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司马迁撰《史记》作经济史著《货殖列传》、《平准书》、《河渠书》,其中寓含了卓越的经济思想。班固撰《汉书》亦作经济史著三篇,名为《货殖传》、《食贷志》、《沟洫志》,其中亦体现了他的经济思想。班固本之其父批评司马迁“述货殖则崇势利而羞贱贫”,并认为是“其所蔽也”。那么,班固的批评当否?司马迁和班固的经济思想有何异同?本文拟对其互异的经济思想。进行初步考察。  相似文献   

2.
司马迁的“崇势利而羞贫贱”思想辨析智芬司马迁在《史记》中,专设《货殖列传》,肯定了作为布衣匹夫的“货殖”家们追求财富的合理性,宣扬了逐利求富的思想。班固在《汉书·司马迁传》中,把司马迁这种经济思想斥之为“崇势利而羞贫贱”。其实,“崇势利而羞贫贱”恰好...  相似文献   

3.
《史记·货殖列传》表现了司马迁异军突起似的经济思想和货殖主张,招致了历史上不少正统学者的非议。班固父子读后,贬之曰:“崇势利而羞贱贫”(《汉书·司马迁传》);北宋李觏作诗责司马迁“闻道寡”,而盛赞班固之“驳议何洋洋”(《盱江全集·读史》);金代王若虚更疾之若仇,惊呼“迁之罪不容诛矣!”(《滹南遗老集》卷十二)由此可见,《货殖列传》决非等闲之作,值得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4.
肖波 《晋阳学刊》2006,(3):125-126
同为汉代史学家的司马迁与班固生活年代相距不过150年左右,《史记》《汉书》传写的人物及活动情况大致相同,但司马迁和班固的写作思想及经济思想则大异其趣。拿司马迁的《货殖列传》与班固的《汉书·货殖传》作一比较,可以明显看出二人经济思想的不同。一、为货殖列传的动机司马迁在《史记·太史公自序》中解释他为什么要写《货殖列传》:布衣匹夫之人,不害于政,不妨百姓,取与以时而息财富,智者有采焉。作《货殖列传》第六十九。意思是说,他在《货殖列传》中所列举的人,都是布衣匹夫,没有政治凭借,完全以个人的力量,创业致富。他们的行事,应…  相似文献   

5.
司马迁在《史记》里面写了一篇《货殖列传》。货者,货币、商品、财富。殖者,增加.货殖,即经商。《货殖列传》即经商列传,或商人列传。但是,以内容说,它并不纯粹是给商人立传,而是论述经济问题的历史著作。它记载了我国从虞夏起一直到汉武帝时期的经济发展史。内容包括商业、采矿、冶炼、制盐、畜牧、渔业、手工业、歌舞,乃至卖淫、盗墓、赌博等各个方面,重点放在商业活动方面,是一篇杰出的著作。全文可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序言,泛论经济方面的重大问题,如治理国家应当采取  相似文献   

6.
计然为文种辨——兼论文种经济思想的历史地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司马迁的《史记·货殖列传》中有一位重要的人物——计然。但这个历史人物确实存在与否以及“计然七策”的归属问题自汉以来已成千古之谜。本文确认计然即为春秋时越国大夫文种,其出生地在今浙江省诸暨市;“计然七策”的基本内容保存在《史记·货殖列传》中;文种的经济思想在中外经济思想史中应居有重要地位,称文种为“商圣”是名至实归的  相似文献   

7.
司马迁在《史记》中,为出身布衣匹夫的“货殖”家立了《货殖列传》,肯定人们追求财富的合理性,宣扬了逐利求富的思想。班固站在儒家正统观念的立场上,把司马迁这种经济思想斥之为“崇势利而羞贫贱”(《汉书·司马迁传》)。如果我们去掉“崇势利而羞贫贱”的贬意,可以看到“崇势利而羞贫贱”恰好表现了司马迁卓然于群的经济眼光和进步的历史思想,所以我认为班固所说司马迁“崇势利而羞贫贱”是不恰当的,应该加以肯定。  相似文献   

8.
试析司马迁的经济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司马迁是第一个在历史著作中写入了经济问题的人,关于经济问题的研究,《史记》是富有开创性的。钱钟书说:“当世法国史家深非史之为‘大事记’体者,专载朝政军事,而忽诸民生日用。司马迁传《游侠》,已属破格,然尚以传人为主,此篇(《货殖列传》)则全非‘大事纪’、‘人物志’,于新史学不啻  相似文献   

9.
司马迁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他的史学和文学名著《史记》中包含了卓越的经济思想。《货殖列传》是集中表现司马迁经济思想的名篇。它是为春秋末到汉代初年以工商业致富的人立传,记述他们的言论,事迹和这一时期工商业的发展,反映了司马迁对社会经济问题的一系列看法。现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按照司马迁的看法,从春秋战国到西汉前期,是商品经济空前发展的时代。《史记·货殖列传》描绘了那个时代的社会面貌,歌颂了那些“货殖”“贤人”的生财致富之道,论证了发展商品经济的“自然”之理,并探索了其中的一些规律。  相似文献   

11.
《史记·货殖列传》,是伟大的史学家和思想家司马迁的重要经济著作,也是研究中国古代经济问题不可多得的篇章。它反映了自春秋战国迄西汉前期社会经济的突出变化和司马迁的进步经济思想,开创了中国史学研究社会经济活动的范例。商品与货币经济的发展,是历史前进的自然脚步。《史记·货殖列传》真实地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令人嘱目的商品与货币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山西饶材、竹、毂、(纟卢)……山东多鱼、盐、漆……江南出楠、梓……珠玑、齿革……龙门、碣石北多马、牛、羊、旃裘……此其大较也。皆中国人民所喜好,谣俗被服饮食奉生送死之具也。”从这里我们可以看  相似文献   

12.
我国古文献中关于滇王国的记载,最早要数司马迁的《史记》。《史记》中有关滇王国的记载,以《西南夷列传》为详;《大宛列传》、《货殖列传》等篇也有涉及。后来的《汉书》、《后汉书》、《华阳国志》的有关记载,基本依据《史记》所述。 据《史记》司马迁《自序》所云:“迁仕为郎中,奉使西征巴、蜀以南,南略邛,筰、昆明”,可见司马迁到过当时西南夷的西夷地区。有关滇池地区的情况,他是从离  相似文献   

13.
富民,是司马迁经济思想的核心。 司马迁在《货殖列传》中充分肯定,人们是要求富的。他说:“富者,人之情性所不学而俱欲者也。”人们为追求财富而“各劝其业,乐其事,若水之趋下,日夜无休时”。然而司马迁对求富的人并不是同等看待的。他所称道的首先是求富的人们中的“布衣匹夫”、“编户齐民”。《货殖列传》中主要写的就是编户齐民从事生产经营,获利致富的事迹。这些人从事农虞工商,地位低下,特别是商人,被称为“贱行”,汉兴以后,采取了一系列的限制打击措施。司马迁却将他们中的富者跟王侯进行比较,认为“千金之家比一都之君,巨万者乃与王者同乐”,是“素  相似文献   

14.
李倩 《江汉论坛》2006,3(11):62-66
迄今为止,对司马迁的经济思想的研究明显不足。文章认为,从经济思想史的角度来看,司马迁在其不朽之作《史记》中将《平准书》、《河渠书》列入八书,并为古代的经济思想家和大工商业者专辟《货殖列传》,这就为中国的史学创造了一条必须记载经济活动的范例。本文从司马迁对商业都市经济的描绘及其重商观念、财富观念、流通观念、经营理论、货币理论等方面对司马迁的经济思想进行了深度阐析。  相似文献   

15.
司马迁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历史学家。从中国经济思想史研究的角度来看,他也是一位非常值得重视的人物。这是因为他非常重视经济问题。在《史记》中专门写了有关经济问题的《平准书》①和《货殖列传》,对经济问题作了在当时的条件下称得上比较深入的理论分析,形成了他的独具特色的经济思想,开创了中国古代史学家重视经济问题的传统。  相似文献   

16.
释《史记·货殖列传》中的“倚市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记述了当时社会经济活动中,贫穷之人要想富裕起来的一条经验,说:“夫用贫求富,农不如工,工不如商,刺绣文不如倚市门,此言末业,贫者之资也。”这条经验,尽管只有寥寥数语,但是影响很大,在后世的论著中常有引证。不过,对其中的“倚市门”一词的解释却大不一样,相去甚远。一种释意是指经营商业。《中文大辞典·人部》“倚市门”条的释文云:“谓商人之业也。”并引用了《史记·货殖列传》中的这段文字,以及《史记会注考证》、《书言故事·商贾类》中的有关文字作为依据。现今有关论著亦有类似译释。…  相似文献   

17.
评司马迁“善者因之”的经济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所提出的“善者因之”的经济思想正日益引起史家的注意。有的同志对此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他们认为,“司马迁经济思想的历史意义一方面表现在他揭露了汉武帝时期封建专制主义经济政策走上了扼杀经济发展生机的道路,另一方面表现在他提出了封建经济正常发展的原则及其所必然的理沦”。笔者认为司马迁“善者因之”的经济思想,在揭露和批判汉武帝经济专制政策方面的作用应该肯定,但对称司马迁提出了“封建经济正常发展的原则”的说法,则不敢苟同。由于对“善者因之”这一思想的认识,关系到如何评价中国传统的经济思想和经济政策,因此笔者不揣冒昧,就此论列一二,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  相似文献   

18.
一《游侠列传》是《史记》的一篇奇文,太史公对游侠采取褒扬的态度,后世对游侠与《游侠列传》的评价则褒贬不一。大致情况可分两个阶段,解放前的论者多待贬意,解放后对游侠及《游侠列传》则以肯定赞赏为主调。班固指责司马迁的《史记》“是非颇谬于圣人。”其证据之一就是“序游侠则退处士而进奸雄”①,从思想上与圣人的来否定《游侠列传》。解放前,历代评论者多附和班氏之论。董份云:“史迁道李陵之难,交游莫救,身受法困,故感游侠之义,其辞多激,故班固讥其进奸雄,此太史公之过也。”②进一步分析了司马迁写作此传的动机和根源…  相似文献   

19.
在《史记·货殖列传》里 ,司马迁汇集并分析了前人的商业行为与经济思想 ,提出了关于国家管理经济的重要观点。他的这一观点 ,有其重要的理论依据———人性假设。司马迁认为 ,人性一是有求利的动机 ,二是有享乐的欲望。统治者应该因势利导 ,运用各种手段来规范国家农工商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正> 史记论赞,系指《史记》中的“太史公曰”,这是司马迁仿《左传》的“君子曰”所创造的史论形式。习惯称篇前之“太史公曰”为序,称篇末之“太史公曰”为赞。《史记》全书,序二十三篇,赞一百六篇。二十三序,即十表九序,《将相表》无序;八书五序,《礼》、《乐》、《律》、《历》、《封禅》五书有序;世家中有《外戚》一序;列传中有《孟苟》、《循吏》、《儒林》、《酷吏》、《游侠》、《佞幸》、《滑稽》、《货殖》八序。一百六赞,即十二本纪缺《今上本纪》,有赞十一;八书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