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盆作者期数页数·学习中共十三届五中全会粉神·坚定不移地执行治理整顿和深化改革方针实现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协调发展克尤木·巴吾东 梁国英(1(4·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稳定是压倒一切的木刊评论员坚持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分裂阿不拉尤夫分裂与反分裂的斗争是政治斗争齐文礼新疆自古以来是伟大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阿吾提.托乎提在新疆鼓吹“民族自决”的实质是搞民族分裂艾则孜·玉素甫牢固树立长期反对民族分裂的思想刘永谦用阶级观点认识民族分裂主义的实质刘同起近代新疆分裂与反分裂斗争的历史回顾许海生2(1)2(5)2(11)3(l)3(7)4(l…  相似文献   

2.
多年来的实践表明,新疆的主要危险来自民族分裂主义,这是中央高瞻远瞩、居安思危,为保持新疆的长治久安而做出的科学论断。在新疆反对民族分裂主义是一场严肃的。长期的、复杂的政治斗争。对此,我们必须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当前,新疆的反分裂斗争正处在一个关键时期。这场斗争不仅关系到新疆的稳定与发展,也关系到我国整个西北地区乃至全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大局。我们必须从新疆的民族特点、地区特点的实际出发,从进一步加强全区各族人民大团结重要性的政治角度看问题,对分裂势力进行破坏活动的反动策略、国际国内背景认真地…  相似文献   

3.
江泽民主席今年7月5日至9日在新疆考察期间,对新疆社会经济发展、社会政治稳定和组织建设作了一系列重要指示。特别是他对民族分裂主义产生的原因,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祖国统一的重要意义以及全面深入地开展反对民族分裂斗争,都作了精辟而深刻的论述,这对我们维护新疆政治稳  相似文献   

4.
新疆地处反分裂、反恐怖斗争的最前沿,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和非法宗教活动的教育是新疆高校实施爱国主义教育的重点内容。新疆高校的爱国主义教育要突出马克思主义"五观"教育、新疆历史和区情教育、民族团结和"四个认同"教育,增强各族大学生维护祖国统一和反对民族分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确保民族地区的团结稳定、确保国家的长治久安、维护新疆的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5.
民族分裂主义及其活动,是当前影响新疆稳定大局的主要危险。这个判断,已为近一个时期极少数民族分裂主义分子猖獗的反革命活动所证实,是完全正确的。反对民族分裂主义的斗争,是新疆阶级斗争的主要表现。这场斗争是长期的,有时还是很激烈的。我们的同志对这种形势要有清醒的认识,必须牢固树立长期反对民族分裂的思想。  相似文献   

6.
执政安全是关系到执政党生存与发展的基本问题。新疆意识形态领域的民族分裂破坏活动已经对我们党的执政地位、对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主权构成了现实威胁。深入开展意识形态领域的反分裂斗争,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维护党的执政安全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东突"恐怖主义透视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东突”恐怖主义 ,简而言之就是以“东突厥斯坦独立”为旗帜、纲领、行动的恐怖主义。它发端于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 ,在八十年代后半期明显地极端宗教化 ,九十年代以来则恐怖主义化 ,是集民族分裂、宗教极端和暴力恐怖为一体的邪恶势力 ,是以宗教极端和暴力恐怖手段企图将新疆从祖国分裂出去的极端民族主义。由来 :两个“东突厥斯坦共和国”民国初年 ,新疆孤悬塞外 ,政治生活和经济发展停滞 ,政局日趋动荡。三四十年代 ,军阀混战、民族仇杀再加上外国势力的干涉 ,新疆一片大乱 ,在此期间先后出现过两个“东突厥斯坦共和国”。这就是今天的“…  相似文献   

8.
阿睦尔撒纳原是我国厄鲁特蒙古辉特部的台吉,他在十八世纪中叶清朝政府平定准噶尔分裂势力的叛乱、维护国家民族统一的斗争中曾经扮演了一个引人注目的可耻角色。揭露阿睦尔撒纳的民族分裂叛乱活动,还其历史的本来面目,对于推进我国边疆史的研究,澄清苏修史学家在这个问题上制造的种种混乱,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9.
在20世纪,中国新疆地区多次发生民族分裂事件,严重地危害了我国边疆地区的社会政治经济秩序稳定和国家安全。“泛伊斯兰主义”和“泛突厥主义”是伊斯兰世界和突厥语族抵御西方殖民侵略、谋求自身发展的特殊时代产物,但其传入新疆后,被地方民族分裂势力利用,成为新疆现代民族分裂主义的理论依据,并被不断付诸于政治实践。通过对“泛伊斯兰主义”和“泛突厥主义”的形成、在新疆的传播和对新疆民族分裂活动的影响做一历史地探索,进一步揭示开展反对和打击民族分裂主义运动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0.
90年代以来,受国际国内各种因素的影响,新疆境内外民族分裂主义势力加紧从“文”、“武”两条战线进行分裂破坏活动,致使我区分裂与反分裂斗争呈现加剧升级态势。他们一方面猖狂与我进行政治上、武力上的较量,不断秘密建立反动组织和团伙,购买配制武器,制造多起打砸抢骚乱、武装暴乱和暴力恐怖事件;另一方面,从意识形态领域加紧渗透、颠覆和破坏活动,在新疆历史、民族、宗教、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散布了大量反动理论和错误观点,严重地毒害着人们的思想,直接威胁着祖国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本文仅就新疆意识形态领域的…  相似文献   

11.
陈炎 《河北学刊》2004,24(5):5-10
在现代西方的政治语境下,左、右派别体现了人们对"自由"与"平等"、"博爱"之间不尽相同的价值取向.尽管它们分别代表了不同阶层或集团的利益,但各有其存在的理由和根据,其相互之间的制衡是公开的、平等的、程序化的.在此情况下,舆论上的彼此对立常常会导致行为上的互相妥协.在当代中国的政治语境下,由于历史的原因,使得左、右派别往往被赋予正、反不同的价值判断,因而其存在的理由是不平等的,其相互之间的制衡是非程序化的.在这种情况下,舆论上的表面一致并不能取代现实中的矛盾.因此,对激进与保守、左派与右派进行深入地反思,进而在二者之间建立起一种平等、理性、和平的制约机制,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2.
杨桂森 《江汉论坛》2004,1(6):48-50
本文以"应当"隐含着"能"与"不能"的价值旨趣为路径,认为"能"一方面是道德之外的有为,另一方面是道德之内的准许.前者是道德主体的能力所为,后者是道德原则的划界.由此认为,"应当"包含着已然与未然的张力,实现主体应尽之责与其能力、善与可欲之善有机结合,预示着伦理原则对人的引导和激励,并担当教化、教言的使命.  相似文献   

13.
“养老”·“教养”·儒家“教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虽然以往一些论著已经注意到"教养"这一说法的出现与上古中国庠序中的"养老"有关联,但对这"养老"的具体内涵的解释却并不准确。文章对"养老"的内涵重新作了分辨,并进而考察了先秦儒家在春秋战国之际对"教养"内涵的改造,从而找出了"教养"之所以后来与人的人格修养关联在一起的人文逻辑线索。通过对"教养"原意的追溯,论文揭示了先秦儒家教化的独特品格与其对于人的生命成全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4.
15.
宗教与科学的关系具有深刻的两面性:一方面,宗教追求的是"信仰",科学追求的是"知识",二者是有本质区别的。这种区别,既有可能导致宗教势力对科学行为的禁锢和迫害,又有可能诱发科学成果对宗教信仰的颠覆和批判。另一方面,如果宗教以理性为工具来追求信仰的话,就会在追求的动力和方法上与科学相联系。这种联系,既有可能促成科学的发生,又有可能促进科学的发展。在以往的研究中,人们常常只注意到宗教与科学之间相互冲突的一面,忽视了二者之间彼此联系的一面。而在西方的历史上,宗教的追求与科学的产生、宗教的热忱与科学的动力、宗教的信仰与科学的方法之间,都曾有过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16.
"狼"与"启蒙"     
陈舒劼 《江淮论坛》2006,(6):179-185
本文以《孤独者》、《山上的小屋》、《怀念狼》、《狼图腾》四个文本为例,探讨二十世纪中国现代文学中狼形象与启蒙含义之间的复杂关系。  相似文献   

17.
"救亡"和"启蒙"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两个非常突出的问题,它们之间的"关系"问题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直是学术界的一个热门话题,一些观点至今仍然被沿袭使用,对中国近现代思想以及文学研究都有很深的影响.本文将对这一问题进行重新探讨.  相似文献   

18.
李永中 《江汉论坛》2008,1(2):119-121
本文从封面、插图的角度考察<新青年>杂志"人"的视像的演变.文章认为,<新青年>杂志早期注重个人视像的建构,后期倾向于以底层阶级或革命阶级为代表的人民视像的营造.视像话语变化与文化思潮演变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20.
吴昊 《天府新论》2007,(1):145-150
“互文性”和“语境”是文学研究中使用频率非常高的两个术语。这两个术语分别代表着两种不同的文学理念,但它们之间也存在着诸多共同之处,它们不仅具有共同的网络结构、编织的动态特征,也经历了相似的泛化命运及其发展的双重困境。而且它们能够彼此诠释,共同表征同一现象。这些发生在两个相互矛盾的概念身上的共同之处反映出20世纪文学研究思想总体发展的某些趋势,如关联、整体、动态、读者及泛化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