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剩余价值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否存在剩余价值 ,这不只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笔者通过考察剩余价值的理论基础和社会属性 ,论证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也存在剩余价值。肯定剩余价值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存在 ,有利于正确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收入分配制度 ,加强对国有资产的监督和管理 ,促进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剩余价值理论作为马克思的最重大发现之一,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理论基石。在《资本论》中,马克思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分析,主要论述了资本主义剩余价值的来源和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导致学界许多学者误认为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社会所特有的经济范畴。确定社会主义社会中剩余价值的有无,区别社会主义剩余价值同资本主义剩余价值的异同,探寻创造最大劳动剩余价值的途径,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3.
王兴庆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Z1)
本文从以下四个方面论述了提高国有经济控制力的途径:加强对重点产业的控制、加快国有企业改革的步伐、加快集体经济的发展、加快农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任志俊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5(1):99-101,113
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的两大重大发现之一,也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理论基石。理论界对于社会主义社会是否存在剩余价值存在争议,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对于理解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是否存在剩余价值、社会主义剩余价值和资本主义剩余价值的本质区别以及剩余价值如何分配等有着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聂亚珍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4)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是否存在剩余价值范畴,我国经济理论界至今未取得共识。马克思揭示的剩余价值范畴当然是指资本主义制度下的特殊范畴,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共同的资源配置方式决定了剩余价值是市场经济的共有范畴,但在特定社会中具有特殊的经济含义。因此,深入探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剩余价值范畴,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指导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践中都具有重大意义。一、经济范畴是一定经济条件下产生并发生作用的社会关系的理论表现关于经济范畴的含义,马克思说:“经济范畴只不过是生产的社会关系的理论表现… 相似文献
6.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3)
成人高等教育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必须转变观念,重视培养适应市场的意识和能力;必须引进竞争机制,增强成人高等教育的活力;必须走多元化、社会化的路子,以满足社会多形式、多层次、多方面的教育要求,必须确保成人高教的质量,使成人教育在经济建设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朱妙宽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9(4):71-74
社会主义剩余价值有三个来源:一是全社会劳动者活劳动中的剩余劳动形成的价值,二是过去劳动的无偿服务,主要是前人知识产品的潜在价值转化而来的价值,三是生产力系统效应形成的提升了的价值。社会主义剩余价值大部分归劳动人民所有,但也有一部分被流失、剥削和侵占;必须充分认识和坚决消灭四类腐败现象和四类剥削现象,努力实现社会主义剩余价值来源的最大化和分配去向的最优化。 相似文献
8.
赵兴 《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4,(4)
关于社会主义社会是否存在剩余价值范畴这一问题,目前理论界尚有分歧。对于认为社会主义社会存在剩余价值范畴的观点,本文提出一些不同的看法,向同志们请教。一、剩余价值的质的规定性是什么社会主义社会存不存在剩余价值范畴,关键是看剩余价值这一范畴是否适用于社会主义社会。因此,搞清楚这一范畴的质的规定性,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马克思说:“劳动力发挥作用的结果,不仅再生产出劳动力自身的价值,而且生产出一 相似文献
9.
赵兴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1984,(4)
关于社会主义社会是否存在剩余价值范畴这一问题,目前理论界尚有分歧.对于认为社会主义社会存在剩余价值范畴的观点,本文提出一些不同的看法,向同志们请教.一、剩余价值的质的规定性是什么社会主义社会存不存在剩余价值范畴,关键是看剩余价值这一范畴是否适用于社会主义社会.因此,搞清楚这一范畴的质的规定性,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上海应率先建立和完善全面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地方性立法体系.上海地方性立法应与国家立法相一致,与其他区域的地方性立法相协调,与国际规范逐步衔接。上海地方性立法应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总体框架,并从国有资产管理、市场主体资格平等、企业收购兼并、商业秘密保护等方面把握突破点。 相似文献
11.
论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条件下的剩余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宁向东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1)
论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条件下的剩余价值宁向东剩余价值是商品经济的范畴,剩余价值规律是商品生产目的的规律。只要存在简品经济,无论是资本主义社会还是社会主义社会,都存在剩余价值,剩余价值规律就必然发生作用.然而长期以来,人们却一直认为,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特有... 相似文献
12.
汪继英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4,(Z3)
高校图书馆应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求发展西南民族学院图书馆副馆长汪继英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它标志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进入了一个重要发展阶段。那么,作为高校三大支柱之一的图书馆,又如何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 相似文献
13.
鲁卫平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985,(2)
社会主义条件下存不存在剩余价值范畴? 学术界的提法有:净余价值,为社会创造的价值,剩余产品的价值,等等。 我认为,“社会主义剩余价值”这一提法比较可行。因为“社会主义”这个修饰语,改变了剩余价值的本质,资本家无偿占有工人的剩余劳动这一本质内容为社会主义国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这一本质内容所代替。“资本主义剩余价值”反映的是剥削与被剥削的对抗性阶级关系,“社会主义剩余价值”反映的则是人们之间的互助合作关系和人民当家作 相似文献
14.
张德荣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1993,(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和发展,将极大地推动让会主义生产力的迅速发展,这已成为邓小平同志南巡谈话和党的十四大后人们的共识。但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否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一个什么样的关系?人们的认识就不尽一致了。本文试就这方面的问题作一些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15.
焦宏宇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1)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中明确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跨越世纪的发展,要求我们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进一步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就为我国政治体制改革指出了一个明确的方向,也是我国社会主义理论上的一个重大突破。依法治国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保证,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持续、快速、稳定发展的关键。那么,“依法治国”与我国正在建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又有什么样的内在的必然的联系呢?这是一个很值得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价值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安兰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2)
本文从市场经济与社会价值观的相互关系入手,对人类社会不同历史阶段的社会主义价值观,作了必要的分析,提出了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四大特征:(1)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2)个人奉献的大小,是社会主义价值取向和价值评价的惟一标准;(3)“兼顾公平”是社会主义价值行为的根本原则;(4)“两个文明”一起抓是社会主义价值规范和价值运作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等重要观点。并对我国当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出现的价值观念的变化和应采取的对策,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7.
张炳光 《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14(1):9-1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属经济体制,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体制;而“社会主义经济”则属经济制度,贯穿整个社会主义历史时期,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经济,而社会主义社会则既有公有制又有非公有制的经济;社会主义经济与社会主义社会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既不能用前者理解后者,也不能用后者理解前者;同样,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也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两个概念;还有商品生产也并非与不同的社会制度相结合就有不同的社会属性。所有这些,都应当辨析清楚,才不致思想和理论上的混乱 相似文献
18.
冯更新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2)
党的十四大所作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关于十三届中央委员会报告的决议》中明确指出:“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确定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丰富和发展。”这标志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在全党正式确立。这是我们党在认识上的一次大飞跃。 相似文献
19.
苏树厚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3,(2)
自科学社会主义学说问世以来,作为该学说内容之一的资本主义属于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属于计划经济,几乎成为人们的一种信条。在这一点上,马克思主义者是这样的认识问题,资产阶级的经济学家也是这样的认识问题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通过改革我国经济体制应当建立什么样的日标模式,曾在困扰之中进行了长期的酝酿与探索。直到十二届三中全会才 相似文献
20.
刘波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3)
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正确认识和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计划与市场都是经济手段,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前提。作为以社会化大生产为基础的发达商品经济的运行机制,市场经济就是通过市场机制合理而有效地配置社会资源的经济,它体现着一切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即价值规律的要求和作用,本身不存在“姓资”或“姓社”的问题。但在我国,它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其运行又具有社会主义的一些特征。我们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别的许多国家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实现的工业化和生产的商品化、社会化、现代化。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