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81年恢复发行国债至今 ,我国累积发行国债已近15200多亿元。到1999年底 ,国债余额达5437亿元。1981 -1999年 ,国债规模环比增长速度平均每年达到40.80 %。1990年至今 ,国债规模增长速度为73.36%。国债规模从1981年的40多亿元增加到1999年的3715亿元。其速度之快、规模之大在我国经济发展史上是绝无仅有的。目前的国债规模究竟处于何种水平?国家财政是否能承受?国民经济是否能承受?从世界各国国债管理经验来看 ,衡量国债适度规模的指标主要有 :国债负担率、居民应债力、国债依存…  相似文献   

2.
我国利率将保持相对稳定国家统计局最新统计数据表明,我国金融形势基本平稳。到目前为止,我国金融机构各类存款余额已近70000亿元人民币,其中城乡居民存款余额达40000亿人民币。由于我国经济自去年以来保持尚好,促使证券市场趋于活跃。国债发行和兑付工作完...  相似文献   

3.
一、我国国债发行的历史回顾 自1981年恢复发行国债至今,我国累积发行国债近15200多亿元,到1999年底,我国国债余额达5437亿元,1981~1999年,我国国债规模环比增长速度达到年40.80%,从近期来看,1990年至今,国债规模增长速度为73.36%,国债规模从1981年的40多亿元增加到1999年的3715亿元。另外,  相似文献   

4.
自去年以来,我国经济进入高速增长阶段,固定资产投资大幅度上升,随之而来的是资金短缺加剧。为争夺资金,许多地区、部门以及企业事业单位的社会集资一哄而上,相互攀比利率和分红。截至去年底,全国累计发行各种股票、债券5657亿元,年末各类有价证券余额达3255亿元,占年末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的  相似文献   

5.
对于我国当前国债发行规模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彬  肖坤 《山西统计》2002,(3):6-7,14
本文通过对我国国债发行规模的阐述 ,并通过对具体的国债规模指标的分析及国际间比较 ,提出了如何解决我国财政债务重负同国民经济应债能力强大的矛盾以及我国国债发行规模偏大与国债的累积规模不大之间的矛盾等问题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1999年6月10日,中国人民银行再度降低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这也是我国自1996年5月以来第七次调低储蓄利率。然而,伴随着利率的不断下调,我国城乡居民储蓄额仍然保持连续增长。1997年底,我国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为46280亿元,1998年底已增至53407亿元,增幅高达17.1%;1999年以来,这一数字已突破6万亿元。一、居民储蓄持续增长的原因据中国社会调查事务所对北京、上海、天津、广州等地居民的调查显示,近80%债居民将储蓄存款作为个人金融资产投资的首选,储蓄存款在居民家庭投资中所占的比重将近65%。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了我国如…  相似文献   

7.
居民储蓄存款流向何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尽管央行多次降低存款利率,但我国居民储蓄一直呈超常高速增长之势。城乡储蓄存款余额1988年为3801.5亿元,1992年11545.4亿元,1995年29662.3亿元,1998年达到53407亿元。从1988年到1998年的10年时间里,居民储蓄存款增长了14.3倍,大约每两三年就翻一番。1991~1998年, GDP年均增长10.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6%,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4.9%,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增长28.8%。可见,储蓄存款增长速度远远高于经济增长速度,也超过…  相似文献   

8.
自1981年恢复发行国债以来 ,到1999年底 ,我国累积发行各种国债15257.41亿元 ,尚未清偿的国债余额5437.00亿元 ,年度国债发行规模从1981年的48.70亿元增加到1999年的3715.00亿元 ,增长速度之快 ,规模之大 ,使国债自80年代中期以来一直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正确理解国债功能对于合理运用国债在当今尤为重要。一、国债涵义及特征所谓国债 ,就是以国家财政为债务人 ,以国家财政承担还本付息为前提条件 ,通过借款或发行有价证券等方式向社会筹集资金的信用行为。国债具有安全性、收益性、流动性特…  相似文献   

9.
我国国债规模的统计分析与政策取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受当前经济状况的影响 ,我国国债存在着财政本身的债务重负和国民经济应债能力宽松的矛盾 ,它的存在说明 ,我国国债规模管理存在着严惩的风险性 ,控制不好就有可能导致债务危机 ,进而引发财政危机 ,给我国经济发展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因此发现、预见和防范债务危机 ,据以合理确定未来几年我国国债发行政策取向 ,对于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从1998年到2002年的5年间,我国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增长率达62.7%,平均每年递增17.1%,而同一时期GDP年均增长7.7%,二者相比,相差9.4%.可见,储蓄存款增长速度远远高于经济增长速度.据央行统计,2003年4月末,居民储蓄余额为10.27万亿元,同比增长18.4%,增幅比3月末低0.7个百分点,2003年一季度GDP增长9.9%;2004年5月末,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为11.26万亿元,同比增长16.9%,增幅比4月末回落0.9个百分点,2004年一季度GDP增长9.8%.由此可见,居民储蓄存款增幅在近两年虽有所下降,但储蓄存款余额仍然处于高增长态势,仍然远远高于同一时期GDP的增长幅度.储蓄存款攀升是喜还是忧?  相似文献   

11.
居民储蓄高增长原因及分流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2年2月17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报告,中国城乡居民本外币储蓄存款1月末余额为9.8万亿元,与上年同比增长20%.年末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占GDP比重逐年上升,且居民储蓄存款增长速度大大高于居民收入增长速度,2002年城乡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余额增长速度达到17.8%,而同期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速度为12.3%,农村居民人均纯收人增长速度为4.6%.为什么居民储蓄存款会高速增长?怎样认识居民储蓄存款的高速增长?采取什么对策分流储蓄?  相似文献   

12.
储蓄高增长一直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尽管为了扩大消费、降低增长过快的居民储蓄,人民银行先后出台了对储蓄利息收入征税以及多次降低居民储蓄存款利率的措施,但是这些措施的效果并不理想,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仍持续攀升。截止到今年5月底,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已近85亿元,达到846613万元,比年初增加75575万元,月均增加1.5亿元,创历史新高。人均存款首破万元大关,达到10888元。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以来,城乡居民储蓄逐渐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资金来源,但同时在近年消费需求持续不旺的情况下,储蓄存款的快速增长又成为议论的焦点.今年1~8月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增长16.3%,占全部金融机构各项存款的一半以上.广  相似文献   

14.
我国从1979年恢复发行国债以来,国债日益成为调节经济运行的重要手段,到1998年末,累积发行国债近12600亿元,国债余额达6495亿元,有力地支持了我国经济增长。与此同时,国债规模是否适度受到人们普遍的关注与讨论。在衡量国债规模时,常用的衡量指标有国债负担率、国债依存度和国债偿债率。由于对指标内涵、外延、衡量标准的理解不同,不同的学者得出了不同的结论。本文旨在对这些衡量指标作深入剖析,并将它们应用到我国国债规模的分析中,以期为合理的国债政策取向提供定量依据。 1国债负担率。它是一定时期国债余…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国债的大量发行成为国内一个突出的经济现象。国债规模问题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本文将探讨我国国债规模的现状,未来的趋势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一、国债规模的现状分析1981年我国恢复发行国债,当年的国债发行量仅为48.66亿元。而到了1994年,国债发行量便超过了1000亿元。1997年国债发行量又突破了2000亿元。如果单纯从国债规模的绝对数量考察,我国的国债规模似乎已经“失控”。但评价一国国债规模是否适度应该采用相对规模指标,最常用的是国债负担率、债务依存度和国债偿债率三项指标。1.国债负担率此指标衡量的是国…  相似文献   

16.
一、居民收入差距现状 改革开放带来了我市经济的空前繁荣,城乡居民收入不断提高,生活质量发生了巨变。从农村牧区居民看,1980年农牧民人均收入仅为195元,1989年为523元,2001年达到2558元。扣除物价因素,1989—2001年年均增长6.2%;城市居民家庭现金收入为1989年的1171元,增长到2000年的5458元,扣除价格因素,年均增长8.4%。到2001年,年末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为174.86亿元,比1989年增加了13.4倍。然而,统计上  相似文献   

17.
包蓓英 《上海统计》1999,(7):7-10,17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居民储蓄存款持续高速增长,特别是近几年来,储蓄存款的增长速度更是高得惊人.统计资料显示:今年4月末,全国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为58369亿元,直逼6万亿元大关.上海作为全国经济、金融、贸易和人均GDP率先突破3000美元的中心城市,90年代以来,居民的储蓄存款余额不但呈直线上升态势,而且年均增长速度超过全国3.5个百分点,其占全国居民储蓄存款余额的比重也由1990年的3.6%上升到1998年的4.4%.本文根据对上海市区500户居民家庭的抽样调查资料,在对90年代以来不同收入水平居民家庭储蓄存款变动态势进行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指出储蓄存款超常增长的原因,及其给整个宏观经济运行所带来的正负效应,并提出相应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基于灰色数列预测和主成分分析的国债风险仿真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国债风险预测为了分析我国国债风险在政府实施稳健财政政策后的变化,我们采用引入弱化(或强化)算子的灰色数列预测方法,通过对国债发行规模、国债还本付息、国内生产总值、居民储蓄、中央财政收入、中央财政支出的预测,计算未来的国债风险相对量指标。灰色数列预测步骤如下  相似文献   

19.
文章实证研究选取1980~2006年间全国金融机构人民币城乡储蓄存款余额、企业存款余额、财政存款余额,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作为样本数据,在对样本数据进行技术处理和假设检验的基础上,构建VAR系统,并据此进行了格兰杰因果测试和脉冲响应函数分析,研究居民储蓄、企业储蓄、政府储蓄、投资、消费两两之间的因果关系及动态影响,针对我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高投资、低消费"现象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肖成刚 《四川省情》2006,(10):35-36
2005年以来,我国居民储蓄存款余额高速增长,1月份突破12万亿元,5月份突破13万亿元;2006年新年钟声刚一敲过,就突破14万亿元,人均达到1万元。从四川的情况看,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004年增长15.8%,2005年增长17.6%,分别比当年GDP增幅高3.1和5个百分点,总量近6000亿元。巨额的居民储蓄既不利于居民消费升级的实现,也不符合扩大内需的政策指向。如何分流庞大的储蓄,使其有效转变为消费和投资,支持经济持续稳定发展,是当前值得关注和研究的重要课题。四川居民储蓄存款变动的主要特点总量高速增长。数据表明,近几年四川居民储蓄快速增长。2000年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