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通过现场实测获得了白坪煤业三软煤层回采巷道变形破坏特征规律,采用极限平衡拱理论,分析确定了三软回采巷道锚网(索)+u型棚支护参数。经过现场试验,表明该支护方案能有效控制三软煤层围岩巷道变形。  相似文献   

2.
古汉山矿原设计为一次支护锚网喷,二次支护钢筋混凝土碹,用该方法支护大型高应力节理化复合型软岩硐室,巷道变形破坏严重,基建成本高.依据高应力节理化复合型软岩巷道围岩的力学特性及其支护原理,将原设计的二次支护改为"预应力锚索+网+喷混凝土",实践证明具有较好的效果和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轩岗煤电公司根据梨园河矿22112综放面的地质条件,采用地质力学评估,在充分掌握巷道工程地质条件的基础上,应用FLAC数值模拟软件,对22112综放面大断面切眼锚网索锚墩联合支护参数进行了合理优化。工程实践表明,设计的锚杆支护参数可以较好地满足生产要求。  相似文献   

4.
文章主要对煤矿软岩巷道支护技术问题进行了探讨,概述了软岩的概念和分类以及软岩的工程特征,并探讨了煤矿软岩巷道支护存在的问题,最后从三个方面对煤矿软岩巷道支护技术问题进行了研究,具体包括软岩巷道支护的技术关键分析,最佳支护时间分析以及软岩巷道支护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软岩巷道支护一直是煤矿巷道支护的难点。本文介绍了几种适于软岩巷道的锚杆支护方式,可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某矿8#厚煤层大采高开采松软岩层中回采巷道支护方式优化技术,解决回采巷道两帮片帮及顶板变形破坏严重的问题,论文以现场工程实际为背景,分析了原有支护体系下巷道变形破坏机理;并提出了两种优化支护方案。运用FLAC3D数值模拟软件模拟分析了两种支护方式下回采巷道变形破坏情况,得出了合理的优化支护方式,即增加锚杆强度和长度,采用锚网索及槽钢、钢筋托梁支护。通过现场观测,得出了回采巷道运用"锚杆+锚索+网+槽钢+钢筋托梁"联合支护技术是可行及合理的,为该矿及其它类似条件下的矿井工作面回采巷道支护技术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针对煤矿大断面软岩硐室支护研究和工程实践少,支护难度大的问题,本文根据软岩硐室的支护原则,提出了软岩硐室联合支护的原理,从提高围岩刚度,扩大支护机构范围和增加稳定性方面对大断面软岩硐室进行联合支护。加固后,其变形量明显减小,实践证明,预应力锚杆、锚索和适时的二次注浆加固能较好的解决大断面软岩硐室支护问题,可以给类似工程提供了一定借鉴。  相似文献   

8.
巷道开挖后,在围岩中出现松动圈,如果能够通过支护,促使松动圈裂隙岩体破坏机制发生有利转化,将显著提高图岩稳定性。为此,在提出支护力放大效应概念的基础上,通过理论推导发现,支护力作用的本质在于通过支护力放大效应,提高破裂区岩体压应力、降低裂隙张开度并提高裂隙体“宏观强度”,从而实现由张破裂和脆性破裂向剪切破裂和塑性变形破坏机制的转化。在不同巷道围压情况下,支护力设计应至少满足张破裂转化为剪切破裂的转化压力,必要时应达到脆性破裂转化为塑性变形的转化压力,才能将张破裂和脆性破裂降低到一个合理范围。研究成果在实现围岩一支护系统整体稳定的情况下,也能减少支护力浪费,达到安全和经济双赢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文中以某矿三层煤主回风巷为研究对象,结合弱胶结易风化的特点,提出加大支护强度、主动与被动让压相结合、帮部加强支护等具体措施对软岩巷道进行治理。为了验证支护效果,文中结合FLAC3D数值模拟,对巷道围岩变形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新的支护方案能够有效较小围岩的位移及应力变形,是一种有效的支护方式,也为类似巷道支护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针对红林煤矿软巷道的实际情况,探讨了合理的巷道支护方式及参数,并对该支护方式的支护效果进行了矿压观测与评价。  相似文献   

11.
修建中的某隧道位于高地应力区,局部地段地下水发育,易产生软岩大变形。在分析该隧道围岩发生大变形原因的基础上,从设计和施工两方面讨论了隧道大变形的防治措施,优化了支护参数,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砂-岩组合地层是南昌地区基坑支护工程中常见的地层组合形式,因砂土体与基岩性质相差悬殊,嵌岩支护结构的性能发挥亦有较大差异。为系统研究深基坑嵌岩支护的受力特性与变形规律,选取南昌某地铁车站深基坑支护工程为例,对基坑开挖支护过程进行三维数值建模分析。研究表明:(1)支护结构在不同位置处的变形差异明显,基坑阴角处支护结构可有效抑制周边土压力及位移发展,表现出明显的坑角效应;(2)立柱桩对被动区土体起到拉锚作用,积极约束桩体临近土体产生竖向位移,可有效提高坑底土体整体力学性能,有助于控制基坑底部隆起变形;(3)基坑开挖支护下,支护构件在砂砾石层中出现支护薄弱区域,墙后砂砾层中土体变形发展迅速,形成贯通地表的潜在软弱滑移带。  相似文献   

13.
锚网喷射混凝土联合支护在斜井井筒及主要大巷施工中普遍使用。本文从施工技术要求及质量监督要点两个方面,对锚网喷射混凝土联合支护技术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4.
针对厚煤顶大断面回采巷道因应力反复扰动及叠加带来的支护困难,本文综合运用理论分析及数值模拟等手段,设计出锚杆(索)、钢带托板、金属网联合支护的巷道基本支护方案和巷道超前支护方案,并针对特殊地段提出打设组合锚索、注浆加固、打设密集木垛等加强支护方案。现场实测数据显示:工作面回风顺槽超前25~30m以外,顶底板移近量及两帮移近量较小,但在超前25~30m以内,顶底板移近量及两帮移近量增长较大,巷道围岩变形量局部较大,但整体上能够保证巷道的有效支护和生产使用。  相似文献   

15.
大采高工作面顺槽巷道断面较大、受回采影响矿压显现剧烈、巷道维护困难,本文对首先对回采巷道帮锚杆的受力情况进行了理论分析,得出了帮锚杆失效的机理,然后通过大采高回采巷道煤帮锚杆受力进行了实测分析,得出了锚杆支护效率的大小,受煤体强度与锚杆强度差值影响,差值越大锚杆支护效率越差,以及巷道两帮在进行锚杆支护时应充分考虑煤岩体的强度,选用的锚杆强度略大于煤岩体强度最为合适的结论。对软煤层大采高回采巷道的围岩控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随着煤矿深部开采和采煤技术的进步,煤矿井下空间断面越来越大,随之而来的巷道尤其是软岩巷道大变形现象越来越严重,而底臌量又占有2/3—4/5,因此研究软岩巷道底板加固技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乌鞘岭隧道是兰新线重点控制工程,是国内最长的单线铁路隧道。该隧道穿越四条区域性大断层,地应力高,围岩软弱、破碎,隧道变形大。针对高应力条件下的软岩隧道大变形特点,在F4~F7断层区段,开展了系统、全面监控量测。根据实测数据,深入分析了支护压力、支护应力的规律及特征,及时将信息反馈给设计与施工,为工程施工提供了主要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8.
当前地下洞室工程中开挖卸荷诱发的围岩失稳问题频发,岩锚梁岩台开挖后围岩变形对岩锚梁的结构安全起决定性作用。使用FLAC3D有限差分软件分析了预裂爆破施工对硬梁包水电站地下厂房岩锚梁的围岩变形控制效果。建立了预裂效应的准三维数值模拟计算模型,基于岩体劣化模型研究了各层开挖后岩锚梁岩台附近围岩位移的变化趋势,分析了第4层预裂孔爆破施工工序对岩锚梁岩台变形影响。结果显示,提前预裂可减小厂房第4层开挖对岩锚梁变形的影响约40%,论证了第4层预裂后再浇筑岩锚梁更有利于控制其变形。  相似文献   

19.
基于煤层地质条件,对回采巷道围岩支护效果进行实际观测,通过观测巷道顶板和两帮的表面及深部位移,得到巷道围岩变形范围,分析巷道变形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揭示回采巷道围岩变形规律,以此为锚杆支护参数的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本文针对塔山煤矿二盘区8212工作面切眼及顺槽巷道顶板破碎,采用普通锚杆支护后巷道变形量大的问题,提出了采用钻孔成像技术对巷道顶板围岩进行了窥探,发现巷道顶板围岩中0.9m以内煤体较疏松破碎,2.4-2.85m处煤质疏松破碎,3.7~5.2m处煤体坚硬完整,因此将支护方案改为采用书22X2500ram锚杆,问排距为800ram×800ram,全长锚固,并加设17.8X4300ram锚索,锚索排距1800ram。支护后巷道围岩变形量小,巷道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