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就业是社会和谐的最好保证。社会保障是社会发展的最大效益。推进城乡一体化,实现农民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必须切实做好城乡充分就业工作,建立城乡统筹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因此,做好城乡统筹就业社保工作,促进城乡充分就业。既是实践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也是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必然要求。统筹推进城乡就业社保丁作,要坚持三个必须: 相似文献
2.
3.
近年来。成都市结合自身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全市城乡统筹的就业社保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城乡统筹的就业社保工作格局基本形成。2005年全市城镇新增就业12万人.帮助“4050”等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1.8万人.培训下岗失业人员4.4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为近5年摄低水平;失地农民和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就业10万人.培训农村劳动力33.6万人次,培训后的就业率保持在70%左右,已登记失地农民和农民集中居住区就业率达到70%。 相似文献
4.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六届四中全会上明确提出了"两个倾向"的重要论断,即在工业化初始阶段,农业支持工业,为工业提供积累是带有普遍性的倾向;但在工业化达到相当程度后,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也是带有普遍性的倾向。目前,我国在总体上已经到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城乡统筹发展的战略转轨时期,如何通过统筹来缩小城乡就业和社会保障的差距,真正体现社会公平,切实保障城乡 相似文献
5.
抓培训促进城乡充分就业近两年来,邛崃市实施"工业立市"发展战略,入驻的全国知名企业上百家,对各类人才需求每年成倍增长。为了最大限度地为企业提供强有力的人力资源服务保障,邛崃市紧紧围绕"城乡充分就业"和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两大目标,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先后出台"关于促进城乡充分就业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强农民集中居住区充分就业工作意见的"、"关于开展全民创业年活动的通知"等一系列文件,成立邛崃市统筹城乡充分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并抽调人员组成督导组,分片包干对24个镇乡和62个社区进行督促指导,有力地促进了充分就业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6.
7.
本文从社会保障覆盖面、主要项目待遇水平、公共财政支持力度和管理服务能力建设四个方面对城镇与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立与运行状况进行了对比分析,得出现行社会保障体系运行城乡失衡的基本判断,并分析了主要存在的三大问题。研究并提出了统筹发展城乡社会保障的目标、重点和体系框架。并对城乡社会保障协调发展的难点——建立农村养老保险的时机和支撑条件进行了国内外深入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如何统筹发展城乡社会保障的运行情况进行监测、评价的指标和方法做了探索性的研究和框架设计。 相似文献
8.
9.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加快,大批农村劳动力由农村进入城镇由农业进入非农产业。去年,郫县县委县政府把统筹城乡就业,推进社会保障一体化作为推进城乡一体化全局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取得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10.
11.
统筹城乡就业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对于构建稳定的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前乐山市正在建设经济强市、旅游大市,实现100万人口大城市的目标,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就业,加快城乡一体化人力资源市场的开发建设,完善公平就业环境,促进城乡统筹发展显得更加迫切和重要。 相似文献
12.
14.
本文通过对宁夏回族自治区统筹城乡就业及社会保障工作任务的分析,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5.
仪陇县是百万人口的劳动力资源大县。如何充分有效发挥资源优源,统筹城乡就业,合理配置劳动力,推进城乡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是摆在当地党委、政府面前的一道严峻的课题。 相似文献
16.
最近,自贡市被列为全省统筹城乡发展试点城市,市委市政府提出把“建设统筹城乡发展的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作为一项主要工作,并要求“建立城乡一体的人力资源市场,实现城乡就业政策、劳动力市场、就业服务和劳动用工的统一管理。” 相似文献
17.
广元市利州区属经济欠发达地区.城乡二元结构比较明显.城乡差异较大。近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区劳动保障部门努力践行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稳步推进劳动保障事业快速发展.初步构建起了制度完善、工作规范、 相似文献
18.
19.
今年以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德阳市劳动保障系统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将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转化成为农民办好事、办实事的实际行动,坚持城乡就业统筹.采取积极有力措施;加大了对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输出,拓展了农民的就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全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和稳定做出了应有贡献。 相似文献
20.
2008年,江苏省吴江市农村劳动力总数为307184人。其中,初中以下文化程度285051人,占92.79%;中专与高中文化程度21211人,占6.90%;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922人,占0.30%;培训后就业人数为9809人,占3.19%。从事第一产业的57198人,占18.62%;从事二、三产业的244236人,占79.51%;输出就业5702人,占1.86%。近年来,全市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中做了大量工作,在统筹城乡就业的道路上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