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应用钱纳里模型研究成果比照分析了黑龙江省人口城镇化与其工业化、非农化、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对应关系,研究表明黑龙江省城镇化水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城镇化发展比全国城镇化发展更加符合钱纳里模型,城镇化发展过程健康,并且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2.
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是促进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根本动力,而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又对经济发展具有显著的反作用.文章基于31个省份2003-2012年的数据资料,构建新型城镇化与经济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和时空耦合协调模型,运用熵值法进行指标赋权,测算出各省份2003-2012年新型城镇化与经济发展的耦合协调度并分析各省份的对比类型.结果表明:新型城镇化与经济发展之间具有强有力的互补作用;2012年广东省耦合协调水平最高,甘肃省最低,全国各省市耦合协调比为22:9.通过对耦合协调度的时空对比研究得出:北京、天津、上海三省市属于新型城镇化相对滞后型;2003-2012年间各省市新型城镇化与经济发展耦合协调水平差距不断拉大.  相似文献   

3.
文章通过构建面板向量自回归(PVAR)模型,探究2004—2019年我国30个省份城镇化、社会保障支出与城乡发展差距之间的动态影响关系,以及在城乡经济发展、社会民生两大维度上的动态影响差异。结果表明:城镇化对社会保障支出的提升不具有可持续性,社会保障支出过大甚至会抑制城镇发展的活力。城镇化与社会保障支出对缩小城乡发展差距的作用主要表现在社会民生方面,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则集中于初期阶段,农村农业发展表现乏力。城乡社会民生差距是影响当前乃至今后城镇化与社会保障支出水平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4.
城镇化水平的度量,评价和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军 《浙江统计》1999,(12):18-21
大力发展城镇,推进农村城镇化,既是经济发展结构变动的必然结果,也是实现农业现代化,促进城市化水平提高的重要途径。为此,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把城镇化作为我国未来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目标与措施。因而,一个国家或地区城镇化的水平有多高,城镇化的状态如何,城镇化目标的实现程度是多少等等,很需要从量化的角度去研究,以便为城镇化政策提供定量支持。本文试图就城镇化水平的度量与评价作初步探讨,并结合我国的实际进行预测分析。一、城镇化的数量特征及其度*所谓城镇化,是指乡村人口向城镇人口转化以及人们生活方式由乡村型…  相似文献   

5.
张崇辉  李浩 《浙江统计》2013,(12):23-25
摘要:本文在界定城镇化建设与经济发展协调性内涵的基础上,从城镇化建设、经济增长、经济结构、经济效益等方面构建城镇化建设与经济发展的协调性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了城镇化建设与经济发展协调性的动态和静态测度方法。研究结果显示:1995-2012年浙江省城镇化建设和经济发展水平总体上呈现扩大趋势;从静态和动态角度看,两者的协调性在1996年、1997年、2003年和2004等年份较差,而在其他年份则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6.
向丽  胡珑瑛 《统计与决策》2017,(16):126-130
文章基于中国十大城市群内100个地级以上城市的相关数据,通过构建城镇化水平与城市脆弱性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因子分析法和Tapio脱钧指数法,实证研究了中国十大城市群及所属城市的城镇化水平与城市脆弱性的脱钩关系,并对其脱钩状态进行判别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京津翼城市群城镇化水平与城市脆弱性的脱钩状态最理想,辽中南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山东半岛城市群和川渝城市群均为相对理想的脱钩状态,其他城市群的脱钩状况均不容乐观;在17个中心城市中,仅有洛阳、深圳、成都和西安4个城市的城镇化水平与城市脆弱性的脱钩状态相对乐观,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北京、上海和广州3大城市的脱钩状态均不理想.  相似文献   

7.
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提升社会保障水平,对于全面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基于2016—2020年我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构建地区新型城镇化水平与社会保障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实证检验了地区新型城镇化水平对社会保障水平的影响。研究表明:第一,地区新型城镇化进程虽然受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影响较大,但仍需要生态环境、公共服务设施等多方面协调发展。第二,新型城镇化水平对社会保障水平存在正向影响,同时经济水平、地区老年抚养比和人均消费水平也会影响地区社会保障水平。  相似文献   

8.
实现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是中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任务之一.运用系统论的思想建立了反映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综合发展水平的指标体系,构建了系统协调状态测度模型.对中国西部地区实证分析发现,西部地区“三化”协调发展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分布存在一定程度的空间错位,工业与农业发展的不协调是制约西部地区“三化”协调发展的关键因素,西部地区也存在过度城镇化现象,统筹城乡发展对促进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有重要作用.针对西部地区实际情况,提出了提高“三化”协调发展水平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基于PDL模型的城市化水平预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丁刚  赵萍萍 《统计研究》2005,22(3):45-4
可用于城市化水平的预测方法主要有时间序列预测分析法、经济因素相关分析法等。其中 ,经济因素相关分析法因其在预测时充分考虑了经济发展对城市化水平的影响而在实际中广泛被使用。如 ,汤茂林等在对 1 985~1 997年间江苏省城镇非农业人口比重与人均GDP间相关关系进行回归分析的基础上 ,得出江苏省 2 0 2 0年的城市化水平可能会达到 5 1 6% [1 ] ;刘科伟等用GDP与城镇化人口之相关关系模型预测陕西省 2 0 1 0年的城市化水平可能会达到 3 9 63 % [2 ] 。吕宾等亦根据城市化率与经济发展水平间的相关关系预测 2 0 0 5年新疆的城市化水平…  相似文献   

10.
文章通过构建城镇化质量与规模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因子分析法实证分析了中国十大城市群城镇化质量与规模之间关系的空间格局.结果表明:中国十大城市群均呈现出轻度或中度的城镇化质量与规模偏离,且城镇化质量与规模关系的协调程度存在明显的空间分异.中心城市的城镇化进程较快,且城镇化质量相对超前;中小城市的城镇化质量与规模关系的协调性较佳,但城镇化水平普遍偏低.  相似文献   

11.
新型城镇化水平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推动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产业和城镇融合发展"。新世纪以来,嘉兴市大力实施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全面提升新型城镇化建设水平,为加快建设现代化网络型田园城市目标奠定良好基础。文章简析了新世纪以来嘉兴城镇化发展特征及其成因,指出了嘉兴城镇化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的一些偏差,提出下阶段新型城镇化发展初步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中国城镇化进程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我国1978-2009年城镇化率和人均GDP年度时间序列数据为基础,建立反映城镇化水平和经济增长动态关系的向量自回归(VAR)模型;在VAR模型的基础上,运用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分析了城镇化进程与经济增长相互之间的动态影响。为了弥补时间序列数据只包含时间和指标两维信息的缺陷,进一步采用2000-2009年我国31个省市的城镇化率和人均GDP的面板数据,利用横截面、时间和指标三维信息对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通过运用面板数据的单位根检验和面板数据协整检验,得出我国城镇化进程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在此基础上,建立面板数据固定效应变系数模型,从弹性角度分析,认为我国城镇化率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可以维持7.1%的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3.
城镇化水平与农民收入增长存在相互联系。本文选取1990-2013年的城镇化率和农民收入数据,建立VAR模型,利用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对城镇化水平与农民收入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城镇化与农民收入增长存在长期稳定关系,提出要防止片面追求城镇化率、注重产业的配套、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和建立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制度等建议。  相似文献   

14.
新型城镇化是重塑城乡关系的动力引擎,对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意义重大。文章选取2011—2020年我国205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从空间融合、经济融合、社会融合、生态融合四个维度度量了城乡融合发展水平,分析了新型城镇化试点政策对城乡融合发展的影响和内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新型城镇化试点政策显著促进了城乡融合发展,且政策效应逐年增大;(2)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新型城镇化试点政策对中西部地区、经济基础较差和低海拔地区城市的城乡融合发展水平提升作用更大;(3)新型城镇化试点政策可以通过促进数字经济发展、改善社会就业水平来促进城乡融合。  相似文献   

15.
李帆  王振伟 《统计与决策》2016,(19):103-105
城市化是推动我国发展与建设的重要动力,是衡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基本标志,“十八大”中明确提出要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文章以湖北省为例,通过计算2004-2013年间湖北省各市州的新型城镇化综合得分,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对全省新型城镇化水平和区域差异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湖北省各市州的新型城镇化得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增长,但是呈现出明显的区域差异,且差距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变大.全省的新型城镇化水平可以分为4大类:城镇化水平高的武汉市;城镇化水平较高的鄂州市、随州市、黄石市、襄阳市、宜昌市;城镇化水平中等的十堰市、潜江市、孝感市、咸宁市、荆州市、荆门市;以及城镇化水平低的随州市、仙桃市、恩施州、神农架林区、黄冈市、天门市.  相似文献   

16.
西部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是一项战略性、全局性的系统工程,要保证西部产业结构调整工作的顺利进行,必须处理好六大关系发挥市场机制的主导作用和政府宏观计划指导、协调作用的关系;当前经济发展与长远目标实现的关系;高新技术产业与传统产业发展的关系;供给结构调整与需求结构调整的关系;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的关系;产业结构调整与西部城镇化建设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贵州统计》2001,(8):9-14
城镇化进程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趋势,城镇化水平的提高是社会物质文明进步的结果和主要标志。转移农村人口,提高城镇化水平,是我国“十五”计划的重要战略之一。也是发展西部经济,缩小贵州省与东部地区差距的战略性选择,更是贵州省在新世纪寻求新一轮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突破口。本课题对贵州省的城镇化进程作一粗浅探讨,以期对省季、省政府和有关部门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8.
加快城镇化进程 提高经济竞争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吴志澄 《统计研究》2001,18(5):43-46
一、城镇化与经济竞争力1 城镇化的本质。城镇即城市和集镇 ,城镇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标志 ,而衡量城镇发展水平的最主要标准是城镇化水平。城镇化水平是以区域内城镇人口占全区城总人口的比重来衡量的。城镇人口指居住在城镇建成区范围内的常住人口 ,包括城镇非农业人口和常住的农村户籍人口。城镇是人类聚居的场所、活动的中心 ,是人类有计划、有目的的利用自然环境而创造出来的高度人工化的生存环境 ,它是受自然—经济—社会因素共同作用的地域综合体。从本质上来看 ,城镇化不只是形式上将农村人口转变为城镇人口的过…  相似文献   

19.
工业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的互动关系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工业化发展推动城镇化进程、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城镇化是伴随工业化发展而产生并加速发展起来的,但是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又对带动工业化发展和农业现代化发展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农业现代化发展对工业化的深入发展和城镇化水平的加速发展也有着重要的协助、推动作用,工业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发展是协调统一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文章利用2003-2013年相关统计数据,通过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我国各省物流业发展水平与新型城镇化水平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这二者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代表供给的物流业人均固定资产投资对各省新型城镇化水平的提高都具有正向作用,且对经济较发达地区新型城镇化水平的推动作用比经济欠发达地区大,而代表需求的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对经济较发达地区新型城镇化水平的提高没有作用,对经济欠发达地区新型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具有正向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