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春风等 《统计研究》2014,31(12):32-40
本文以住房双重属性为基础,从理论上分析发现房价上涨对消费的影响会因居民对住房属性的不同侧重产生差异,若侧重其投资品属性,最终影响会是挤出效应,抑制消费。本文根据不同类型居民的消费差异以及住房属性的不同侧重,构建动态面板模型以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房价上涨存在明显挤出效应,地区性差异明显,进一步研究还发现挤出效应影响的广泛性,不仅直接挤出消费支出,还可作用于消费的其余影响因素间接抑制消费。因此,要减缓这种挤出效应,增强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政府部门不仅要注重住房的消费品属性,合理调控房价上涨幅度,而且还须出台系列相关措施,例如缩小收入差距、降低消费支出不确定性和努力摆脱土地财政。  相似文献   

2.
鉴于我国城乡二元结构和区域经济差异,以广西城镇为例,实证人口年龄结构、房价与居民消费动态关联:房价收入比对城镇居民消费倾向有长期稳定正影响,居民财富效应显著;人口老龄化已对经济增长产生影响,而少子化则未影响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实施单独二孩政策可能影响房价收入比、居民消费倾向及恩格尔系数。  相似文献   

3.
以中国大陆28个省、直辖市2005-2010年城镇居民消费支出内容和收入来源项目面板数据为对象建立动态面板模型分析中国城镇居民消费行为。该动态面板模型的GMM(广义矩方法)估计结果表明,中国城镇居民在衣着消费支出和杂项商品及服务项目上存在显著的消费习惯,在食品、医疗保健、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交通通讯和居住方面不存在显著的消费习惯;GMM估计结果同时反映了城镇居民工资性收入、经营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对城镇居民各部分消费支出的影响情况,该结果表明不同收入来源对居民各部分消费行为影响不同。  相似文献   

4.
文章将房价波动对消费支出的影响细分为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从房价收入比和房屋销售价格指数两个角度研究了房价波动对消费支出的影响机制。结果显示房价上涨对消费支出的直接影响非常微弱,但是具有非常明显的间接影响,这与已有研究的结论有所不同。具体而言,房价上涨对消费支出具有明显的双阈值效应。以房价收入比为例,当其在5.92和8.65之间时,会对消费产生0.0027个单位的挤出效应,高于8.65时会进一步产生0.0037个单位的挤出效应。这对于我国内需不足的经济形势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5.
大庆市:低消费高储蓄现象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我市居民的可支配收入不断增加,而消费的增长远低于收入的增长,形成高收入、低消费,高储蓄、低流动现象。一、产生低消费、高储蓄的原因1、心理基础一是传统的消费习惯仍在很大程度上对人们的消费行为起着支配作用。人们消费的出发点大多数还只是满足生活的需要,储蓄的主要用途也是保证基本生活,包括子女教育、日常开销、应付生病、意外和防老。居民存钱不是以生利为目的的经济行为,银行在很大程度上起到了保险箱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居民消费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需发挥基础性作用。文章从微观视角出发,借助面板门槛模型系统考察了房产财富对居民消费总量和消费结构的影响效应,并详细区分了房价对有房、无房以及贷款购房居民消费影响的异质性效应。进一步采用宏观省级数据探究房价对城乡居民消费的影响。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房价对居民消费总量和消费结构升级的促进效应主要限于有房家庭,并且这一促进作用存在以收入为门槛变量的特征,这表明房价对消费的影响存在显著的非对称效应。进一步研究发现,房价热炒所引致的房产泡沫将对城市居民家庭消费产生显著的抑制作用。发挥房价、房贷对居民消费的刺激作用必须结合收入管理,在提高居民收入的同时要抑制房价过快上涨。  相似文献   

7.
张娜  吴福象 《统计与决策》2020,(10):109-113
文章基于生命周期理论和持久收入假说,选取了2002—2016年31个省份数据,构建省级动态面板模型,运用两步System-GMM方法实证研究了全国及不同区域房价波动对城镇居民总消费、住房消费和非住房消费的影响。结果表明:全国层面城镇居民消费具有较强粘性,房价波动对居民消费主要表现为挤出效应,财富效应源于对未来房价理性预期;对于总消费,东部房价波动存在持续挤出效应,中、西部当期房价波动存在财富效应;对于住房消费,东部主要表现为预期驱动,中部住房消费受房价波动影响弱于东部,西部住房消费仍属收入和财富现象。  相似文献   

8.
从另一种角度计算房价收入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房价收入比是衡量居民住房消费的一个重要指标。在我国普遍认为房价收入比超过了国际警戒线。文章认为仅仅用现在的房价收入比不能准确地反映居民住房消费的整体水平,而应该对房价收入比细分,建立一个房价收入比指标体系,不同的研究方面对应不同的房价收入比指标。文章选择了三个细分的标准,根据每一个细分的标准计算有关的房价收入比。  相似文献   

9.
文章首先借鉴西方消费理论,尝试建立不同的农村居民收入消费函数计量模型,对我国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得出结论:收入水平是影响农村居民消费需求的最主要因素,特别是永久性收入,而且当前我国农村居民消费行为具有示范效应和攀附行为.最后,基于公共财政视角提出促进我国农村居民消费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文章对1978~2008年城镇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消费支出的统计数据进行协整检验,发现二者之间存在变协整的关系。可以建立状态空间模型估计消费函数,结果表明1990年前后城镇居民的消费行为发生了改变,文章进一步分析了制度变迁因素对消费产生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文章主要采用面板分位数估计方法从地区和收入组两个角度分析我国城镇居民消费行为的异质性。笔者在杭斌(2011)推导的习惯形成消费函数的基础上,利用全国29个省份2006~2009年各收入组的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分析结果发现:(1)我国城镇居民消费行为的地区和收入组之间的异质性较为明显;(2)目前我国城镇居民消费行为存在明显的示范效应;(3)中产阶级存在较为明显的消费习惯行为。  相似文献   

12.
消费是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变量,而收入是决定消费的基本因素,研究消费和收入之间的关系一直是经济学者关注的焦点问题。基于面板模型对不同消费水平的城乡居民消费行为进行实证分析,在面板数据中引入结构突变理论,并对消费收入稳定性研究发现:2008年检测到的城乡居民消费行为发生了突变,突变点的原因在于受到收入差距扩大和经济环境恶化的影响;在突变点之后,城乡居民的自发性消费支出和边际消费倾向都有所改变。  相似文献   

13.
为揭示中国居民食品消费行为的异质性,文章建立了食品消费支出及其影响因素的分位数回归模型.在分位数回归模型基础上,不仅讨论了回归系数大小,而且对食品消费支出的条件密度进行预测,进而构造了一个反事实分布.通过回归系数大小与系数约束检验,认为不同消费层次的居民自发消费水平与边际消费倾向都不同,城乡居民食品消费行为存在显著差异.通过反事实分布,结果表明:如果农村居民拥有城镇居民收入,其食品消费支出水平有可能甚至比城镇居民还高,并且更为稳定.  相似文献   

14.
本文采用1994-2004年省级面板数据,分别检验了绝对收入消费理论和生命周期持久收入消费理论对我国农村居民消费行为的解释力,且实证分析了物价、地区效应对农村居民消费的作用。结论如下:生命周期持久收入消费理论对农村居民消费行为具有更强的解释力,即表明农村居民已经过渡为前瞻性的消费者;物价上涨推动农村居民消费支出增加,侧面反映了真实利率与农村居民实际消费的反向关系;农村居民消费行为的地区效应显著,表现为各省份之间、东中西三大地区之间的消费差异。  相似文献   

15.
消费结构变迁的国际经验及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消费、投资、净出口三大需求中,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而言,消费是最稳定和最基础的。在影响消费增长的诸多因素中,消费结构最能反映收入变化所导致的消费增长以及消费变化趋势。其基本特征是受恩格尔法则的作用,随着收入的增长,对各类商品供给具有不同的偏好。消费需求的重心会随着人均收入的提高,逐步向高层次转移,从人均收入较低水平上的“必需品”范围向人均收入较高水上的“高档次”或“奢侈品”转移。这一特征一方面对居民的消费支出形成拉力,导致消费支出总量不断扩展,对经济增长产生直接而稳定的拉动作用。另一方面对产业结构的演进产生…  相似文献   

16.
用反映居民心理指标的BSI和CSI以及GARCH模型来测度居民收入的不确定性,并比较分析这三种方法的计算结果;同时,用GARCH模型计算贷款、房价和股票收益等的不确定性,并将不确定性与消费进行了相关性分析;在此基础上,实证检验了收入、资产价格的不确定性对中国居民消费的影响,得出收入的不确定对当期的消费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房价的不确定对消费的影响在10%的置信水平下显著,而股票价格与贷款的不确定对消费的影响不显著。因此,要促进消费还是要以提高收入为主,适度调整房价,适当引导进而改变居民的消费观念。  相似文献   

17.
杭斌  郭香俊 《统计研究》2009,26(3):38-43
 本文首先从理论上分析了习惯形成的原因以及对消费的影响,结论是:1.经济体制改革以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中国城镇居民已经惯于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因此他们追求的目标是保持消费长期稳定增长,而不是消费在各个时期的均匀分配,从而各期消费的效用是相互关联的。2.习惯形成参数越大,边际消费倾向就越低。即习惯形成下的消费行为类似于谨慎导致的消费行为。3.另一方面,较高的储蓄率也增强了家庭抵御风险的能力,因此,消费的惯性越强,收入不确定性对消费的影响就越小。随后本文把习惯形成和缓冲储备储蓄理论结合在一起,利用1997-2007年中国26个省(直辖市)的城镇住户调查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习惯形成和收入不确定性都是导致中国城镇居民高储蓄现象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文章利用1985~2003年我国城市居民人均实际可支配收入和人均消费支出,结合西方消费理论,通过建立经济计量模型,揭示了物价对城市居民不同收入群体消费行为的影响,并指出其经济意义。  相似文献   

19.
房价收入比计算方法之我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伟 《浙江统计》2004,(9):31-32
房价收入比通常是指商品房销售价格(指平均每平方米销售价格,下同)与居民户均收入之比,是社会和学术界广泛关注的衡量住宅市场价格和居民住房消费承受能力的重要指标,也是制定住房政策的重要依据.国际上通常将房价收入比指标值6倍定为警戒线,超过6倍则认为房价超出了居民的承受能力.在国内,不论是经济学界还是普通百姓,大家都感受到近几年来房地产业发展非常快,同时伴随着房价显著的上升.据有些专家估计,我国的北京、沈阳、贵阳、南京、广州、大连和西安的房价收入比都超过了10倍,认为房价收入比超过了国际的警戒线,房地产已经存在严重泡沫.随着这个指标在社会上更广泛的应用,更深入的研究,它的不足之处也日益明显.笔者认为目前计算房价收入比只考虑到上市住房的房价和家庭户均收入这两个指标,以这种方法计算的房价收入比不能全面准确地反映住房价格和居民住房消费的承受能力,而应该对房价收入比计算方法进行细分,从不同角度计算分析房价收入比.  相似文献   

20.
胡瑶 《统计与决策》2012,(9):139-141
文章采用1999~2009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对影响中部六省的城镇居民消费的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在中部六省,城镇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和上期消费状况对当期消费有显著影响,地区间经济政策和消费习惯等难以量化的因素也能影响居民的消费水平,但不是主要影响因素。因此,从解决居民收入问题入手是解决中部六省城镇居民消费需求不足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