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版《鲁迅全集》日记人物注释在许寿裳夫人陶伯勤名下,出现凡六次,其中五次因《鲁迅日记》明言“季市夫人”,故归入陶伯勤名下,完全正确,唯一九三五年一月十三日《鲁迅日记》所记:“得季市信并还陶女士医药费十六元。”之陶女士非陶伯勤。鲁迅在书信、日记中称长辈和并辈朋友的妻子,不以女士、小姐相称,都是以夫人、太太称呼,  相似文献   

2.
运用义素分析方法对鲁迅《伤逝》中主人公涓生的名字进行分析,由此发现了涓生形象的四个方面:末人、超人、道德家、忏悔者.这四个方面体现了尼采的超人哲学和托尔斯泰的人道主义思想,因此,涓生其实是鲁迅自己的精神写照,而鲁迅对自己的婚姻、家庭与爱情的思考和艰难选择是建构涓生形象的现实因素.  相似文献   

3.
新中国建立以来,鲁迅曾多次被利用,被曲解,被神化,被涂上种种油彩。其结果,是人们对鲁迅的真实面目越来越看不清楚。连最熟悉鲁迅的鲁迅夫人许广平也懵过,以致曾写出把鲁迅与毛泽东生拉活扯连在一起的文章《毛泽东思想的阳光照耀着鲁迅》,说什么“鲁迅的心,向往着毛主席,跟随着毛主席。我们伟大的领袖毛主席,是鲁迅心中最红最红的红太阳”。①可见,我们应该科学理性地看待鲁迅,即使是在纪念他的时候,也要如此。那么,怎样才算是“科学理性地看待”? 一、绝不否定鲁迅。此说法不是先入为主的轻率盲从的说法,而是符合科学主义…  相似文献   

4.
中国婚烟家庭史研究是个较引人注目的课题.近些年来,由于改革开放、学术气氛活跃,其研究成果颇为丰硕,如陶毅、明欣的《中国婚姻家庭制度史》(东方出版社1994年出版),顾鉴塘、顾鸣塘的《中国历代婚姻与家庭》(商务印书馆1996年出版).董家遵的《中国古代婚姻史研究》(广东人民出版社1995年出版),孟昭华等的《中国婚姻与婚姻管理史》(中国社会出版社1992年出版).陈鹏的《中国婚姻史槁》(中华书局1990年出版),龚佩华、李启芬的《中国民族亲属团体史》(德宏民族出版社1991年出版).等等。这其中.…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现代文化史上,曹聚仁是一位以多方面业绩显示自己才华的人物。在中国当代政治史上,曹聚仁又以“海外哨兵”的姿态为祖国统一大业做了很多至今仍然鲜为人知的工作。曹聚仁在鲁迅研究方面做了三件事:一、经夫人邓珂云协助整理,于1937年在上海群众图书公司出版了史料汇编《鲁迅手册》。二、1956年在香港世界出版社出版了《鲁迅评传》,约26万字。三、1967年在香港三育图书文具公司出版了《鲁迅年谱》,包括收录的资料,约20万字。这三部著作,在鲁迅研究史上都有一定影响;特别是后两部著作,在海外的影响更为广泛。…  相似文献   

6.
林非,1931年生于江苏海门。复旦大学毕业,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研究员、研究生院教授、博土学位研究生导师,中国鲁迅研究学会副会长,中国散文学会副会长。已出版论著:《鲁迅前期思想发展史略》、《鲁迅小说论稿》、《现代六十家散文札记》、《中国现代散文史稿》、《鲁迅传》、《〈故事新编〉的思想艺术及其历史意义》、《治学沉思录》、《文学研究入门》、《访美归来》、《西游记和东游记》、《读书心态录》、《绝对不是描写爱情的随笔及其它》、《林非散文选》、《散文的使命》、《鲁迅和中国文化》。  相似文献   

7.
张伯海先生     
张伯海先生,1932年生,祖籍山东掖县。1956年山东大学中文系毕业后留校,在中文系现代文学教研室师从刘伟溪教授进修中国现代文学。1958年起参加教学卜作,先后讲授中国现代文学史、现代作家作品研究等课。结合教学、科研丁作,曾撰写并发表评述鲁迅、翟秋白、曹高、叶紧等现代作家作品的论文多篇。1975年,配合刘洋溪、孙昌熙、韩长经教授注释鲁迅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此任务是国家规划出版的新版《鲁迅全集》的一部分。1976年被借调到人民文学出版社鲁迅著作编辑室,参加新版《鲁迅全集》全自编注厂作,并承担全集第5卷编注等具体任…  相似文献   

8.
清初著名的爱国诗人屈翁山(名大均,广东番禺人,被称为岭南三大家之一)生于何年,说法不一,例如:北京大学中文系1955级和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编的《中国文学史》,都肯定他生于1629年,卒于1696年,陆侃如、冯源君合著的《中国文学史简编》,又称他“生于1630年左右,死于1696年”。至于他的生日,更从来无考。关于屈翁山的生年和生日,最可靠的根据应当是屈翁山自己的著作。现以他的诗集《翁山诗外》(宣统二年国学扶轮社铅印本)来分别判定他的生年和生日。  相似文献   

9.
《鲁迅日记》一九一八年六月二十四日记云:“得三弟妇及丰晨合照象一枚,甘日寄。”《鲁迅日记·人名索引》误丰晨为一人,其实是两个人,丰是鲁迅对周作人的长子周丰一的略称,晨是鲁迅对周建人的长女周鞠子的略称。周丰一,系周作人日籍夫人羽太信子所生,现在北京图书馆文献研究室工作。  相似文献   

10.
袁良骏 1936年生。196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研究员、鲁迅研究室主任、中国鲁迅研究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社科院研究生院教授。著有《鲁迅思想论集》、《鲁迅思想的发展道路》、 《鲁迅研究史》(上卷)、《丁玲研究五十年》、《白先勇论》、《白先勇小说艺术论》。编纂辑佚有《现代独幕剧选》、《丁玲研究资料》、《丁玲集外文选》、《川岛选集》、《丁西林短剧选》等。  相似文献   

11.
《鲁迅日记》中的文尹,究竟是瞿秋白还是瞿秋白的夫人杨之华,《鲁迅日记·人名索引》不加判别,一律归合于“文尹”名下,误作一人。其实鲁迅在日记里有两种含义,有时用来指瞿秋白,有时用来指杨之华。一般说来一九三四年一月瞿秋白未去江西苏区时,《鲁迅日记》中出现的文尹名,大都是指瞿秋白,去江西苏区后,文尹的名,大都是指杨之华。《鲁迅日记》中现在可以考定的,至少有三处是指瞿秋白的。(一) 一九三二年九月十四日:文尹夫妇来,留之饭。在《鲁迅日记》中,凡是提到夫妇的,均是以男方的姓名冠之于首,如何家夫妇(见《日记》1932年9月1日),就是指何凝(瞿秋白)夫妇;伊君夫妇(见《日记》19  相似文献   

12.
一 多年来,很有些研究者在分析鲁迅1926—年8月出版的《彷徨》集子里的《伤逝》肘,往往举出茅盾1927年11月发表于《小说月报》十八卷十一期的《鲁迅论》中的一段话,以及李何林在1936年得出的同样结论,用来证明实现婚姻恋爱自由,必须取得经济权,是鲁迅二十年代的一贯思想主张,而这个思想主张已经是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了。茅盾的那段话是这样的:  相似文献   

13.
洪永平同志《鲁迅与现代主义》一文(载《鲁迅研究》1983年第4期)旁征博引,立意颇新,读后大受裨益。但文中说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罪与罚》“鲜明的现实性还表现在对于时下盛行的社会达尔文主义和尼采哲学立即作出了反应”恐有误。陀思妥耶夫斯基生于1821年,卒于1881年,《罪与罚》则成书于1866年。尼采生于1844年,卒于1900年,  相似文献   

14.
中国现代哲学家冯友兰蔡仲德中国现代哲学家、哲学史家、教育家冯友兰先生,字芝生,一八九五年十二月四日(农历十月十八日)生于河南省唐河县祁仪镇。先生6岁入私塾,依次读《三字经》《论语》、《孟子》、《大学》、《中庸》、《诗经》,亦读可称新学之地理普及读物《...  相似文献   

15.
鲁迅著述中,五次提到刘文典:见于《日记》中三次(两次见面,一次购买刘所著《淮南鸿烈集解》),见于《鲁迅致许广平书简》一次,见于《二心集·知难行难》一次。刘文典(字叔雅),安徽合肥人,生于1890年(注),1958年卒于云南大学。鲁迅和他,都是章太炎的学生,在日本时并不相识,在北京大学教书时才开始见面。刘文典说:“我们是少年同门,中年同事,比泛泛的朋友稍要亲密些。”  相似文献   

16.
《鲁迅日记》一九三三年三月二十一日记云:“下午得内山嘉吉君信,并成城学园五年生橘林信太木刻一幅。”《鲁迅日记·人名索引》就把林信太误作“橘林信太”。其实,这个“橘”字并非是林信太的名字的组成部分,《鲁迅日记》在林信太的名字前冠一“橘”字,是另有寓意的。这里先要从《鲁迅日记》中提到的内山嘉吉说起,内山嘉吉,是鲁迅的日本友人内山完造的弟弟,一九三一年来中国,通过内山书店与鲁迅相识,并为由鲁迅发起主办的上海一八艺社研究  相似文献   

17.
杜春海 《天府新论》2006,3(6):142-144
《伤逝》是鲁迅先生唯一的爱情小说,写于1925年10月。在这部小说中,鲁迅先生以启蒙主义和人道主义作思想武器向封建婚姻和封建制度进行了猛烈的抨击,对个性主义的脆弱无力性则给予了一定的批评,提出了在当时超出一般论者认识的较为正确的爱情观。历来评述《伤逝》的文章,对于抨  相似文献   

18.
《旧唐书》勘误(五)武秀成卷一○《肃宗本纪》“(肃宗)景云二年乙亥生。”(239页)按:凡言生日,无有不书月份者,此独云“乙亥生”,其上有脱文甚明。《唐会要》卷一《帝号上》云:“景云三(当作“二”)年九月三日,(肃宗)生于东宫之别殿。”卷二九《节日》...  相似文献   

19.
<正> 关于秋瑾生年,目前有三种不同的意见,一是秋瑾卒年29岁,生于1879年;二是卒年31岁,生于1877年;三是卒年33岁,生于1875年。日本学者、《清末小说研究》主编樽本照雄先生以最近从日本报纸中发现的新材料,为1877生年说提供了新的史料根据,从而补充与论证了郭延礼同志《秋瑾年谱》中一八七七生年说的可靠性。樽本照雄先生在他的《秋瑾来日时的新闻报道》中这样写道:“秋瑾年令二十八岁,是记者听秋瑾本人说的(见以下史料)。关于秋瑾的生年,众说纷纭,这两则史料,为1877生年说提供了可靠的史料根据。(参照:郭延礼《秋瑾年谱》济南齐鲁书社、1983年9月出版、第5—10页)。”(载《中国文艺研究  相似文献   

20.
在鲁迅卷积浩繁的作品中,有数量虽少却极富艺术魅力的人物散文。它们既有对前辈师长的思念,如《藤野先生》、《关于太炎先生二三事》,也有对手济名流的追忆,如《忆刘半农君》;既有对老友新朋的怀想,如《范爱农》、《记念刘和珍君》、《为了忘却的记念》、《忆韦素园》,也有对平民仆妇的回顾,如《阿长与(山海经)》、《阿金》……这些作品,历经大半个世纪的风雨,今天仍使人常读常新,并愈益体会到其中包含的深刻美学意蕴。一、鲁迅人物散文蕴含着文学的真实之美在文学创作中,“真”是“美”的前提,凡是美的,首先必须是真的。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