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以洪湖为中心的湘鄂西革命根据地,是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后,由贺龙、周逸群、段德昌等为代表的湘鄂西党组织,在党中央的领导下,带领湘鄂西地区广大军民,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建立起来的,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我党领导的全国几块较大的革命根据地之一。当时的湘鄂西中央分局、省政府、各县红色政权,都相继创办出版了自己的报刊。湘鄂西中央分局办有机关报《红旗日报》和《布尔什维克周刊》;湘鄂西省苏维埃政府办有机关报《工农日报》;湘鄂西省委宣传部办有《洪湖日报》;湘鄂西红军政治部  相似文献   

2.
文章旨在对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后的《晋察冀日报》的妇女报道进行全面梳理和研究,样本为从1941至1942年出版的《晋察冀日报》中整理、抽取到的全部妇女报道,运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包括分别据出版时间和题材对这些报道的数量进行分类统计,就数据结果结合相关史实进行纵向的比较分析,选取典型的报道文本案例内容进行定性分析,以期较为系统地厘清1941至1942年期间在不同的战争阶段下,《晋察冀日报》的妇女报道与中国共产党在晋察冀边区的抗日斗争、太平洋战争发展形势之间的关系、特点与相互作用。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结合对马克思妇女观、苏俄妇女观、以毛泽东思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妇女观等相关理论的沿变和中俄不同历史现实案例的比较分析,诠释这一时期该报报道所体现出来的妇女观及其特点、影响、历史和现实意义。文章认为,在这期间,《晋察冀日报》作为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抗日根据地晋察冀边区创办的代表性报纸,在反“扫荡”中坚持不懈地刊发妇女报道,体裁多样,题材聚焦于抗日反法西斯和妇女解放与发展,密切联系国内外时局变化,兼具地区、全国和国际视野,为当时以晋察冀边区妇女为代表的中国妇女群体高擎革命理想与希望的火炬,不仅为晋...  相似文献   

3.
抗日战争是一场关系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战争,是中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反侵略战争和全民族解放战争。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抗日民主根据地创办抗日干部学校,大力培养抗日干部,放手发动群众,开展人民战争,是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重要原因之一。一、抗日根据地的干部教育是在抗日烽火中培训干部,中心任务是为抗日战争服务毛泽东同志指出:“抗日民主根据地的教育任务,第一为抗战培养干部,每个根据地都要尽可能开办大规模的干部学校,越大越多越好。”根据毛泽东的指示,抗日根据地的干部学校的首要任务是为抗日战争…  相似文献   

4.
《真理》是中共中央华中局于1941年在苏北阜宁创办的一份党内刊物。在其创刊过程中,始终坚持正确的理论导向,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传播马列主义、阐明党的政策、总结交流党建经验、推介党员英模事迹。注重党风建设宣传,从不同角度,多层面地论述了党风建设和根据地建设的相关问题,为加强新四军和华中抗日根据地党的建设发挥了重要的理论宣传和舆论引导作用,在今天仍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建国以来冀中抗日根据地史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冀中抗日根据地是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敌后建立的第一个平原抗日根据地。它的创建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建国以来,史学界对冀中抗日根据地史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在其历史地位和作用、存在原因、财政经济、传统势力与根据地的创建等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但由于种种原因,冀中抗日根据地史的研究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6.
《民呼日报》是于右任继《神州日报》之后创办的又一份大型综合性日报。一直以来,因为《民呼日报》与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密切联系和它在辛亥革命前夕起的舆论导向作用,人们始终关注的都是它的政治革命内容,却忽略了其对国民素质和国民改造的重视。通过从思想史的角度,重点探讨其“开民智”的思想——抨击封建奴隶教育和当时教育的弊端,提倡能够培养国民独立性的教育,反对封建迷信、陋俗陋习,提倡科学等。  相似文献   

7.
抗日根据地是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基地,抵制顽固派分裂投降的重要因素,夺取抗战胜利的基础。在抗日战争爆发五十周年之际,本刊刊登《抗日根据地概况》,作为中国革命史教学与研究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山东抗日根据地史的分期问题,最早见于山东军区战史,该书将山东抗日根据地的发展划分为四个时期,即创建时期(1938年5月——1939年3月),三角斗争尖锐化时期(1939年3月——1943年7月),山东抗日根据地再发展时期(1943年3月——1945年8月),全面反攻时期(1945年8月——1945年9月)。后来,济南军区大百科全书送审稿中将山东抗日根据地分为三个时期,1939年——1940年为初创和发展时期,1941——1942年为最困难时期,1943年至抗战胜利为恢复和冉发展时期。《山东党史通讯》1985年第7期刊登的《山东抗日根据地史研究的几个问题》一文中,将山东抗日根据地史  相似文献   

9.
彭雪枫倡导创办的《拂晓报》,是新四军中创刊较早、办得较好的报纸之一。彭雪枫对办报的意义、方针有着深刻的认识,对办报人员的工作作风、职业道德提出了严格的要求。他不仅参加审阅重要新闻、社论和稿件,也参加校对和指导印刷,他既是该报的抚育者、领导者,又是它的热心读者和撰稿人。在彭雪枫的关怀和指导下,《拂晓报》积极宣传党的抗日政策,动员广大军民,对豫皖苏根据地的建设和文化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0.
辛亥革命时期,鲁迅在家乡绍兴支持创办《越铎日报》。这是鲁迅在辛亥革命时期的重要活动之一。鲁迅主持《越铎日报》的时间甚短,前后仅四十多天。然而,它给我们留下了研究鲁迅在辛亥革命时期思想和活动的珍贵资料。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鲁迅与《越铎日报》对鼓吹民主共和思想、支持孙中山为首的南京临时政府的革命活动方面所作的贡献。  相似文献   

11.
近20年来华北抗日根据地经济史研究述评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华北抗日根据地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最先开辟的抗日 根据地。它的创建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近20年来,华北抗日根据地经济史的研究引起 了学术界的浓厚兴趣,并取得了巨大成就,呈现出繁荣的局面。  相似文献   

12.
南满抗日游击根据地是建立的时间较早,存在的时间较长的根据地,它有个建立、发展以及受过挫折的过程,它对于南满人民抗战的胜利起了巨大的作用。一、南满抗日游击根据地的建立与发展关于游击区和根据地,毛泽东说:“游击队到时属于游击队,游击队走了又属于伪政  相似文献   

13.
关于抗日根据地的军事建设问题,国内外学界近40年来的专门研究仍然薄弱。中共领导的敌后抗战进入严重困难时期以后,中央军委于1941年11月7日发出的《关于抗日根据地军事建设的指示》,是第一份全面而系统的指导性文件;中共中央不久又提出了抗日根据地“精兵简政”的重要政策。此后到1943年间,中共领导下的陕甘宁、华北及华中各抗日根据地,在贯彻“精兵简政”政策的同时,八路军、新四军的主力部队实行精兵建设、大力发展地方武装与人民武装及其武器装备,敌后抗战渡过了难关,人民抗日力量进入“再上升”阶段。抗战严重困难时期,中共审时度势,果断转变人民军队的发展战略而进行的根据地军事建设,不但适应了经济力量对于战争的决定性作用之历史规律,也是对于根据地生产力的极大解放与促进。八路军、新四军注重质量的精兵建设之路,为人民军队此后的历次精简整编提供了宝贵的历史经验;“三结合”武装力量体制的正式形成,则是中共在抗日根据地军事建设上的巨大成就和一大创新。  相似文献   

14.
阿英同志逝世已近十一年,一想起他的音容笑貌,心情就难以平静。阿英是我国著名的现代文学家、文史学家、戏剧家,生平著述非常丰富。他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我难以详细评述,只能就我耳闻目睹的有关他与盐阜革命文艺的事迹作一片段述详。阿英于一九四一年来新四军一师一旅,被叶飞副师长挽留下来,为旅文工团作艺术指导。在陈毅军长再三催促下,他于一九四二年七月抵达华中敌后抗日根据地、盐阜解放区新四军军部所在地阜宁停翅港。阿英一踏上这块刚被开垦的革命处女地,就以极大的革命热情,为新四军和根据地的革命文艺建设,投入紧张的战斗。他主编了《江淮文化》、《新知识》等刊物;参加了陈毅军长亲自领导的抗日文艺团体“湖海艺文社”;创建了文人集会结  相似文献   

15.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创建了十多个抗日根据地,形成以延安为中心的抗日根据地文化建设洪流。中国共产党直接担负着抗日根据地文化建设的领导责任,指明了文化建设的方向、遵循的原则、完成的任务、采取的方式。抗日根据地文化继承五四以来的革命文化传统,它的直接源头是苏区文化。党和边区政府实现了有效的文化控制和文化整合。文化社团、社会文化、教育事业、文学和艺术事业的建设为根据地巩固和壮大发挥了巨大作用。它是政治为核心、为战争服务的战时形态文化。大众化风格、“军民共建”形式、行政干预为动力、发动群众、搞群众运动为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16.
论抗日根据地的精兵简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抗日根据地的精兵简政朱玉湘一、精兵简政政策的提出精兵简政政策,是中国共产党巩固和发展抗日根据地的十大政策之一,这项政策是在1941年抗日战争进入最困难时期提出的。在当时抗日根据地日益缩小的情况下,它不仅在团结解放区军民渡过财政经济的严重困难和休养生...  相似文献   

17.
冯玉玺现年80周岁,1983年从山西省新华书店经理的岗位上离休以后,就着手搜集资料,研究编写太岳中学《校史资料》。2004年3月,由他主持编写的《晋冀鲁豫边区太岳中学校史》出版后,《山西日报》、《晋中日报》等先后作了报道,称赞它是“一部反映战争年代革命根据地教育事业的史书  相似文献   

18.
于右任创办的《民呼日报》的宗旨即推翻清廷、宣传革命。这是从政治史、革命史或报刊史的角度的认识和总结。从思想史的角度审视《民呼日报》的创办背景、对报纸职责的论述和报纸内容的编排,可以发现,该报的宗旨还应 包括改造国民性。《民呼日报》的社论、新闻、小说、戏剧、图画等多种文体形式,都把改造国民性的思想寓于现实发生的事件中,感性、自然地承担了传播与教化的作用。无论在内容还是形式上,《民呼日报》都是对20世纪初的改造国民性思潮的承袭和发展。  相似文献   

19.
华中抗日根据地,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四军创建并发展起来的敌后抗日根据地。抗战期间,日伪不仅加紧对华中抗日根据地的经济封锁,而且还猖狂地进行各种走私活动,企图弱化我根据地军民的抗战力量。为保持根据地军民抗战经济力,华中抗日根据地政权非常重视反走私斗争,主要是针对粮食、毒品、货币和食盐等物资的缉私。通过强化缉私组织机构建设、建立健全缉私规章制度、构建高效廉洁的缉私队伍等一系列举措,有效地遏制了走私活动的泛滥,增强了华中抗日根据地的抗战实力。华中抗日根据地的缉私工作虽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不足,其经验和教训,值得我们研究和借鉴。  相似文献   

20.
华中抗日根据地,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四军创建并发展起来的敌后抗日根据地。抗战期间,日伪不仅加紧对华中抗日根据地的经济封锁。而且还猖狂地进行各种走私活动,企图弱化我根据地军民的抗战力量。为保持根据地军民抗战经济力,华中抗日根据地政权非常重视反走私斗争,主要是针对粮食、毒品、货币和食盐等物资的缉私。通过强化缉私组织机构建设、建立健全缉私规章制度、构建高效廉洁的缉私队伍等一系列举措,有效地遏制了走私活动的泛滥,增强了华中抗日根据地的抗战实力。华中抗日根据地的缉私工作虽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不足,其经验和教训,值得我们研究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