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在西部大开发过程中,如何实现东西区域协调发展,"补偿论"与"互补论"均有独到之处,但也存在一些偏颇.实现东西部协调发展,既需要全面认识西部开发背景条件的变化,也需要重新认识以往提出的"先富带后富"的梯度推进战略的实现条件及其可能性.西部发展困难的解决,需要国家特惠政策的扶持.优势互补为主,利益补偿为辅,是东部参与西部开发,实现东西部协调发展的基本方式.  相似文献   

2.
中共"十六大"提出了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方针,相继实施了西部大开发、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和中部崛起战略.取得了巨大的成效,对缩小区域发展差距、扩大国内需求、改善宏观调控、建立和谐社会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仍存在一些问题,要进一步促进我国区域协调发展,必须因地制宜的地域发展政策,改革附籍制度,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生态补偿机制,加大中央财政转将支村力度.  相似文献   

3.
漓江保护区承担着漓江生态环境保护的重任,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政策限制了保护区的资源开发和产业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保护区经济发展滞后,致使保护区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关系不够协调.生态补偿是一种被普遍认可的通过经济刺激手段协调区域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关系,平衡区域利益格局的有效方法.漓江保护区应当尝试建立政府、市场、社会“三位一体”生态补偿,以有效的生态补偿促进漓江保护区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关系的协调,实现区域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4.
探析西部生态脆弱地区开发的"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单纯从自然因素的角度来讲,西部生态脆弱地区开发的"度"受自然资源的制约.把握西部生态脆弱地区开发的"度"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形式.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相互转化关系是把握"度"的理论依据;主体功能区构建的设想是遵循"度"的政策导向,生态补偿机制的逐步完善是实践"度"的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5.
出于对湿地资源的保护,中国政府将许多湿地划为自然保护区,禁止农民对其进行开发和利用.文章从外部性理论出发,提出解决湿地保护区外部性问题的有效手段--生态补偿.同时以天津七里海湿地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首先,分析了在该地区建立自然保护区所产生的外部性问题,即建立湿地保护区对当地农民的发展空间、生存空间和环境权力具有一定的限制,对其心理产生了很大的冲击;其次,明确提出当地生态补偿的主体为市县政府、周边地区及当地受益企业和机构;最后,对其价值进行了货币化表示,确定了补偿标准.  相似文献   

6.
四川既是我国水电资源富集区,又是我国西部国土空间规划生态屏障区。在国家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政策指引下,四川民族地区发展水电产业、建立绿色能源基地,对全国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积极意义。文章以公平理论为指导,从公平视角出发探索包括社会公平、区域公平、代际公平的四川民族地区水电开发生态资源有偿使用之路。提出了建立公平、系统的四川民族地区水电开发生态环境保护与补偿制度,对建设生态屏障区,保障国家生态安全,实现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西部大开发事关中国未来发展全局.在新的客观经济环境下,应加大对西部地区的财政地区政策投入,改革和完善国家规范化转移支付制度,包括横向的东部向西部的转移支付机制和"纵向"的中央财政对西部地区的特殊性转移支付模式,同时,改革西部金融体制,逐步开放西部金融市场.多形式、多渠道引导外部资金和外资参与西部开发.  相似文献   

8.
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补偿正当性理论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学术界已形成通说的生态补偿正当性理论有环境资源价值理论、公共物品理论和外部性理论。鉴于重点生态功能区的生态效益或生态服务功能无法予以科学确定,以及重点生态功能区对各类大规模开发行为的禁止或限制到底是为了"防止损害"还是"增进利益"难以界定,生态补偿的一般正当性理论在解释对重点生态功能区的生态补偿上存在论证缺陷,难以为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补偿的正当性提供支撑。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补偿是伴随我国主体功能区划战略的实施而出现的新兴事物,它实质上是土地用途管制下的行政补偿。行政补偿理论、土地发展权理论及特别牺牲理论是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补偿的正当性依据。  相似文献   

9.
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已经成为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核心.如何在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过程中,处理好资源开发、经济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本文以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为例,分析研究了我国西部地区生态环境状况、生态建设中生态补偿机制存在的问题,并对进一步完善生态补偿机制进行了思考和研究.  相似文献   

10.
西部资源开发生态补偿机制对于保护西部生态环境,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促进西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现行补偿机制下,资源开发税费较少,涉及生态补偿的内容不明确,市场化补偿机制发育不足,相关部门合作不紧密,不利于西部生态环境保护。因此需要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度,完善部门协调机制,优化考评机制,培育市场交易和补偿机制,以及构建和完善生态补偿技术支持体系、金融支持体系、公众参与机制等配套政策。  相似文献   

11.
北京山区公益林生态补偿的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该文介绍了公益林生态补偿的概念和内涵,阐述了公益林生态补偿的必要性、方式与途径及实施补偿机制的措施,并结合北京市公益林生态补偿的实践,对北京市关于山区公益林生态补偿机制的现状进行了探讨和总结。文章旨在为把北京建设成为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城市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生态环境补偿会计核算理论与框架构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社会学方法是构建生态环境补偿会计的理论性方法,它强调会计技术和方法的社会效应。本文通过对生态环境补偿机制机理介绍,引入了生态环境补偿机制会计控制理念。归纳了生态环境补偿会计基本假设、反映内容和主要特征,对生态环境补偿会计的科目、账簿账务处理进行了设计,从而构建了生态环境补偿会计核算理论。力求通过有效的会计控制模式完善生态环境补偿机制的控制功能,规范社会生态环境补偿工作的运作实施,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落实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13.
民族地区生态补偿机制关系少数民族地区生态保护和经济建设的成败,有利于民族地区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为民族地区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坚实的发展动力.从法律制度上完善民族地区生态补偿机制,是确保民族地区生态环境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经济补偿与投资教育、培训技术人员等智力补偿结合的回馈方式,在丰富少数民族文化知识、提高少数民族科学...  相似文献   

14.
赵秀玲  陶海东 《南都学坛》2011,31(2):119-122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生态环境问题日益恶化,人们在积极保护既有环境的同时,又在不断探索生态补偿的科学依据。我国目前尚处于生态补偿探讨的初级阶段,关于生态补偿机制研究,面临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生态补偿的具体内涵和准确定义暂无定论;二是如何消除资源公共产品特征,实现外部性内部化的问题上尚需深入;三是具体的补偿机制,特别是补偿提供方的确立并无明显界定;四是在补偿过程中,如何实现市场自我调节机制效用最大化方面的研究为数不多。因此,对特定资源输出区域的相关补偿机制研究显得尤为重要,其侧重点应是资源流动价格形成机制的构建与完善,以及如何提升特定区域研究成果的可推广性。  相似文献   

15.
制定合理的生态补偿标准是构建生态补偿机制的关键,而生态补偿标准成本的核算是生态补偿机制的核心内容。将生态补偿标准成本核算纳入环境会计信息系统之中,对生态环境涉及到的环境成本业务和事项进行确认,是构建生态补偿标准的成本核算体系的关键,生态补偿标准的成本核算体系的构建必须以可持续发展、环境公平正义和边际机会成本等相关理论为支撑,遵循全面性、重要性和可操作性等环境会计原则。另外,在进行生态补偿标准的成本核算时,需考虑运用不同的核算方法对成本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建立生态补偿机制是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江苏沿海分布着重要生态功能区,沿海开发中生态补偿的主要类型为自然保护区与海滨湿地补偿。生态补偿方式包括资金补偿、技术补偿、生态移民和建立绿色账户等。生态补偿标准的下限为生态保护者的投入及生态破坏的恢复成本,上限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价值,重点要以生态红利(现金)直接补偿给保护生态环境的个人、企业和政府。  相似文献   

17.
区域生态补偿的法理基础与制度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补偿机制以保护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目的。区域生态补偿蕴含了公平、效益和俱乐部效应的法律理念,制度上能够保障生态建设地区的生存利益和可持续发展。在区域生态补偿制度中,应认真界定区域生态补偿主体,处理好资金转移支付和协调好区域关系。  相似文献   

18.
中国大陆核损害赔偿法律制度的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福岛核泄漏事故为中国快速发展的核电事业敲响警钟,完善核损害赔偿法律制度将为核电事业的快速发展保驾护航。目前中国大陆已有的核损害赔偿法律规范体系性不强,效力等级较低,且规定十分原则,缺乏程序性规范。通过对比中国与其他有核国家的核损害赔偿制度,结合中国核能事业发展的实际,提出建立唯一责任下的多级赔偿机制,将环境受到的损害明确列入损害赔偿范围,同时通过建立核事故损害即时赔偿机制及完善常态化民事赔偿机制以构建中国大陆地区较为完善的核损害赔偿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19.
我国城市发展进程的加快,城中村改造中因征地补偿安置争议引发的利益矛盾和冲突越来越频繁和尖锐,征地补偿安置争议裁决机制作为一项解决征地补偿安置争议的法律制度,在制度设计中存在裁决机构、裁决范围、申请主体、协裁关系、裁决效力五大方面缺陷,应从上述五方面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20.
论利益平衡视角下耕地保护经济补偿运行机制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济补偿机制是耕地保护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运行机制是经济补偿机制有效运转的重要手段,利益平衡是运行机制构建的基本原则。构建有效的运行机制,必须以利益平衡为视角,注意各方利益的平衡与协调,摆脱对耕地价值的传统认识,重新评估耕地的综合价值。以此为基础,构建经济补偿运行机制的平衡性框架,在此框架之内确立构建经济补偿运行机制的具体途径,构造较为完整、平衡的经济补偿运行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