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文章选取28个二级指标,以我国少数民族八省区文化旅游产业作为研究对象,进行竞争力评估测算.测算结果表明,公共文化旅游资源、文化旅游产业的经济和人力资源等要素对于少数民族地区文化旅游产业的竞争力具有显著的正向决定作用.在综合评价上,云南省因公共文化旅游资源丰富、产业的经济和人力资源较为充分等优势使其文化旅游竞争力居于民族八省区之首,而西藏、青海则由于文化旅游资源未能得到有效开发、交通状况不能有效支撑产业需求等原因产业竞争力较低.  相似文献   

2.
文章通过问卷调查、专家访谈等形式将当前三峡库区旅游资源价值评估体系分解为资源价值、景点规模、旅游条件等指标,并通过构造比较矩阵并量化指标权重,运用综合模糊评价及多层次分析法(AHP)构建了三峡库区旅游资源评价模型并计算出得分值.在此基础上,给出了三峡库区旅游资源开发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赖斌 《统计与决策》2017,(5):112-115
文章将改善民生作为研究的逻辑起点和落脚点,将“民生感”作为民族地区旅游资源开发影响的内生变量,并将经济效应、社会文化效应和生态环境效应作为中介变量,构建出了结构方程模型,从理论上厘清了旅游业在民族地区的惠民作用和归因路径.研究发现,民族地区旅游资源开发对民生感的影响机理包括:旅游资源开发对经济效应和生态环境效应是正向影响,生态环境效应和经济效应对社会文化效应产生正向影响,经济效应对生态环境效应有较弱的负向影响,社会文化效应、经济效应和生态环境效应均对整体民生感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4.
对西北600名民族文化旅游者进行抽样调查,利用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挖掘,分析了旅游动机和目的、旅游决策行为、旅游组织行为、旅游消费行为、旅游偏好行为、旅游评价行为,据此提出未来西北民族文化旅游发展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在土地资源、水能资源、矿产资源、生物资源、旅游资源以及民族人文资源等方面都有着巨大的开发潜力和人文优势.但是,有了优厚的资源优势,不等于就有了经济优势.开发这些丰富的资源,没有一支高素质的、具有一定劳动技能的人力资源是行不通的.如果依照过去那种高投入、高能耗、低产出、低效益的粗放式开发,势必带来少数民族地区资源的枯竭和生态环境的恶化,这将会严重制约其经济的持续发展.只有大量高素质且结构合理的劳动力形成的人力资源与丰富的自然资源及人文资源相匹配,少数民族地区才能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所以人力资源是一切资源中最宝贵的资源.只有大力加强人力资源开发,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资源优势尽快转化为经济优势.才能彻底改变少数民族地区"富饶的贫困"这一状况.  相似文献   

6.
藏区牧民定居点的文化承载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游牧文化主导下的畜牧业对资源的掠夺式利用使生态系统功能迅速劣变,因此,牧民定居工程全面开展,然而,忽略文化意识引导作用的划一式定居方案未能达到定居目标。文章以藏区牧民定居点为研究区域,以压力、潜力和响应等为一级指标,并均从自然、经济和社会角度选取评价因子,构建指标体系,从因子和区域两个层面评价研究区域文化承载力,为差异性定居方案制定提供科学依据,促使牧民从精神上迁入定居点。  相似文献   

7.
吴晓山 《统计与决策》2012,(22):106-109
民族文化旅游自产生以来,在其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消极影响,其中文化失真问题最为突出。这不仅对于民族文化传承带来不利,其实这也是阻碍民族文化旅游可持续的主要因素。文章通过民族文化旅游产品文化失真以及旅游企业方面就文化失真所采取的措施等情景,对旅游消费者心理和行为,主要包括其负面心理、感知风险、旅游评价及旅游购买行为等方面造成影响的不同,形成不同的情景假设,并且采取相关实例进行调查研究,利用所涉及变量的关系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8.
亚欧大陆桥的初步建成,为中国及其邻近各国开辟了以旅游资源为基础、文化理念为核心的目的地间新的合作空间.文章通过采用旅游地中心性指数对亚欧大陆桥21个节点城市进行竞争力评价和分层聚类分析,拟在其中国段构建基于旅游中心城市等级体系的文化旅游产业集群,借此预测未来区域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状况,并寻求构建区域文化旅游产业集群的最优实现策略.  相似文献   

9.
我国区域产业结构调整的投融资环境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文章建立了基于区域产业结构调整的区域投融资环境评价指标体系,选取产业结构调整、投融资潜力、经济发展水平、科技环境、资源与设施环境、文教环境和市场环境7个子系统,29项统计指标构成的具体指标层描述和度量中国各区域投融资环境的优劣.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以广东省21地市为研究对象,从旅游产品竞争力、旅游企业竞争力、旅游环境竞争力三方面,选取11个指标构建了区域旅游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因子分析法对广东省21地市旅游竞争力进行了综合评价。广东省旅游竞争力可划分为4种区域类型:一是广州等中心城市超强竞争型,二是珠江三角洲地区强竞争型,三是旅游资源丰富地区的平竞争型,四是粤东粤西偏远地区的弱竞争型。  相似文献   

11.
川西北位于印度板块与亚欧板块之间,青藏高原东南边缘,地质构造奇特,拥有丰富的立体自然景观:以贡嘎山为核心的极高山群、以九寨黄龙为核心的地质景观群、稻城亚丁为核心的自然生态旅游区、“东方阿尔卑斯”四姑娘山、低海拔现代冰川海螺沟、“高原绿洲”若尔盖草原等。川西北文化旅游资源同样丰富,主要为藏族和羌族民族文化、宗教文化、红色文化,拥有德格印经院和格萨尔故里为中心的藏传佛教文化旅游带,两河口会议旧址、马尔康卓克基会议旧址、泸定桥等红色文化旅游区,藏族羌族民俗风情文化旅游区。此外,川西北地区还有藏族和羌族世代流传的文学、歌舞、工艺等资源,例如唐卡、康定情歌等都具有极高的知名度。  相似文献   

12.
旅游对目的地居民文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旅游对目的地居民文化的影响是当今学术界和旅游管理当局广泛关注的课题。文章通过问卷调查搜集目的地居民文化指标,使用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构建了旅游对目的地居民文化影响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综合模糊评价的方法对居民文化变迁进行定量分析,并以武陵园景区为例,对旅游的文化影响进行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13.
“十二五”期间,我国出台了“文化体制改革和发展规划”、“文化产业倍增计划”等一系列政策,支持文化产业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是“文化产业倍增计划”提出的重点行业之一,也是四川省文化产业发展的重点。四川作为文化大省,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广泛地分布在不同的县域,充分利用县域内文化资源积极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是拉动文化内需、促进产业化结构升级、实现全省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四川县域文化旅游业开发应该以文化为切入点,突出文化旅游主题。  相似文献   

14.
郑涛 《山东统计》2006,(3):17-18
近年来,我市立足丰厚的文化资源优势,紧紧抓住文化产业发展的良好机遇,确立“三孔、两城、四山”的文化旅游发展思路,充分挖掘开发文化资源的经济价值,恢复建设明故城,开发建设杏坛剧场,有效整合“三孔”、颜庙、周公庙等资源发展文化旅游,大力开发工业、农业观光旅游,打造《杏坛圣梦》、《祭孔乐舞》等演艺精品,积极开发文化旅游纪念品,不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精神产品成果喜人.文化产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目前,文化旅游、演艺、休闲娱乐、旅游产品生产、信息、广告、新闻、出版、印刷、广播电视电影等行业已形成一定的规模和基础,  相似文献   

15.
旅游本质上讲是一种文化活动和文化现象,不仅能在保护和传承中弘扬传统文化,还能在创意创造中发展新兴文化.从而形成文化保护、开发、传承、弘扬的良性循环。河南丰富的文化资源为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选取具有代表性的15个与旅游业相关的具体评价指标作为我国西部10省(市)区的旅游资源综合实力评价的原始指标,运用因子多变量统计分析法对15个指标数据进行因子分析处理,采取主成分分析法提取公因子,并采取正交旋转,得出规模、客源、交通、经济4个公因子作为评价我国西部10个省(市)区的旅游资源综合实力的综合变量。  相似文献   

17.
苏洁 《统计与决策》2016,(15):56-59
文章以共生理论为基础,在合作古诺博弈模型框架下,构建了旅游资源开发竞合发展模式,同时在博弈分析中引入经济惩罚机制.最后利用博弈模型求解区域内各子区域旅游资源开发的最优策略均衡,以期为我国旅游资源合作开发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18.
文章运用GIS空间分析方法,以A级景区数、星级饭店数、旅行社数、旅游总人数和旅游总收入为指标,构建旅游发展指数,分析了长三角城市群旅游发展的区域差异性和空间结构特征,并探讨了旅游发展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长三角城市群旅游发展态势良好,市际旅游发展水平区域差异性显著,省际发展相对较为均衡,初步形成了上海、南京、杭州和池州四大区域旅游中心分布的空间格局,城市群发展效应已显成效;旅游发展与旅游资源禀赋、交通可达性以及经济发展水平具有较大的相关性,应从整合区域内旅游资源、注重人文景区的开发、完善交通体系及旅游接待设施等方面采取相应措施,进一步优化长三角城市群的旅游空间布局。  相似文献   

19.
河南旅游资源十分丰富,进入21世纪以来,旅游业在河南得到了十分迅速的发展,旅游收入不断提高,旅游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旅游经济在全省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支柱地位已经确立,旅游业在促进全省经济、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以及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与陕西、山东等旅游强省相比,河南的旅游业发展明显滞后,也与旅游资源大省的地位不相称。  相似文献   

20.
在西部地区九省一市中处于举足轻重地位的四川省,早在三年前就将旅游业确定为六大支柱产业之一.新近在国务院召开的西部地区开发会议上也将"大力发展旅游等第三产业"明确地写入了西部开发五大重点工作之中.这预示着我省旅游业将乘着西部大开发的东风,更加蓬勃的发展.众所周知,旅游业作为一大新兴产业和社会公众消费的热点,具有双重性:一方面对于引导经济结构的调整、带动其它相关产业的发展、刺激消费、扩大投资、促进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有重大的意义和作用;另一方面旅游业也加剧了对旅游资源、环境的损耗和破坏,导致旅游景点特色的消失,影响对旅游资源潜力的挖掘.因此,如何处理好旅游资源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二者相互促进的正面效应、限制其相互矛盾的负面影响,值得我们深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