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温州农村,尤其是滨海地区,专业市场特别发达,1985年达135个,并出现了年成交额在几千万元至一亿多元的“十大专业市场”。参加专业市场交易的每天有四、五十万人,他们来自全国各地。1984年专业市场成交额达6.6亿元,比1980年增长(?).4倍;1985年又有较大发展,1—6月份交易额达5.2亿元,估计全年成交额可达10亿元队上。深入研究温州农村专业市场,不仅有助于全面认识温州农村商品经济发展的独特道路,而且对于搞活农村流通、改革农村流通体制也有着十分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1997年7月.我与5位复旦研究生在温州进行了一次综合考察。其中经济发展对教育的作用引起了我的兴趣,借此机会做一次案例研究。温州模式在中国的改革开放过程中出现了许多模式。温州模式是其中最负盛名也是引起争议最多的模式之一。按照袁恩帧的说法.温州模式是“以个体经济为主要内容,以家庭和专业市场为基本形式,一条通过发展商品经济而实现农村致富之路”。而近年来股份合作制又在温州普及开来.构成温州模式的新特点。温州模式的特点是其所有制结构与生产形式不同于其他地区,非国有企业占很大比重。1993年全市342.36亿元工业总产…  相似文献   

3.
20世纪80年代,在我国曾经引发了一场关于“温州模式”和“苏南模式”的争论。这场争论最终的焦点上升到是走资本主义道路还是走社会主义道路的政治高度。经过两种模式的比较和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最终确定,到世纪 90 年代末,这两种模式之争,以“温州模式”优越于“苏南模式”而终结。二十几年过去了,实践表明,传统的“苏南模式”已经难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而“温州模式”却相对的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被誉为中国犹太人的温州人也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赢得了一席之地,并在国内外影响颇大,形成了独到的经营理念。尽管如此,问题并没有结束,最近与“温州模式”相辅相成的温州城镇化道路,又引发了新一轮的争议。为了把这个问题的研究进一步引向深入,我们特地邀请温州大学经济学院的几位专家撰写一组文章,以进行学术交流和探索。  相似文献   

4.
温州社会科学研究所简介温州社科所于1994年7月建立。建所宗旨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以推进改革、促进发展、搞好稳定为中心任务,更好地为温州第二次创业服务,为温州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服务。温州社科所设在市人...  相似文献   

5.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党的政策逐步放宽,温州农村经济的系统环境发生了根本性转变,系统约束条件大为减少,系统内各要素如自然条件、农民素质的潜在优势发挥出来,突破了原有封闭、僵化的系统,形成了新系统。现有“温州模式”系统的形成,是环境条件宽松、自由度大的情况下各个体职能充分发挥的结果。各个体在发展过程中,对发展方向、规模、技术档次和元素组合方式等方面的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来,生产资料流通领域的所有制结构越出了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的单一公有制模式,开始形成了以国营经济为主体、多种经济成份并存的所有制结构。尤其在温州,多种经济成份并存的格局形成较早,还出现了个体、私营、股份合作经济发展较快的势头。据统计,到1992年11月底,温州市工商登记的个体、私营和股份合作企业达17万家;从1980年到1991年,全市个人投资的固定资产达65.8亿元,占全社会投资的53.7%,1992年全市个体、私营和股份合作经济创造工业产值140亿元,约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77.8%。特别是不少从事生产资料经营的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已从改革初  相似文献   

7.
王尚银 《浙江学刊》2003,(5):197-200
农民的分化是社会现代化进程中的必然现象。在基于市场化进程的现代化过程中 ,农民是如何分化的 ?大批的传统农民通过哪些途径实现了劳动力的转移和阶层的分化 ?本文以温州为例 ,描述分析了农民分化的特征、原因以及趋势 ,以期对这一问题做初步的阐释  相似文献   

8.
近代温州钱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钱庄起源于银钱兑换业务,后来发展为办理存款、贷款和汇兑等业务。它约在明末清初开始出现,是我国封建社会中经营货币信用业务的金融机构;鸦片战争以后,又成为我国近代金融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温州地处瓯江下游,东面濒海,对外交通便利,是浙南货运咽喉和物资集散市场,也是金融、信息中心。钱庄出现之前,温州在“清咸丰同治年间,钱业集团已有组织,对上海关系很密切”。温州自1876年  相似文献   

9.
温州模式几个理论认识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温州模式名噪全国,蜚声海外。但是,在理论界、领导部门和实际工作部门,人们对温州模式还有许多不同认识。本文就温州模式的提法、适应性和评价尺度等作些探讨。(一)关于温州模式的提法1985年5月12日《解放日报》在“乡镇工业看苏南,家庭工业看浙海,温州33万人从事家庭工业”的报道中,首次正式提出了“温州模式”。此后,温州模式的提法不胫而走。不过,对温州模式的提法是有分歧的。一些同志不赞成提温州模式,认为“很不妥当”、“不够科学”。理由是:“模式”一词,“与‘模特儿’、‘模型’等词同义,意思是某种相对说来已经定型的事物的标准形式或使人们可以照着做的标准式样”。①基于对“模式”  相似文献   

10.
温州股份合作制发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温州股份合作制发展研究马津龙80年代发祥于温州等地的农村股份合作企业,90年代以来已经在全国各地较为普遍地出现。在温州.股份合作经济已经成为整个国民经济的主体。至1992年.全市已有股份合作企业24153家,其中工业企业17800来家,工业总产值88...  相似文献   

11.
为温州的经济发展贡献聪明才智──记温州十大优秀青年、青年经济学者周德文杜宇1993年5月,中共中央党校与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联合举办“全国管理科学理论与实践研讨会”。会上还开展全国性的优秀论文评选活动。温州青年经济学者周德文的论文《温州股份合作制企业若...  相似文献   

12.
自"温州模式"问世以来,引起许多专家学者的关注与研究,但是大多数学者都是从经济的角度出发来研究"温州模式",本文试图从另一个角度即温州政治文化出发,结合温州的实际情况来解读温州模式.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形成的颇具特色的温州农村经济模式,是我国农村经济改革和商品经济发展的一个区域性典型,在全国引起了强烈反响。为了交流温州模式研究的成果,在理论上较系统深入地对温州模式进行探讨,促进温州模式的发展和完善,浙江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温州市委政策研究室和温州市农业委员会于一九八六年六月十四日至十九日在温州市召开了温州农村经济模式理论讨论会。参加这次讨论会的,有来自中央机关和省内外研究单位、大专院校、新闻界、经济工作部门的领导同志、专家、教授、理论  相似文献   

14.
近两年来,一些人在探讨温州经济格局的市场体系时,认为温州已经形成了一个资金市场(见李红:《温州农村的资金市场及其管理问题》,《浙江学刊》1986年第3期;方崧、罗吼:《温州农村资金市场调查》,《经济学动态》)1986年第6期)。其主要依据是近几年温州出现了多种融资形式和多层次的融资机构:(1)私人钱庄和“银背”开始出现;(2)各种“聚会”和“标会”蓬勃发展;(3)非金融机构出现了从事存放款的信用活动;(4)社会集资面广量大。这些融资形式和融资机构在数量和规模上空前发展,利率随着资金供求关系的变动而上下浮动。基于这些分析,认为温州已经形成了一个由上述四种形式构成的资金市  相似文献   

15.
“温州模式”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种种似乎偶然的社会现象背后,往往隐藏着极为深刻的内在规律。历史的曲折发展,给温州造成了一次次“出名”的机遇。1956年,温州永嘉县率先搞“包产到户”,虽不到一年,就被指责为“富裕中农的资本主义主张”而遭到严厉的批判,但温州在全国由“包”而出名;在十年动乱时期,温州是全国有名的“重灾区”,人们谈“温”色变,“乱”得出名;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短短几年内形成的颇具特色的“温州模式”,在全国再次出名。近几年,全国各地到温州农村的调查参观者络绎不绝,年均达一万多人次。国务院及有关中央部门、本省和外省的一些领导同志,相继赴温州视察和指导工作;社会科学研究,政策研究部门及大专院校的同志一批  相似文献   

16.
朱白清先生六十年前在温州的情况,现在已很少有人知道。我根据他在温州时的同事兼密友马公愚先生一九六四年夏提供的资料,结合至今仍由马公愚先生的侄孙珍藏的朱自清一九二四年十月二日、一九二五年五月二十一日写给马公愚两封信原件,写成此文,算作对这位杰出的文学家,民主战士的一个纪念。  相似文献   

17.
温州,多少年来,一直是一个有争议的地方。 “文革”中,有所谓“要看资本主义复辟到温州去”。《人民日报》上有过头版通栏标题《一场触目惊心的资本主义复辟》,中央新闻电影制片厂拍摄过题为《警惕,资本主义的复辟》的内参片。 八十年代中期的某天,杭州市武林广场上火光冲天,一箱箱温州产的新皮鞋被付之一炬。 外地人对温州人印象不好,说他们“刁滑奸诈,投机倒把”,温州人怕说自己是温州人,因为不愿在外地被声讨、遭孤立。  相似文献   

18.
倭寇侵扰温州,根据其活动区域与强度,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从洪武二年到嘉靖三十一年之前,倭寇开始在平阳、乐清沿海一带活动;嘉靖三十一年"壬子之乱"至嘉靖四十一年的"嘉靖大倭寇"时期,倭寇从沿海深入内地,活动频繁,为温州倭患最严重的阶段;嘉靖四十二年后至万历四十五年,倭寇基本在平阳、瑞安沿海零星骚扰,倭患平复.  相似文献   

19.
地处东海之滨的温州,以富有魅力的“温州模式”成为我国经济理论界讨论的热点。从“温州模式”的成功塑造到“温州试验区”的建立,是我国农村商品经济向更高层次发展的一大试验。“温州试验区”成败的核心问题,我认为是一个人才结构调整与改革的问题。而人才结构的协调改革,首先又是发展教育,培养多层次、多规格的人才问题。现在,温州教育的落后性、单一性、被动性与温州多元化经济极不相适应。假如再不突破这种旧教育体制,就会给“温州模式”高层次发展带来阻力,这种阻力从现在到未来,是一个由小到大的过程。显然,温州教育已面临着严重挑战。现笔者拟就此谈点自己的看法,以就教于关心温州建设的同志们。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80年代,在我国曾经引发了一场关于“温州模式”和“苏南模式”的争论。这场争论最终的焦点上升到是走资本主义道路还是走社会主义道路的政治高度。经过两种模式的比较和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最终确定,到世纪 90 年代末,这两种模式之争,以“温州模式”优越于“苏南模式”而终结。二十几年过去了,实践表明,传统的“苏南模式”已经难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而“温州模式”却相对的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被誉为中国犹太人的温州人也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赢得了一席之地,并在国内外影响颇大,形成了独到的经营理念。尽管如此,问题并没有结束,最近与“温州模式”相辅相成的温州城镇化道路,又引发了新一轮的争议。为了把这个问题的研究进一步引向深入,我们特地邀请温州大学经济学院的几位专家撰写一组文章,以进行学术交流和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