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李淑芬  张玲 《统计与决策》2012,(24):190-193
文章以新经济社会学为理论基础,研究了原生型集群环境下企业家社会资本与企业资源获取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企业家社会资本与原生型集群企业资源获取有着密切的关系:企业家网络规模、网络异质性有利于企业运营资源、知识资源的获取,但企业家网络密度与知识资源的获取关系并不明显。文章最后对结论作出了解释,并提出相应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提升浙江民营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集群是浙江民营企业发展的主要组织形式,有其独特的形成机制和特征。浙江的部分产业集群因创新动力不足而陷入了困境,出现这种负效应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突出民营企业自主创新的主体地位、积极转变政府职能、加大知识产权制度的执法力度等是浙江民营企业技术进步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3.
文章以产业集群基本理论为基础,运用层次分析法对南通和绍兴市建筑产业集群竞争力进行了测评.结果表明,规模和效率是影响建筑产业集群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企业数量密度和企业家精神等也对建筑产业集群竞争力有重要影响.南通和绍兴市建筑产业集群竞争优势的来源不同,在不断扩大集群规模的同时还应通过多种途径发掘集群的潜在竞争力.  相似文献   

4.
产业集群代表了当今产业的区域化发展潮流,它将是城镇产业发展和布局的重要形式,能够有效地提升城镇的中心辐射作用和竞争力。因此,很多国家都把产业集群的形成作为地区和城镇经济增长的一种手段,把公共政策的重点转向了促进地方产业群的培育、发展和升级上。近年来,我国的江苏、浙江和福建等省产业集群发展迅速,集群效益十分明显。比较而言,我省产业集群的发展则十分缓慢。实施产业集群战略,以集群经济推动我省经济发展和城镇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产业集群是现代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现象,在西方国家,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渐发展与完善,一些经济管理学家从各个角度对集群形成这一重要的经济组织现象进行了一些研究.在我国,以专业产品区、专业镇为主的产业集群网络形成了民营企业的群体力量.集群地区内不断集聚的资源、信息和企业配套能力使企业间相互沟通、要素供给与技术扩散更加方便,交易成本降低、资源配置效率提高,与外部市场、信息、资源利企业(包括银行等金融机构)之间的扩大交换更具竞争力.  相似文献   

6.
旅游产业集群与制造业集群既有相似之处也有自己的特点,其形成过程、发展阶段、深化趋较制造业而更具资源依赖性和社会根植性.因此,旅游产业的集聚形成也是自下而上的,因为其首先是资源依赖型的产业集群,在资源富集区域形成,同时逐步发展其它辅助产业部门,形成圈层,最终结成相对固定和完整的网络系统.  相似文献   

7.
《浙江统计》2003,(7):43-46
区域产业集群几乎都与相关专业性市场互为依托,这是浙江成为全国服装大省的重要原因之一。像杭州的四季青服装市场,湖州的中国织里童装城,绍兴的大唐袜业市场和嵊州领带城等等,都有相应的服装产业群体作为依托,而不同的产业集群通过遍布全省的专业市场网络形成更大区域范围的产业链,形成良性循环。2、优质品牌成为浙江服装业的旗帜。“品牌就是效益”,这是早已被众多浙江服装企业普遍认同的经营理念。目前浙江省内拥有的知名服装品牌,数量堪称国内第一。仅温州地区,目前即已有44个品牌的产品成为国家服装质量标准最高等级优等品。在我国首次…  相似文献   

8.
一个区域的经济发展模式不可能是完全一致的,江、浙两地的产业集群发展模式同样存在着交叉。如吴江的产业集群的发展模式很大程度上与浙江温州、绍兴的产业集群的发展路径有着相似之处。因此,本文将江、浙两地的产业集群定性为某一模式只是从产业集群整体的主要特征去概括与提练,江苏与浙江产业集群比较研究主要是从江、浙两地产业集群的主导方面去比较。一、江、浙产业集群的形成轨迹不同(一)江苏产业集群发展轨迹。改革、开放20多年以来,江苏经济发展轨迹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20世纪80年代,以苏、锡、常为代表的苏南地区的乡镇企…  相似文献   

9.
对于许多发展中国家的产业集群,存在过度依赖成本的竞争,集群发展遭遇"大而不强"的瓶颈.因此,并非拥有产业集群就拥有经济竞争力,创新网络的形成才是集群竞争优势的源泉所在.文章从集群创新系统中知识网络的刻画入手,回顾了簇系数及加权网络簇系数的发展,剖析了集群创新优势形成的机理;在此基础上得出,权重知识网络中的簇系数越大,集群创新能力越强,簇系数随时间演化会逐步减小;最后给出了簇系数的补偿策略,借以形成集群创新的持续动力.  相似文献   

10.
构建生态化产业集群的途径及设计思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海杰 《统计与决策》2007,(23):126-128
产业集群是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形成的一种产业组织形式,但传统的产业集群理论仅着眼于企业间的线性生产联系,忽视了其间的生态性网络联系。产业集群将是发展区域性循环经济的载体,二者间的耦合点是产业集群的生态化,其实现途径是建立循环经济工业园体系,并且组建虚实兼顾的柔性循环网络。为此,应发挥政府和企业两个主体的作用,还应着力构建集群中介组织,降低企业间的交易费用。  相似文献   

11.
产业集群作为一种高效的组织形式,以区域网络为基础,通过强化专业分工,促使每个企业把产品做精,最大限度地发挥产业关联和协作效应,形成产业之间的协同发展。产业集群有利于降低产业的发展成本,提高企业生产经营效率和竞争优势,而且还可以通过优化产业布局,加速技术、人才等资源的合理流动与配置,有效地破解土地、资源和环埔等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12.
学术界对于集群升级的内部网络推动和外部全球价值链拉动一直存在较大争议,本文从多层次网络视角出发,通过理论剖析与案例论证,研究发现产业集群升级既有集群本地个体网络、产业链网络的推动作用,也有外部网络的拉动作用,三个层次的网络各有不同的作用,共同促进产业集群的不断升级。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从产业集群的关系网络出发,基于加权小世界网络,研究产业集群的知识网络绩效。提出用节点间的传输距离、传输频率、知识价值量、知识构建维护成本来衡量产业集群知识网络的绩效,并得出了其对产业集群知识网络绩效的影响函数。  相似文献   

14.
产业集群是一种位于特定地理区位的中间组织,由众多企业即集群的成员本着共同的产业目标、默识的规则建立了正式的和非正式约定的群体.集群成员间在分工的基础上,通过合作与竞争,不断创新,建立了投入产出的经济技术联系,表现为产业价值链的垂直关系,产业与相关企业、支持和服务机构之间的互补关系,从而形成产业的竞争力和区域经济发展的推动力.  相似文献   

15.
借助于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安徽孙村服装产业集群社会网络的联系进行分析,对其网络密度、平均距离、网络中心度、中心势、凝聚子群和核心-边缘结构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孙村服装产业集群联系网络密度一般,是一种较弱联结状态,处于产业集群的成长阶段。NCXYS的点出度最大,反映了其处于服装产业中的核心地位,对其他企业的辐射作用较强。NCXYS、FX、QXSX、ZQ、YHA的中间中心度较高,表明它们处于整体网络的核心层,联系较强。整体网络中存在8个子群,第1子群对第3子群及第7子群对第8子群联系的密度系数较高。  相似文献   

16.
目前,浙江产业集群已进入稳定增长阶段,成为全国乃至世界著名的专业生产基地。然而,其内部企业存在自主创新意识淡薄、投入不足等五方面问题。建议采取重视产业集群自主创新、发扬创业创新精神等措施,推动浙江产业集群由低成本型向创新型转变。  相似文献   

17.
基于复杂网络视角的集群创新网络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新网络是产业集群实现创新功能的合作创新体系,文章通过对复杂网络三种常见模型的特性进行分析,结合集群创新网络的结构理论,深入探索集群创新网络所具有的小世界和无标度结构特性及集群网络在受到攻击时所具有的稳健性和脆弱性;并阐述了集群网络的结构特性对于集群的资源整合能力具有重要影响,使集群的资源整合过程具有较高的效率和较广的范围。将复杂网络理论引入到集群创新网络的研究中,实现了对集群创新网络的多角度探索,有利于集群创新网络实现有效知识转移,为产业集群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在全球竞争的挑战下,成功地区与成功的企业一样,往往拥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区域的核心竞争力往往表现在地方特色产业集群上。产业集群是指在某一种特定领域(通常以一个主导产业为主)中,大量产业联系密切的企业以及相关支撑机构在空间上集聚形成强劲、持续竞争优势的现象。集群的形成实际上使得企业核心力通过聚集获得了企业无法获得的整体功能和系统功能,区域核心力也得到了较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19.
"2011年,全省招商引资工作将紧紧围绕‘投资拉动,产业支撑'重点,强化促进电子信息、汽车制造、油气化工三大产业,突破促进装备制造、生物产业、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四大产业,以重要环节的突破完善产业链条,以重大项目的引进优化产业结构,以龙头企业的带动形成产业集群."  相似文献   

20.
2010年,四川初步形成汽车制造六大产业集群和七大产业园区。四川汽车制造业经济总量首次突破800亿元大关,年均增长30.7%,汽车制造业经济总体实力快速壮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