建设性的基础,从而使这一批判最终归于疏阔散宕。  相似文献   

3.
根据社会技术概念的不同应用语境可将其划分为四种类型:以解决重大复杂社会问题为目标的社会综合治理技术;相对于个体技能的社会组织中的社会化大生产技术;协调社会群体间利益关系的社会管理和控制技术;社会中的技术。这四种类型社会技术所蕴含的社会技术的本质即社会技术是更具普遍意义和价值的技术,它扩展了一般技术人文价值的应用范围,增进了技术的社会影响和社会控制能力。总之,社会技术是蕴涵和渗透特定社会价值,追求社会效率与社会效益、社会公正与社会和谐的广义的技术。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简介了有代表性的技术中性论的观点之后 ,从三个方面分析了现代社会中技术中性的不可能性 ,同时指出了技术的负面作用与社会及人性的相关性。本文试图为人们在当今技术社会中正确认识技术的社会价值消除一些偏见  相似文献   

5.
社会技术及其地位问题剖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梳理社会技术基本问题的基础上,分析社会技术观念形成的理论背景以及社会技术样式,揭示社会技术形态的主要特点与社会技术系统的建构机理,探讨社会技术的地位与作用。社会技术是一类广泛存在的技术门类,对它的探讨有助于拓展技术哲学研究领域,推进技术哲学研究的深化,实现技术哲学两种学术传统的融合。  相似文献   

6.
社会系统工程技术,作为与自然系统工程相对应的技术,是人们在社会改造与设计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技术。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同志把其称之为对社会系统规划、设计、探作的一般方法。它是将历史唯物主义所揭示的社会发展一般规律转化为改造社会的实践技术。社会系统工程技术  相似文献   

7.
技术是人类改造自然、增进效率的重要工具,也是实现经济增长、社会进步的重要途径。技术决定论甚至将技术进步视为社会进步的决定性力量,而社会建构论则强调社会结构和组织结构对技术的建构作用。事实上,技术进步与社会进步间更可能是一种相互作用、互相促进的关系,更接近于一种互构关系。不过,社会进步并不能够自动实现社会进步,技术进步也只是实现社会进步的技术基础,并在一定条件下能够为社会进步奠定物质基础。而共享技术红利,才是从技术进步到社会进步的关键所在,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8.
社会技术主要研究“人与社会”的关系,社会技术是社会保障制度的基础,文章从社会技术的概念和特征出发,对社会保障制度的概念和产生的历史背景做了分析,认为社会保障制度是一种典型的社会技术。同时还结合社会保障制度之一———失业保险的实践探讨了社会技术和自然技术的交互影响模式。  相似文献   

9.
论社会网络分析的结构观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社会网络分析近年来在社会学、政治学等学科中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它有时又被称为"结构分析",但这两者之间有何内在联系?社会网络分析的基本属性是什么?目前关于社会网络分析实际上还存在不同的认识,有些人把它看作仅仅是一种分析技术;有些人则把它看作是一种新的社会结构观点;有的人把它看作只是一种隐喻;而有的人则把它看作是有实质内容的理论。这些不同认识的探讨,对于更准确地把握和应用社会网络分析,具有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0.
现代技术给社会带来了诸多道德问题,且现代技术本身也已经成为一个道德问题。技术“价值中立”观点的直接后果就是造成了技术与道德的两分状态,因此有技术“道德中立”的观点。通过考察技术的本质可知,技术并非完全是一种单纯的手段和工具,技术负载了价值,具有自身的意向结构,正是技术的意向结构决定了技术非“道德中立”。技术应该也必须是一个道德主体,技术道德应该包含义务的道德和愿望的道德①。  相似文献   

11.
从社会实践视角透视社会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生活的本质是实践,实践的过程和目的在于改造自然世界、社会世界和精神世界。因此,改造世界的技术,也就至少有三类,即自然技术、社会技术和人文(思维)技术。社会技术是人们改造社会世界、调整社会关系、控制社会运行的实践性知识体系。社会技术与自然技术都属于技术大家庭中的成员,但同时又有质的区别,社会技术具有规范性、系统性、主体际性和可操作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12.
技术与社会的关系是技术社会学的核心问题。但技术决定论、社会建构论、技术与社会互动论都存在技术与社会的二元论解读,难以避免技术与社会的二元论困境。通过对自贡井盐社区的研究得出,井盐技术与自贡井盐社区存在相互影响、共同演进的互构共生关系,且这种关系蕴涵于整体的地方性井盐实践之中。这是技术与社会关系的实践逻辑,无疑为消解技术与社会的二元对立提供了一种启发性思路。  相似文献   

13.
长期以来,人们已习惯于一种观点,即认为共产主义分为两个阶段:共产主义第一阶段(或称共产主义初级阶段)和共产主义高级阶段。共产主义第一阶段叫做社会主义社会,共产主义高级阶段叫做共产主义社会。笔者认为,这种把社会主义社会仅仅当作共产主义社会形态的一个阶段的观点,无论是从理论上,还是从社会主义运动的实践上来看,都是不可取的。社会主义社会具有其独立形态性,它与共产主义社会是有着质的区别的两种不同社会形态。本文拟从以下  相似文献   

14.
阐述了《解析技术 :“技术—社会—文化”的互动》一书的理论研究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指出该书不是仅仅对技术与社会、技术与文化关系的一种研究 ,而是从整体上将“技术—社会—文化”作为一个研究客体 ,探讨它们之间的内在关联 ,实际上是一种STS视野下的技术社会学研究 ,这是该书的逻辑研究起点和立意新颖之处。书中既有从哲学层面对技术本质的基本探讨 ,又有从社会学层面对文化与技术关系的分析 ,最后又将这种多元探讨纳入STS这一独特的研究方向 ,并进而走向社会现实问题的思考。  相似文献   

15.
卡尔·波普尔不仅是一位科学(自然科学)哲学家,而且是一位社会科学(技术)哲学家.波普尔从"封闭社会"向"开放社会"转化视角提出"逐步的社会工程"理论;从社会科学"有限理性"视角提出"社会技术"范畴,并把"社会技术"视为"政治的科学基础";从社会本体的主体际性视角分析了"社会技术"(社会工程)与"物理技术"(物理工程)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技术价值论或者是技术的价值荷载已经成为技术哲学的主流观点,工程师不仅要考虑技术的可行性,还应当承担起工程技术后果的社会责任。工程技术进步和社会发展之间的冲突带来了全球性问题,其根源在于传统科学一工程世界图景的危机。对技术后果进行评估是技术与社会走向和谐的必要条件,构建新的世界图景则是俄罗斯学者对这一问题的深层次思考。新的世界图景导致一种整体论的技术观,即包括技术的可行性、自然界的承载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与人本主义在内的技术观。  相似文献   

17.
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社会就业究竟是什么关系?一种观点认为,提高劳动生产率会减少就业机会,因而二者是矛盾的;另一种观点认为,提高劳动生产率可以增加社会积累,扩大再生产,从而广开就业门路,因而二者是完全一致的。我认为,这两种观点都有片面性,也过于笼统,没有对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途径、方法、程度及其与社会就业的关系作具体的分析,因而就不容易得出切合实际的结论,也不利于我们制定正确的方针、政策。 我觉得,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社会就业是矛盾还是一致,关键不在于是否提高劳动生产率,而在于怎样提高,通过什么途经和方法提高。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途径,从企业角度或者说从是否需要国家大量投资的角度来看,可以划分为两大类——通过企业内部力量和通过企业外部力量,或者叫内涵型和外延型。 第一类——内涵型,是在企业现有人力、物力、财力基础上,通过挖掘内部潜力来提高劳动生产率,主要表现在提高生产技术水平和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上。从生产技术方面,主要  相似文献   

18.
科学知识的增长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论述了科学知识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和核心,特别是信息社会的高技术更是离不开知识与智力,因而称之为知识性、技术性的密集型技术。文章还介绍了日本学者屋太一关于“知识价值革命”和“知识价值社会”的新观点。在“知识价值社会”里,社会的物质财富将由人类的智慧创造出来,知识与智慧的价值将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源泉  相似文献   

19.
社会保障:公平社会的基础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是否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是好的市场经济与坏的市场经济的分水岭;是否促进实现社会公平,是强的社会保障制度与弱的社会保障制度的分水岭。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靠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形成公平社会的基础。追求适度公平是以推动社会和谐为己任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关键,底线公平是政府与社会之间责任分工的依据。以此为基础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可以实现公平与效率的统一,形成柔性调节机制,既增进社会福利,又推动经济发展。以适度公平为原则的社会保障体系,不但不是经济增长的负担,而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动力和源泉。从构建和谐社会的观点看,社会保障不仅仅是一种福利,一种经济制度,它还是一种责任体系,一种道义承诺,一种社会架构。  相似文献   

20.
略论哲学视野中的社会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技术是当前学术界颇有争议的理论问题.界定了社会技术的内涵,认为社会技术是调整、改造(善)社会关系,解决社会矛盾,实现人类改造社会世界目的的实践性知识体系.社会技术与自然技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分析了社会技术中存在的诸多哲学问题或者带有哲学性质的问题.同时,论述了人与社会技术的关系、社会科学与社会技术的关系、社会意识形态与社会技术的关系等问题,着重强调了当前技术哲学要深入研究社会技术形态、社会技术结构等问题.这些问题必须运用哲学的方法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