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生态农业是以协调人与自然关系,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整体、协调、循环、再生”为基本原则,把生态环境建设与经济发展融为一体的综合农业体系,是兼顾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实现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高效利用的成功模式。2003年博兴县被省列为第二批“生态农业示范  相似文献   

2.
文章利用生态足迹和生态系统稳定性评价模型,在分析区域土地利用特征的基础上,测试区域土地资源生态安全态势系统稳定性,(以宝鸡市为例)揭示其各分区土地资源生态安全度的差异性,以进一步研究土地生态安全格局下的土地利用优化配置及发展生态友好型土地利用模式,为大力发展区域经济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12亿人口中有8.5亿是农民。虽然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我国农业生产已有了长足的发展,用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但由于我国农村人口增长过快,土地资源逐渐减少。农业劳动生产率不高,按现在的生产模式计算,估计仍有15亿农业劳动力成为剩余劳动力。因此,把剩  相似文献   

4.
土地承包之后……内蒙古乌拉特前旗统计局白福义经济体制改革十几年来的实践证明,在农村实行生产责任制是解放农业生产力的伟大革命。土地承包生产责任制最大限度地调动了中国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使中国农业生产向前跨出了一大步。从我们内蒙古乌拉特前旗农业生产发展来看...  相似文献   

5.
基于闭环供应链的农产品逆向物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闭环供应链是供应链领域的新兴研究课题,它是以资源的循环利用和物料的封闭处理为核心,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一种供应链运作模式。文章在定义农产品逆向物流的概念并分析其特点的基础上,探讨了闭环供应链模式下农产品逆向物流的运作,从而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为推动我国农业生产方式转变、农业产业化和生态化的不断发展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6.
本文利用农业部固定观察点数据和内生转置回归模型评价了劳动力外出对农业效率的影响,结果显示:劳动力外出提升了土地边际产出。不过,稳健性检验也发现,劳动力外出对农业效率的影响存在衰退效应,在劳动力外出前3年对农业产出的影响较大,3年后其影响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递减。而通过追加化肥等投资来替代劳动,则是农户维持粮食生产、提升农业效率的主要途径。这要求我们在农村劳动力大规模转移趋势不可逆转的情况下,必须转变农业发展方式,通过培养职业农民、发展循环农业、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等途径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企业建立循环经济管理模式的意义循环经济理念导入企业的必然性消除资源制约,把企业变成生态化、循环型企业,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的模式进行生产经营活动,实现“自然资源——精细化生产模式——绿色产品——再生资源深加工——绿色产品”的闭路循环,使整个生产经营过程基本上不产生或只产生很少的废弃物,求得企业的持续发展是当务之急和必然的、唯一的选择。生态竞争已成为现代企业竞争的重要内容和手段在全球循环经济浪潮的冲击下,生态竞争已成为现代企业竞争的重要内容和手段。一些国际先进企业,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纷纷进行企业的“生态转型…  相似文献   

8.
生态足迹是一种用于衡量可持续发展程度的测度方法.生态足迹的严格定义为:“任何己知人口(一个国家、一个城市或某位个人)的生态足迹是生产这些人口所消费的所有资源和吸纳这些人口所产生的所有废弃物所需要的生态生产性土地的总面积”.通过估算为维持人类的自然资源消费和吸纳人类产生的废弃物所需要的生产性土地面积的大小,来衡量区域对资源消费和需求的状况.生态足迹值越大,则说明区域内的环境资源状况越恶劣.  相似文献   

9.
利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采用CLAD等多种估计方法实证研究了农业补贴、农地"三权分置"对农户农业生产经营的影响。结果表明:农业补贴、农地"三权分置"对农户的农业生产经营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且随着农户获得的农业补贴金额的增加,农户的农业生产总值显著提高;农业补贴的影响在东中西部地区存在区域差异性,中部和西部地区农业基础设施、土地装备条件、生产力发展水平相对落后影响了农业补贴效果的发挥;农地"三权分置"的影响不存在明显区域差异。此外,农业资金等其他主要农业生产投入要素、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土地转入以及适合大型农业机械耕作等土地条件对农户农业生产均具有显著正向效应。  相似文献   

10.
基于PSR模型,以主成分分析法为基础,建立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确定了17项指标在总体水平和子系统生态水平中的权重系数,对西安市长安区近10年来的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状态进行了动态评价分析,并进行了相关分析与时间序列预测。研究结果表明1996-2005年长安区的土地资源生态安全呈现逐渐恶化趋势,目前已经处于极不安全状态。相关性分析显示,造成土地资源压力加大的主要因子为人均耕地面积、人口密度、耕地面积占地区比例、城镇化水平、人均水资源量、每公顷耕地化肥负荷等。通过时间序列预测,在2005年后5年内该区域状态值与响应值呈上升趋势,但由于土地资源所受压力继续加大,土地资源生态环境继续恶化,政府必须及时采取适当措施,保障当地土地资源生态环境安全,促进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1.
生态系统是以人为主体,以经济活动为中心,以资源为基础的多功能综合运行的系统,其核心是物质能量的循环转化。这种物质能量的循环过程必然对资源和环境施加压力,尤其对农业生态环境造成巨大的破坏,导致农业生态环境恶化,粮食持续发展受到明显阻碍和严重影响。兴安盟科右中旗的粮食生产发展缓慢、徘徊的原因除农业技  相似文献   

12.
随着城乡工业化、城镇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一些农民迫切需要对土地的经营权进行流转.针对这一新情况,山东诸城市积极探索和创新土地流转机制,有效地促进了农业生产的规模化经营,带动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了土地资源向土地资本转变,实现了土地产出的高效益,提高了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13.
突破困境:创新四川农地适度规模经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川虽然土地资源绝对数量大,但人均占有量小,以耕地为主的农业资源较为稀缺.农地规模经营并未随农村劳动力非农化转移而同步推进,超小规模的土地经营方式抑制了农业机械化,制约了农业科技推广,阻碍了农业产业化进程,甚至因土地破碎导致耕地抛荒等,小规模、细碎化的农地经营方式是四川农业发展面临的困境.  相似文献   

14.
川果谋变     
<正>土地,是农业发展赖以维系的基础资源。近年来,中国农业向“地”要发展,丰富多样、品质出众的农产品既“兜住”了基础消费需求,也为农村发展增添助力。其中,水果由于单价较高、效益突出,常常作为脱贫致富故事中的“主角”出现,种植面积在过去十几年间快速扩张。但在另一个叙事角度里,我国的土地资源实际非常紧缺。虽是世界国土面积第三大国,中国的人均土地面积却不足0.7公顷,只有全球平均水平的29%,  相似文献   

15.
刘小明 《广西统计》2003,(6):36-36,35
生态问题是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必须研究的一个重大问题。长期以来,由于人们对生物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不当,导致生态环境日益恶化,严重地影响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以沼气建设为纽带的生态能源建设不仅可以保护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合理地利用资源,还可以将种植业和养殖业串连起来,使生物质多次转化、增值,从而建立少投入、多产出、高效益、低耗能的生态农业模式,提高劳动生产率和资源利用,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唐坚 《四川省情》2005,(12):6-7
“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通过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选择。循环经济要求,在人、自然资源和科学技术这个大系统中,从生产、产品消费到其废弃的全过程中,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低消耗、低排放、高利用为基本特征,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这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发展模式的根本变革。发展循环经济的实践途径,就是要推进“四个生态”建设,即生态工业、生态农业、生态城市和生态流域。四者既各有特定的内容又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17.
湖北省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的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运用层次分析法,从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的自然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3个方面构建出湖北省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采用加权函数法综合评价得出2005年湖北省土地生态安全水平处于"敏感级".进而通过聚类分析法,分析了影响土地生态安全的20个单项指标,发现经济因素是造成2005年湖北省土地生态不安全的主要因素.并据此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保护土地资源控制人口增长──对高淳县人口与土地状况的调查与思考高淳县统计局吴斯荣保护耕地和实行计划生育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多年来高淳县在开发利用土地、发展农业生产、控制人口增长、改善人民生活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与此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  相似文献   

19.
1循环经济与副产品交换循环经济的本质是以生态规律为指导,通过生态经济综合规划、设计社会经济活动,使不同区域的企业间形成共享资源和互换副产品的生产共生组合,使上游生产过程的原材料,实现废弃物的综合利用,达到产业之间资源的最优化配置,使规划区域的物质和能源在经济循环  相似文献   

20.
中国粮食生产函数的构建与计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谢杰 《统计与决策》2007,(20):74-76
本文用中国1978-2004年间的粮食生产相关投入要素数据,并考虑农业改革的政策影响,通过逐步回归和加权最小二乘回归等经典单方程计量经济学方法,构建了一个统计特征合理的中国粮食生产函数。通过对模型的分析发现:土地和化肥使用是影响粮食生产的最主要要素,并认为在土地、化肥施用以达极限的背景下,技术进步是提高我国粮食产量的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