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苗体君 《决策》2001,(2):35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著名的诗句在广泛地传播着,从古至今不知有多少人在解读着它的真正内涵.对于走进庐山的人,不论他有多大的本领,也不可能总览庐山的全貌,只有把自己置于庐山之外,距离产生美感,也才能产生对庐山的总体感觉.俗话说:局外的人最清楚.诗人苏轼早在一千年前,就用最精美的诗文提供给现代管理者一种最科学的管理方法,但后来的人又有几个能悟出它其中的奥秘呢?  相似文献   

2.
本文结合庐山生态旅游经济的发展,在具体分析庐山经济发展的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如何实现庐山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新模式及相关对策,对庐山风景区生态旅游具有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庐山风景名胜区是人类的宝贵财富。旅游软环境已成为制约庐山风景名胜区长足发展的瓶颈。本文在界定旅游软环境定义的基础上,总结了目前庐山风景名胜区旅游软环境的现状。  相似文献   

4.
贺伟 《领导文萃》2009,(12):68-72
周总理1937年两上庐山与蒋介石谈判,新中国成立后又三上庐山参加中共会议,庐山人民能从切身体会中感知总理的伟大。  相似文献   

5.
林彪事件     
1970年8月18日下午,毛泽东乘坐专列从杭州出发,赴江西庐山出席中共九届二中全会。第二天下午,毛泽东登上庐山。这是他在建国后第三次来到这里。到庐山的头几天,毛泽东心情很轻松,一直在自己的住地看书、休息。8月20日前后,林彪、康生、陈伯达、周恩来等也陆续到达庐山。21日,周恩来写信向毛泽东、林彪报告:"全会议程,原定为:修改宪法、讨论计划和战  相似文献   

6.
本文结合庐山旅游的开发,从体验主题、体验产品、体验价格、体验队伍、体验工具等五个方面谈谈体验营销在庐山旅游开发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想见毛泽东 1970年,毛泽东第二次选择庐山作为中共中央全会开会的地方,这就是当年8月23日至9月6日在庐山召开的中共九届二中全会,也是陈伯  相似文献   

8.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正如诗人苏轼对庐山景色的描绘,庐山的美景从不同角度欣赏会有不同的感受,  相似文献   

9.
枰上谈兵     
从庐山回来,朱德常去玉泉山居住,其中有一个重要原因,被贬的彭德怀居住在附近一处叫吴家花园的农庄里。1959年彭德怀在庐山倒霉后,正好朱德也闲居在家,就经常去郊区的吴家花园和彭德怀下棋。 朱德只要在玉泉山,就经常去彭德怀的院子里,没有别的事情,就是下棋。他  相似文献   

10.
从60年代起,我们一直担任陈伯达的秘书。 1970年中央在庐山召开九届二中全会,我们俩未参 加,在北京留守,是由缪俊胜同志(当时也任陈伯达 秘书)陪陈伯达去的。1970年9月7、8日,缪俊胜同 志从庐山来电话,通知我们说他和陈伯达几时几分 乘飞机回京,让我们准备去接。  相似文献   

11.
贺伟 《决策与信息》2009,(12):31-34
“活化石”水杉的发现轰动了国际科学界,被誉为近代世界自然历史研究三大发现之一,对植物形态学、分类学和古生物学都具有重要意义。1947年,水杉在庐山植物园引种成功。  相似文献   

12.
马社香 《领导文萃》2008,(17):115-118
1934年8月10日,段祺瑞在其子段宏业的陪同下到达牯岭,励志社按照蒋介石的意旨,请段祺瑞自挑一处别墅。据庐山老人回忆,段祺瑞住在当时特区230号,和黄郛紧邻。那一年,段祺瑞年满七十,春上在上海刚刚做完胃溃疡手术,身体虚弱,段祺瑞下野后常年吃斋,瘦削的身体看起来有点像皮影人一样。医生和友人很着急,劝他开荤增加营养,他摇摇头,说:“人可死,荤不可开。”医生没有办法,只好同意他上庐山调养调养。  相似文献   

13.
1970年8月23日至9月6日,在庐山召开的九届二中全会上,林彪反革命集团出于篡夺国家最高权力的目的,一再坚持设国家主席,坚持称毛泽东为天才,并与江青一伙相互争斗、倾轧,掀起一股恶浪。党中央和  相似文献   

14.
日前,《庐山恋》男主演郭凯敏一家三口在北京逛苹果电脑店时,郭妻因对销售员黄小姐服务不满意而大展雌风,揪扯其头发并骂了一句令销售界人士瞠目结舌的话:“你一辈子都是干销售的命”。  相似文献   

15.
“张飞” 1959年“八一”建军节前夕。庐山, 暮色沉沉。 值班卫士轻手轻脚走到办公桌旁,换上一杯新茶,他准备退出,却又顿一下步,因为毛泽东迎面踱过来了。  相似文献   

16.
1970年8月23日至9月6日,在庐山召开的九届二中全会上,林彪反革命集团出于篡夺国家最高权力的目的,一再坚持设国家主席,坚持称毛泽东为天才,并与江青一伙相互争斗、倾轧,掀起了一股恶浪。党中央和毛泽东识破井采取措施抑制了他们的阴谋活动。  相似文献   

17.
单夫 《领导文萃》2010,(16):52-54
<正>自遵义会议始,毛泽东逐步成为中共事实上的领袖。一旦蒋介石确认了毛泽东在中共的核心作用,他也就不得不寻思如何与毛交手,周恩来则成为他们之间的"中间地带"。1937年6月,在国共第一次庐山谈判中,蒋介石提出:"国共合作,红军要收编了,朱、毛也可以离开军队,出来做事,我看还是  相似文献   

18.
正"留日留美复留苏,遵义庐山何嗟如。残冬未尽身先逝,化作春泥香如故。闻公立志解民忧,逆风疾雨劲更遒。诲人不倦深得益,甘为孺牛照千秋。"这首《怀念张闻天》,是张闻天一生的真实写照和深刻总结。无论是在遵义会议这个中国共产党和红军面临灭顶危险的重大转折关头,还是在西安事变这个事关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重要历史关头,张闻天都为挽救中国共产党和红军、挽救中华民族作  相似文献   

19.
叶兆言 《领导文萃》2013,(5):119-120
淞沪抗战期间,由于战局吃紧,日本人的气焰十分嚣张,蒋介石的情绪也因此非常不好。当时他的总司令部设在庐山,遥控指挥,所有来往文件都由秘书长杨文泰递交。临近春节,蒋的侍卫中有一位连长突然呈请给假一月,准备回老家结婚,蒋看到请假条大怒,随手在上面批了“立即枪毙”4个字。  相似文献   

20.
后人之哀     
自小就知道庐山是避暑旅游的好地方,可是一直没有机会到彼一游。待年逾花甲,才得以参加旅游团登山,总算遂了心愿。去时正值深秋,山上山下一个凉,体会不到它气候宜人的舒适;还不巧逢上淫雨,云遮雾障,真个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加上体弱腿软,难以适应“赶鸭子”式的快节奏观光,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