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世界各民族几乎都有自己的传统节日,它是各民族悠久历史的重要见证,是撒落在民族文化深处的瑰宝,是民族大家庭中的璀灿明珠,也是继承和发展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鄂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建立五年多来,民族传统节日和传统文化有了较快的恢复和发展,这对于弘扬鄂西各民族的光荣历史传统,活跃农村经济文化生活,增强民族自尊心、自  相似文献   

2.
传统节日是活的民族文化,是传统文化的载体和结晶,近年来关于传统节日文化淡化的问题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在当前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时代背景下,如何更好地保护传统节日、促进传统文化发展的实践还存在着诸多困难,本文从传统节日困境产生的原因和当今社会发展的现实着手,提出了弘扬传统节日文化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3.
作为我国少数民族文化重要表征的节日文化,是展示民族特色、寄托民族情感、传承民族文化、昭示民族认同感的重要窗口和载体,是各少数民族文明发展过程中最具魅力和个性特色的文化符号。以恩施州节日文化为个案,探讨民族传统节日文化的当代价值,发现节庆文化开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应对措施与策略,对民族地区节日文化的保护与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传统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和集中展示。本文将比较中西方主要传统节日的根源、形式、习俗和内涵的差别,反映这些传统节日的多姿多彩、全民参与和商业繁荣的共同特点,以及相互融合、激烈竞争的发展趋势。在此启示下,提出要发挥传统节日文化在繁荣文化及增强国家软实力中的重要作用,必须正确认识中国化与全球化的关系、提升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做好节日的继承与创新以及多方并举促进全民参与。  相似文献   

5.
中国传统节日文化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民众可以在各种各样的传统节日中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同时也可以从不同侧面传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传统节日文化蕴含着丰富的审美与德育价值,这些思想和道德观念是通过一系列仪式与活动呈现出来的。因此,应深刻认识到传统节日文化对民族文化发展的作用,并充分挖掘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深层次内涵,使其内涵的审美和德育功能得到创造性转换、创新性发展。  相似文献   

6.
文化建设与发展,对于农村具有重要意义。从国际范围看,各个国家与民族的农村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经验:以文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为前提,以弘扬时代精神与民族精神为核心,以文化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为根本。总结国际农村文化建设的规律,可以看到,文化建设是农村建设的基本要素,文化建设是农村建设的基本动力。在当前,推进我国农村文化建设,需要健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大力推进农村的和谐文化建设,积极借鉴国际农村文化建设经验。  相似文献   

7.
保护传统节日文化遗产与构建和谐社会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传统节日是一宗重大而又占有特殊地位的民族文化遗产。它是优秀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和集中展示方式,也是一种隆重举行的标志性民族文化。保护好传统节日,能促进人际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有助于达成人心与精神的和谐,从而产生社会和谐的强大文化动力。传统节日保护也有利于我国各民族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巩固民族团结,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在社会转型和全球化背景下,传统节日文化的复兴与创新是弘扬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契机和有效方式。鉴于目前我国法定节假日体系的实际情况,保护传统节日文化最直接、最有效的措施是给除夕、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主要传统节日增加法定假日。  相似文献   

8.
中国传统节日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表现形态,其文化形式多种多样、内容丰富、寓意深刻,其庞大深厚的体系,成为民族文化传统传承的重要载体。但是,随着"洋节日"搭乘西方文化的快车迅速传入中国,中国传统节日的文化留存及其在民众中的影响力日渐衰微。所以,在当前"西学东渐"的潮流中,对待西方节日文化应保持理性的文化自觉,不但要充分认识传统和现实,实现传统节日文脉精华的传递,还要与西方节日文化进行和谐对话,通过现代化的调试,为传统节日文化注入时代的血液和丰富的营养,不断地提升其与时俱进的品质。  相似文献   

9.
如何处理"传统与现代"、"民族与世界"、"民间与官方"等关系成为近年来关于中国传统节日文化论争的三大焦点。其论争的结果是,分别产生了"本质主义倾向与时代主义"、"我族中心主义倾向与文化相对主义"、"民间中心论倾向与合力论"三对二元分歧。然而这些看似对立的二元分歧其实有许多"假想"或"被放大"的成分。找出关于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这些"假想的分歧",能够使我们更快更多地形成对如何建设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共识,从而有利于我们早日找到具体措施,并加快落实,这一点,对于当前建设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尤为重要,因为时间不能在"假想的分歧"中被耽误。  相似文献   

10.
构建和谐社会须弘扬传统节日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节日文化中的和谐精神,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弘扬传统节日文化,有利于保持和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有利于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有利于促进民族间的文化交流与融合,巩固民族团结;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团结海外侨胞。弘扬传统节日文化,构建和谐社会,须做到古为今用,还原传统节日文化内涵;洋为中用,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挖掘内涵,突出传统节日文化特色;与时俱进,创新传统节日文化。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反复强调要“突出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形成新的节日习俗”,并将传统节日列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重要传统节日是中华传统节日中最具广泛性与代表性的节日,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其中蕴含着丰富的优秀传统文化元素。但是由于受到社会生产方式的变革、社会发展对节日文化功能的消解、城市化以及西方节日文化的冲击等因素的影响,重要传统节日文化的继承创新在时代发展中陷入了困境。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这既是探讨新时代重要传统节日文化继承创新价值的标准,更是探索其路径选择的方法指南。因此,新时代重要传统节日文化继承创新要强化重要传统节日的载体功能、重塑文化功能、统筹城乡节日文化资源以及弘扬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12.
传统节日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在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下,传统节日的法定化保护,是文化安全的手段,也是国家政治文化的重要内容。传统节日的法定化对加强公民的政治认同、培养公民的民族情感,树立公民的文化信仰、保卫国家的文化安全,以及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具有重大的政治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13.
[摘要]丽江纳西族园林植物文化在城乡绿化中的应用,可以提升城乡的生态品位。运用民族植物学的原理和方法,调查纳西族利用植物美化环境的经验,结合丽江民族文化的研究文献,挖掘出山玉兰、黄背栎等具有东巴文化内涵的植物,棒棒会与园林植物文化息息相关的纳西族传统节日,对这些民族植物在丽江城乡绿化中的作用和意义进行了探讨。丽江纳西族园林植物文化,能够体现地方生态特色和文化特色,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民族传统节日文化是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艺术活动和体育活动,有其独特的情趣和广泛的群众基础。它在不同程度上反映了民族的生活方式、历史传统、宗教信仰和心理素  相似文献   

15.
张庆伟 《中华魂》2012,(10):24-25
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要加强民族文化自觉和自信,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要抓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深入挖掘民族传统节日文化内涵,广泛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普及活动。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传承民族文化、民族精神和民族传统,具有重大意义。随着时代的发展,全社会对有着鲜明主题、体现人伦关系的单项节日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相似文献   

16.
中日两国交往源远流长,日本国在吸收中国古代先进的律令、制度和礼仪、文学文字的同时,也吸收了中国古代的天文和历法。而我国古代的传统节日,大多和天文、历法及节气密切相关。本文以此为契机,在叙述了中日两国传统节日的来历及其异同之后,提出了日本现今保留的传统节日的中国文化情结即在于其对中国包括汉字和历法在内的文化的吸收、融合的必然结果,并试着进一步分析了日本的传统节日与中国传统节日“形似义不同”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传统节日:文化、仪式与电视传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传统节日文化的内涵包含自然文化、社会历史文化、个体生命文化三个层次,但是自然文化与个体生命文化一直被掩埋和遮蔽.节日仪式是节日文化的重要表征和载体,我国传统节日仪式具有生活化、日常化特点,但狭义的真正的仪式比较欠缺,呼吁创建真正的节日文化仪式.在传统节日的电视传播中,除去文化内涵、文化仪式的不足,还有电视仪式特别是其中节目仪式的缺失,这大大影响了节日文化的传承.  相似文献   

18.
端午节习俗的边缘化和我国传统节庆文化的现代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端午节是我国三大传统节日之一,它承载着丰富的节日文化内涵,并发挥着特殊的民俗功能。然而,现今的端午节等传统节日文化却在慢慢衰落甚至消亡。端午节文化衰落是其内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为了传承传统节日中优良的民俗文化,必须建立传统节日文化的保护机制,加强传统节庆文化的创新与开发。  相似文献   

19.
梁漱溟在上世纪30年代开展的乡村建设运动未能帮助中国找到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方法,但他的探索对今天的新农村文化建设仍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在新农村建设中,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多样化开展农村教育,鼓励知识分子积极参与农村文化建设,借助文化建设来调动农民建设的自觉性,从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实现农村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0.
随着改革开放和全球化进程的推进,我国的传统节日受到了来自西方“洋节日”的冲击.“洋节日”作为中国传统节日的有效补充,是了解东西文化差异的重要载体,两者的并存体现了中西文化的融合,这种冲击从接受群体、节庆周期以及文化符号等方面有它的必然性.在文化视域下,以兼收并蓄的心态,建立客观公正的标准,将两种不同的节日进行分析,对我们科学理性地对待冲击、培育高度的民族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尊重和弘扬中国传统节日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